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盗墓团-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证明布达拉宫就是一座镜像建筑——运用同一个地基,分别建造了地上和地下两个相对的宫殿。
平面图上地宫入口就在大环前沿,也就是矮堡……
龙头?可……
我感到一丝不妙,转头回望,从这个方向看龙头,也能看见圆盖型的矮堡和另外两条错落石墙。
按照平面图,入口应该就是矮堡下面。可是,有一个细节,平面图上地宫的入口不是直接出现在环上或者环内,而是突出一段,还有一截通道。
难道说地宫入口在布宫之外的山上而不是布宫之内?
哪个工程师会如此别出心裁,把自家宝库的入口放在房子外?
而且,在龙头上打竖井不会破坏风水吗?
可如果不是……
眼望着高高在上的矮堡,之前的喜悦渐渐消失。
刘叔看我表情,问道:“嘛呢,有什么不对吗?”
我指着那个堡垒回答说:“刘叔你看那环堡,地宫入口就在那个方位,可有一点,平面图上地宫入口后还有一段通道,但——”
说到这,我脑袋忽然闪过一个东西。
通道?
妈的,缺氧把我智商拉低了吗?
常识啊这是!
为了保证平面图的可观性,一般制作平面图单张图只包含建制图形内的主体部分,向外延伸的部分会在主图旁建小图,如果复杂则单设图分析。
尤其是通道走廊之类,特别浪费图幅,一般只在主建筑边上标记入口,在主图旁表现规格。
所以这通道不一定只有图上展现的那么长,入口也就不一定在山上,那么……
我顺着我估算的入口方向向下看,目光走过山脊,在龙头一侧落地,跃过围墙,看见公园里树冠掩映间的一个耀眼金顶。
鲁神庙!
一丝灵感脑海乍现。我转身朝出口跑去。
途中脑海不停出现关于鲁神庙的信息:
据史料记载,龙王潭原本只是一眼泉水,17世纪布宫扩建,取土时将其扩大,后来仓央嘉措命人在潭中小岛上按照坛城建了一座三层阁楼,建成后此地为变成禁地。
古往今来对宝藏迷著之人可曾想过:如果只是为了取土,为何要在潭中留一小岛让仓央嘉措建造阁楼呢,如果只是阁楼,为何要列为禁地呢?
想着无比激动,剧烈运动让大脑一阵阵冥白。但我根本停不下来,马不停蹄地出了布宫后门,钻进公园,奔着水潭,跑过石拱桥,穿过红白门楼,站在鲁神庙面前。
小岛周围古树丛生,这个季节只有黑漆漆干枯的树枝,宛如魔牙鬼爪。仰望神殿,一六角攒尖金顶匿于树间,下落一六角小殿为第三层,下面两层形制相同,斗拱承檐,檐下挂黄底黑格锦缎,将窗门完全罩住,唯第一层大门处敞开,但上面挂着厚重铁网,有僧侣守护。
游人走到这都在僧人的引导下顺着神殿外面的沿廊朝后走去。
刘叔一直在我后边弯腰喘,这会儿终于倒上一口气问:“作家,你丫疯疯癫癫的到底有没有眉目?”
我没回答,随着人流沿顺时针方向走。
刘叔跟上来问:“成了吗,作家?”
我道:“入口八成在神殿里面,不过现在还只是我的推测,没有确凿证据。”
“在神殿里?”
“应该有一条通道从大山底下穿过来。”
“这可真是开了眼了。你说成,晚上我们就来试试。”刘叔对我一贯信任。
“没有其他——”我想说没有其他办法就只能试试,可我眼见神殿下面两层正西方的形制变化,又把话收回去。
和前脸一样,神殿的东面有一个突出部分。
我加快脚步,从人群中挤过,来到神殿后面,又沿另一侧回到入口。抬眼再看神庙,心中疑云一扫而空。
原来如此,全对称十字型制。
来吧,地宫宝藏!
点击,推荐,收藏,打赏,走起!
(本章完)
正文 第42章 赔钱买卖
原来鲁神庙采用一种十字型制,除最上面一层是六角式,下面两层均是十字形,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突出一块。
而我分明记得,在唐卡上,表现地宫入口的两块极小绿松石中央有一金丝十字。
就是这里了,鲁神殿,十字中心!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刘叔,刘叔当即喜上眉梢,开始酝酿潜入计划。
我却仍不敢放松,直至离开龙王潭站在远处的马路上远望龙头和鲁神庙正好相对,方才放下心。
站在这里可以看见,三角形的龙脸望着潭水,龙头顶端的矮堡和四条错落石墙形成一个竖轴对称结构,向上的两条好像握在布宫手里的缰绳,向下的两条好像牵引地下某物的纤绳。
如此精心的设计,布宫之下真的只是一个藏宝密室吗?
时间将近下午两点,肚子空空。我和刘叔边往回走边寻找两个老头,刚回到龙王潭另一头,就听一口京片子在布宫出口大声嚷嚷着。
刘叔低叫一声,“坏菜了!”拔腿就跑。
我跟在后面,来到围墙根。看见刘保真和杨鬼脸正被一群凶神恶煞的藏族壮汉围着,有的手里拿着砖头,有的则提着藏刀。大量围观群众正在聚集。
刘保真撸胳膊挽袖子,大声道:“二爷我当年也是四九城有名的顽主儿,冰场、电影院哪没我的份儿,今儿就让你们这群蛮子开开眼,二爷当初是怎么以一敌百的。”
我看形势不好,赶紧捡起一块砖头。
刘叔冲进围观人群,朝一个内地大哥问:“怎么茬儿啊这是?”
内地人用一口东北话回答说:“人家藏族小妹儿在那卖天珠宝石串儿呢,有个大姐想买,这老彪子上去就说人家的串儿都是破玻璃球子,大姐没买,就走了。乍把儿藏族小妹儿不知道啥意思,可一连来仨人,都被老彪子说走了,这人就不干了。小妹儿让老彪子走,老彪子非不走,还大声嚷嚷人家那是玻璃球子。这不,四个大个儿来了,我看老彪子要报销啊。”
刘保真还在叫嚣,包围圈越来越小,汉子们的武器都举起来了,杨鬼脸也叉开脚步,无神的眼睛瞟过众人,竟有些太极的意思。
关键时刻,刘叔扯过身边一内地导游,冲进圈里,大声道:“告诉他们别动手,我给钱!”
导游先是一愣,随即用藏语喊了一声。
人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导游身上,藏族汉子转回头,蓬头垢面,目露凶光,吓得导游后退了几步。
刘保真看见刘叔,大叫道:“来得正好,侄儿,这帮蛮子欺负你叔儿。”
刘叔没理他,对导游说:“说我认栽,认赔,问他们要多少钱。”
导游先蒙了。
我丢下砖头,走上前去,跟导游说:“我们愿意道歉,也愿意赔偿,问问他们多少钱。”
“翻译不能白翻译。”
“也给你钱!”刘叔嚷道。
导游喜笑颜开,哇哩哇啦地翻译一通。
藏族哥几个儿相互看了一眼,把目光落在刘叔身上,良久,放下武器用藏语回答导游。
“多少钱?”刘叔问。
“他们说不白要钱,让你用五千块钱把那女孩手中的五十条宝石串儿都买了。”
“姥姥儿!”刘保真怪叫一声,“讹人么这不是!能走能动的都到BJ潘家园打听打听去,爷爷我看什么走过眼!一百块钱一串玻璃弹子儿,天底下没有这个道理!”
几个藏族人又把刘保真围起来,刘叔赶忙告诉导游:“告诉他们,我给。”
导游赶忙翻译。
一个藏族人走过来,伸出手。
刘叔把杨鬼脸给他的那个信封从里怀掏出来,从里面查出一千留下,其余的连信封一起交给藏族人。
藏族人撑开信封一看,满脸开心,数都没数,从那女孩那一把抓过所有串儿,塞给刘叔,乐颠颠地跑了,好像怕刘叔反悔似的。这会儿我才发现,他们还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
导游凑过来,刚要说话。
刘叔塞给他二百块钱,说:“我扫听了,雇你们讲半天也就这个价儿。”
导游把话咽回去,也跑了。
刘保真啐了一口,眼睛一直盯着他们跑远,一脚蹬在旁边的转经筒上。
在场的藏族人集体一阵惊诧。
刘叔赶忙把刘保真拉过来,死死攥在手里,低声道:“我的亲叔儿啊,一会儿没看住你,你就捅这么大一篓子。这回赔**了。”
刘保真理直气壮地说:“咱内地人总不能让蛮子欺负了啊!那串儿上全是天珠、松石、砗磲、珊瑚,她要一百,唬人呢么这不是。潘家园的成色都比这强,狗三儿头回上一次货才卖10块。都是化学染料染的,戴身上有害。”
“害不害也不害你,您管的也太宽了点儿。您不也——”
“你叔儿我坑蒙拐骗,做的也是个愿打愿挨的扣子。这群蛮子,简直就是明抢,我就过去看一眼,不买还不行了,我能让她卖出去吗?”
“您少说两句成吗?根妇女较什么劲。”刘叔有些不耐烦,“再说别一口一个蛮子,影响汉藏团结。”
“你小子少跟我玩蝎么虎子,一点儿没你爸的血性。我们哥几个儿小时候谁要是受欺负了,你爸扛着板锹儿就去玩命。”
“你说这个倒是真的,三十多岁就把命玩没了。”
“说的不是这事儿,”刘保真语气缓和下来,“讲的是这么个道理,我看我良侄儿还捡一块砖头呢。”
“他就会捡砖头,”刘叔道,“我脑袋后面的疤就是他砸的,当初他要是再狠点儿,你就没我这个侄儿了。”
“你们这叫不打不相识,活该你。”
人群渐渐散去,刘叔把胳膊上一堆串儿递给我,我接过来,打开包塞进去,忽然间感觉不太对劲。
回头一看,杨鬼脸儿没了。
我赶忙喊住刘叔:“杨叔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