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我的人学 >

第39章

我的人学-第39章

小说: 我的人学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看到居里夫人完成这样好的家庭教育使命,不是靠她高深的学识,而是靠了她作为母亲的〃灵魂〃。

我在一般百姓之中,也见到过许多家庭的妻子或母亲能够克服悲伤与痛苦,把孩子教育成出色的人才。总之,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有正确的生活态度。不是牢骚满腹,而是生活在乐观开朗之中。常言道:〃孩子看着父母的脊背长大〃。要使孩子看到脊背,自己就必须背过脸去朝前走。父母应当一天比一天更加充实地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生命中便自然产生出充满信心生活下去的原动力量。〃家庭教育〃是各种教育中最完善的〃育人教育〃、〃灵魂教育〃。

对孩子们来说,最好的教育环境是在父母的心中。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父母自身的不断成长与成熟。

父亲以父子对话形式参与教育

——原英国驻日大使弗·吾纳的家庭教育

原英国驻日大使弗雷德·吾纳氏的一段谈话,曾在家庭教育方面给我不少启示与帮助。有一年的岁末,我招待大使夫妇共进晚餐。席上大使谈道:

〃我总是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来接近。〃

〃即不管孩子懂或不懂,我常给他讲些复杂的国际问题。〃

我可以想象出这位剑桥大学出身的英俊的外交官和孩子认真高谈时的情景。这是令人愉快的。

曾听到许多母亲和学者说过,孩子们可以理解许多复杂事物,甚至使大人们感到吃惊。不管多么小的孩子都需要受到重视和尊重。孩子们总有一种希望别人承认自己存在的心理。

在父亲参与家庭教育方面,大使的谈话很有启发性。说起家庭教育,一般人都是全部交给母亲去管。现在已有不少人醒悟到这点,主张父亲也应关心教育。父亲每天在严酷的现实中到处闯荡,知识比较丰富。如果通过父子对话方式把这些介绍到家中,我觉得很有益处。孩子进入中学后,就会有相当的理解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许多具体问题,学习父亲的思想。

看起来,那位大使对孩子的要求相当严格。据说他曾对大使馆工作人员讲过:〃如果我的孩子做了错事,希望你们严厉地批评他。不要客气。〃如果孩子对仆人等直呼姓名,大使夫妇就会暴跳发火。我觉得像这样在家庭中教育孩子明白好坏的界线是很对的。善恶分明在培养今后的社会人方面,愈来愈占有重要位置。

如果父亲和母亲同样对孩子要求过严,孩子会产生反抗,变得内向。父亲如果像个朋友或说话不多,对孩子们来说反而具有威信,他若能时而向孩子们指出善恶的界线,效果就会更好。同时,父亲对孩子的信赖在孩子人格的形成上,比起母亲的爱还要产生更大的影响。

诚山三郎在一篇随笔《父亲的耐性》中描写了一个获得芥川奖的作家的父亲。

这个青年作家在高中时期,由于偶然原因加入了小流氓组织,受到警察的管教,后来离家出走到东京。父亲给儿子寄去明信片,信中没有一点指责,只是若无其事地介绍家中情况。儿子从来不写一封回信,父亲在七年之中却寄去两千多张明信片。

对这个给自己脸上抹黑的儿子,在渺无音信的情况下,连续七年坚持无偿的努力。这父亲的深厚信赖,耐心和慈爱,在儿子的人生道路上会带来无法估量的支持和鼓励。

父亲与儿子,尽管经历有多有少,同样都是在人生的风浪中颠簸。父母之爱越深,惦念和操心也就越多,永远不会休止。这就是父母之心吧。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行为的镜子〃。相信孩子的人,就会教育出相信父母的孩子。相信父母的孩子必然会成为有出息的人。

心的交流使他的才能无限伸展

——歌德所受的幼儿教育

幼儿身上也俨然存在着一个内心世界,这内心世界,如同一个小宇宙,它不能过早受到污染,也不应被黑暗笼罩,更不应为烟尘覆盖而失去光明。

我认为应当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造成一个悬挂七色彩虹天空一样的广阔世界。并且应当设法给他们灌输丰富的浪漫主义的色彩。

为了使他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永远能够既顽强又纯洁,既善良又勇敢地生活、前进,母亲们不应忘记,必须在他们心中播下各色各样的幸福种子。

那是因为对于幼儿的最大的教育场所是在母亲的心中。

在一个微风送爽的初夏,我访问了德国的法兰克福鲁德地区。尽管日程十分紧张,我仍然有幸抽空参观了大文豪歌德的故居。而且在那里听到一段他少年时代的故事。

歌德在一生八十二年的岁月中创作了许多不朽的名作。

他的丰富的创造力的源泉究竟在何处?——这段故事告诉我们,歌德的源泉就是和母亲之间进行的心之交流。这交流曾是那样充满温馨,充满幽默。

关于歌德少年时代的情况,我们可以从皮特曼所编的《歌德对话录》(大野俊一译,白水社版)及《歌德的故事》(菊池荣一著,讲谈社学术文库版)中了解不少材料。歌德的母亲艾丽沙白特是个能干的、开朗的妇女。只要她一出现,周围的人会立即感受到温暖的气氛。

她最善于讲述有关星星的故事,她能把水、土、空气等等人格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编成各种童话。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能成为她有趣的故事题材。歌德从母亲的这些故事中感到一切生物都在跳动,养成了对生命的敬畏与慈善心肠。

歌德总是闪动着眼睛,入神地倾听母亲的讲述,甚至忘记时间的流驶。有时,故事中他所喜爱的人物遇到不幸,他的脸土会立即现出愤怒,眼睛里闪出泪花。

母亲非常了解歌德的心情,当天总是不让故事结束,最后只说一句:〃好吧,明天接着讲。〃这样使他期待明天的结局。于是歌德自己就去想象情节应该如何发展。而且他把想象的内容只悄悄告诉祖母。

可是,到了第二天晚上,母亲故事的发展大多与歌德的想象完全一致。实际上,这是母亲悄悄从祖母那里打听到歌德想象的内容,自己又照它编出来的。

歌德在自己的想象与母亲的讲述一致时,显得非常高兴,激动得小心脏不住地跳动。

母亲艾丽沙白特在回忆这种心的交流时写道:〃我们彼此都进行着秘密的外交工作,谁也不向对方透露情况。我以按照听众的喜悦、惊奇情况讲述自己的故事为乐趣;窝尔夫干(歌德名字——引用者)也不表明自己就是这些奇特故事的作者。只在看到自己奇特的构想得以实现时,眼睛闪出光辉,拍手称快。(《歌德对话录》,前已出)

幼年的歌德,这样在母亲讲述的有趣故事中,逐渐伸展开想象的翅膀。多么聪明的母亲啊!她在这生动有趣的母子交流之中,诱导出歌德的想象力,不断培育这英才的幼芽茁壮成长。

幼年时期思想是否开阔非常重要,因为幼年时代养成的丰富想象力会成为一生的思维与情趣的基础,可以决定作为人的〃充实、丰富之心〃的广阔天地。不过,〃培育孩子〃也无须拼凑什么特别复杂理论,最主要的是叫孩子自由地编织理想,造成一个愉快的、广阔的环境,使孩子能无限地展开想象的翅膀。

常说人的能力是无限的。发挥这种能力就要靠自信,靠相信自己可以作好一切的把握。只有出自内心的表扬和温暖的鼓励才会给与这种自信及把握。相反,冷言冷语或傲慢的挖苦如同钉下钉子一样,即使过后把钉子拔去,依旧会留下破洞。不管以后如何解释,伤害了的心就很难恢复原样。

一个母亲对孩子说:〃你撒谎,我不相信!〃另一个母亲说:〃你是个诚实的孩子,我最了解你。〃到底哪个母亲能够培育出诚实的孩子,这是不言而喻的。同样,轻易给孩子下结论说:〃你这个孩子不行!〃不如说:〃啊,这次是没搞好。〃

同时再和孩子一起后悔发生过的错误。这才表现出母亲的关怀。虽说是自己的孩子,如果轻易地下结论否定他,也是傲慢的表现。应当记住:〃母亲不只生身也生心。〃所以应当不断运用宽容和坦荡胸怀,筑起语言的桥梁,使孩子的心日益充实起来。能够相信、鼓励孩子的母亲,从某种意义看,可以说是个〃最后的慈爱的堡垒〃。母亲的慈爱,可以使孩子才能的幼芽无限地得以成长。

父母的为人就是留给孩子的财产

——母子中秋赏月

提起母亲给孩子讲〃故事〃,我常想,不能总是讲述古代流传下来的那些老故事,其实日常的普通行为本身有时在不知不觉中也可以向孩子说明重要的道理。

佛典中说:〃与善者睦,心、行、言、动必改善〃。就是说,如果与善良的人能够和睦相处,自己的心地、行为、语言自然也就会好起来。这是一个人生道理。

人心变化之微妙超过万物。特别是纯洁如雪的幼子之心,在他人生的摇篮期中,由于环境不同,都可能染上各种好的或坏的习气。

应当向孩子讲述什么呢?对孩子来说,母亲的日常行为就是活的圣经。通过行动传给孩子的许多东西,会永远留在孩子心中,成为最宝贵的财产,成为生活的动力。

我听到过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家母子三人住在东京某公寓区。有一年中秋之夜,一家人决定在月下度过一个夜晚。母亲同两个三岁和五岁的儿子,做好了赏月的准备。

他们做好糯米糕,向邻居要来芒草穗插在花瓶中。孩子们瞪着明亮的眼睛,等待着月亮出现。

可是,也许由于连续阴天下雨之故,夜空中覆盖的厚厚云层始终不见消散,看不到转晴的迹象。大概是心理作用吧,她感到孩子们有些失望。于是母亲向孩子们喊道:〃来!和妈妈一起做个大月亮!〃

妈妈和孩子们在纸上画个大圆月,然后贴在墙上,母亲讲起关于月亮的种种传说,大家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中秋明月之夜。

这虽是个小故事,它却象一幅名画一样印在我的脑中,久久不忘。因为我佩服那母亲构思的巧妙。更因为那种繁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