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4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斗准备的一个联队的日军马上就会朝这个漏洞发起冲击并撕开口子杀进敌人的防线。
栗林忠道还真发现了……中**队靠近折钵山这个方向的炮火比较弱,而折钵山山脚又大多是岩石,这使得中**队在这段的防线受地形的限制不得不往前凸出来一些。
众所周知,防线的凸出部是很容易遭到围攻的。
“中将阁下!”见此堀江义孝不由兴奋得叫了起来:“马上下令进攻吧!杀光这些中国人!”
栗林忠道皱着眉头,然后摇了摇头,说道:“你以为这真是敌人防线上的漏洞吗?那不过是他们设下的陷阱而已!”
“陷阱?!”
“命令部队,撤回坑道!”栗林忠道下令。
“是!”堀江义孝有些可惜的望了望海滩方向。
栗林忠道猜的没错,这的确是张弛为日军设下的一个陷阱……那个看起来相对较为容易被日军突破的方向,其实已经有数十门火炮调好诸元待命了,一旦日军大部队从这个方向进攻,炮弹炸开的岩石就会让日军死伤惨重。
但没想到日军却选择了撤走。
于是张弛也就知道……日军的指挥官也是个不好对付的聪明人。
十几分钟后,日军的轰炸就渐渐的停了下来。
这在张弛的预料之中,毕竟日军不像美军一样有着丰富的弹药补给,尤其此时的日军还可以说是被困在岛上,他们的炮弹是打一发就少一发……所以,他们显然更应该把炮弹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当然,这跟中**队空军的压制也有关系。
“报告伤亡!”张弛通过步话机问着吴宇航。
“报告师座!”吴宇航回答:“伤五十一人,牺牲十三人!”
“嗯!”张弛点了点头。
这伤亡还算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要知道史上美军打这一仗,头一批就因为登陆太多人过于密集而且朝机场挺进遭到日军的轰炸而损失了上千人。
“现在!”接着张弛就对吴宇航说道:“你们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阵地了,推土机很快就会到,不过注意,阵地不要过于靠近机场,另外……你们可能只有几小时的时间,因为天马上就要黑了!”
“是!”吴宇航应了声,此时的他对张弛可以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张弛甚至都没有在战场上,却像是可以看到战场甚至是知道战场该怎么发展一样。
装甲推土机很快就运上了海滩,它们将坦克前的细沙推掉,然后再用石块泥土推成一条路简易的路,很快就将那一辆辆“谢尔曼”坦克解救了出来。
坦克解救出来也就放心多了,毕竟“谢尔曼”坦克是太平洋战场上的王者,日军基本没有很好的办法将其击毁,于是它们就成了美军当然也是中**队最好的防御利器……它就像是个可以移动的碉堡,甚至此时的中美联军为了对付日军的磁性反坦克雷,还特意为“谢尔曼”坦克加了个木壳。
说实话,这木壳让“谢尔曼”坦克看起来很不美观,就像战士们说的一样,四四方方的,而且还是木头的,就像是棺材一样,尤其中**队又很多人有迷信思想,认为这是不是什么好兆头,于是一度反对装上这层木壳。
最后还是张弛直接把命令传达下去,无奈之下才装上的。
这木売看起来似乎防不了什么东西……木板做的嘛,随便打上几枪就破损了,但在实战中却很有用。
原因是日本人对付“谢尔曼”坦克似乎只一个办法最可靠,那就是近身用炸药包、集束手榴弹和磁性反坦克雷炸。
但问题是,这套在坦克外的木壳与坦克装甲还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是有意留下的,所以才会让“谢尔曼”坦克看起来越发庞大。
因为有了这段距离,所以不仅是磁性反坦克雷没法粘到坦克装甲上,就算是日军抱着必死之心带着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冲上来,也没法贴着坦克装甲引爆,于是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谢尔曼”坦克的生命力。
这说起来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仅仅只是一个木壳就会有这么多的好处,这要是放在欧洲、非洲战场上,德国佬的反坦克炮一炮过来就什么也没有了,“谢尔曼”坦克这被笑称为“朗森打火机”的玩意一样还是一打就着的。
但是,在太平洋这个特定的战场上,因为日军反坦克装备出奇的薄弱,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变成了现实。
随着二团防御布署的顺利完成,粱参谋等人才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也就意味着二团在硫磺岛上站稳脚跟抢到了一席之地。
但众人不知道的是,张弛也恰恰是在这时候陷入了困境。
因为张弛发现下一步不知道该怎么打了……
对于登陆部队来说,左边是易守难攻的折钵山,右边是地形复杂的元山,两座山显然都有大量的藏在坑道里的日军,对它们展开进和必然会有大量的伤亡。
前方,则是一号机场……这里当然也不能成为进攻的方向,因为那里正是日军的陷进,日军高射炮、迫击炮的炮口正对准那里。
那么……还能从哪里进攻呢?
难道还真要像历史上美军那样,用炸弹和人命去把折钵山和元山一寸一寸的抢下来?
美军可以这么做,但张弛不能这么做。
因为,远征军没有这么多的兵力。
………………………………
第四百零四章 夜战
日本人总以为黑夜是属于他们的。
他们会这么想并不奇怪,因为中美联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几乎打的所有仗都是在白天,而在夜里最多只是防御。
这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美联军拥有比日军更多、更先进的装备,尤其是现在还全面掌握了制空权、制海权,而从某种程度来说,制空权、制海权只有在白天才有用,火炮和坦克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甚至还有可能完全失去作用。
于是,在夜色里,日军与中美联军装备上的悬殊就不至于那么大,很明显就是他们发起反攻的好时间。
这天夜里也不意外,栗林忠道组织起两次针对中国部队的进攻。
第一次是在夜里八点。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开战,是因为这时天色刚黑,日军如果夜战打得顺利的话,就会有很长的时间扩大战果。
在这一点上,日军的战术与未来志愿军在朝鲜战场面对联合战术很相似……志愿军同样也是为了能够消除敌我之间装备上的巨大差距而绝大多数选择夜战,也同样尽可能的拉长黑夜的时间。
只不过志愿军比日军更狠……志愿军不是等天黑后再发起进攻,而是在傍晚天色还没黑的时候就发起进攻,这样打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拉长黑夜的时间,更重要的还是……打着打着天色就黑了,敌人在战斗中被牵制在高地上无法换防,天色越黑就越心急,于是往往就在天黑的那一霎那出现混乱、接着全线崩溃。
所以,这其实也是一种巧妙的运用昼夜转用来打的一场心理战。
当然,此时的日军还不知道这种战术,而且他们的性格也是把白天和黑夜分得经纬分明,于是就在做好了准备且在天色全黑后发起了进攻。
但很严峻的现实是……
日军做好了准备,也就意味着中**队也做好了准备。
天色一黑,吴宇航就派出战士到处布雷……这里布雷的就不是工兵了,事实上像布雷这种布设起来十分简单,根本就不需要出动工兵这种特殊兵种,由普通步兵就可以更高效的完成布设。
之所以说普通步兵可以更“高效的完成”,一是因为普通步兵人多编制完整,可以将地雷按班排分发下去,用不了多少功夫就完成布设了。另一个,则是步兵本身就是作战单位,他们往往更了解敌人进攻时会隐藏在什么地方,同时在布设之后自己也更清楚地雷的位置,这对防御本身就有很大的好处。
另一方面,此时中国部队装备的这种m2型防步兵地雷数量又十分庞大……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是m2型防步兵地雷制作简单、造价便宜,每枚地雷的造价只有3美元。
说它制作简单,是因为它几乎就可以说是用6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炮弹改装而成的……制作出一个长筒形雷壳,在雷壳底部装一些再整些简单的起爆装置(注:m2型防步兵地雷既可压发起爆也可绊发起爆),然后再在雷壳里装上一枚60mm口径的迫击炮炮弹,被触发时就会将迫击炮炮弹抛到空中爆开。
众所周知的是,炮弹在空中爆炸的杀伤力更大,因为其破片会像天女散发一样自上而下的到处乱射。从这方面来说,m2地雷甚至比60mm口径的迫击炮还好用。
m2型防步兵地雷的缺点,恰恰也是它的爆炸力……迫击炮炮弹嘛,被人绊发或压发后弹起爆开,触雷的人员大多当场就死亡了。
而地雷这玩意,往往是没有将人员炸死更有效,原因很简单,一具死尸不会给敌人造成多大的麻烦,不过就是一个战损数字而已,但如果是一名无法移动的伤员……那就可能需要两、三个甚至更多的人员对其救护,这样反而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对于日军这个假设是不存在的,因为日军对伤员基本不会救治,甚至还会要求伤员发起自杀式进攻……反正受伤了,留着对帝国也不会有多大的帮助,倒不如临死前再为帝国尽一份力。
眼前的日军就是这样的,成片成片的日军在冲锋时因为触发了地雷而倒下,但冲锋的队伍一点都没有停下来,依旧前仆后继的朝中国部队的防线涌来。
按说,日军早就知道中**队会在防线前布设地雷,在进攻前完全可以用炮火将雷区洗一遍的。
但日军却没有这样做。
这一是因为栗林忠道不舍得将宝贵的炮弹浪费在轰炸空地上,另一方面,则是栗林忠道认为如果在冲锋时有几个地雷爆炸,反而可以炸起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