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唐朝小官人 >

第324章

唐朝小官人-第324章

小说: 唐朝小官人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扬长而去。
  坐在胡椅上,韦玄信目送尉迟循毓离开,心里却是叫苦不迭,多半自己是把尉迟循毓得罪了,可是这事儿,他还真不敢做主,少不得又要请那族兄来商议一二,而以他对族兄的了解,族兄肯定是要去信洛阳请示的,也就是说,韦皇后没有做出反应之前,自己绝不能插手这件事,他当然不愿让韦家被人骂作胆小怕事,可是这事儿太大了。
  ……………………………………………………………………………………………………………………………………………………………………………………………………………………………………………………………………………………………………
  长安城内,此事已经传开,许多人还在背后偷偷耻笑那杨家的孱弱,可是转眼之间,却是笑不出来了。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尉迟循毓的人就已经登门拜访,大家心里清楚,尉迟循毓是希望得到诸家的支持,这种事,许多人更想看热闹,不愿意干涉。毕竟兹事体大,虽然心里面,他们对关东人鄙夷,可并不代表他们肯为了尉迟循毓去和神策府拼命。
  于是乎,自然是把人请进来,好说歹说,痛骂几句关东人,骂几句神策府,然后少不得安抚几句。休要怕,那秦少游不敢如何,他没那个胆子,请鄂国公放心便是。
  这种无意义的鬼话,说了等于没说。
  却也有人肯真心襄助的,陇西的军阀自从与关中的门阀结合之后,却随之朝廷对军头的忌惮,而渐渐没落下来。不过这些人虽然家业再不如从前,却依旧和尉迟循毓一样。大多骨子里都有种暴力的因子,因此也有一些人拍着胸脯,要助尉迟循毓一臂之力。
  所谓助一臂之力,自然是贡献一些私兵,其他的,也就不可能了。出头鸟这种事,毕竟是没人肯做的。
  崔家在长安经营了许多年,家大业大,所住的府邸,亦是配得上天下第一姓的地位。这座占地数百亩的宅邸,如今成了崔詧连横合纵的场所,崔家子弟倾巢而出,四处与人结交,巩固住门生故吏关系的同时,不断争取诸家的支持。
  这几日的事,崔詧怎会不知,崔詧对此早有警惕之心,他早就预感到,杨泰这件事的背后,只怕没有这样简单,所以他一直按兵不动,颇有些和蚌相争,想做渔翁得利的心思。
  等到昨夜尉迟循毓跑去羞辱了杨泰,崔詧有些坐不住了,他当然清楚,本来这件事最麻烦的是韦玄信的京兆府,而等到事情闹大,那么京兆府的危机也就解除,毕竟事情一旦闹大,就不是京兆府能管的了,那时候,必定要惊动天子,天子少不得下诏,派人来处置这件事,可是天子的诏令掌握在谁手中呢?自然是那韦后,崔詧猛然察觉到,自己极有可能会被推出来,在那风口浪尖上,在韦家人的谋划之下,处在一个极为不利的地位。
  而如今,三原的消息传来,不安的崔詧总算松了口气,有意思啊,秦少游亲自动了手,那么就不是自己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拿着一份诏书就可解决了,这件事等于又推到了韦家身上,京兆府面对这样的情况,还能无动于衷吗?一旦他们无动于衷,接下来可能就要闹出更大的变故,甚至可能是要死人的,到了那时,京兆府难辞其咎,天子也不得不亲自出面,到了那时,无论是关东还是关中,所有人都等天子裁决,天下谁人不知,这国器已经把持在了韦氏之手,天子无论偏向哪一边,都会给韦家造成极大的麻烦,关东人吃了亏,必定会极力反对韦氏,而一旦关中人吃了亏,韦家立即会成为关中人的笑柄。
  崔詧一边坐在自己的竹室里吃着清茶,一面在思量着什么,一面心里却想,现在最紧要的是,此事能不能闹大,尉迟循毓这个浑小子,莫不会变成心生怯意吧?
  崔詧倒还真有点担心,若是尉迟循毓怂了,非要讨还公道,朝廷正好可以让自己来斡旋此事,而一旦斡旋,那么就是左右都不讨好的事,既然如此,站在崔詧的立场,那么此事就一定要闹大,闹得越大越好,上达天听,甚至到非天子出面的地步。
  他眯着眼,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便将自己的长子崔驰叫来,崔驰听闻父亲传唤,马不停蹄的来了,劈头便问:“父亲得知了尉迟循毓的事吗?尉迟循毓家的人恰好上门了,父亲去见还是儿子去见?”
  崔詧笑吟吟的道;“啊……老夫当然听说了,尉迟家遭此大变,实在是教人痛心啊,这件事,崔家不得不管啊。”
  崔驰皱眉,道:“父亲,虽说如今需笼络诸家,可是那秦少游……父亲何必要……”
  崔驰显然对那秦少游也有所忌惮,崔家再不是几年前了,那时候是风光得意,并没有什么隐患,所以即便和秦少游反目,那也没什么,可问题就在于,眼下反目,显然不智,如今关陇这边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去招惹一个大敌,是很不智的。
  崔詧却是捋须:“并非是说崔家来出这个面,可是毕竟是乡亲,该帮的岂能不帮?老夫年轻的时候,与尉迟敬德将军有过几面之缘,得他的嘉许,这份恩情,又怎可弃之不顾?此番尉迟循毓最缺的,怕就是人手,崔家这边,挑选五百个精锐的武士赠他吧,就算崔家这是尽一些绵薄之力,这些武士相赠之后,就和崔家无关了,请那鄂国公随意使唤就是。”
  崔驰一听,心里倒是痛心,各家都蓄养了私兵,多则上千,少则也有数百,崔家亦是如此,要知道蓄养私兵靡费很大,这五百精锐的武士,几乎占了崔家近三成的力量,直接相赠,不免有些肉痛。
  不过……崔家这个时候不有所表示,确实也说不过去。
  况且父亲大人既然已经拿定了主意,崔驰也不敢反驳,便颌首点头,道:“既如此,儿子这就去与那尉迟家的人说。”
  崔驰走了。
  崔詧喝了一盏茶,心里却是唏嘘,他倒不是肉痛那区区几百个武士,怕就怕那尉迟循毓这家伙得了崔家的人手,却还是装怂包,他心里不禁想:“理应不会吧,好歹也是尉迟敬德的孙子。”
  ………………………………………………………………………………………………………………………………………………………………………………………………………………………………………………………………………………………………………………………………
  尉迟循毓已如热锅的蚂蚁,他知道自己这样耽误下去,老宅里的老母、妻儿天知道会遭遇什么,那秦少游是个不讲道理的人啊,假若当真……
  后果不堪设想。
  只是当真让他孑身一人去,他又不敢,所以在这长安呆了一日,四处去打探诸家的消息,等到自己的家人纷纷回来,他的脸色总算好看了一些。
  虽然没有人肯为尉迟循毓出头,想必也是忌惮那秦少游的实力,不过有钱的出了钱,有力的也出了力,许多人拿出了些钱粮,也有人出了些私兵,都是盘踞在此许多代的人家,上几代也都有交情,抬头不见低头见,道义上的襄助却也是有的。
  尉迟循毓欣慰了一些,因为他陡然发觉,自己手头上能调用的人马,竟是高达六千余人,六千人哪,何况还是私兵,私兵是私人养的,平时都肯砸钱,又因为服务于门阀,所以门阀出了钱,毕竟不像朝廷那样花了钱也未必听到响,所以几乎私兵操练起来,都颇为勤恳,可谓是兵精粮足,这还是大唐,这种风气不算太盛,假若是南北朝的时候,那时候的私兵,甚至远在官军之上。显然,这是一支让人不可小觑的力量。(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一章:他来了

  不管怎么说,尉迟循毓已经有了底气。
  尉迟循毓渐渐心安,那秦少游对他的夺家之恨自然也就涌上了心头,终于,在无数人目光之下,他领着人马,往三原去了。
  尉迟循毓毕竟是武家世家,颇懂一些行军演阵之法,倒也不担心节制不了部众,他的离开,却让许多人松了口气。
  着急的反而是韦玄信,韦玄信终于等来了那位族兄,韦玄贞见了他,劈头盖脸便骂:“为何让他带兵去三原,难道不怕把天捅出一个窟窿来吗?这是何等重要的事,你为何连问都不问我。”
  韦玄信真是委屈,道:“族兄,我倒是想问,可是你并不在长安,人在万年,况且那许多人襄助尉迟循毓,那尉迟循毓有了底气,便心急火燎的去救人,况且就算族兄来了,又有什么用?还不是要请娘你做主,这件事,你我都做不得主,又如之奈何?”
  韦玄贞只是跺脚,他只得长长叹口气:“你在这候着吧,长安,只怕呆不得了,老夫得赶紧去洛阳一趟,这件事关系重大,一旦出事,就必定要惊动宫中,老夫事先要和娘娘商量才是。你在这里……若是有什么消息,立即要飞马来报我,一刻都不能耽误。”
  兄弟二人商议定了,便分道扬镳,韦玄贞不敢耽误,急忙忙的带着一队人,骑着快马,往洛阳而去。
  …………………………………………………………………………………………………………………………………………………………………………………………………………………………………………………………………………………………………………………………
  论起来现在最舒服惬意的就是秦少游。
  三原是个好地方,位于关中平原,四周都是一片旷野,土地肥沃,而这尉迟家的庄子也是足够豪气,与其说这是宅子。倒不如说这是坞堡,坞堡起源于西汉末年,是在乱世之中豪强抵御流寇的建筑,到了东汉建立之后,光武帝曾下令撤除,不过却是禁止不绝。到了南北朝时,这种坞堡曾风靡一时,几乎地方豪强,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建有坞堡,以防万一。这种建筑外观颇似城堡。四周常环以深沟高墻,内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