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5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中国这么干,谁敢放心卖啊!
所以俄罗斯就连谈个三代半战机苏35也要一波三折考虑考虑再考虑,最后实在是石油价格跌得太厉害,靠出口石油、天然气的经济快撑不住了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一咬牙……卖了吧,再不卖的话,过几年中国歼31、歼20批量服役了,想卖都卖不出去了!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关心,就属于前者……美国在日本拥有113个基地,其中横须贺舰队基地还在东京湾,换句话说,就是拿着一把刀架在日本的脖子上,能不放心吗?
因为放心,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把先进的技术输出给日本,以达到充分利用日本廉价劳动力尽可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于是二十几年的时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应该说是很正常的。
这跟所谓的文化先进和民族优秀没多大关系,甚至还有人因此而得出所谓的“殖民先进论”,也就是越被西方国家殖民就越先进。
这理论表面上看起来的确像是那么一回事……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都有被殖民的历史,在一段时期内的确也比大陆先进。
但同样被殖民的还有印度、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等。
最重要的还是,中国在2010年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了几年又远远的把日本甩在了后头并且与美国的距离越来越近……这就给所有“日本文化先进”、“大和民族优秀”以及“殖民先进”论一个狠狠的嘴巴。
张弛现在在冲绳要做的,就是走一条类似日本和中国崛起的路……学习日本是因为冲绳与日本相似,都是岛屿,所以经济发展应该以对外贸易为主,基础建设重点要放在港口、机场及海运、空运上。学习中国,则是改革开放时期对内治理的几个措施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注:中国人口多,所以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可以通过拉动内需来带动发展,冲绳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原本张弛还以为这些都是很复杂的事,但真做起来却并不像张弛想的那样让人头疼:
教育方面,张弛就把它交给了刘振国……刘振国一干人毕竟是出国留学过的人,眼界和知识会都会更开阔一些,虽然之前抱着错误的文化观念,但在张弛的一番话已经幡然醒悟,让他们这些既有中国文化又有西方文化的高级知识份子来承担教育这个重任是最好不过了。
张弛所要做的,就是与刘振国等人详细讨论下教材的范围。
这看起来不像是什么大事,但实际上却在刘振国等知识份子内部闹得沸沸扬的,有很多人认为在小学就该开始学习机械制造之类的学科了,也有人认为就把学校当作一种技工培训场,从小就跟着师傅学习……
听到这张弛就有些晕了,显然,刘振国等知识份子太心急了,他们希望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就能培养出一批批人才……当然,这也是有可能的,不过这仅限于原本就受过一定的教育或是天才。
但大多时候,教育这东西却是急不得的,因为它的对像是人,万一要是方向不对就可能影响一整代人。
这对张弛来说并不算是什么难事,因为他只需要回忆下自己小学、中学大慨学的是哪些课程哪些范围也就差不多了……现代的课本,那都是经过教育专家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调整的,显然会比糊乱猜测一拍脑袋就定下的大纲要好得多。
当然,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在中学后就应该会成两个教育方向了,一个是在技工学校以培养各方面的技术人才,另一个就是高中为培养高精技术人才做储备。
………………………………
第六百四十四章 屯田制
治安方面当然是交给粱建父子。
这方面基本不用张弛操心,这一方面是因为粱建组建的治安队发挥了作用,另一方面则是从拉包尔来的粮食成批成批的发放到百姓手中……有句话叫“穷山恶水出刁民”,百姓只有吃不饱饭快饿死了才会有非份之想,比如抢劫、偷窃,甚至杀人等,相当大一部份原因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生活物资或是目前有但心里有种危机感,担心不久的将来就会饿肚子,于是才作奸犯科。
而当冲绳百姓们看到几艘一百多米长的油轮一次就运送了上万吨的粮食来,于是很快就放心了……对于此时的他们来说,能够吃饱肚子不至于饿死比什么都强,他们也就没有其它要求自然也不会冒着与治安队手中的枪对抗的危险去犯罪了,其实在这时候犯罪也就成了没必要的事。
基础建设……张弛就交给了史迪威。
是的,就是史迪威以及他所带领的第10集团军。
毕竟冲绳还是美国的嘛,美国的计划是将其打造成围困和封锁日本本土的前海空基地……既然这样,当然就要建设机场、港口,同时为了能够往冲绳运送和储备物资,自然又要修公路,铁路。
(注:冲绳原本就有铁路,只不过很短,只有50公里长,而且是60厘米宽的窄轨铁路,连接那霸、镰仓、立古以及那原町,还有两条支线分别从镰仓至嘉手纳及立古至糸满市,是日军建设起来运输农产品的)
只不过美军更关注的是军用设施,对于民用的机场和港口都没有多大的兴趣……这也是正常的,包括史迪威在内,脑袋里就只想着怎么封锁日本本土然后成功的从这个泥潭抽身而退。
于是张弛就找了个时间与史迪威聊到这个话题。
“将军!”张弛对史迪威说:“听说你对中国文化有相当的了解,不知道你是否知道屯田制?”
“屯田制?”史迪威显然并没有了解到这种深度。
“是的!”张弛回答:“那应该是中国两千多年前的事吧,汉武帝刘彻在遥远的河西设置酒泉、武威、张掖和敦煌四郡,但这时就出现一个问题……补给线太远了,你知道的,古代没有飞机、也没有汽车火车,运输完全靠人力或是马车,于是就出现运送一袋粮食可是在路上却需要吃掉几袋粮食的情况!”
“嗯哼!”史迪威听到这里就表现出了兴趣,毕竟这与军事有关,职业军人总是对军事有着莫名的敏感。
“那么这个皇帝……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史迪威问。
“这就是我要说的屯田制!”张弛说:“所谓的屯田制,就是让驻守在遥远边疆的士兵自己种田,种出来的粮食用作军粮。这样很快就不需要再往这些边疆运输粮食了,而且还进一步巩固了皇帝在这些地区的统治地位!”
“巩固了皇帝的统治地位?”闻言史迪威不由疑惑的望向张弛:“这两者有什么关系么?”
“当然有关系!”张弛回答:“士兵们在当地种田的同时也教会了当地人怎么种田,这使当地百姓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百姓的生活变好了,于是自然就拥护汉朝皇帝的统治而不是其它皇帝,他们后来甚至与汉朝皇帝一起抵御外敌!”
“哦!”闻言史迪威不由恍然大悟。
想了想,史迪威就微微点头道:“张,你这是在告诉我……我们在冲绳也可以使用屯田制吧!”
“为什么不呢?”张弛说:“冲绳距离美国十分遥远,现在运送粮食虽然不需要靠马车,但在战争时期就算‘自由轮’也是稀缺资源。如果我们能发展经济、恢复生产,这不仅可以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省下我们的很多负担,还可以在他们心中建立中美联军的良好形像,两相对比之下,日本人的法西斯主义就更不得人心,日本从内部崩溃的可能性也越大……可以说是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是个好主意!”史迪威点头道:“可你们不是正在这样做了吗?”
史迪威指的是中国部队组织冲绳百姓开荒种地。
“不不……这还远远不够!”张弛回答:“冲绳的土地根本不足以养活这么多人!这个屯田制……在古代可以说是种田,在现代则更应该转为工业制造和创造劳动岗位不是吗?”
“你的意思是说……在冲绳岛投资设厂?”
“是的!”张弛说:“所以我才打算把位于东北的工厂搬到冲绳来,这样可以把那些无事可干的冲绳百姓利用起来,那可是好几十万人,他们可以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但问题就是……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运出去,卖给澳大利亚人、菲律宾人,甚至是美国人!”
“嗯!”史迪威是个美国人,当然知道张弛说的意义所在:“冲绳百姓当然不会要求太高的报酬,所以有人工成本是很低的,这会大幅降低产品成本……也就是说有很高的利润!”
“是的!”张弛说:“既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又可以创造高利润,又是一举两得!”
“我知道怎么做了!”史迪威赞赏的看了张弛一眼,说道:“张,想不到你不仅擅长打仗还擅长管理和发展经济!”
张弛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张弛知道,其实自己并不擅长什么发展经济,自己只不过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照搬而已。
于是史迪威很快就下令大规模修复并改造在战斗中几乎已经被炸成废墟而无法使用的泊港和谢安港(注:那霸港做为军港,用于停舶军舰,而泊港和谢安港则做为民用港,可以停泊3000吨级的船泊。)
甚至史迪威还利用自己在美国的关系动员美国的资本家到冲绳来投资……这其实也可以算是互惠互利,只要能赚钱有投资前景,自然就能吸引到资本家的目光。
………………………………
第六百四十五章 订单
接着就是工厂大搬家,什么纺织厂、造纸厂、水泥厂等。
先搬来的都是轻工业工厂,毕竟这些与民生相关的东西才是奥大利亚、菲律宾等解放地区迫切需要的,而且这些厂搬起来也比较容易。
至于重工业比如钢铁厂之类的就可以暂时缓一缓了。
事实上,张弛的做法其实也不能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