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植掌大唐 >

第293章

植掌大唐-第293章

小说: 植掌大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声响”之义。用作小名意指珍贵,宝贝。

    从名字中也不难看出,林森对这个小女儿是有多么喜爱了。

    平安和祯祥两个做哥哥的,显然对这个小妹妹的到来,也是充满了好奇的。

    在林森鼓励他们要做个好哥哥,照顾好妹妹以后,这俩小家伙,包括其实还是个小豆丁的祯祥,都做的有模有样的。

    时不时就会跑到妹妹跟前,去看看她的情况,然后和哥哥一起讨论的那叫一个热烈。

    经常会来林家庄子上玩的小兕子,见到小珏儿更是高兴的不得了,虽然她现在已经慢慢的有点长大了,不过对小孩子的喜爱,却一直没有变过。

    为了享受这份难得的平静日子,林森也是放弃了不少立功的机会。

    前面没去松洲那边,只能看着作为先锋官的牛进达,轻松的将打退吐蕃的这份大功收入囊中,还因此终于混上了一个琅琊郡公的爵位。

    之后攻打高昌时,林森同样没去,而牛进达又得了这好机会,再立新功。

    说起打高昌这事,林森还是觉得挺快意的,当年鞠文泰和众多异族首领一同来长安朝贡,拜见李世民这个新晋的“天可汗”时,可也没少给林森找麻烦了。

    还打着自个的旗号,给那帮子世家官员大开方便之门,摆了个必杀之局出来。

    要不是林森的武艺确实当世无双,成功破除了那些各大家族的顶尖好手组成的阵型,搞不好就被那一手给阴死了。

    为了维护大唐的面子,林森才放弃了路上就对这货下杀手的心思。

    而麴文泰这家伙回去以后,可以说是变本加厉啊,不仅对大唐更加不恭敬了,反而转头去依附了西突厥,成了反唐的急先锋,阻遏西域各国通过其境向唐入贡,并发兵袭扰内附的伊吾、焉耆等国。

    偏偏高昌又位于唐王朝通往西域各国的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重要,故而李世民下定了决心除掉这个障碍,鞠文泰算是作的一手好死。

    尤其是李世民曾经下旨征召麴文泰入朝,麴文泰竟然称疾不至。

    于是李世民也就不再客气了,很干脆的诏令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为副总管,契苾何力为葱山道副大总管,牛进达为行军总管,随上述诸将率步骑数万及突厥、契苾之众征讨高昌。

    鞠文泰还觉得唐离高昌有七千里之遥,沙碛阔约两千里,地无水草,气候异常,唐朝不会以大兵相加。

    等到唐军在熟悉当地地形的契苾何力引领下抵达碛口时,麴文泰这才知道自个小看了大唐的决心,结果活活给吓死了,他的儿子鞠智盛即位。

    这之后唐军攻下了田地城,俘获男女七千余人,随即直趋高昌都城。

    麴智盛见大势已去,被迫开门出城投降。

    之后侯君集分兵高昌各处,迅速的平定了高昌全境。

    经此一役,唐打通了去西域各国的通道,促进了和西方诸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通畅扫平了障碍,同时也起到了遏制西突厥的作用。

    但是这之后却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侯君集灭高昌后,在未奏请李世民的情况下,将一些没有罪的人发配,又私自将高昌国宝物据为己有。

    手下将士们知道后,也开始盗取金银珠宝,侯君集害怕自己做的丑事被揭发,于是不敢治将士们的罪。

    班师回朝后,司法官很不客气的就将侯君集下了狱。

    但岑文本以为侯君集是功臣大将,不能轻加屈辱,于是上书李世民请求将侯君集释放。

    而侯君集自以为立下大功,却因为贪财而被囚禁,感到非常不快。

    林森之所以没有去,一方面还是为了照顾妻儿,尤其是还只有一点点大的小女儿,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还是为了避开侯君集的这些破事,他可不想和这位有太多的牵扯。

    因为林森留意过最近的朝堂,尤其是武将们的情况,秦琼和尉迟恭他们那些李世民的起家班底,如今都有些老了,基本都处于沉寂的状态。

    当然确实也是升无可升,封无可封了,不适合轻易的动用,眼下更多的还是作为吉祥物,或者是威慑力量存在,真个上战场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了。

    像是侯君集,还有薛家兄弟他们这些个年轻一些,资历也稍微浅一些的将领,就成了现下最适合独当一面的人选了。

    而随着这样主导战争的元帅做的多了,平日的任职也变成了吏部尚书这类位高权重的,所以侯君集渐渐的就有了点居功自傲,越来越有拿鼻孔看人的趋势了。

    你说这么一个傲气的家伙,在获胜的情况下,却被下了大狱,要说他没有一点怨言,没点什么想法,谁也不能信啊。

    反正程咬金最近就让人带了口信,让林森尽可能的和侯君集撇清关系。

    秦琼这位得了林森的照料,现在还活的好好的一代门神,也在林森前去看望的时候,说过类似的话。

    本来他们和侯君集就不算是一个山头上的,见了他最近几年的表现以后,更是有意疏远了。对林森有所警告,也是应有之义吧。

    林森更是知道,这位未来确实是干了造反的勾当的,其中有没有李世民的猜忌,或者是别人的攀扯造成的,还不好说,但是离他远点总是没错的。

    而在这期间,还发生了几件和历史不同的事情,让林森不得不警惕了起来,风雨欲来风满楼啊!

正文 第四百三十六章 敲响警钟

    林森最近又卸任了他那看大门的角色,老实的在家看孩子了。这几年的变化让他也有了点厌倦的感觉。

    李世民还是不可避免的走上了历史上的老路,有点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了。

    他和李承乾之间的矛盾也多了起来,对李承乾的限制也多了许多,搞得这位太子爷很是有些苦闷,时不时就要跑到林森这里来抱怨两句。

    另外李世民现在还是有了服食丹药的习惯,虽然这种事情按说应该保密的,可林森却知道有几个道家的所谓丹药大家,时不时就要和李世民见上一面。

    别忘了林森和孙思邈他们的关系也是不浅的,但是和那几位主张服丹的,却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这几位受到重视,而一直强调没有长生不老之术,更多的应该靠着平日里的调养的孙思邈却受到了冷落。

    再结合着之前见到李世民时他的状态,两人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来。

    望闻切问中,这个“望”可是排在第一位的,林森和孙思邈现在可都是此中高手,这样的事肯定是瞒不过他们的。

    再者之前也有过番僧受到格外礼遇的事情,哪怕最后都被人给拆穿了,可李世民还是有点乐此不疲的意思。

    这当然也和李世民眼下所处的状态有很大的关系,论起文治武功,他现在确实都到了一定的高度了,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反正完全可以用明君来称呼了。

    环首四顾,竟找不到可堪一战的敌人,剩下的无非就是内乱不断的西突厥,和曾经让隋朝折戟沉沙的高句丽了。

    在他只因一言不合就赐死了刘洎以后,朝堂上就彻底的变成了他的一言堂,每天能听到的只剩下了歌功颂德的马屁声,不可避免的就自我膨胀了。

    到了他现在这种境地,能够追求的东西,能够给他带来成就感的东西,也就剩下了虚无缥缈的长生了,可以说是空虚寂寞冷的必然产物。

    而且这时候唯一能让他畏惧的,也就只有死亡而已了,尤其是在他手下的好几位重臣都相继去世以后,有这种表现也算不得多么出人意料吧。

    再加上现在又无人敢于出来劝谏,变本加厉也成了必然的。

    以前最常顶撞他,劝谏他的魏征已经故去了,足足比历史上早死了五年,丧事还是从简办理的。

    虽然也算是全了一段人镜的佳话,不过还是让大家都觉得朝堂上缺了些什么。

    在此之后不长时间,房谋杜断之中的一代名相房玄龄也过世了,同样比历史上早死了好几年。文臣之中又去了半壁江山。

    没了这两大重臣领衔,其他的大臣们发声都少了许多的底气啊。

    再之后,隐隐已经变成了所有文臣的精神领袖的长孙无忌,也在自个家中无疾而终,反倒是死在了他妹子长孙皇后前面,和历史上的情况正好掉了个。

    历史上他可是能风风光光的活到高宗李治一朝,最后大概是因为权倾朝野,而在李治的“不忍”之下,被许敬宗那位著名大奸臣,以谋反罪给告倒了,在流放之地“自杀”的。

    当然他这么一去,倒是少了一些个权奸的骂名,起码没了和李恪之间的那场因果,留了个美名,还得了个顶级的美谥,也算是成全了一段君臣舅婿之间的佳话。

    但是这样接连的失去重臣,丧事不断,不仅是那些个文官们很有点灰心丧气的,李世民这个带头大哥,显然也不是很好受,很是有点意志消沉的意思。

    而且这还只是文臣这边罢了,武将那边也算是丧失不断啊。

    先是张亮这位在历史上也曾经因为造反而被杀的李世民心腹去世了,也算是留下了一世清名吧。

    本来历史上的他,是因为收了五百假子,又相信箴言,所以被判了个谋反罪名。

    不过林森觉得,他其实死的稍微有那么点冤枉。

    这家伙其实是个比较胆小的人,而且娶了后老婆以后,又变成了一个妻管严,偏偏这个老婆还是个水性杨花的,跟人私通生的孩子,还被张亮这个头顶上有一片草原的家伙给收养了。

    偏偏就是这么个人,当年在被李元吉抓到的情况下,硬抗了上百鞭子和其他一系列酷刑,愣是没有出卖李世民一句,最后才被无奈的放回来的,可见这位对李世民那是真的忠诚。

    你要说这个性格的家伙,敢造李世民的反,还是先把侯君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