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帝国玩具 >

第231章

帝国玩具-第231章

小说: 帝国玩具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1985年的九月份,渤船经过紧锣密鼓的技改和扩大生产,已经具备了同时开工三艘船九到十五个巨型总段的能力。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胡文海是看不上重工业那漫长的生产周期和薄弱的盈利能力的。他入手渤船不是为了造船,而是为了推广巨型总段造船法。

渤船是个样本,是给国内船企如何改造自己适应巨型总段造船法而打造的样本。

正是如此,胡文海对渤船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尽善尽美。当然现在看来。这些投入显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结果。

经过一天的考察,胡文海这才满意的离开了渤船。

又是一个多月时间没有回家,他现在归心似箭。若非是池秘书的来头太大、太隐蔽,说不定他都要把这次会面安排在家里的饭桌上了。

和吕秘书一样,现在上面的其他首长们也都是在观望期,不知道要以什么态度面对越高越大的新科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是秘书来私下接触的最好。

池秘书不愿意在公开场合露面,这个顾虑胡文海能够理解。私人企业能够走在阳光下。至少也要等到九十年代了。

至于说能够摆脱小媳妇待遇——胡文海临到穿越之前,对不起都没看到这样的可能。

所以胡文海并没有抱怨。只是心里实在有点想念家人,干脆就推了渤船这边挽留的晚宴,下午就开着桑塔纳回了绣城。

胡文海回到家的时候,正看到陆嘉有些孤零零的在院子里自己踢着毽子玩。小女孩虽然年纪不大,却把一枚毽子踢的像模像样,一边踢还一边念口诀。

“一手心。二手背,三酒盅,四牙筷……”

胡文海推开家里的院门,就看到陆嘉仿佛一位精灵,灵巧而全神贯注的在把脚上的毽子踢的上下翻飞。

直到这时。胡文海这才突然扶着脑袋,想到了自己好像没有学可以上了!他高中毕业了啊!他没参加高考啊!他没有大学可以上了啊!

而陆嘉的姐姐陆欣,现在应该在科大报道,开始大一的新生生涯了吧。

不知不觉间,他就已经变成“社会闲散人员”了。

胡文海站在旁边等着陆嘉踢完了一轮,这才蹲下来向着她招了招手:“嘉嘉,自己一个人寂寞么?哥哥给你带了礼物来。”

他打开行李包,献宝似的抽出一套24色蜡笔和橡皮泥。胡文海还记得,陆嘉当年嫁给他之后,有一次和他抱怨,小时候特别想要一套蜡笔和橡皮泥。

可惜,陆应龙连养她们姐妹都困难,哪里有钱和心思满足小女孩的这一点奢侈的愿望。

“胡哥哥!嘉嘉好想你!”陆嘉先是看到胡文海的脸,顿时惊喜的扑了过来。

当他抬头看到胡文海拿出来的礼物,不由“哇”的一声,一双小手捂不住张开的小嘴。

看她想拿不敢拿的样子,胡文海不由分说的塞进了她的手里:“拿着,你在我家里住,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知不知道?想要什么,直接和我说……”

“那……谢谢胡哥哥!”陆嘉终于喜笑颜开,紧紧的把礼物抱在了怀里。

“哎?”一阵突然响起的脚步声过后,有人推开了老胡家正房大门,一个声音响起:“胡文海,还记得我不?哎呀,多年不见了!”

一个穿着墨绿色铁路制服的二十岁出头年轻人面带笑容,从萧野芹和胡解放的身后站了出来,一脸惊喜的看着懵懂的胡文海。

“我啊,不记得了?咱们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你小叔胡胜利啊!”

第二百六十三、四章日常

第二百六十三章睡懒觉

胡胜利不仅是小叔,而且还是表叔——对,就是“我家表叔数不清”的那个表叔。

当然也如红灯记里唱的一样,既然是“表叔”,自然是没有大事不登门的。

不是年节,也不是什么重要纪念日,一般来说远亲登门,多少是有点事情发生的。

胡文海对胡胜利有印象,恐怕还是因为这位表叔也是年轻的过分。明明辈分比自己大了一辈,但年纪也就比自己大了三四岁而已。

他爷爷是胡文海爷爷胡世武的表兄弟,按理说甚至是已经出了三代的血亲关系了。

不过胡世武这一系人丁薄,只有胡解放和胡文海这一支,所以也就和表亲们多了一点走动。

但关系也就是这么回事,东北这边城市化比较高,不如南方的家族血缘纽带那么强了。

胡文海想了一下,才把胡胜利的身份想了起来。这位小叔年纪不大,幸亏如此他才会有些印象。

“是小叔啊,也真是好久不见了!”

胡文海难得露出笑容来,自己这个小叔因为年纪关系,小时候几次跟着胡世武去窜门,倒也是和他接触的最多。

“嗨,平常工作忙,也是难得走动了。文海这是出门刚回来?”

胡胜利找着话头,上下打量着还有些稚气的胡文海。

可以看的出来,胡文海应该是刚出远门回来。身边一个旅行箱,里面装着不少的礼物和衣服之类。不过他的气色很好。丝毫没有长途旅行的疲惫和风尘。

作为一个铁路职工。这样精神十足的旅客胡胜利见的可是不多。

胡文海摸了摸手里紧紧抱着彩色蜡笔和橡皮泥的陆嘉的头。这才站起身来。

陆嘉乖乖的忽闪着大眼睛,安静的看着大人们说话,偶尔才低下头去,仔细的数着彩色蜡笔的颜色和支数。

“刚回来,去了趟南方。”胡文海没有细说,笑了笑,又和父母打了招呼,院子里五口人这才重新回了房间。

“小叔今天来是有事儿?”

寒暄了一阵。胡文海打着哈欠,只好开门见山的问道。虽说在渤船休息了一下,但人在家里,就会不自觉的犯困。

“呃,看我!”胡胜利一拍脑袋,连连摇头:“也没什么大事儿,文海路上肯定是累了,我今天也就不打扰了。”

说着,胡胜利就站起身来,极有眼力价的和胡家三口告了个别。在胡解放的挽留之下。执意离去了。

“爸,我小叔他有事儿?”胡文海眨了眨眼睛。难得回家放松下来,困意登时有些控制不住了。

“去睡吧,你醒了再说。”胡解放也是知道心疼自己儿子的,连忙把他赶回了自己的房间。

将随身的行礼扔在门口,胡文海看着一尘不染、干净整洁的自己的房间,如释重负的呼出了一口气。

九月绣城的温度已经有了些凉意,他索性将衣服脱个干净,拉过床上的毛巾被,蜷缩着钻了进去。

熟悉的触感和舒服的姿势,让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这段时间里他也是累了个够呛,新科公司虽说不怎么为用钱发愁,但千头万绪的事情并不会少。再加上在盛京忙着开发针眼无人机这段时间,有的时候一天睡眠甚至不足四个小时。这次从南方回来,冷不丁的放松了下来,一段时间以来的压力,顿时在胡文海身上爆发了。

他这一睡,就是一天的时间。

等他再睁开眼睛,是闻着豆浆和油条的香味醒来的。

萧野芹轻轻推醒了胡文海,阳光从窗户里散射进来,配合上食物的香气。胡文海睁开眼睛的时候,心里是满满的幸福感觉。

“哎,你看看人家十**岁的孩子,哪有你这么又忙又累的。”

萧野芹把叠的整齐的衣服放在胡文海的床头,忍不住心疼的埋怨:“赚那么多钱有什么用,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都指望你一个孩子,好像全中国能人都死光了似的……”

“妈!”

胡文海套上衣服,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给了萧野芹一个拥抱。

“我虽然累是累了点,但是很开心啊!这些事情对我来说不是负担,我已经比那些做着自己不喜欢工作的人幸福多了!”

“你啊!”

萧野芹无奈,不过还是笑了出来。

“吃你的饭,从小就什么都是你有理。”一根油条,干脆利落的堵住了胡文海的嘴。

“哎,对了。”

胡文海吃了几口早饭,突然问道:“我小叔他之前过来,是有什么事情?”

“他啊,工作上的事情。最近调了职,好好的铁路职工不做,跑去搞什么三产。”萧野芹明显是不想拿这个事情烦他,简单的说了两句。

胡胜利原本应该是老胡家比较有出息的一位了,“祖传”的铁路职工铁饭碗。前年从大港交院毕业,这在“根正苗红、书香门第”的老胡家也算的上是高学历了。

分配到绣城段铁路局,可以说正是前途远大的时候。然而不知道信了什么邪,好好的正式工人不做,却跑去了铁路局下面的三产工作。

无事不登三宝殿,现如今绣城谁不知道新科公司是数得上的有钱。不用问,胡胜利这是拉关系来了。

听着萧野芹的念叨,胡文海三下五除二的将一顿早餐消灭了个干净。

他倒是对提携自家亲戚没什么思想负担,胡胜利在未来大小算老胡家一个人物,是个值得扶一下的对象。

这种事情,他相信自己老爸能处理好,也就没有再放在心上。

萧野芹念叨完了胡解放的事情。就这么坐在一边安静的看着胡文海吃完了早餐。这才满意的收拾了餐盘出去。

伴随着城市里角落中渐渐响起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台新闻与报纸摘要……”的声音,绣城这座城市,伴随着晨风和阳光苏醒了过来。

工厂、学校里,渐次响起了运动员进行曲的声音。马路上,到处是车铃和人们的欢笑。

自行车的洪流从巷子里涓涓汇聚,在主干大路上肆意的奔腾,将整座城市在沉睡中彻底唤醒。

绣城人的笑容,在1985年里突然多了起来。

虽然这一年。中国仍然承受着强大的通胀压力,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绣城,企业需要的职工数量不是增加,而是在不断的减少着。

原本能够顶替自家老子名额进单位的做法,今年也几乎是行不通了。各家单位,突然间纷纷把老职工,尤其是高级职称的老职工当成了宝。

有手艺的老职工,不仅自己能留在厂里,还能把自家儿子女儿也塞进来。工作认真负责的老职工想提前退休的,现在的企业是百般挽留。等闲不会批准。

年轻人就业怎么办?一时间虽然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