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我的人学 >

第2章

我的人学-第2章

小说: 我的人学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в小ㄏMɑ钕氯ィ侵挥腥死嗖疟桓秤璧奶厝āV挥腥耍庞善渥陨聿雒嫦蛭蠢吹南Mü狻ǎ拍艽丛熳约旱娜松�

在走向人生这个征途中,最重要的既不是财产,也不是地位,而是在自己胸中像火焰一般熊熊燃起的一念,即〃希望〃。因为那种毫不计较得失、为了巨大希望而活下去的人,肯定会生出勇气,不以困难为事,肯定会激发出巨大的激情,开始闪烁出洞察现实的睿智之光。只有睿智之光与时俱增、终生怀有希望的人,才是具有最高信念的人,才会成为人生的胜利者。

第一流的人物——〃专心于诗道〃的北原白秋

人们常说某人是第一流的人物,或反过来说,某人是〃二、三流人物〃。那么,他们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呢?

北原白秋是以为庶民所喜爱的童谣《待君久不至》、《这条路》等等歌词作者而知名的。在他五十七岁逝世之前,度过了他〃专心于诗道〃的一生。在所有的诗歌领域中留下了许多杰作,为文学界带来了无限的新风。他的著作达二百种之多。白秋的原籍是福冈县的柳川。我在数年前也曾去访问过柳川,那种飘散着诗情的街市的风貌,至今犹使我难以忘怀。当时,它诱发了我的诗思,曾咏过几首和歌,这事想起来,也使我不胜眷恋。

白秋深受民众的喜爱,发表了许多杰作,被称为〃语言的炼金师〃。也可以说他称得上是一位天才吧。表面看来他的一生,似乎在悠哉游哉中度过,自由自在地发挥着他的丰富的诗人才干。其实,他是经过呕心沥血不断努力的。

关于白秋如何在诗歌上〃呕心沥血〃的,在他的著作《诗歌修业》(《白秋全集24》,岩波书店版。以下同)中,曾有如下一段逸话。

有一次,他受到急进派的批评。

〃你的和歌,还是'三十一文字'

①的旧格律,即使说,歌的内容是比较新的现代歌,其实不是和以前的旧派歌所差无几吗?〃

①日本古典和歌,由三十一个音节组成,称〃三十一文字〃,这里的〃文字〃是指〃假名〃文字。日本的词汇多为复音词,以三十一个音节构成的和歌,表达的词汇有限,所以又称〃短歌〃。

对此,白秋回答说:〃是的,是所差无几。但是就为了这所差无几,使我三十几年的漫长岁月,一直是为此而苦心过来的。〃

而且,他还以游泳比赛做比,说:为了创造新记录,争一秒的几分之几的微小差别,必须不分昼夜地进行艰苦卓绝的训练,〃诗歌修业也是一样的〃。

为了争取这〃所差无几〃的进步,争得你死我活,必须进行艰苦卓绝的训练——不管在哪一领域中,这恐怕都是当代社会中严酷的现实吧。

关于〃修业〃的问题,白秋进一步说:〃突然的大飞跃这类事,是不会轻易产生的。企图突如其来地发表绝世的名作或杰作的想法,是从根本上就弄错了修业之道的。所谓修业,以石头为喻,那就必须一块一块地把石头垒起来,同样也必须以极大的耐心一点一滴地积蓄工作的才能和数量。任何事,都是从训练和时间的积累中产生出光辉和喜悦。不管如何享有天赋之才,如果放弃平素的努力,那么任何事业恐怕都是难以出色地完成的。〃〃努力,只能是努力。〃

任何事情,只有在〃尽量努力向前迈出一步迈出两步〃的决心下,经过不断创意与苦斗,才能获得胜利的桂冠。说到底,缺少努力和向上精神的人,只能是一个懦弱的、怨天尤人的人,一个悲惨的失败者。

被称为〃近代雕刻之祖〃的罗丹,关于艺术上的努力,曾说过这样的话:

〃(人——引用者)总得有种力量,就像水一滴一滴浸蚀进石头里去那样缓慢而沉稳的力量。〃(《罗丹艺谈抄》,高村光太郎译,岩波文库版)

一滴又一滴浸蚀进对象中去的努力,这就是所有技艺上获得不朽成功的铁则。一天一天、一刻一刻着实而孜孜不息的努力,再努力,如果不是在这样积淀上建立起来的战功,那就不是真正的成功,只能说是一种空中楼阁般的荣誉。

我每次会见各界被称为〃第一流〃的人物,使我经常感到钦佩的是,每个人都是十分谦虚的。以北原白秋来说,他在《我与〃和歌〃》(《白秋全集17》)中,讲了他作歌的苦恼,甚至流露出想要停止和歌创作。但他又说:〃正由于我要比专门的歌人多几倍的苦恼,正由于我是和歌的门外汉,所以我总是能够对和歌保持一种初学写作者的新鲜感。这使我深感被称为歌人而当之有愧,从而更激起我的发奋心。〃这样他决心在〃歌道〃上不停地前进。他自认为是〃初学写作者〃,从而十分珍惜〃初学写作者的新鲜感〃。

的确如此,如果一个人满足于现在的水平,认为〃这已经满不错〃,那就不会再有长进。而经常回到初学者的感情上去,总想着〃再努把力〃、〃再成长一点〃、〃留下再好一些的作品〃这样不断奋进的人,才能不断进步。同时,我认为这种谦虚的态度,才是使他的天分得以开花结实的最重要之点。

〃除了通过艰苦的道路,是不可能取得艺术的进境的〃——白秋怀有这样明确的哲学,同时也怀有孜孜不倦的〃发奋心〃。

从这里可以窥见他之所以取得非凡成就的秘密。

白秋在三十二岁时,写了《听钟声有感》(《白秋全集16》)一文:

〃细想起来我的人生也过半了。〃

〃必须以冷静的心,切实考虑一下自己的生命落着之地。〃

生命落着之地——这恐怕是白秋在进行自我省察,希望获得某种明确的东西吧。第一流的人物总是在真挚地探求着更高更正确的东西啊。

白秋还继续说:

〃我是人之子,是酿酒业者之子,是柳河地方的ton-ga-jon(柳河方言,〃大的婴儿〃之意——引用者)〃,〃所以我经历过人所能有的快乐,也经历过人所能有的痛苦,我也做过人总要做的那些事,我希望能做个名副其实的人,在人里边交往,死在人当中。〃不管是什么样有名的人,有权势的人,都是人,不会有什么特别的人。忘掉〃是人〃这一本质,拘泥于阶层及其他表面的差别,是愚蠢透顶的。白秋并没有忘记〃是人〃这一出发点,绝不尊大。他说〃我是酿酒业者之子〃,显示了他那澹泊的襟怀。

像世上的宫殿这类的富贵尊荣也好,名声也好,都不是永存的。如果思考真正的幸福,毋宁说,这些都是虚幻而藐小的事情。重要的是要打开〃胸中的宫殿〃,唯独这一点,才是通向悠久的人生的要谛。而且只有在人与人的交际之中,才会现出人生的妙味,才会出现人的成长。不管你表面上是多么了不起,如果是孤家寡人,那种生活只能说是孤独地狱。

白秋还进一步说:〃于是,我希望能将自己的灵魂磨得像玉一般洁白。〃

将自己的生命,像玉一样磨了又磨,以此来终了这一生,除此之外,别无他求——不管有名也罢,无名也罢,这才是作为人的本来的希求。

而且作为艺术家来说,自己生命的完成,只有向着这一点接近,才使得一切修业与精进具有确实的〃骨格〃。现在是恶缘不绝的社会,即使清净的生命,也会立刻受到污染无光。

因此,就产生了讲求不断磨练生命的修业的必要。正像清净而光洁的镜子能够清楚映出所有的物像一样,磨练过的生命,能够洞见世上所有的现象。同时,磨练过的生命,就会闪烁出智慧的光辉,而智慧就会成为引导人生走向胜利之光。

总之,作为一个人,应如何真挚地对待自己的人生的完成,也许这就是第一流人物与其他人的分歧所在吧。

对〃生〃的执着——寻求仙药的秦始皇

两千数百年前,在中国,战国七雄互相使用武力,不断进行战争。雄据西方的秦,人才济济,国势日盛。于是秦始皇结束了二百多年群雄割据的局面,统一了全国,时间是纪元前二二一年。

秦始皇是个严格的唯理主义者,以法治主义来治理整个中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手中掌握着史上空前的巨大权力。他拥有一百几十万的军队,为了建造自己的陵墓骊山陵,动员了几十万民工。同时搜集了几千名美女,营造了阿房宫。他还行幸全国,企图巩固秦的几百年基业。就是他,最后所希求的是自身的〃长生不死〃。

在秦的基业彻底巩固之前自己决不死去!不,自己希望长久地活下去!这样,他为了祈求不老不死,将精于神仙之术的方士召集到一起来。秦始皇付出了巨大的费用,差遣他们到全国各地去寻找不老不死之药。齐地的徐福提出东海上有仙人居住的仙山,为了取得那里的仙药,由他率领数千童男、童女乘船出海。这类尝试,每次都以没有结果而告终。方士们的骗术并不巧妙,但秦始皇却仍然为求药而不惜投入巨大的费用。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秦始皇在权术的斗争中总是胜者,但在任何人也逃脱不了的死亡的面前,却意外地流露出弱点。

畏〃死〃,可以说是人的本能。但尤其是秦始皇更特别怕〃死〃,更对〃生〃特别执着。这也许是因为他害怕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东西,一旦由于自己的〃死〃而整个土崩瓦解。

不管获得什么样的财富、名声、地位,这些东西都不能给自己的生命添加永存的光彩,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执着于这些东西——就好像漂流在生命的大海中,为了不溺死,能抓到什么就抓什么一般。

但是,毋宁可以这样说:财富越多,名声越高,害怕失去的恐惧也就越大。不管秦始皇如何权势在握,不可一世,也解决不了〃死〃的问题。秦始皇掌握着最高权力,世上的一切欲望他都能得到满足。但是,作为这种欲望终极的〃死〃,却成了他最大的〃不满足〃,也可以说是他最大的不幸。

哲学家三木清①,在他的《论人生札记》(新潮文库版)中这样写道:

①三木清(1897…1945),哲学家、大学教授,曾留学德国。

〃如果抱有虚无的心,对任何事物均无所执着,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