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列强时代-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官文邀请,眼下也绝对是收复武昌的大好时机,但无跟张亮基还有左宗棠仔细商量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一诱人功绩。
当下的湖广总督叫杨霈而不是官文,而此次攻打武昌主力乃是湘勇,至于官文组织的上万人马便看气势汹汹一连拿下多个鄂北城镇,那也是太平军主动收缩放弃的结果,不然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儿?
无论是湖广总督杨霈还有湘勇大佬曾剃头都没有邀请之意,这时候他们眼巴巴冲上去有抢功之嫌。
没拿下武昌还好说,贼人势大有目共睹,可要是打下了武昌的话,那张亮基部就有抢功之嫌了,到时候跟极度渴求功劳的湘勇发生冲突,过错算谁的?
还是老老实实的坐镇鄂北,准备趁武昌大战之际赶赴安徽吧!
1854年八月末,湖南团练大臣曾国藩率领湘军,水陆并进,谋攻武昌。
水路由水师肃清水道,切断武昌与汉阳、汉口的联系,9月15日,湘军水师进抵金口;陆路由塔齐布、罗泽南率军。于9月25日在当地团练武装的帮助下攻占通城与崇阳两县,30日攻占咸宁,10月6日进抵距武昌城五十里外纸坊。
话说帮助湘勇拿下通城和崇阳两县的正是乡勇队留守人马,他们借势重新夺回对两县的掌控,顺便配合杀回来的钟荣光重新收复通山。
期间有湘勇将领见乡勇队悍勇竟想收编,还闹出了一场不小乱子,最后得知乡勇队留守人马后,台强硬这才讪讪作罢,不过作为回应之后的埔圻跟咸宁之战,就没让乡勇队留守人马跟上分润战功。
吴可后来得知情况也只是微微一笑,对曾剃头的‘小气’表示不以为然。
此时经过筹备在张亮基再三催促之下,他亲自指挥的庐州收复战正式拉开帷幕。原因无它,8月太平军在庐州和三河一带推行太平天国的《计亩征粮纳税法》和《乡官制》耳。
这玩意很要命啊,朝廷得知震怒,一味催促张亮基尽快展收复庐州,使得之前计划好的徐徐图之之计只得中途临时变更。
而太平军攻占庐州后,使得天京有了北部屏障,北伐军有了后援基地,也使太平军安徽根据地的开辟、巩固和发展有了保证。
此后,太平军在安徽境内屡战屡捷,控制区域不断扩大。太平军庐州守将胡以晃更因功被封为护国侯,随即晋封为豫王。
吴可率兵坐镇河南信阳,先是派遣一团人马试探性攻击庐州外围六安,与太平军于六安县城大打出手,双方互有伤亡一时僵持不下。
没法,此时太平军在庐州人马过两万,而且周边地区还能源源不断提供增援,吴可部吴水牛团在此实在太过吃亏。
之后,吴可又遣斥候中队会合一个大队人马偷袭淮南,先胜一场将太平军淮南守军打得抱头鼠窜,可后来又被太平军重兵驱赶。
太平军庐州守军防地严密,吴可一时也是无可奈何。不过他只要行动了就好,朝廷看在眼里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
跟太平军打了好几年,朝廷也知道太平军的实力如何,除非占有绝对兵力优势或者要命关头,否则朝廷一般不会下旨扰乱前线指挥布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关键是出了问题算谁的?
不过契机很快也就来了……
话说曾剃头所率湘勇赶到武昌外围后,湖北境内清军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先荆州将军官文部属魁玉、杨昌泗率兵勇4300人进抵金口西岸,同知衔李光荣率川勇1000余人进抵金口东岸,湖广总督杨霈更是将襄樊两地清军抽调一空,增调襄樊兵勇3000循汉水南下进驻滠口及马溪河一带,至此,清军对武汉已形成包围态势。
10月12日,清军向汉阳、武昌发起总攻。罗泽南、李光荣率兵勇4000人进攻东岸花园;魁玉、杨昌泗统兵勇4300人进攻西岸虾蟆矶,并破鹦鹉洲;湘军水师从大江中路冲击,隔断两岸太平军,并直扑鹦鹉洲,攻占鲇鱼套。
驻守武汉三镇之太平军抵挡不住,阵亡1000余人。同日塔齐布率军攻占了武昌城东的洪山。13日,太平军所设的汉阳晴川阁的木栅、龟山上的木垒以及武昌鲇鱼套的6座营垒,都被清军烧毁,汉阳、武昌城外据点尽失,无险可守。
14日清晨,太平军武昌守将国宗提督军务石凤魁,地官副丞相黄再兴,只留数百人守城,率军从东门退出武昌。太平军撤退时,与塔齐布遭遇,血战于洪山,数百童子军全军覆没于此。
同日,太平军汉阳守将三十九指挥古隆贤亦率军退出汉阳。武汉为清军收复。
失去武汉自然让太平天国高层十分不满,急急调派周围各省太平军精锐赴援入鄂同僚,而庐州守将胡以晃及其所部近万人马正在增援之列。
湘军占领武汉后,声名大噪。清廷赏曾国藩兵部侍郎衔,办理军务。曾国藩于得意之余,即筹划大举东犯,并决定以夺取九江为第一目标。他与新任湖广总督杨霈商定了一个水陆并进,夹江而下,首先突破太平军田家镇、半壁山江防,进而夺取九江的三路进攻计划。
南路由新任湖南提督塔齐布和知府罗泽南分统湘军兵勇沿长江南岸进攻鄂东大冶、兴国(今阳新);北路由杨霈督陕西提督桂明率绿营兵进攻蕲州、广济(今蕲春东南);中路以水师顺江而下,由参将杨载福、同知彭玉麟率部先发,曾国藩与李孟群率后队继进。预定三路会师于田家镇,总兵力约万余人。
趁太平军西路主力与湘军对决于田家镇的功夫,吴可部九千人马外加左宗棠部三千人马兵分两路,突起发难一鼓作气拿下庐州外围之六安跟淮南,会师于庐州城下在城中内应配合下,一举炸毁城门及周围部分城墙,而后上万大军一涌而入当日全线收复庐州……
第326章治理淮北
庐州克复,歼灭太平军近万,朝廷惊喜天京震动……
还没等太平军高层做出应对,湖北又传噩耗,入鄂太平军与湘军大战田家镇,惨败退走江西,湘军趁势追击兵逼九江。
形势似乎一下子对太平军变得十分不利!
清廷兴奋,急忙下令张亮基对不远处的金陵进逼,配合金陵城下的江南大营跟扬州的江北大营实施合围。
张亮基被突然的幸福一时砸晕了头,从襄阳急匆匆赶到了庐州,立即把安徽巡抚衙门的摊子扑开,得到朝廷命令之后便热血沸腾的想大干一场。
吴可不想在这等开心时刻给张大巡抚泼冷水,干脆找了个由头出外收复失地去也。
蚌埠,宿州,淮北等等庐州以北地区被轻松收复,当地太平军人马毫无战心几乎拱手相让,吴可自然不可能放过这等大好良机。
安徽这地儿很古怪,淮河以南地区是出了名的物产丰富财富之地,可换做淮河以北地区那也是著名的穷苦之乡。
等吴可真正掌握淮北地区这才反应过来,虽说因为之前太平军占据原因,朝廷疯狂铸造的当十,当五十,当一百,甚至当一千大钱根本没法流通,这淮北地区依旧贫民遍野刁民无数。
而且基本每年淮河都得肆虐一回,造成大量流民治安环境可想而知。
收复整个淮北没费多少功夫,可为了弹压匪寇稳定地方,他花费的时间跟精力都要多上不少。
好不容易将淮北动荡的局势勉强压制下来,使用‘以工代赈’的手段收拢绝大部分流民和赤贫家庭青壮,不管不顾的大修城墙整理道路,修建水渠整理田地,一时间淮北大地成了热火朝天的大工地,要不是张亮基紧急召唤吴可都差点没法从繁忙的事务当中抽身。
率领一部人马急匆匆赶回庐州,这才知道张大巡抚因为急工冒进,催促左宗棠手下人马对金陵实施战略性围逼,结果却被太平军优势人马轻松击败,损失近千人马不说差点让太平军顺手拿下刚刚收复的庐州。
幸好左宗棠不是一般人物,虽因经验不足远不如历史上的左大帅老辣凌厉,但先有吴可暗中提醒后来自己也发现不对,尽管被催促得厉害但一直小心翼翼步步为营,猛然遇到太平军主力一部吃了大亏,但手下大部依旧完好无损撤了回来。
这一下可把老张吓得不轻,发晕的头脑彻底清醒过来。因为担心太平军主力人马的全力反扑,这才将手下最能打的吴可紧急召回。
吴可哭笑不得,先好好安慰一番受惊的张大巡抚,而后又将收复淮北地区的情况解说一番,之后在张大巡抚的强力挽留下也不再胡乱动作,坐镇庐州防备金陵太平军反扑坐看天下风云变幻。
此时已到了咸丰五年初,太平军高层虽然对近在咫尺的庐州清军忌惮不已,可惜之前战线拉得太长一时难以收回,加上太平军西路主力掀起的湖北攻势再起,一时之间很难调拨足够人马对付庐州清军。
加上张亮基在吴可的建议下并没对庐州以难地区州县采取行动,让太平军与江西等地的连接畅通无阻,明显对淮北地区重视不够的太平军高层并没有派遣守卫金陵的主力人马冒险反扑庐州。
别忘了,金陵城外的江南大营还驻扎着近十万清军,扬州之地的江北大营虎视耽耽,没解决这两个超级麻烦之前,金陵城不可能派遣大股人马冒险。
1855年1月下旬,太平天国西征军从鄂东向西反攻。燕王秦日纲、冬官正丞相罗大纲督军进攻驻广济的湖广总督杨霈军。
2月16日,太平军乘杨霈军营除夕洒宴之时,攻其不备,突然袭击,杨霈领兵勇5000余人向武汉溃逃,太平军跟踪追击。
1855年2月18日(正月初二)占领蕲州,21日占领黄州,杨霈率残军逃往德安府(安陆县)。23日太平军克汉口、汉阳。西征军中另一支由国宗韦俊带领,25日由田家镇渡江,占领兴国州(今阳新县)。
这战况让吴可好一番诧异,尼玛湘军不是刚刚在田家镇大败太平军西路主力么,怎么转眼又被人家反扑成功来着?
太平军在湖北的攻势太过迅猛,拿下汉阳汉口之后3月上、中旬连克通山、崇阳、通城、咸宁、蒲圻等地,兵锋直趋武昌。
老家再次被占,吴可除了哀叹还能说些什么,幸好之前太平军攻势如潮之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