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玄幻小说电子书 > 新列强时代 >

第524章

新列强时代-第524章

小说: 新列强时代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镇里居住的大部分都是矿工家属,还有闻风而动无利不起早的商人,典型的近代化工业城镇人口组成成分。

新建城镇道路宽敞而又平整,两旁都是整齐划一的标准二层土洋结合小楼,带面积不小后院的那种,足够吃苦耐劳的矿工家属居住并好好折腾的了。

当然这些房子眼下产权都属于官府,矿区还没财力给矿工们修建福利房,再说了在清代搞这一套很犯忌讳的,吴可也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招惹那帮清流守旧势力的攻击,在此时能少点麻烦就少点麻烦为好。

当然官府也承诺,只要矿工们在矿区做足一定年份,并缴纳一定数额钱财便可拥有一套房产,价钱绝对都在矿工们的承受范围之内。

平整的街道两旁栽有两排整齐的行道树,每隔百米还有一个三合土凝固而成的灯柱,三米来长的灯柱顶空空挡挡,为以后的马灯以及电灯提前做好支架。

城镇布局按照中国传统的四方棋盘状规划,眼下因为人口数量以及时间关系只建成了纵横十条宽敞街道,反正琼崖地广人稀矿区周围土地贫瘠得很,新建成近代化工业城镇有足够的扩展余地和空间。

除了优良整洁的居住环境之外,近代化工业城镇最重要的各项便利设施也一样不缺。每条街道交叉角的房子都属于官府所有,作为邮局,治安管理所,卫生局,公立医馆以及公立学堂等等所在。

另外为了方便居民出行,城镇还设有公共马车,以及数量不等的商铺以及各种用途市场,总之近代化工业城镇该有的设施一样不少,此时没有的设施在吴可的亲自规划下也出现了。

总之吴可将这座矿区外围城镇当作试点尽情发挥,为以后辖内城市向近代化城镇改造提供经验和参考。

如此优良的居住环境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不要说以前一直处于最底层的矿工家属没见识过,就连参与建设以及参观过的当地官员都眼红不已,利用手头权力在镇子上搞到一处或者多处居所,作为临时别院所在。

时至同治三年年底,琼崖矿区外围城镇已颇有规模,虽然还有不少基础设施没有完善,但居住于此的矿工家属以及来往商贩对此却评价良好,认为此地的居住环境比之内地大城市也不遑多让。

而随着各种工业采掘机械的入驻,琼崖矿区铁矿石开采量越来越大,吴可也没有亏待矿区人数五到六千的青壮矿工,以及配套后勤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只要完成规定任务便可以领取基础工资。

如果开采量超过了规定数量便有奖金可拿,这时便按照人工计件模式处理,挖得矿石越多能够拿到的金钱奖励便越多。有此丰厚奖励刺激矿工们的劳动积极性大涨,每日里都是挥汗如雨乐在其中,就算累得腰酸背痛脸上都挂着满足微笑。

卖苦力的矿工能赚到不菲工资,矿工家属手头自然有了闲钱,购买力以及消费能力都跟着噌噌直往上窜。

而附近的土人则依靠为矿区以及城镇居民提供瓜果蔬菜以及各种生活物资,大赚银钱的同时生活水平也跟着上升,消费水平自然差不到哪去。

那些嗅觉灵敏的商人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大好机会,纷纷不顾路途遥远从雷州半岛甚至广州港直奔琼崖矿区所在昌江而来,为矿区和当地百姓带来足够商品的同时,自然也将当地经济搞得十分活跃,当地官府光是收税便能捞到不少好处。

总之,一个新兴城镇和市场,在琼崖矿区慢慢成型,作为始作俑者的吴可自然对此十分满意。

同治三年的两广地区,依旧处于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之中,由总督衙门牵头搞的官道修缮工程已经到了尾声,府州县之间的主要官道基本都被修缮一通,至于从县到乡甚至从乡到村的道路修缮以及维护,基本上已经交给当地阻止的工程队,由总督衙门直接管辖的工程部队没必要跟百姓抢食。

数量庞大的工程部队当然不能轻易空闲,吴可大手一挥让腾出手来的工程部队人马,直接投入两广各地的水利修建工程之中,趁农闲之时疏浚河道加固堤坝,兴修小型水库以及开挖水渠等等活计忙得不亦乐乎……

第654章惊闻

时间匆匆一眨眼又是大半年时间过去……

在两广总督吴可的英明治理和统率下,广东和广西两省轰轰烈烈大搞建设,到处都是辛勤劳动的百姓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吴可大肆鼓励工商业发展此时已经起到成效,不说两省商业繁茂百业兴盛,官道上商旅来往络绎不绝,各大市镇货物充足种类繁多,百姓生活水平噌噌往上直窜,之前战乱所带创伤已经逐渐消失远去。

两广新兴工厂生产的产品,也通过商旅贩,卖四方,抢占周围省份市场大赚特赚,整个两广之地一片欣欣向荣气象万千。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消化,安南北部地区也彻底落入两广清军之手。

有两条铁路干线,十来由矿区蔓延而出的铁路支线组成的铁路运输网络,加上四通八达的官道,依靠无孔不入的商业渗透,拥有一定官方背,景的商人势力在安南北部地区扎下根来,又有清军作为依靠很快便成了安南北部第一势力。

不少广西百姓随着商队出境在安南北部定居下来,随着安南北部矿区产量越来越大,雇佣的矿工数量越来越多。随行家属也不在少数,使得安南北部汉人数量一下子爆涨,已经差不多与当地土民齐平。

而且当地土民在安南北部大发展中也受益菲薄,一个个日子过得滋润之极,比起中部和南方还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国民要强上不少,对于给他们带来如此大好生活的清人自然感激不已。

安南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对于说汉话以及写汉字并不排斥,当地土语和广西方言差不了多少,至少两地民众正常沟通交流没任何问题,这使得清军入驻安南北部非常顺利。

当然当地也少不了一些反清势力,都是原本的既得利益者失去手头权力,自然对‘入侵’的清军十分不满,暗地里没少搞小动作。

清军的应对策略是有打又拉,严厉打击那些冥顽不佞的家伙,逮住一个杀一个绝不手软。另外以经济利益或者有限的政治利益拉拢那些骑墙派,只要愿意倒向清廷一方积极配合,两广总督衙门自然不会吝啬褒奖。

如此又打又拉,清军在安南北部地区又占又绝对优势,很快就彻底将安南北部地区掌握在手,随着时间推移统治慢慢得到稳固发展。

除了两广清军和商人势力蜂拥而入之外,得到消息的其它地方商人甚至京城贵族都有派家奴过来打前哨,看看安南北部是否有真有钱途,方便今后圈占地盘捞取好处。

不管来到安南北部的清人有何目的,吴可一律持欢迎态度,眼下正是两广清军巩固地盘的时候,来的清人越多越好,正好稀释当地土民数量牢固统治根基。

吴而勾率领八千清军囤驻于谅山城,通过已经建立好的电报线路可以随时与镇南关清军联络,期间三十来里距离又有火车勾连,一旦遇到战事可以第一时间支援,虽说不上固若金汤但没个数倍之敌根本别想妄动分毫。

同时在金兰湾两江清军一部与水师乙支队驻防于此,负责维护北部湾的航道安全,同时兼顾对面琼崖海域秩序维护。

说起两江水师,甲支队此时已经应闽浙总督左宗棠之邀,先到福州与当地水师汇合,而后挥师直扑台湾,轻松围剿附近海域海盗,帮助闽浙清军维护港口秩序和航道安全,替左宗棠展开的洋务运动清除障碍。

南方三督联盟中日子最难熬的就是云贵总督张亮基,老爷子年纪大了又不是冲锋陷阵的武将出身,面对境内层出不穷的叛乱实在有心无力。

幸好吴可这个女婿还算给力,待两广地盘安稳之后便立即派兵进入贵州云南两省,帮助当地清军围剿叛乱。

因为贵州七山两水一分田的险恶地形,两广清军一时施展不开很难发挥士精械良的优势,只能一点点蚕食叛乱武装的生存空间,跟一穷二白的叛乱分子互拼消耗,想要在短时间内取成效不太容易。

云南情况虽然好上一点却也好得有限,这里饿地理环境没贵州那般险恶,但也不怎么适合大军行动,民族情况又复杂得很稍一不慎就有乱子发生,加上又与缅甸以及安南交界情势复杂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稳定下来的。

显然朝廷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虽然云贵两地一直叛乱不断,但张亮基的总督位置还是非常稳固的,只要不出现波及整个西南的大乱子,朝廷也不好得罪南方三督联盟将张亮基撤下。

南方三督联盟控制下的南方地区战乱算是逐渐平息,就算最不稳定的云南与贵州两省,叛乱范围已经影响都已经压缩到一顶范围,对于南方三督辖下整体局势影响不大。

而临近的两江战事也逐渐止息,湘军在攻破金陵城达到顶峰之后,正在曾国藩的指挥下裁军缩减规模,虽然小的战事依旧不断但大战事却是完全止息,两江三省也都开始了休养生息。

可以说,同治四年的南方地区难得的稳定下来,各省战事都逐渐平息开始了盏后恢复,眼下着朝廷的钱粮财赋之地将恢复正常,可谁也没料到这时河南却出了天大漏子,被朝廷依为心腹干将,制衡湘军的蒙古铁骑以及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竟然在高楼寨一役中全军覆没。

消息传出天下震惊朝廷震动,各地被压制下去的叛乱武装更是精神大振,竟有那么一些死灰复燃的迹象,情况一下子变得十分严峻。

“废物,真真是废物!”

吴可得到消息之时,气得摔了手中茶杯脸色一片铁青。

好不容易压下心头熊熊怒火,他急忙叫来情报幕僚,索要河南战事的具体情报,他要搞明白号称满清精锐之师的蒙古铁骑以及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是怎么败在捻匪手中的,这一变故让他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1864年7月天京陷落后,以太平军起义在全国掀起的叛乱浪潮走向低潮。

而捻军和太平军余部没有被清军的血腥镇压所吓倒,而是继续跟清军作对,引来大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