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玄幻小说电子书 > 新列强时代 >

第321章

新列强时代-第321章

小说: 新列强时代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叫二娃子的衙役便招齐了三十人,待集合时间一到三十人便扛着扫帚铲子之类的清理工具,浩浩荡荡分赴常州城四面主要街道干去清理活计。

这次知州衙门真的没有诓骗他们,干活之前一人分了三个大大的白面馒头和一碗浓粥,这伙食标准让那三十位招来的清洁工把心放了下来。

……

距离知州衙门不远处的某坐两层酒楼,吴可站在二层雅间窗前,一直等那些三十位新招‘清洁工’的身影消失在街角才收回目光。

常州知州衙门突然的招工正是他的手笔,目的嘛自然是想给底下生活贫苦的百姓一条活路,此次招工还只是一个开始试水之作而已。

只是没想到,常州官府的公信力竟然弱到这等地步,招个工还遭到质疑不说磨蹭了这许久才完成任务。

希望这次的‘招工’能让官府的威信稍微上升那么一点点,不然以后的计划就没办法继续下去了。

“大人,用不着如此花费精力吧?”

跟在身边的幕僚张松不解问道。

两层酒楼早就被督标卫队包场,大部分随行卫队战士都留在一楼,所以二楼就显得十分空旷,除了十来位身手不凡的亲信护卫之外,也就只有吴大总督跟张大幕僚两人。

张松自然知道吴大总督打算整顿两江政务,他也帮着搜集了不少资料准备了好几套方案,无论从上至下还是从下而上都做了准备,只等吴大总督挑选然后便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他都准备好了,无论两江官场那些老油子们是什么想法,打算低头配合呢还是暗地里使坏,他都做好了艰苦奋斗的准备,可问题是吴大总督没按套路出牌,让他之前的所有准备都做了无用功。

他就不明白了,吴大总督不将精力花在那帮油滑的文官身上,怎么有闲心关注那些底层百姓的死活?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吴大总督再得民心,要是没衙门里那帮官油子们的帮衬依旧难以成事。就算吴大总督大发善心,大不了在城里贫民区设粥施棚做做善事事也就成了,没必要搞什么‘雇工’浪费时间。

最让他看不懂的是,吴大总督对此还十分关注,并特意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关注,从早上一直看到大上午也就是现在,真不明白吴大总督心中到底是何想法?

“呵呵,一时也说不明白,等到这次招工出了效果你就知道本督的用意了!”

吴可呵呵一笑,懒得解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就算说了张松也不一定明白又何必费那精神呢,还是用事实说话最好。

“走吧,时间也耽搁了不少,咱们现在出城去各大兵营看看,希望这段时间的训练有些成效!”

说着,他挥了挥手转身向楼下走去。

“大人……”

张松本还想说些什么,见吴可转身就走顾不得心中疑惑急忙跟了上去……

第424章正轨

一圈兵营巡视下来,虽然问题依旧多多,但是严格训练的效果也逐渐显现出来……

别的不说,充足的伙食供应,加上严格的训练要求,让各大兵营里的清军将士们渐渐显出了;差别。

有那勤奋上进的自然脱颖而出,就算身体一时还有些单薄没养到最佳状态,也不是那些懒惰没上进心的军中同僚可以相比。

事实摆在那儿,有锻炼和没锻炼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各大兵营主将在派驻监督训练的督标卫队指挥官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捏着鼻子重新整编手下弟兄。

训练中表现突出有上进心的,自然被整编到新的营头,同时无论是待遇还有福利方面都以最好标准提供。

为了这事,各大兵营都闹腾了不少乱子,各营主将被整得焦头烂额郁闷不已,幸好时间不长便看到了整编的效果,那几个重新组建的营头无论是战斗力还是表现都已经将原来那些老营头甩开一段不小距离。

谁都喜欢手下兵将骁勇,各大兵营主将虽不乏那滥竽充数之辈,但在此关键时刻也知道手握强兵的好处。

有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各兵营主将们心中的不满自然消失无踪,全心全意按照吴大总督的要求加强训练不落人后。

没办法,吴可吴大总督为了督促他们不要懈怠,可没每隔一段时间就从各兵营拉几个营头出来练上一练,哪个兵营主将也不愿意在这等关头丢乖卖丑。

那些还想闹事的懒惰兵将,在督标卫队和各大营主将的强力弹压之下,也翻不起多大风浪,最多也就是导致兵营大家事件增多而已。可这样的事情正是吴大总督想要的,只要不出人命或者重度伤残什么的根本就没心思理会。

不过让吴可稍感郁闷色是,围绕常州驻扎的各大兵营,能够组建的新营头数量却是少得可怜。

比如总兵熊天喜一个五千人的兵营,勉强也就组建了三个新营头不过一千五百来人而已。其余三千五百来人中还有五百以上的空额,剩下三千来人挑挑拣拣估计还能重组两个稍有战斗力的营头,其余人等就是放在后勤部队都嫌碍事。

要是放在乡勇队,吴可吴大总督自然可以一言而决,不合格的直接从战兵序列剔除甚至直接赶出兵营都可,麾下将领最多也就心头牢骚两句不敢反抗。

可是放在常州驻军这儿却是不成,不说清军绿营关系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讲究兵为将有的时代吴大总督的威信还没大到那种程度。

而且各大兵营中多的是与各级武将军官沾亲带故的裙带兵将,这些家伙既是各级武将掌握军队的主力,同时也是扰乱兵营秩序的最大祸端,想要依靠命令强压驱除根本就不现实。

吴可也懒惰浪费精力跟各大兵营主将在这些方面计较,反正到时完不成作战任务该罚罚该打打,至于各大兵营主将最后如何选择就不关他什么事了。

吴可吴大总督手头掌握着关系近十万清军的后勤钱粮供应,他倒是不怕哪个不怕死的玩意敢跟他对着来。

现在他没精力插手太过详细的军务,各大兵营依旧牢牢掌握在各营主将之手。每次分发钱粮之时,尽管派遣监督官员可都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那数量不小的空额兵饷,等他能够腾出手来的时候再慢慢矫正不迟。

当然,在此战乱频繁之时,吴大总督不可能让各大兵营将士一味闭门苦练,还得结合真实战斗才能练出能战敢战之兵。

于是,几经战火被太平军与清军多次拉锯作战,搞得残破不堪的镇将和扬州一线,还有常州直面金陵一线战场,在一段时间之内频繁出现清军身影,引得对面驻防太平军还一阵紧张戒备。

营兵新练,吴大总督还没傻到拿这些新组建的清军营头,去硬撼那些久经战场考验的太平军老鸟。镇江扬州一线因为之前江北大营的两次被破,治安环境那是差得不能再差,盗匪横行流民遍野就是最好的诠释。

吴可的目的就是拿这些上不得台面的盗匪之流练兵,顺便整理整理两大要镇的治安环境。要知道在太平年景无论镇江还是扬州都是江南一等一的繁华之地,没见那唐诗中所言‘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么,可见早在唐时扬州便是一等一的繁华所在,一点都不比苏杭差上多少。

可就是再好的地方,历经兵灾之后没成废墟也好不到哪去。

练兵效果还是不错的,虽然各大兵营拿出来的人手不多,但对付一帮没成气候的盗匪还是很容易的,随着剿匪战斗的深入,之前严格训练的效果也慢慢显现出来,起码一个营头三五百人清扫一县之盗匪武装不在话下。

当然,眼下吴可吴大总督认为还不是跟太平军大打出手的好时机,所以虽然各兵营新建营头在镇江和扬州一带活动频繁,但却没有过分刺激驻守与金陵外围的太平军部队。

虽然擦枪走火避免不了,但是冲突和战斗都限定在某一范围之内,无论是太平军将领还是吴大总督都觉得可以接受,并没有近一步扩大战事规模的想法。

尽管有些兵营主将认为应该和太平军主力一部打上一打,起码也要挫一挫太平军最近兴起的势头。这也是因为手头人马战斗力提升底气大盛的缘故,谁都想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建功立业升官发财。

麾下将领有斗志是好事啊,吴可吴大总督尽管觉得时机不对,但也不想挫了麾下将领的锐气,所以就任由某些好战心切的将领自由发挥了一回。

结果那些将领自然没讨到好去,在太平军防守部队的打击下差点出了大乱子。幸好吴大总督早有准备,乡勇队两个大队人马一直在外策应,眼见情况不妙急忙杀奔而出,将陷入泥潭的清军部队给拉了出来,不过就是如此也损失不小。

吃了教训之后,那些之前还蠢蠢欲动的将领顿时老实下来,知道手头实力不够只得听从吴大总督命令,老老实实苦练内功以求手下实力迅速提升。

当然,吴大总督现在不找太平军主力的麻烦,并不代表他就不会做什么有针对性的动作。江北大营是不能再立了,他可不希望两江地盘上再来位什么钦差大臣什么将军啥的。

镇江和扬州也不能驻扎大军,吴大总督现在还不想太过刺激太平军,或者吸引太平军主力部队的关注。

但也不能给太平军肆无忌惮进出的机会,所有吴大总督干脆在扬州镇江和金陵之间设置隔离区,将隔离区范围内的百姓全部迁移到后方,然后再雇佣民工挖出三条长达几十里宽有三米以上的壕沟,再引入附近活水以做天然屏障。

工程量虽然不小,但相对于太平军的威胁按理说实在不足为提。

除此之外,镇江和扬州城布置有完备的单向防御工事,城外重要地段和山坡高地也不放过,总之将两地布置成一个完全的防御体系出来。

兵力部署也不需多,各自按了个总兵过去,常驻,然后不时有流动部队过来露一露脸,迫使对面的太平军人马不敢太过嚣张狂妄。

至于常州面向金陵一带地区,囤积清军各部不下五万,还有战斗力强悍的乡勇队坐镇,吴可吴大总督自然不会跟太平军客气什么,三不五时打上一仗,成天喊杀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