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将军请下马 >

第3章

将军请下马-第3章

小说: 将军请下马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嬷嬷无奈的叹口气,顾芯语抬起左手,左手无名指上套着个墨玉戒指,乌黑透亮的指环套在青葱如玉的芊指上,上面雕有精致的兰花纹,兰花上的露珠隐约可见。
    这是原主的母亲在她出嫁前给她的,是元家长女代代相传之物,据说是祖上一位一心修仙的元家女儿所留。
    这位元家女在最后一次归家时,将这个戒指留给了大哥家的长女,后就不知所踪,这枚戒指传到现在也有几百年,墨玉黑底,坚致温润,在多看几眼就仿佛能沉溺其中。
    顾芯语放下手,这么好的玉,当了可惜,一旁的王嬷嬷摸了摸心口,阿弥陀佛!
    王伯去了最近的邻水县,五只金簪当了一百二十两银子,这与顾芯语预估的高了不少,由此可见王伯是个人才,有这样的人帮衬对于以后的计划实施是非常有裨益的。
    王伯与王涛二人在就近的镇子上买了一百斤的稻米,一百斤白面,买了一些小米大豆及一些白菜萝卜,买了十斤肉还有三只老母鸡、五十个鸡蛋及一些油盐等物。
    两人雇了一辆马车将这些东西拉了回来,花了整整十两。
    回到庄子后,王伯将余下的银子交给顾芯语,顾芯语暗暗计算了下,按照这里的物价,一家五口人,在正常情况下,这一百一十两可以生活十年。
    但是自己现在身体损耗严重需要补养,也不可能再让王伯他们去吃杂粮麸皮。
    开春还要雇人种地,还要购置一些农用工具,一应费用下来也就能维持半年左右,不过有半年时间做缓冲足矣。
    
    第四章 农庄现状
    
    这几日王嬷嬷手里有了粮食,就变着花样的给顾芯语调养身体,只是毕竟是古代,哪有经过几千年发展后,吃食上的精致与美味。
    顾芯语在现代的时候就是个吃货,也挑嘴的很,所以顾芯语以多活动、身体恢复快为由,经常去灶房指导嬷嬷如何做出可口的吃食,对于王嬷嬷的疑问,顾芯语或者说突然想出来的,或者是在父亲的书里看到的。
    总之王嬷嬷眼里的大姑娘是越来越聪明,性情也越发开朗起来,现在王嬷嬷做的小笼包皮薄卤足,鲜香味美,配上熬得细软的米粥,在吃上几口鲜脆的腌萝卜,那真是说不出的幸福。
    饮食调养好了,顾芯语自然身体好转,毕竟年轻,恢复期极短,所以看这日阳光正好,春梅便陪着顾芯语出来溜达。
    这是个平行时空,历史在唐代中期拐了一个弯,出现了从来没听说过的周朝,周朝开国已有一百余年,现在在位的是建元帝,这位皇帝算得上是一位明君。
    自执政三十年,逐渐打破了政治区域与平民区域的严格划分,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的出现构成了中产阶级,只是现在还是萌芽阶段,在加上世家大族的打压,这个阶级也在艰难的成长着。
    对于农桑也一直持鼓励态度,只是因为技术的局限产量不大。
    顾芯语的这个小庄子,距离蓉城一百里,一面靠山,就是现在所处小院子的后面,出了这个三进小院,是一片空地,有三三两两的栅栏看着也是破败不堪。
    中间有一条青石路,两侧是黑色的土地,出了这片空地就是顾芯语的一百亩田地,田地很整齐,中间有可供马车走的路,在右侧有一条河穿过一片草地,在左侧有几间小屋,应该是给佃农准备的。
    前世的顾芯语就读于北方某农大,毕业后因成绩优秀被保研,与导师一起行走在北方肥沃的黑土地上,为农作物高产做着各种实验与努力。
    现在看到与前世相似的黑土地,一股豪情油然而生,凭借前世的经验与能力,自己一定会将小庄子变成大庄园!
    这样的庄子按理也不算小,每年的地里的出产应该都被侯爷夫人私吞,至于为什么这么破败,也不难猜测,不是自己的产业嘛。
    其实事实也差不多,侯爷夫人自将庄子拿过来后,派了自己的亲信来做了庄头,并暗示不用费心经营,能榨多少就榨多少,所以这人来了以后赶走了以前的老庄头,并将佃户的租子提了一成。
    当时已近秋收,佃户们当然不能弃田而走,等到了第二年租子又加了一成,这里的佃户在这里大多生活了很多年,不想背井离乡,于是只得答应。
    等到贪得无厌的侯爷夫人要再次加租时,这些人怒了,但是蓉城的镇国公府岂是这些贫苦百姓能惹得?
    无奈之下只好离开,而侯爷夫人那时忙着纳侄女沈莲之事,无暇顾及这里,导致去年的庄稼根本没种,所以这里看起来破败不堪荒无人烟的样子。
    现在是初春,顾芯语再次感谢老天,在这个季节来到这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切都可以重新规划,想到自己可以亲手打造属于自己的庄园,顾芯语兴奋的双眼亮晶晶。
    这在前世可是不可能的事,那时最贵的就是土地了,唬的春梅歪着头诧异的看着少夫人。
    “看我做什么?”顾芯语斜撇了她一眼,“去将王伯叫来,顺便告诉嬷嬷,就说我今晚想吃灌汤鸡蛋饼,喔,对了,这个嬷嬷还不会做。”
    顾芯语一扶脑门,“那等我回去告诉她怎么做,你让嬷嬷先将红枣枸杞粥熬好,洗好白菜,用温水和好面等我回去即可。”
    “是,少夫人。”春梅清脆的答应着,最喜欢听少夫人说这样的话了,听名字就好好吃的样子,现在就想吃怎么办?
    春梅乐颠颠的向院子跑去,刚跑几步,突然停下来,转身用圆溜溜的眼睛看着顾芯语,说:“少夫人,你自己在这里不要乱走,我马上就将王伯叫来。”
    顾芯语微微一笑,宛如花儿绽放,在正午的阳光下光彩明媚,春梅心里直呼,不得了,这个少夫人可真是越来越好看,怎么以前没发现呢……
    王伯很快就大步走了过来,这是个朴实的汉子,身材高大,面目方正,一看就是坦荡磊落之人,在来之前,王伯正在整理农具和一些农作物的种子。
    来到跟前,王伯要行礼,被顾芯语制止:“王伯,这里不是国公府也不是江南,以后不用如此,别和我说礼不可废,”顾芯语调皮一笑:“现在这里又没有外人,等有了外人的时候我们在说。”
    顾芯语知道有这些礼仪制度束缚,对于她来讲好处很大,一是会让一些命令无折扣执行,二是让人始终对主人怀有敬畏忠诚之心。
    这样管理起来事半功倍,难怪古代的统治者都提倡三纲五常呢。
    王伯略一思索,便点头应下,顾芯语询问了王伯农具的存放情况,等听他说还算齐整,有的虽然生锈只要重新打磨还可以使用,只是种子是陈的,而且数量也不多。
    王伯提议,在邻水县就有出售粮食和种子的铺子,他想明日早晨和儿子一起去。
    顾芯语点了点头,“王伯,我从父亲的书里看到很多关于种子的挑选方法,可惜我不能亲自前往,一会我写下来,你可以按照这个标准去挑选,王伯你看,我们这里一面环山,一面邻水。”顾芯语指向这片土地。
    “这里自然条件非常好,我们今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不但要提高粮食产量,我们还要利用那边的河水和草地养殖一些鸭鹅,我准备在那边空地上的栅栏里养猪……”
    顾芯语顿了顿接着说:“王伯,你要去雇几个人,主要是找本分能干经验丰富的农人,我们可以分他们一成的粮食,每月再额外给一百个铜板,我仔细算过了,假如按照我提供的种植方式,到了秋天每亩产量可以提高一倍!”
    “提高一倍?”王伯看着顾芯语,每亩产量提高一倍,这个怎么可能做到?现在北方小麦亩产也就一百斤左右,王伯问顾芯语,担心她只是纸上谈兵。
    亩产提高几十斤都要看老天,何况一倍?王伯很忧虑,和一个只看过农书就想提高亩产量的人说话,王伯感觉压力很大。
    刚回来的春梅也认真的听着,不过很显然是听不懂的样子。
    顾芯语自信的一笑,王伯不相信很正常,自己也不能解释太多,那就让事实去说话吧!
    “王伯,你不用担心,只要一切都按照我说的去执行,这个不是问题,除非遇到严重的天灾!”
    
    第五章 鸡蛋灌饼
    
    顾芯语与王伯向田地走去,现在地里一片荒芜,只有枯黄的野草在风中摇曳,现状比想象的要严峻很多,即使降租也没人愿意去种荒了一年的地。
    想到这里对于那个国公府夫人,自己所谓的婆婆真是恨之入骨,三年的折磨即使她没有经历,可是刻在记忆里的伤痛却非常真实,顾芯语暗暗发誓,侯爷夫人你好好活着,等一年后我们算总账!
    考虑到手里的银子,还真是做不了太多的事。
    现在除了自己丰富的农业知识,还真就一无所有,以后的生活真得靠在土里刨食了。
    想到这里顾芯语有些沮丧。
    王伯看顾芯语的脸色也大约猜出她在愁什么,于是安慰她:“不要急,我们慢慢来,不管怎么说,我们有屋住,有饭吃,我们还有大片的土地,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的!”
    顾芯语眼睛一亮,是啊,最糟糕的日子都熬过去了,现在这点困难算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自己有屋有地,那在现代可是求而不得的。
    想到这里顾芯语转身往回走,:“王伯说的对,明日先去镇上看看,如果有需要的粮食种子蔬菜种子,每样都买些回来,一会回去我把所需的斤数写给你,县城太远,王伯年龄大,没有车来回不方便,太辛苦就不去了。”
    “不辛苦,这点路算什么,当初给老爷办事时,有的地方不能进车,那可都是一步步走的,我家那小子有时都撵不上我。”
    王伯不服气的说道,顾芯语笑了,被自己说年龄大,王伯不高兴了。
    “呵呵,王伯,我知道你现在就和年轻人一样,身体棒棒哒!”
    王伯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后脑勺,嘿嘿的笑了起来。
    等三人回到主院,王伯与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