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列强时代-第4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防止石部在广西肆虐坐大,湘军另一支劲旅萧启江部,则就在“四路图皖”计划制定后不久,被由湖南急调入广西,原因就是石达开部威胁到广西省城桂林的安危。
直到石达开从桂林撤围,湖南巡抚骆秉章才命萧启江补充兵力后前往两江,但终究未能赶赴安徽淮南战场,而是受命率军入黔,川加强四川防务去了。
萧启江到四川后,因为水土不服一病不起,就此死在四川。
待英王陈玉成回师皖中,与湘军楚勇大战于潜山,太湖之时,曾国藩请调张运兰一军赴皖,但因张运兰一军当时正在湘粤边境作战未能如愿。
此外,湖南巡抚骆秉章还应贵州巡抚所请,调湘军田兴恕一军前往湘西驻扎,相机抵御石达开部,后来田兴恕又率军至贵州再入四川。
另原广西巡抚曹树钟回四川原籍守制,广西巡抚由劳崇光兼任。曹守制期满后,本已奉调由川入湘再入湖北,但因石达开一军回桂后威逼黔桂边界,曹中途又折反川黔边界,以防石达开由黔入川。
石达开于1959年8月进逼桂林,10月克庆远,而后一直活动在靠近贵州边界的桂西一带,清廷唯恐他假到贵州入川,所以才不断调兵遣将,这直接扰乱了清军在鄂皖一带,特别是在安徽淮南的用兵计划。
由于石达开对四川的威胁,使朝廷不得不将原作镇压江南太平军之用的湘军骆秉章所部进援四川,为陈玉成部太平军造成一个在湖北活动的有利时机,但当陈玉成部威逼湖北省垣,因伤‘省城戒严’故不得不将进援四川的湘军之后营再回师增援湖北,双方相互牵制使湘军疲于奔命手忙脚乱。
这么一支搅屎棍般的存在,吴可自觉消受不起,还是去祸害其它地儿的清军吧,反正他并不看重花大力气都不一定能够全歼石达来部的功劳。
石达开部要没离开广西直扑四川,吴可又如何暗中动手将黄鼎凤部四万余人马忽悠去安南?
当然了,如果石达开不是见机得早,趁吴可还没彻底腾出手来的时候脚底摸油的话,只怕到了同治元年左右时间,他就是想走都不太可能。
不说前线那一帮打疯了的清军将领,还有数十万极度渴望战功作为晋身之阶的团练武装,估计吴可也会忍不住将石部赶到国境线,让石达开这位太平军名将好好的去祸害那帮安南猴子。
眼下两广局势好不容易彻底安稳下来,境内大股叛乱武装已基本被消灭,辖内虽还有不少零星反叛武装依旧顽固不化,反在两广清军绝对优势兵力和团练武装的围剿下掀不起任何风浪。
在吴可的计划中,此时正是两广休养生息默默发展的大好良机,不论是两广总督吴可还是刚刚立下大功的两广清军,都没出境作战的心思,况且对手还是能力极强的太平军名将石达开?
“上报朝廷,旧说我两广久经叛乱早已兵疲民乏,此时已无力出外追击逃到四川的逆匪石达开,还请朝堂衮衮诸公见谅则个……”
第582章争锋
对于两广总督吴可明显的推脱之词,朝廷一时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茬……
没办法,眼下的朝堂局势太过紧张火暴,无论是顾命大臣派还是帝后党和王公党联盟,都需要来自地方督抚的支持,起码不能将地方督抚推到对立面去。
因为京城突如其来的谣言,历史上帝后党联合王公党突然发难,一举拿下顾命八大臣的政变没有成功,此时朝堂上的局势火暴着呢。
帝后党和王公党倒是如同真实历史上那般,等咸丰帝的灵柩一回到京师便突然发难,将一连串屎盆子猛往顾命八大臣头上扣。
先是将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被焚掠、皇都百姓受惊、咸丰皇帝出巡的政治责任全扣到载垣等八大臣头上。
后又以擅改谕旨、力阻垂帘罪,欲解载垣、瑞华、肃顺、景寿任,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退出军机,从根本上解决顾命八大臣的麻烦。
如果顾命八大臣之前不清楚帝后党和王公党暗中有牵连的话,说不定淅沥糊涂真就中招了。可是京城突起的谣言早就让顾命大臣起了警惕之心,因此这次帝后党与王公党的突然袭击并没有取得预料之中的成果。
在顾命大臣的极力争取下,京营一般兵权掌握在顾命大臣派系之手,皇宫禁卫更有大半听命于顾命大臣,这就导致帝后党和王公党不能肆无忌惮的使用野蛮手段,只能玩突然袭击这等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这场闹剧一直闹腾到咸丰帝入皇陵还没结束,朝堂上除了实力雄厚的桂良和花沙纳为首的中立派能够勉强独善其身之外,大半个朝堂都卷入其中闹腾得实在不象话。
可没办法,经过之前的突然袭击失败,顾命八大臣与帝后党和王公党联盟彻底撕破脸皮,在朝堂上光明正大的展开激烈搏杀。
两宫太后,确切的说应该是慈禧皇太后也是个狠人,见朝堂局势如此立即升恭亲王为议政王大臣,并进入军机处成为排名靠前的军机大臣,同时应朝堂上的帝后党大臣所请,不顾顾命大臣的强烈反对公然开始垂帘听政。
这乱子可真就闹大了,不要说顾命八大臣如何强烈反对,就是一直保持中立态度的桂良一系中间派都心存不满。
朝堂突然就被两个女人把持,不说朝堂大臣们的自尊问题,单单就慈安和慈禧两位皇太后的治政手段就不被大臣们认可,这两位于后宫争斗上那自然是一把好手,可她们却不是大清开国初期那位牛气烘烘的孝庄,根本就没法比。
朝堂上几方势力斗得不可开交,自然没啥精力顾及地方,各地督抚的日子却是前所未有的轻松惬意,最起码不用怎么担心朝廷突然插手他们的一亩三分地,因为他们都是朝堂几大派系极力争取的对象。
因此,朝廷虽然对吴可的推脱之词有些不爽,但也没多做计较捏着鼻子认了这茬,之前围剿石达开部太平军的事情就没两广清军的份了。
吴可乐得轻松,他正想把所以精力都放在两广政务上呢,哪有那闲功夫跟在在石达开屁股后头吃灰?
两广清军将领们得到消息后也没多说什么,除了个别想捞战功想疯了的傻子,其余将领也不怎么情愿出境作战。两广战事延绵了近十年,地方秩序破坏得一塌糊涂不说一干清军将领们也打累了,正好趁机松快松快休整调养。
只是让人意外的是,朝廷对于两广的推脱搪塞都没什么话说,没想到待在安庆前线的两江总督曾国藩却是不甘寂寞跳了出来,嚷嚷着两广战事以歇应该为朝廷分忧解难,最好能将入桂作战的几支湘军人马派出加入两江清军序列。
当然,曾国藩话没说得这么直百,但话里话外就是这么个意思,吴可听到后气得够戗,当着湘军出身如今却在广西当任要政的记名布政使刘长佑和记名按察使蒋益澧的面爆了粗口:“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我两广事务还轮不到两江总督拉指手画脚,这还没当上中堂呢谱摆得比中堂还大!”
几位在广西任职的湘军大佬尴尬不已,曾国藩这次确实做得有些过了,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捞过界,而且两广总督吴可也不是好拿捏的,曾国藩想要彻底掌握两江还需吴可的支持,这时候把吴大总督得罪了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曾国藩和湘军此时的困难大家心知肚明,可明白归明白吴可还没傻到拿两广利益帮人做嫁衣的蠢事。
早在咸丰十年冬季,金陵太平军突然在皖南发动的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攻势——祁门之战。后李世贤部又先后进占了东流,建德,使祁门与安庆湘军气脉不通联系一度中断,使烷南湘军一度有断炊之虞。
曾国藩于此时急掉深入广西的蒋益澧回师,要求蒋部第一时间回返援救祁门老营,确保围攻安庆计划的顺利实施。
为了缓解淮南湘军所受压力,曾国藩甚至不惜截留皇帝的旨意,千里迢迢急调蒋益澧回师,显然在他眼里这支湘军人马对祁门和整个安庆战局而言极为重要。
然而朝廷终于不准,理由便是“石逆窜遁南宁,贵县,勾结贺县逸贼,艇州艇匪,悉力抗拒,广西军务正形吃紧”,而后又以五百里加急谕令“蒋益澧一军着即留粤剿办。”
当然,这里面少不了两广总督吴可的手笔,蒋益澧是湘军嫡系大将不假,可那时他已经身兼广西记名按察使一职,想要顶着这个官职回援两江吴可又怎么会答应,除非这厮自请将官职取消才有这个可能。
蒋益澧又不是傻子,好不容易才混到三品按察使这样的高位,怎么可能因着曾国藩的一纸调令便毫不犹豫将到手的好处让出?
而且两广总督吴可的态度十分坚决,根本就不鸟曾某人的招呼,只一个劲的以势压迫蒋益澧,加上朝廷的一再严令,蒋部湘军终究没能在最关键的时候回援两江,吴可与曾国藩的梁子也算是结下了。
随着石达开部杀出广西进入湖南,兵锋直指四川两广的压力算是一轻,可奋战于两湖两江之地的湘军就苦逼了。
朝堂上现在虽然争斗不朽局势混乱,但针对太平军的部署从未有过松懈。
眼见石达开部太平军兵锋直指四川,朝廷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石部太平军得意,要知道天府之国可是朝廷最重要的粮食供应来源之一,可不敢轻易拱手让于太平军掌握。
于是,湘军一干大佬纷纷受到朝廷骚扰,不是要求曾国藩亲自率军支援四川,就是命令官文和胡林翼入川督办军务防备石部太平军。
曾国藩的目标可是太平军老巢金陵,自然不会傻呼呼的跑去四川部署防务。而官文和胡林翼都是湘军不可或缺的大佬,他们手上军队都是湘军重要战力之一,这要是突然调往四川那两江的湘军数量将大为缩水,这对于曾国藩的金陵战略极度不利,自然要想方设法的从其它地区掏摸分散的湘军部队。
于是,他根本顾不得狠狠得罪两广总督吴可,再一次将主意打到蒋益澧和其所部湘军身上,怎么说数千人马也是不小的补益不是?
曾国藩打的小算盘,不要说入桂湘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