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玄幻小说电子书 > 三界棺 >

第5章

三界棺-第5章

小说: 三界棺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氏近前向那老者曲膝道了万福,那老者回了一礼。

    “先生住下来,食粮可有我族中人供给,虽无富裕但饥寒无忧矣。”

    “这······”

    “爹爹,小孩儿近来颠沛,也需要调养了。”

    那小妇人望着老丈道。

    “好吧,既如此那多谢老哥了。”

    于是,那拄杖老者石义等暂住在了这胡家庄上,在一空房中开了村学,教授村中孩童。

    小妇人则学养凡禽,农事,侍喂婴孩。这老丈与小妇人不是别人,正是那遁出不老山十万里之遥的史义与柳氏。

    安顿下来,一切如常了,史义忽然常常脸显忧色,郁郁寡欢,也不修炼。而柳氏却将心事全放在孩子身上,反倒精神一变,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每天都喜孜孜的。虽有时想起史一非,心中也不经一黯,但想到育着他的骨血,便也心安了。

 第五章

    胡家庄地处小凉山半山腰缓坡处,依山而建。此处林木繁茂,其山顶有一湖名映月,湖水清冽而味甘,终年盈满,盖其水除为高山融水沿映星溪注入外,湖本既泉,终岁不竭。另有小溪从湖中引出,环小村蜿蜒蛇形而去,注入山下小凉江。小凉江两岸乃农桑之地,然土地并不甚广,农桑收成有限。胡家庄之庄稼汉,农桑之余常入深山狩猎或采药草以补贴家用。

    石先生教授之余,亦常攀上小凉山,驻足映月湖;或散步,或思考。因此常见村中庄稼汉们所狩猎物和所采药草。有几次竟发现几株罕见仙草。于是便在闲聊之时问清了药草出处,遂隐形遁形而入深山采摘。一来二去竟收集了不少修行者珍方中之奇药仙草。闲暇时便开鼎炉炼制丹药。此乃他修行时之习惯,又nǎ里能搁得下呢!何况他虽法力不高,但本身就精于阵法与炼丹之道。炼制丹药亦是他消磨时光之佳事。

    春去秋来,三年时光如飞逝去。史义三人倒也相安无事。而柳氏却与那胡姓老者敬斋之妻相处甚好,老太太心善,常教柳氏农桑之术,饲喂婴孩之法,柳氏亦将家事安排甚妥,孩子饲喂甚健,史义心下大安。

    秋后一日,史义在房中设下一法阵,嘱柳氏将胖嘟嘟之孙儿带来,使其入法阵以测孙儿仙体。所谓仙体者非真仙之体也,乃是可修仙之体,却非测骨,非测经脉,乃是测识神。夫人有六根,六根者眼耳鼻舌身意。根对六识,色身香味触法谓之六识。六识有主乃识神也。凡俗之人识神无灵,只存六根,根对六识,只可知物,却终身与仙道无缘。仙缘之体,识神灵动,可谋大道,通三界,悟五行。故凡与仙乃造化之妙也,非人力可以为之。只有缘人以造化之妙为舟,以艰苦修行为径,方有可能达成仙道。然大道无情,可以成者亿不及一也!

    至于凡体与仙体之别,非测骨,试脉可知也,不及小圆满之境之修行者非能以目测知。故先人大能者创下法阵以测仙体。此法阵小巧而绝妙,四方与天地六位各设以子阵,对应六识若六识灵动,则识神显若婴儿状。此谓之仙体也。那柳氏于忐忑不安中将那小儿轻置于法阵中,后立于门侧护法。而其翁史义则圈膝盘坐于法阵之虚空,手掐法指,口中咒语传出,而后随手弹出几缕金光击在为法阵供能的低阶巨能石上。忽然金光一闪,法阵已运转而起。那孩儿睁大了双目,好奇的望着发了金光的石块,弯下腰想去拿那石块,却被阵中无形之法罩所阻,遂一遍遍变换了角度去取那石块,时而歪着小脑袋瓜儿琢磨,模样煞是可爱。而阵外柳氏却笑不起来,只是目不转睛,盯着那法阵中之六个方位,脸现焦虑。随着六阵俱动,那孩儿周身五道方位间忽现五道清晰之极与此子模样无二之婴孩之形物,而另一方位上却空空如也。史义叹口气道:

    “喜耶忧耶?若为凡人岂不更好!唉!······”

    柳氏却松了一口气,但那喜忧参半之神态还是清晰可辨者。

    “爹爹,孩儿五识天生强大远超寻常修行者,只是还有一识却如凡俗之人。这种仙体很罕见呀,竟然六识缺一!”

    “是啊!”

    “爹爹,可有弥补之法?”

    “古传典籍上亦没有谈及!普通之修六识或有强有弱,但缺了一个者,以吾之见却识还真没有听过。”

    “爹爹,如此可还能修行否?”

    柳氏惴惴道。

    “这个,应该行,只怕比常修要难者远矣!”

    “只要能修行就行,否则我如何对得起一非呢!”

    柳氏长吁一口气眼角微红道。

    史义看了一眼儿媳道:

    “此子六神缺一乃不足也,便取名史不足吧。”

    “史不足,史不足,····爹爹,这名儿也太······”

    “柳儿,汝乃修行者也,名之道亦逢个缘字呀。”

    “那,就叫不足吧!不足乖,来,到妈妈这儿来!”

    那史不足看着石块消失了,连刚刚现出之怪异之物也消失了,不经四顾寻找,惹的爷爷哈哈大笑。

    其后不足祖孙俩便终日在一起,爷爷教不足识文断句,并教授其一些古怪之文字。堪堪又是三年过去了。不足性灵,聪慧,竟学其祖父,终日卷不离手。而其祖父,则常入深山觅仙草奇药归来炼制丹药。那不足亦随其祖父在余暇时捣腾丹道之术。祖孙俩常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一来二去,这不足竟识得了大量奇药,记住了许多方剂。便是动用法阵炼制之丹药,他也会学其祖先布法阵再乞祖父念咒炼丹。后来连他自己都能炼出仙丹了。此事连其母柳氏亦称奇不已。

    又是一年夏至时,山村草高林茂,绿荫浓密,山下稼禾正旺,正是农忙将至时。一日,忽然村中后生飞跑来请石先生:

    “石先生,族长让我请您过去瞧一瞧生虎哥,他被什么野物咬去了双腿,不知死活。”

    “噢,快走,去看一看。”

    史义紧随那后生跑出,至一小院落。

    “石先生,快来,大家让一让,先生你看一看······”

    那胡敬斋看着史义面显焦虑之色。史义扫视一眼,而后先止血,再喂药。但一来受伤时间过久,失血过多,二来这名唤生虎的汉子魂魄俱无,nǎ里能救得活!不一会儿,气绝身死。其家人嚎哭声大起。众皆收拾,欲葬其人。而魂魄之事,史义自是不言。

    史义返家,面色凝重。柳氏问曰:

    “爹爹,莫非那生虎死的蹊跷?”

    其翁道:

    “死状甚怖倒也罢了,而其魂魄俱失,显然是被妖人或恶修所害。柳儿,收拾好东西,随时走!”

    “是,爹爹”

    柳氏一脸忧色返去准备也。

    “看那疮口处,是兽类所伤,但魂魄又被何人收了?”

    史义沉思半响遂下决心。

    “无论如何要离开了。但现在就走,如果对方是敲山震虎之计,则自己岂不中计?唉!还是先躲一躲再走吧。”

    安静了没有数日,又一汉子也同样遭难,其死状如前之生虎。史义大疑。又数日后有数人持械合伙入山,多日不归,失踪于山林。家人嚎哭乞族人往深山去觅。

    于是史义隐形遁形随此数十壮汉入山。这些壮汉各持弓箭斧钺,更兼有数位常年猎杀凶兽的拳脚好手,浩浩荡荡向山林进发。史义怕惊动彼方,故远远尾随,不敢靠前。山林中数日过去并无所获。

    某一深夜,史义隐形于远处山崖上之一巨树浓叶中打坐。忽觉崖下有异,急张目观之。只见一狼幻化为人形,偷袭落单的村民。那狼妖口吐雾气将那村民裹定,而后雾中现出一巨型狼首,大如房舍,张口咬那村民,史义以法目视之,那村民之三缕精魂连带七丝神魄往那狼首飞去,倏然不见。此村民口不能言,倒地不起。幻形为人之狼妖,复将一狼首玉如意法器激起,将那村民拦腰一口,竟生生咬去半截。史义观那狼妖法力不甚高,但不知其真实底细,不敢妄动,竟目睹村民丧命,缓缓出了一口长气。

    “竟是化形妖物,看来不像仇家来追!但被这妖觉察实不甚妙,还是尽快离开的是!”

    而后隐了身迹悄悄向山后遁形而返。

    史义方欲飞下山崖,刚要加速而行,忽见崖之阴一突兀山岩下有物隐隐闪烁着淡红色霞光。

    “如非深夜,黑暗处还真是难于发现此物。”

    史义法目尽开,早识出此物,心中大喜,将那凡俗人之生死早置之脑后!其小心行到那光霞处,仔细观那物。

    “果然是此花,传说此花早绝于此凡界了,不曾想竟会生长于此!真是天地造化,难以度测啊!”

    他小心的将此花连根叶一同摘下,装入一个玄冰玉盒中收入法袋,而后四面一观更无其他,便加快向那山村飞去。

    “爹爹,这几日又去寻仙草灵药了吧?”

    第二日一早,柳氏见其翁面带喜色踱出堂屋,便问道。

    “是啊!”

    史义面含微笑也不多说径直去了草堂村学处。那史不足早和一众小孩边追逐打闹,边高声大叫玩的不亦乐乎,草堂外盯梢的小孩一声口哨。

    “先生来了,先生来了!”

    大家便丢了棍棒枝条迅速跑入草堂中,端坐木凳上,摊开书高声吟诵诗词歌赋。史义放开识神早发现了孩子们的动静,也不言语,只是故意微皱眉头入了草堂。

    “胡花儿,你背我前几日教你的大风赋”

    那个女孩般的小娃儿站起,立刻就有几个孩子起哄道:

    “小辫子,穿花衣。不像男,不像女。······”

    胡花儿狼狈怒视彼等一眼,便稚嫩之音而起背书,断断续续nǎ里能背的出呢!

    “你们呀!每天只是玩,玩,所学者本就不多,还不记熟了。长大了可当如何呀!”

    “啊呀!先生,他推我!”

    一个倒在地上之孩子指着另一个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