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千古铭-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凤道:“我等寻觅灵龟,业有百日,女娲料已将天倾之处补齐,且携此物回去,以全其功。”
三人登时出了地底,携了灵龟向老君处行来。
行至老君处,那女娲已将灵石炼毕,见三人携灵龟而至,大喜道:“天地复全矣。”当下一众至于天缺之地,女娲将灵石填补其上,口中念道:“补遗填漏,灵石化凝。”那灵石顿时与裂缝之出接壤,浑然无缺。
女娲道:“天既已补,地陷之处,却如何计较。”
华凤一指那灵龟道,叹道:“此物生于天地初开,灵窍早萌,我等若是坏其性命,填补地缺,未免失了天地好生之道。可将其真灵逼出,投身一处。日后修持,也好再修灵身。”
众人纷纷应是,当下施出法诀,将灵龟逼出真灵,仍复投以龟身。
女娲将其身躯斩去,将四足纷至四极,以承地脉。至此,天地始得全体,仍复旧貌。
四人见天地已全,恢复旧貌。正欲各归之时,忽听得一女子叫道:“四位哪里去?”
女娲见那女子身着宫装,仙姿飘飘。问道:“未知仙娥是何处仙家?”
那女仙笑道:“我名董双成,乃王母驾下玉女。今太上老君奏知玉帝王母,言四位补齐天地,功德无量,乃于天宫设宴,聊为答谢。”
四人见玉帝王母相邀,不便推却,当下随了玉女,向天宫行来。
四人行至天庭,玉帝王母早已相候,老君陪座一旁,笑道:“四位补填乾坤,造福万灵,当真是无量功德。”
女娲道:“身居天地,自当如此。此番之行,颇有所获。昔日于分宝岩中得江山社稷宝图,今番炼石补天,得悟天地间补填之道,倒也不虚此行。”
华凤笑道:“为道者日日抽添,与此类同。今番娘娘得以成功,足见深的道妙。”
轩辕道:“不意那灵龟神通如此,若非华凤帝君在旁,若要拿它,恐是不易。”
伏羲颔首道:“上古神物,自有根源,且深居地底万年。此辈生物,最喜酣睡,于久眠之中修持,若非帝君以五行相克之理化金降之,倒是无法拿它。”
那先前请得诸人玉女董双成奇道:“五行之术,我等尚且熟知,灵龟纵然擅行土术,只消以木行之法克之即可,却缘何不能擒之?”
华凤见她聪明伶俐,甚是可人,笑道:“木虽克土,土强则返。譬如大火横发,水虽克之,然则杯水泼入,瞬息即干,则水反为火所克。这灵龟万载修行,深的坤元奥妙,非常时所用木行之法可制。”
董双成笑道:“帝君将灵龟拿回,定是晓得木行异法了。”
华凤道:“天地五行,俱是一理,岂有异法可言。不过是各有妙用,一心运转而已。这灵龟虽修行日久,却只嗜眠居地底,虽得长寿,灵明渐失,故遭我等轻易拿住。”
众人听他娓娓道来,俱是妙理,不觉叹服。
玉帝叹道:“几番大劫,均是大帝援手,思来好不惭愧。吾虽坐拥天庭,却无功绩,当真是愧对劳师临别相付之意。”
众人见他失意,纷纷劝解。
”
第三十四章 '本章字数:2505 最新更新时间:2012…02…14 02:45:52。0'
…………………………………………………………………………………………………………………………………………
华凤微笑道:“道祖所欲付者,非是大能为者,大神通者。天庭之主,必当具福德隆深之体,陛下随道祖日久,日受瑞祥,故道祖以天庭托付。今虽大劫横生,却正是海宇清净,乾坤复辟之时。只待杀劫一过,便是天人共乐之时。”
玉帝素知华凤言语不虚,当下道:“我观人族刀兵已止,洪水之患未退,那冥河鲲鹏俱愿投身人族,驱水恕罪,今欲将其灵投下,未知可否?”
华凤道:“天机运转,不可强助。时机未到,纵是强为,亦是无用。”
女娲道:“洪水尚在,人民凄苦,若不治水,人民如何度日。”
华凤道:“昔日东皇太子十日齐出,乃为火劫。今日洪水为患,乃为水难。虽是人为,却是天数早定,当有此劫。人民凄苦,乃因其失却天真,自招祸患。”
女娲闻听之下,不由一阵凄苦。默思良久,方道:“昔日大帝曾劝我允老子于人族布道,其时尚未察觉,今日方知天祸本为人自招至,殊为可叹。”
伏羲道:“天机运转,流转无滞。福祸忽来,不过自招。大帝之言,当为人族之戒。”
轩辕叹道:“昔日统领人族,竞相杀伐,今日思来,正是人族之中贪欲恒生,自招祸患。”
众人正自感叹间,忽听得一声传报,却是老子原始通天三人到来。玉帝命人传入,三人相携入内,见众人正自欢饮。老子笑道:“闻听诸位修补天地,今日功成,特来相贺。”
原始道:“天地塌陷,得众位炼石而补,裂龟而支,实是无量之功。”
通天道:“天大之功,万灵莫不感佩,今特来贺来贺之。”
三人俱是鸿钧门下,与玉帝份属一门。玉帝令添了座位,三人纷纷落座。
女娲正思先前华凤之言,忽见老子到来,正是福灵心至。当下道:“昔日华凤帝君曾引媒说项,言道友欲开教人族,为何今日尚未举动?”
老子笑道:“时之所限,岂得奈何?今日人族兵危既解,洪水之患未退,只待异日驱水之人临世,将洪水驱散,救得黎民,便将教统传下。”
华凤见他言及异日驱水,忽然笑道:“恭喜道友,大道有成。”众人均不解其意,老子却道:“行道百里,方知千遥。虽已成道,然念及老师合道,终明大道遥途,非成道为终。”
众人闻听老子之言,分明业已成道,不由纷纷恭喜。华凤又仔细望向原始通天二人,道机湛然,分明也是成道之像。
当下向二人恭喜道:“一叶三花,道祖虽去,高徒却均已成道,道祖若是知晓,必是欢喜无限。”
原始道:“得老师教诲,开教立派,今日道成,却也是老师教授之力。”
通天笑道:“我辈成道,于帝君之前却是后进了,切勿相夸,倒叫我等惭愧。想昔日道祖于紫宵传道,我等俱是听得痴醉,帝君却于蒲团之上酣然而眠,今日思来,料是那时便已成道。”
华凤笑而不语,玉帝王母闻听之下,不由叹息道:“只道鸿钧道祖是这天地间成道之首,不料竟有人成道于前。世间之奇,当真难以尽数。”
老子道:“昔日老师曾言,帝君虽已成道,然则遁迹荒野,不沾业力。我观帝君于老师去后,助玉帝立天庭,成地府,羲皇宫前义助女娲娘娘与伏羲圣父,血海宫中拿得鲲鹏冥河,今又助力填补天地,可谓苍生有福。”
华凤叹道:“我欲不为,奈何天道之驱,人力难却。昔日只道遁迹凤鸣,不沾业力之下,即可竟日逍遥。奈何天机之下,频频出世,却也正是欲避而无门,事与而愿违。”
原始道:“以帝君修为,尚且如此,我等成道日浅,虽略窥天道,亦是难免。今日之行,亦是道机所驱,不得不为耳。”
华凤听他言之有意,笑道:“我虽不得趋避之道,然则道祖去日,得见合道之妙,却也略明三昧。”
通天道:“我等成道,俱承老师教授之恩。今日前来,一来恭贺诸位填补天地,造福乾坤。二则正欲向大帝请教机宜。”
老子叹道:“道之所成,虽是寸近,却犹感背道愈远。”
华凤道:“昔日盘古开天之时,天地之成,吾有幸观之。但觉天地之成,虽是盘古所化,然盘古未必不是天地所成。世间若无天地之生,则盘古之生所为何来?”
原始道:“盘父之生,固为开天。然则其时并无天道,若不开天地,岂能身陨?”
华凤笑道:“其时所见,并非如此。众人但知天地之生,天道为掌。然不知天地未生之时,天道已在。”
三人闻言不由大惊道:“其时若无天地,这天道又有何用?”
华凤道:“天地者,幻化耳。天道所掌,不过执其生化之道而,我等虽成道却始终不曾脱道,故道祖以合虚之法脱去道法、道心、道性。”
老子叹道:“老师高妙,非我等可及也。”
通天问道:“大帝之言,顿开我等茅塞。今我等开教立派,将老师所传惠及万灵,亦不过一场幻化耳。”
原始道:“吾初悟道妙,只道是至高之法。自老师离去,方知不过是百步之行,犹差一步。今日得大帝指点,此行不虚矣。”
两旁之人见老子三人向华凤讨教至道,不觉用心闻听。那女娲本是天聪圣人,兼又福缘深厚,甫一闻听,便明三昧。不觉早已神魂颠倒,不知所以。伏羲见她神色忽异,知是心有所悟,当下也是心随华凤言语,神机早运。东皇见二人情形,当下便知所以,亦将心神陈在飘渺之间,耳中不离华凤之言。
华凤见众人形色,微微笑道:“迷梦游离,何不醒来。”众人始才醒悟,适才醉心元妙,不可自仰。
华凤见女娲醒来之时,忽而神光隐现,知是福泽人族日久,今忽闻至道,一时有感,是以片时之间,便已成道。便道:“恭喜圣母,福缘早候,方能顷刻而成。”
女娲笑道:“机缘忽生,倒叫大帝见笑了,若非大帝提点,却不知要待到何时了。”
伏羲忽然道:“若非大帝,焉能成道。”众人见他亦与女娲一般情形,知其亦成道果。
华凤并不言语,只是望向东皇。众人循他目光望去,只见东皇忽然微微一笑,将发髻之上东皇钟取下,笑道:“陪伴万载,与人争持多赖于你,今番却再无用处,且将合于身内,权寄旧情。”只见那钟忽而自鸣,欢然无限。东皇将钟一抛,那钟顿时化作一阵祥光,顷刻间钻入东皇身内不见。
东皇道:“昔日与羲皇争持,杀了后羿,其后惹恼巫族,幸得老师排解。往事历历,今番化做烟云矣。”
女娲笑道:“前事何须重提。后羿身死,其灵尚存羲皇宫内,只待尧皇治世,便将其灵投下,辅佐圣君。”
伏羲颔首道:“今既成道,前尘俱消。何须复言。”
众人纷纷相互恭贺,轩辕闻得玄妙,亦是沉醉其间,久久不能回神,华凤见他生具土德,日后成就亦是非凡。当下微微一笑,将手向轩辕一指,那轩辕忽觉清凉,一阵妙悟涌上心头,不觉欢喜,待睁目时,望见华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