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玄幻小说电子书 > 新列强时代 >

第315章

新列强时代-第315章

小说: 新列强时代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16章两江巡抚

看着眼前这位头发花白,年近花甲的江苏巡抚徐有壬,吴可感觉还颇有些不自在。

面对这么一个足可以当他爷爷的老人,恭敬的站在身前打千告呼拜见督台大人,他顿时有种莫名其妙的违和感。

不自在归不自在,并不妨碍吴可跟这为老成持重的封疆相谈甚欢。

没错,吴可与这位头发花白的江苏巡抚徐有壬谈得很是投机。

这老头在民政方面确实很有那么一套,和吴可的观点非常相似,那就是太平军要剿但百姓的生计也要照顾到。不然前面刚刚剿了太平军,后头又冒出来个什么天平军,太干军之类的叛乱武装。

朝廷哪还经得起这般折腾,最好能在剿灭太平军的同时,能够保证受簿籍百姓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搞到民不聊生赤地千里这样的境地。

至于为何说这老头老成持重呢,就是因为他并不支持如今朝廷‘速战速决’的主流思想,他表示长毛能闹出这么大声势,大半个南方都深受其害,就算内部出了问题衰落了也不是说解决就能解决的。

关键是各路清军必须通力合作,不然今天湘军在江西打了胜仗,可明天江北大营败了整个江苏震动,朝廷又慌不忙的将湘军调到江苏解决麻烦,可转过头来江西又被长毛调集大军搞得一团乱。

不过他也表示,目前南方没有一个能震得住场的角色,毫不讳言吴大总督虽战功赫赫,但无论官场还是军中资历太浅不能服众。

吴可对此倒是表示认同,也没有什么恼羞成怒的不爽感觉。

这本来就是事实,也没什么好否认的,曾国藩之前就很不给面子的给他写了封信,字里行间很是露骨的表示希望他不要插手湘军的战事么?

还有江南大营的和春,别看两年前乡勇队帮了他大忙,这厮重建艰难大营的底子都是乡勇队当初收拢的上万溃兵。

可结果呢,和春自从重建江南大营以来,与安徽清军的联系和互动少得可怜。换句话说,和春这厮有意避开与安徽清军和他吴大总督的联系。

要知道向荣主掌江南大营的时候,江南大营与安徽清军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双方之间中高层军官走动频繁,时常联合一起找太平军的麻烦。

要不是当初安徽清军实力初起,又忙着横扫淮南找太平军的麻烦,让金陵城中的太平军主力找准机会实行调虎离山之计,最后江南大营被破清军连连惨败,他还不是率领几千安徽清军接应出上万溃败清军么?

没有那上万清军溃兵作为底子,和春想这么快重建江南大营可不容易。但和春的冷淡态度实在让人生气,安徽清军与江南大营之间的联系也渐渐疏远,除了必要的公务往来之外几乎没啥私交。

这次过年,和春不要说亲自过来联络‘感情’,连个书信庆祝新春的动作都没有,实在让吴可心里堵得慌。

不是他愿意装大尾巴狼,官场规矩本就是如此。

江南大营就逼格再高那也只不过是一处区区的临时军事机构而已,而且地处金陵城不远简直就像在老虎嘴边安家。时刻都处于战备状态稍有不慎就有倾覆之危。

不仅后勤物资需要两江官府调拨提供,平时也需要两江地方清军帮忙牵扯太平军的兵力,以减轻江南大营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总而言之,不管怎么说江南大营想要好好的生存下去,就得跟两江总督衙门打好关系,可是和春这厮却如此不给面子。

摇了摇头抛开这些有的没的,自家人知自家事想要统合整个两江的力量又谈何容易?

虽然他很赞同江苏巡抚徐有壬的意见,但他也认为必须尽快解决长毛的问题,这才有能集中精力对付日渐猖獗的列强势力。

当然,这话他是不会随便说出口的,便得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徐有壬很是高兴的和吴可聊了不短时间,除了交流一些心中想法,替某些两江总督衙门官员求求情之外,便是向吴可恭贺新春,并拍着胸膛表示有他在,江苏的政务出不了漏子,只希望关键时刻能得到吴大总督的大力支持。

吴可自然表示没有问题,至于求情的事根本不必如此,他只针对暗地里搞小动作的前任何桂清一人,至于被牵连的无辜官员不用担心什么。

当然他话说得漂亮,可那些已经查出的黑材料自然不会轻易毁弃,能够拿捏住一些人的把柄也是好的,以后做事的时候也就少了许多阻力和麻烦。

徐有壬显然也清楚这其中的门道,只要吴可没有立即追究也就算知足了,至于后面的事情怎么办,那些被查出黑材料的家伙们得自己想办法去。

送走了高高兴兴的江苏巡抚徐老爷子,吴可又迎来了江西巡抚耆龄的上门拜访。

吴可真不知道该以何等心情面对这位苦逼的江西巡抚,实在太让人纠结了。

没错,在吴可看来江西巡抚绝对是个苦逼差事!

不说太平军在那里势力极大,一度战局了大半个江西,如今虽然风头不如以往但也是实力强劲。

而曾国矾所部湘军主力如今也全在江西,一边跟太平军打生打死,把个好好的膏腴之地打成了破烂。一边又跟江西当地官府争抢利益,在湘军这条过江强龙面前,江西地方官府可是吃足了苦头。

曾国藩对吴可这个堂堂的两江总督都不甚恭敬,写信安适要他不必插手江西战事,一切有他跟湘军解决。

更不要说‘小小’的江西巡抚,面对兵强马壮的几万湘军将士也只能无可奈何。

前任江西巡抚倒是不含糊呢,结果怎么样,被曾国藩抓住把柄,不顾同科进士和一起在翰林院共事的经历,一封奏折直接将人家搞下台没了翻身余地。

对于江西巡抚耆龄的抱怨,吴可也只能听着却没啥好办法。要他替出耆龄头与曾国藩交涉可以,可人家听不听的他就不敢保证了。

对于江西他真没啥太大指望,只要那些重要城镇比如九江南昌之类的不落入太平军之手就成,其它的他真没指望太多,由得曾国藩和湘军去折腾……

第417章安抚

当然,耆龄除了诉苦之外,还给吴可带来了江西的最新战报……

话说不是吴可忽视江西的情报,也不是他不能得到准确情报,只是时间上可能拖延得要久点。

之前他的地盘毕竟一直在安徽,虽然江西有水牛这个钉子户在,可江西局势纷乱想要经营完善的情报网络可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

最重要的是,其实吴可对江西的情报并不是怎么在意,只要能够在正常时间得到消息就足够了,加上他担任两江总督时日尚浅,对江西官场的影响力还弱得很,有些事情真是着急不来。

不过能从江西巡抚文俊口中得知,曾国藩所率湘军在石达开部手上吃了不少亏,心中顿时涌起满满的幸灾乐祸。

1858年秋冬季节,石达开部从福建杀出后进入江西地界,并先后攻克江西瑞金,连城,南安。部队在这里休整。

一八五九年一月,太平军杨辅清部正在景德镇与清军进行激战,石达开看准这一时机,派出两路军队分别攻占了江西的崇义和信丰,牵制清军,以配合杨辅清部的作战,并有进攻赣州,进一步与杨部联合收复江西的意向。

然而在石达开撤离福建后,已经把几乎所有注意力转移至对付太平天国在江西势力的曾国藩,闻讯后急匆匆调派湘军大将萧启江部前往应战付石达开,从而一度造成了对杨辅清部作战时兵力上的分散和不足。

可笑曾国藩上书朝廷时曾言:“此股贼首闻系翼逆石达开,其党贼翼为张遂谋,赖裕新,傅忠信,诸逆首皆从前漏网之贼首。石逆在南安时,景德贼嘱其由赣吉取道北窜,与之合势,与之合势,以窜皖鄂,石逆复称须由南安窜湖南,下趋鄂省,以取上游之势。此书为江西乐平绅团搜获,其蓄谋之狡毒如此。”

曾国藩明明看出石达开部的行动是应杨辅清的要求而与之配合,其对清军的牵制和对杨部的支援是有意为之,事后还如此大义应对难道不怕两边不得利两边都吃亏吗?

最可笑的是,在朝廷询问江西战事之时,曾国藩不知合兵一处先解决一路,反而还对朝廷如此表态:

“赣州居江西之极南,景德镇居江西之极北,相距千有余里,臣驻建昌,距两军各五六百里,调度不灵,转运不便,且两处皆孤军深入……今日详加体察,顾此则失彼,顾南则失北,与其悬心两地,不若专力一方。已咨商江西抚臣耆龄,请其别调劲军,以剿南,赣,兼办团练,以散胁从。臣即专办北路,调回萧启江一军,归并饶州,彭泽等处,在江西则臣管北边,耆龄管南边……”

这就是赤落落的分权啊,所幸耆龄和曾国藩关系不错,有并肩作战过的战友之情。在江西战事上耆龄还需要湘军的大力支持,否则只怕早就闹翻天了。

可结果怎么样呢,江西重镇景德镇就这样被杨辅清轻而易举拿下。

曾国藩之后的表现更让吴可感觉好笑,景德镇陷后,清军又失利于(鱼严)鱼山,复陷东流,辅清气焰嚣张猖狂之极,一度扬言欲窜湖口、九江等处。

再等到石达开率部攻入江西,出瑞全、会昌径入信丰,抵南安界,江西局势一下子有糜烂之象。

而这时湘军大将张运兰奉檄调自闽赴建昌。曾国藩将人留下并表示:闽事不足虑,信丰,南安贼亦无害,所以调至者,图商景德镇耳。若东犯广信,西踞湖口,则九江危矣。即日拨带劲旅,倍道驰抵景德镇……

吴可听到这,都有仰天大笑的冲动了。

老曾真是好魄力啊,就连他吴某人都不敢轻视石达开,对上的话无论其在历史上的赫赫威名还是真实能耐,都得小心应付。

而此时石达开正是最虚弱之时,刚刚转战浙江和福建两省,兵疲将累正是趁机将其歼灭的大好时机,尼玛的老曾怎么就认为石达开部不算啥捏?

当然,他也不得不承认曾国藩对战局的把握是相当精准的,石达开回师江西,北进赣州是对杨辅清的一种回应。

联系杨辅清嚣张“扬言欲窜湖口、九江等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