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6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张弛在这一刻却一点办法都没有,他似乎就只能等着那一刻了。
然而,就在这时,突然沙丘方向传来了一声呐喊。
张弛惊异的回头望去,只见南非1师的南非兵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冲了上来,如果只是南非1师冲上来的话,或许还无法解决问题,重点是南非1师的南非兵在沙漠中健步如飞,反坦克壕对他们来说也完全就不是问题,也就是他们根本就不需要依靠德军填平的路段通过。
这让张弛十分惊讶,因为那反坦克壕大多有五、六米的深度,而且两壁还是垂直的,除了被德军炮火炸搨的路段会好些外,一般是很难迅速通过的,但南非兵却根本不将其当作一回事,他们“腾”的一下就跳下去,接着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又从这一边爬上来,端着枪就大吼着跟在中国军队后朝德军防线发起冲锋。
后来张弛才知道,这跟南非兵许多人习惯没穿鞋有关……非洲人嘛,绝大多数自小都是赤脚的,就算是沙漠的沙子被太阳晒得滚烫也一样,长年不穿鞋使他们脚底都长了一层厚厚的茧,这层茧就像是他们的鞋子一样保护着他们的脚不受伤害。
这同时又使他们的脚十分灵活,而且也很适合在沙漠里攀登,于是那反坦克壕对于远征军战士来说或许是道较难逾越的障碍,可对南非兵来说却是小菜一碟。
更厉害的还是,南非兵的战斗力虽然很差……确切的说应该是远距离战斗差,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同时也学不会什么协同、战术或是瞄准之类的,但近身肉搏的能力却是比起远征军这些老兵来也不遑多让。
究其原因,一个是因为他们在沙漠里行动十分灵活。
这也跟他们的脚有关,或者也可以说与他们在沙漠长大有关,他们奔跑及动作就是会比穿鞋的兵快一些,也难怪有人会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另一个,则是南非兵从小都是以狩猎、采集为生,这有些类似原始人。
狩猎时不可避免的就会与野兽搏斗之类的,有时跟踪猎物还需要他们长时间在沙漠里行走,于是就隐形的培养了南非兵的搏斗能力及体力、耐力。
所以别看南非兵在军营里的时候个个笨手笨脚的,甚至就连站个队都东倒西歪走起正步来不乏同手同脚的奇葩,但真要是发狠起来那也是个个都跟野兽一样。
事实上,这时张弛的确就产生了一种狼群在朝德军攻击的错觉……南非兵许多人干脆就连步枪都丢了,手里就拿着一把军刺。
前方的路被装甲车挡着,没关系,三两下爬上去然后一翻身就跃入德军群中乱捅乱刺。
前方有太多的人挤着,不要紧,几下就爬上了坦克然后再一跃而下举枪朝德军扣动扳机……尽管他们还是乱射一通,但只有十几米甚至几米的距离,只怕想不命中都难了。
更令德军心惊胆战的是,南非兵在发起攻击时嘴里还发出“喔喔”的怪叫,使德军官兵全都心慌意乱的不知所措。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很快又让远征军占据了优势。张弛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大喊一声:“弟兄们,杀啊!”接着就带着远征军战士与南非兵一起朝德军掩杀过去。
德军的防线很快就在远征军和南非1师的进攻下崩溃。
事实上,直到这时张弛才发现远征军和南非1师其实是很好的搭配,远征军擅长中、远距作战,而南非1师则更擅长近距作战,就像现在这样,南非兵凭着他们的灵活和速度总是一马当先的冲进德军的队伍制造混乱,后头跟上来的中国军队就可以从容不迫的将德军一个个射杀……这从效果上来看其实就是日本人常用的渗透战,只不过南非1师是没有经过训练的乱打一通而已。
不过要想制造混乱的话,还真就需要毫无章法的乱打一通。
南非1师师长杰克准将在看到这一幕时几乎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上帝,发生了什么?”杰克准将自言自语道:“这些南非人是疯了吗?”
杰克准将的感慨是来自几个方面:
一个是南非兵的这次进攻是自发的,也就是没有经过杰克准将的同意。
为什么会自发的发起进攻那就不用说了,迪索亚对着南非1师的兵大喊:“中国人是来保护非洲的,我们不能看着他们流血而无动一衷,我们普洛克部落的勇士决定与中国人一起战斗,谁跟我们一起?”
“我们!”
“我们!”
“还有我们!”
……
于是根本就不需要杰克准将的指挥,杰克准将甚至都不知道这回事,他还在指挥部里担心防线是不是会被突破自己是否要带着部队先行撤退!
而迪索亚就大手一挥,南非1师的上万名非洲兵就在关键时刻朝德军冲了上去。
另一个让杰克准将感慨或者也可以说是想不通的,是自己与这些非洲兵打了那么多年的交道,还从来不知道他们竟然这么能打,在战场上上窜下跳的简直就跟猴子似的。
而就在不久前,杰克准将以及所有的英国军官,都认为南非1师是最没前途、是没希望的一支部队,但现在这种观念却被彻底的推翻了。
事实上,不仅仅是杰克准将这些南非1师的英军军官不相信,当情报传到蒙哥马利指挥部时,蒙哥马利一干人等也全都惊愣当场。
“你是开玩笑吗?准将!”蒙哥马利问:“南非1师?他们协助中国军队击败了德军?”
………………………………
第七百三十五章 进攻(三)
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或者说是情报出了问题。
但其实,会有这种现像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首先就是态度问题。
英军一直把南非1师甚至所有的南非兵都当作炮灰,南非兵得不到应有尊重,他们就像是旧社会的奴隶军,于是自然就不会有作战的积极性。
南非1师为什么而战呢?为了能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南非1师打赢了战争又有什么好处呢?可以成为白人的奴隶?
脑袋秀逗了才会为了英国人的利益在战场上与敌人拼死拼活吧,所以这场战争其实跟南非人没有关系,打赢打输了都是做列强的殖民地,区别只是做英国的殖民还是做德国的殖民地罢了。
但中国人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南非人没有见过有哪支部队在作战时会站在他们的前面,也没有见过哪支部队的兵用相同的标准对待自己,更没有见过哪支部队会牺牲自己保存南非师……尽管这一点并不是中国军队的初衷,但至少表面看起来是这样。
这使中国军队赢得了南非兵的信任……近乎原始的南非兵虽然各种弱后,但他们有一点很可爱,那就是他们不讲政治也不讲利益,事实上他们也不懂这些,他们讲义气。
这一点跟中国部队有些相似,此时的中国部队也是讲义气、讲感情的,就别说“此时”,往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国际政治上还是讲“同志加兄弟”的感情。
虽然以现代的标准来看这些都是不对的,但这何尝又不是黑暗的政治斗争里最后留存的一点人性!
因此,中国部队这样帮南非兵,南非兵站在中国部队一边也是理所当然的。
至于南非兵的战斗力。
应该说任何人都是有优点的,同样任何部队也都是有优点的,问题就是能不能发现这些优点并将其发扬光大而已。
南非兵的优点是沙漠生存能力、对战场的适应能力以及近身肉搏等,而这些英国军官一直都没有发现,或者说就算发现了也将其无视。
无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英国人带着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去俯视非洲人,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非洲人一无是处,于是就算看到了这些优点也很快就被自动忽略。
再比如,英国军官总是以他们的标准来衡量别人,就像之前蒙哥马利以英国军队的传统来衡量张弛,同样也觉得张弛是个糟糕的军人一样。
英军用来衡量非洲兵的标准,是能不能走正部,能不能听指挥,能不能用标准的姿势打枪……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非洲兵当然不是一个好兵。
但如果把他们用作近身肉搏的部队,谁又敢说他们不是好兵?
对此张弛也感到惭愧,因为事实上他在此之前也没发现南非1师肉搏战优点,他想的仅仅是:“把南非兵派上去也解决不了问题,那干脆就不派了吧!”
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还把问题给解决了。
在一片混乱的厮杀后,德军装甲师终于撑不住撤退了。
说是撤退,其实只有一小部分在队伍后头的轻型坦克及装甲车,还有一些驾驶着边三轮、汽车能撤回去。
他们是在海因茨蓝道的命令下撤退的,因为海因茨蓝道知道,目前这样的局势再撑下去已没有意义,他不希望第21装甲车在此全军覆没。
如果可以的话,海因茨蓝道还希望自己能够死在敌人的枪下。
但海因茨蓝道同时又知道,如果是死在敌人的枪下的话,那又会在敌人的功劳簿上添上一笔,这对敌人来说是值得炫耀的,但对自己来说或许就是永世的耻辱……因为敌人必定会在史书上写着“击毙德军少将”的字样。
于是海因茨蓝道面色死灰的坐在装甲车里走在返回德军防线的路上。或许是天气太热,豆大的汗珠不断的从他的额头往下淌,然后滴落到他的肩章上。
与往常不同的是,此时的海因茨蓝道脑袋里想的不是战斗失败的原因或是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他想的是回去后该怎么去面对隆美尔,还有那些同僚们,他们肯定会取笑自己的无能……而自己的军事生涯,只怕也要就此结束了,因为没有任何人,包括一直信任自己重用自己的隆美尔在内,能够原谅这样一场败仗。
而且,就算隆美尔能原谅自己又能怎么样呢?元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