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列强时代-第3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他又坍方了几户因子弟吸食大烟而闹得婆家的家庭,其状之惨实在让人不忍目睹。
常州尚且如此,更别提比常州更繁华喧闹的苏州和上海了。
这样的事情他没心情一一过问,起了个由头将收集情报之事统统都交代给手下人等,随着源源不断的详实资料送来心情愈发沉重。
所幸两江的大烟馆子虽然不少,但还没彻底向乡镇扩散,此时也只有富贵官宦人家子弟享用得起,并没有太多损坏国之根本的平民百姓。
“说说吧,你们怎么看?”
吴可是个雷厉风行之人,既然想要对大烟馆子和给其提供烟土之辈下手,搜集了足够资料后便召集手下官员议事。
一众官员不由面面相觑,总督大人这是打算禁烟不成?
这可不小事,搞不好是要出大,麻烦的。
早在1840年之前,大清内地的罂,粟种植和鸦,片市场即已成型,雍正皇帝和嘉庆皇帝都曾屡次发布上谕严禁鸦,片的生产与流通。而在1840年之后,祸害大清百姓身心健康的鸦,片大烟,却绝大部分都是大清本土所产,进口之鸦,片所占比例极小。
这样的事实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之余,也知道其中难免牵涉极大利益相关,不是那么好插手的。
大清本土较为大量生产鸦,片,始于1830年左右。
由于外国鸦,片的涌入及吸食者日众,如此巨利自然引得一些人物眼红心动,自然也想跟着分一杯羹。国人于是自印度引入鸦,片自己种植。先传入云南,继而一路北上东进,最终遍及全国。
而在1830—1857年间,清廷采取了严禁鸦,片的政策,种植鸦,片者直接处斩,故而虽有种植,但区域并不广。
至1858年,为了筹集平乱军饷,清廷对进口鸦,片上税,等于认可了进口鸦,片合法化,之,本土鸦,片种植的禁令也名存实亡,本土鸦,片产量随之大增。
云南的烟土中指最为凶残,有人记载出省城南门,绕过金马碧鸡坊,过迎恩堂,时暮春天气,罂,粟盛开,满野缤纷,目遇成色。”
此时,云南全省有约五分之一的耕地种植罂,粟,鸦,片已经成为该省最重要的农产品,实在是荒谬可笑之极。
再如贵州,罂,粟的种植面积也相当之广,尤其集中在黔中部和东部地区。贵州鸦,片品质极佳,价格又不高,几与洋货相抗衡,前来购买者络绎不绝。
如开州、婺川等地,按当地官员的说法,是:“开垦之地半种洋烟……查种烟为近来民利大宗,积习己久,骤难禁革”。
不过就是为了巨大的利益所迷,根本就看不到大烟对国之根本的损害。
四川的罂,粟种植更是后来居上。有游人描述此地与忠州、丰都皆以种罂,粟为要务,葫豌,菜、麦,至市他邑,故通市难觅菜油,日用则桐油,皆罂,粟油也。
真真可悲可叹,竟把种植大烟当作经济支柱,比后世的房产泡沫更扯谈。
可以说,朝廷禁止种植大烟的法令已成废纸,罂,粟种植已遍及全国,再也找不到无大量罂,粟种植业的省份了。
北至蒙古、西至甘陕,南至闽粤,东至富庶的江浙山东,各省皆有大量土地用来种植罂,粟,甚至成为许多农民的主业。
有外国传教士理雅各曾从北京由陆路旅行到镇江,沿途所见,“黄河和长江之间的土地上都布满了罂,粟田”。
这样的情况两江官员无不心知肚明,两江三省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也从此而来,想要依靠行政命令强行禁绝却是难上加难。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国内罂,粟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鸦,片质量的提高,直接导致了外国进口和走私鸦,片的逐年减少,到得眼下光景国产鸦,片数量早已超过了进口鸦,片。
更让人无语的是,全国此时鸦,片的自给率竟达到80。12%。
不仅波斯鸦,片进口全部停止,在四川、云南、山西、陕西、甘肃和贵州等省,印度鸦,片几乎都被赶出了市场,现在简直不再运往这些地方,那里的消费全部由大清产的鸦,片供应。
大清本土鸦,片的发展速度惊人,短短时间内本土鸦,片已经不仅完全满足国内需要,而且可以出口了。
外国鸦,片不仅在华西和西南地区,而且在沿海地区也正在逐渐让位于大清本土鸦,片。就像华西的鸦,片正在大批流入缅甸一样,东面的台岛和其它岛屿现在也从大陆获得其部分鸦,片供货。
这样的情况真真有让人瞠目结舌之感,吴可真不知道英国人开启鸦,片战争有什么意思,不过短短时间内便搞出了一个大烟出口强国?
本土鸦,片迅速取得对进口鸦,片的决定性胜利,与晚清上至朝廷大员,下至普通知识分子对本土鸦,片种植的扶持是密不可分的。
正是他们的这种扶持态度,为本土鸦,片种植业提供了生存空间——尽管,清廷从来没有明确表示过本土鸦,片种植业合法。
最先提出给本土鸦,片种植业以生存空间的,是不赞成林则徐的严厉禁烟举措的太常寺少卿许乃济。
在许看来,鸦,片终究是禁不住的,反倒不如将鸦,片贸易合法化,如此朝廷既可从中征税获利,又能制定一系列的政策规范鸦,片贸易,譬如只能以货易货和严禁官员吸食等。
这点倒是跟后世米国差不多,他们那很多地方吸食大嘛合法嘛!
不过当时朝廷还是很清醒的,许乃济后来被从四品官贬为六品官,成了人人口诛笔伐的“卖国贼”。而他所反对的林则徐则,因为坚决禁烟而获得了一枚民族英雄的历史标签。
可惜世事无常,历史更是充满了喜感。
1847年,已调任陕西巡抚的林则徐完全改变了自己的“鸦,片观”,反与许乃济成了“同道中人”。
他在给友人文海的回信中,林则徐如此说道:“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嗜洋烟而不嗜土烟。”
呵呵,在此时的林则徐看来,如果本土鸦,片“胜于洋贩”,百姓自然都会乐意购买本国鸦,片吸食,不再购买洋烟,如此白银只在本国之内流通。
他还说“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自然是毫无问题,怕只怕,那些吸惯了洋烟的人不爱国,不能回心转意支持国货:“第恐此种食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
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吴可之前知道这个情况之时差点没将眼球撑爆,尼玛的有没有这么坑啊,大烟也要支持国货吗?
当年许乃济被朝野内外同声唾骂遁无可遁终于声名狼藉,时移世易,如今却换作了禁烟派惶惶然战战兢兢不敢发言。
晚清禁烟名士许珏在给湖南巡抚赵尔巽的一封信函中如此说道:“珏两年来疏陈请加洋土药税,未敢遽言禁者,因言禁则众皆以为迂图,势将置之不问;言加税则尚有裨财政,或冀采用其说。”
禁烟名士沦落到不敢轻易谈禁烟,否则即有被视作迂腐遭到耻笑的风险,可见流风之所向,颇有浩浩荡荡之势。
用本土鸦,片抵,制进口鸦,片的论调,在晚清朝野拥有广阔的市场。有许多在历史上留下去姓名的满清大佬明确扬言要扶植本土鸦,片的方式抵,制进口鸦,片,一点都不带打折扣的。
很多还有些良知的大青官僚,甚至一致表示要一起保护本国的鸦,片种植,直到能够制止外人输人鸦,片,那时本国才可停止种植鸦,片。
话说得好听,一旦烟土种植形成了产业链,其中巨大的利益输送关系岂是那么好清除的,搞不好甚至还会闹出民变。
吴可真有种大开眼界之感,之前一直身处与太平军和捻废交战前线,每日里关心的无不是战事和后勤,哪里知晓朝野上下还有这等古怪风向。
尼玛的那是大烟,是残害国人身体和精神的毒,品好不好,一旦沾上没有绝强毅力别想去除烟瘾,对于地方和中央财政的促进作用没那么积极好不好……
第465章意见不统
“怎么都不说话,哑巴拉?”
吴可不满的拍了拍扶手,眼神当中满是不耐之色。
堂下官员更不好说话了,他们觉得吴大总督太过咄咄逼人。
他们也受朝廷主流想法影响,绝对本土大烟将洋土赶出国内,是一次不大不小的胜利。可吴大总督摆明了一副禁烟架势,这不是想跟主流对抗么?
虽然心中很不以为然,但官大一级压死人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用沉默来表达他们的抗议和不满。
朝野提出的“鸦,片战”,是对西方列强进行“商业之战”的首策。不少从中获利或者不满洋人横行的‘有识之士’,无不建议朝廷“弛令广种烟土”,以进行“鸦,片之战”!
因为已经看到了胜利曙光,无论朝野上下无不提倡“以土抵洋”,建议民众多吃本国鸦,片,少吃进口鸦,片,并视之为固国卫民之道。
吴可虽然重生到了大清近十年时间,但大部分时间不是耗在战场就是浪费在兵营之中,哪里能够理解大清朝野如此奇葩的古怪思想。
“大,大人想做什么?”
终于有人抵不住压力,结结巴巴开口询问。
“怎么什么,限制烟土在境内扩散而已!”
吴可才没那么傻,不会做那种‘一刀切’的蠢事,既然烟土已经泛滥到这等地步,自然先要从限制其扩散为主。
“大人这不好吧?”
堂下官员齐齐松了口大气,只要吴大总督不是脑子发昏提出‘禁烟’就好。
“有什么不好的,大烟之害祸国殃民,那些吸食大烟之人的惨状估计你们也没看过,真真一个凄惨无比!”
吴可不满的一瞪眼睛。
“大人,眼下朝野上下不仅极力呼吁朝廷放松对土产鸦,片的禁控,这时候说什么限制烟土是不是有些……”
话中未尽之意堂下一干官员无不心中明了,不就是担心吴可此法不仅得不到好处,但而还逆了主流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是啊大人,国人既然喜食大烟,咱们不如干脆就放松对土产鸦,片的禁控,朝廷一可征税,二可使大量流失海外的白银留在国内!”
“再次,咱们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