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宋仕妖娆 >

第133章

宋仕妖娆-第133章

小说: 宋仕妖娆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昚听得频频点头,听到孟宗献出的对子是烟锁池塘柳后,赵昚思绪急转,竟觉得此对比之难。不由得暗暗为李凤梧捏了把汗。

    但听李凤梧对出后,忍不住拍了一下膳桌,赞道:“妙极!”

    李凤梧越发高兴,哎呀,赵昚这货也是好忽悠的嘛,于是继续添油加醋的说论会事宜——当然要添油加醋,将那孟宗献说得才华横溢几可比拟千古风流人物苏仙。

    不如此怎么显得我李凤梧的能干?

    请允许我再次嘚瑟一回,哈哈哈哈哈!

    赵昚当然知晓李凤梧有夸张,也不点破他那点小心思,只是高兴的听着。在是听到那个绝对寂寞寒窗空守寡后,忍不住笑了。好你个李凤梧,这特么也太腹黑了,这是随便能出的对子么。

    心中也有些喜悦,能想出如此绝对,我赵昚的眼光果然没,这小子确实不是池中物,当得起我那大宋雏凤的赞誉。

    有才情,又圆滑世故,这种人必是我大宋肱骨之臣。

    听闻得最后孟宗献气晕了过去,赵昚情绪大好,终于笑出了声,“那四元状元倒还不,不至于如刘仲洙般吐血卧床,可惜气量还是小了些。”

    李凤梧点头,拍起了马屁,“大金士子那比得我大宋士子,有官家的英明指示,我大宋士子人人皆是气量恢宏之人,断然不是区区金人可比拟的。”

    赵昚语,这小子也会拍马屁……关键你这马屁技术太差了,是个人都能听出来。

    终究只是个未及冠的舞象少年,还是太年轻了啊。

    想了想,却也觉得李凤梧那个对子极难,问道:“寂寞寒窗空守寡,这个上联你想出下联了没?”

    李凤梧两手一摊,“臣也想不出。”

    赵昚愣了一下,旋即君臣相视大笑。

    那孟宗献输得真是冤枉。

    说完论会的事情,赵昚并没有询问和谈事宜,又问了一番李凤梧对此次出使金国的看法,李凤梧坦言以对,指出一路见闻的感受,顺便提出我大宋应该强兵富国云云。

    赵昚只是一边点头一边听着。

    待李凤梧说完,赵昚看了一眼谢盛堂,然后对李凤梧笑道:“还没吃饭吧?”

    李凤梧一惊,哎哟我去,这是要赐膳的节奏么,慌不迭道:“臣不饿。”

    赵昚呵呵一笑,“是不是觉得我这御膳还不如你家小官人在外挥霍花天酒地的酒席?”赵昚叹了口气,“君为天下表率,如今大宋饱受外患,一切都要从简,以振国势啊。”

    李凤梧默然,历史上的赵昚确实是个简朴的,不比那位以仁治国的赵祯差多少。

    适时谢盛堂让一位太监搬来了小凳子。

    赵昚便挥手,“坐吧。”

    李凤梧受宠若惊,不敢落座。

    但凡皇帝赐膳,都会另起一座,且臣子需要站着进食,不管你吃不吃得下,都得吃,还得感激涕零状的表示好吃的不得了。

    赵昚竟然让自己坐下和他一桌用膳……

    这尼玛是天大的荣耀啊。

    可自己还是不怎么敢逾矩,这货再怎么好说话,也是天子,有道是伴君如伴虎,没准一不小心就惹他不高兴了呢。

    赵昚知晓李凤梧的顾虑,“且坐罢,不用多虑。”

    李凤梧只得半边屁股落座,便有太监宫女送上碗筷,赵昚拿起筷子一边说道:“按理说你此次出使金国,我甚满意,应该奖赏于你,不过和谈之事没谈妥,奖赏之事待你春闱之后再说吧,你也不用担心。”

    李凤梧慌不迭道:“为官家分忧,是臣分内之事,不敢妄索天恩。”

    赵昚哈哈一笑,这小子,言不由心啊,刚才还在言辞间请功呐,也不点破,专心进食,吃完饭还有许多折子等着自己批阅呐。

    食不言寝不语。

    赵昚很快吃完,知晓有自己在李凤梧会很拘束,吃完之后擦了嘴,起身对李凤梧说道:“我还有事,你自行吃罢。”

    说完起身离开从宁殿回垂拱殿。

    宦官之首谢盛堂临行之前对李凤梧说道:“李奉礼郎不必拘束,吃完后会有人为你领路。”

    李凤梧谢过。

    等皇帝老子一走,立即展开行动,妈蛋,饿死我了,刚才赵昚在自己还得顾忌着点,谨守着本分只能小筷的夹菜,现在就自己一个人,那还不畅快吃喝。

    李家小官人吃得不亦乐乎,将一旁伺候的宫女太监愣得不要不要的。

    这又不是山珍海味,咱的奉礼郎,你是饿死鬼投胎么?

 第一百九十二章 功成名,风口浪尖

    不出李凤梧预料,第二日的大朝会上闹开了锅。

    出使金国结束,自己那个通问金国副使的官职自然没了,如今只是个从八品文散官的奉礼郎,一般来,这个品阶是不可能参加朝会的。

    不过出使金国这种大事,要在大朝会上述职,李凤梧生平第二次踏进了大庆殿。

    站在文官行列最末一位,李凤梧心中着实有些忐忑。

    述职主由卢仲贤。

    是以李凤梧知晓自己只是来走过过场,因有昨日赵昚的预防针,也知晓自己不会被赏赐,对此只能表示蛋疼。

    等卢仲贤完金国的条件后,朝堂之上果然沸腾起来。

    其他条件都还好,唯独割让四州之地,让朝内主站主和两派争论起来,赵昚也没有话,只是听着臣子辩论。

    大朝会上第一次出现如菜市场一般的争论。

    李凤梧也看得好笑,这还是礼仪清明最注重形象的大宋官员么,怎的都像吵急了的鸡公一般,只差没有对骂了。

    而在割让四州之地的争论上,以左相陈康伯为首力主拒绝,这便是陈康伯的矛盾性,历史对其评价两极,有他是主战派,有他是主和派。

    其实都不对。

    他既主战,又主和。

    能战的情况下,陈康伯绝对支持北伐,比如隆兴北伐官家旨意绕过三省,史浩法容忍辞相而去,陈康伯去却没有任何表示。

    若是不能战,陈康伯便是踏踏实实的主和派。而割让土地。这是陈康伯的底线。

    从某方面来。陈康伯代表着广大的中庸官员,有恢复山河之志却恢复山河之能,注定只能中庸着走完仕途。

    右相汤思退态度暧|昧,从附议他的官员言论中不难得出,都认为应当忍辱负重以图一时安宁。

    争论许久,最终赵昚一锤定音,割让四州不能同意,择使通知金国。

    于是本次朝会以主战派的暂时胜利告终。

    ↓↓↓↓,。⊙。→ 其后便是卢仲贤、赵云兆和李凤梧的安置。赵昚早有计算,卢仲贤赐朝奉郎,迁正六品集英殿修撰,赵云兆赐朝请大夫,迁从四品左谏议大夫。

    让朝堂重臣大跌眼镜的是,对于另一位副使李凤梧,赵昚却提也不提。

    于是有人自以为揣摩到了官家心思,立即出列奏了一本:“臣有本启奏,奉礼郎李凤梧出使期间,肆意妄为。失礼败德,金人大有非议。然其为使君,金人非议其短,便是辱我国颜,且此事有碍两国和谈,极有可能招至金国兵锋报复,臣以为,应当重罚以儆效尤!”

    李凤梧站在人群最后,瞥了一眼那人,眼生的紧,貌似不认识……

    事实上整个朝堂之上,李凤梧也只认识区区数人。

    倒是礼部尚书魏杞愣了许久,这家伙怎么回事,按理这个时候他应该不会出来参李凤梧一本才对,事先根本没和自己通过气啊。

    出来参李凤梧一本的是礼部右侍郎江君烈。

    这件事自己早和礼部的人过,李凤梧在金国胡闹了这么久,丢的并不是大宋的脸,而且从这件事的前后推测,李凤梧此举很有可能是官家授意。

    江君烈为何还要强出头,事前也不曾和自己打过招呼?

    魏杞心中有些诧异。

    自己是礼部尚书,礼部的官员却不和自己通气就擅自参朝臣,虽然于理,但于情不对,想到此魏杞悄悄打量着江君烈,却见他眼观鼻鼻观心,根本看不出任何端倪来。

    能以同进士在短短十五年间爬到礼部右侍郎,江君烈的仕途功夫自然不差,当然不可能被魏杞看出什么端倪。

    而在魏杞观察江君烈的时候,从文官系列中又走出了六位附议。

    全是六部侍郎。

    这下不仅魏杞愣住了,其余四位尚书,吏部尚书叶颙、户部尚书曾怀、工部尚书王望北、刑部尚书诸葛瑾我全都有些吃惊。

    唯独因汤思退除右相而腾出来的兵部尚书一位暂时空缺,是以左右侍郎暂领兵部诸事。

    而此时兵部两位侍郎都出来附议了。

    关键是这两位侍郎,其中一位很可能要升任尚书,按理不可能看不出官家意图,断然不会做出这种妄测圣意的事来。

    让他们如此贸然附议的人,朝堂之上的人中怕是不多。

    这就很值得人揣摩了,六部几位大佬心思电转,同时想到了一个人:汤思退。只有在兵部呆过一段时间且如今是右相的汤思退能做到。

    此时再傻的人也看得出来,自己部门的这些人似乎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动。

    看透了这一层,魏杞等几位尚书心中着实有些凛然,想不到汤思退竟然已经渗透到六部来了,不得不这货勾结朝臣的能力超群。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汤思退是什么货色,只是如今官家要议和,所以才重用他,左相陈康伯、参知政事洪适、枢密院蒋芾、陈俊卿甚至于六部尚书心中都清楚。

    一旦和议之后,汤思退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只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清楚这一,否则此时也不会有这么多侍郎在他的授意下参李凤梧一本了——按理要参也是参卢仲贤一本。

    究其源头,汤思退此举是恼恨卢仲贤没有听他的授意,同意金国的和谈要求。

    果不其然,附议的兵部左侍郎朗声道:“臣以为,卢仲贤为正使,却管束不住属官,有失职之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