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秦-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只有卫霍有些学问,听到闫三儿的娘叫他小宝儿,就在心里腹诽闫三儿他娘叫闫三儿是小宝儿还是小鸨儿。以闫三儿他娘在妓馆侵淫多年的脑子,保不齐就是叫闫三儿小鸨儿。可不等他提出这个学术上的质疑,乌普大手一拍说就叫闫三宝,这个名字好。
一看闫三儿也一脸认可,并且反复把这个名字说了三四遍,卫霍也只好点头。虽然他觉的这个名字有点儿土的掉渣,可以看闫三儿已经乐呵呵的叨咕了三四遍,就不再多说。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三人拜谢之后,卫霍一马当先,领着秦二世的车架向着赵王办公的大殿走去。
邯郸,本就是赵国的国都。
王宫也是在赵国王宫的基础之上重建的,比之过去有过之无不及。
胡亥摇了摇头,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古人那么傻,竟然被一个所谓的赵王歇胡乱的就统治了这么久,还建造了这么好的宫殿。
看着那巍峨的议事大殿竟然比咸阳宫中的武信殿还要大。
大殿之上的匾额已因为战乱已经掉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胡亥站在大殿之下的台阶之上,看着没了匾额的宫殿,又看了看此刻已经站到了身后的卫霍、闫三儿、乌普三人,脸上带着笑意的指着大殿说道:“这邯郸城破,全仗三位爱卿。如今这大殿已经没了名声,朕就借着三位爱卿的功劳,赐给它一个名字,三贤殿。”
边上的录事之人立刻拿出一个小本本,在上面写道:“某年月日,二世皇帝赐邯郸一宫殿为三贤殿,此为表彰卫霍乌普闫三宝之功也。”
卫霍为首,闫三儿和乌普跟着,立刻给胡亥跪下磕头。
以自己三人的功绩给这宫殿命名,这种美事儿流传出去,三人足以牛气冲天。想到以后老了可以跟自己的子孙后代吹嘘在邯郸有一个以自己功绩命名的宫殿,那是多牛!
做匾额的事儿,自然不用胡亥亲自督检。
他抬腿迈步走上了台阶,直接进入大殿。
在大殿之上,刚刚坐定,就看到孟夯大步走进来,一抱拳说道:“陛下,章邯带着司马欣在外面求见。”
胡亥点了点头,算时间这两个家伙也该来了。
“宣。”胡亥跪坐在赵王的案几之后,脸上带着笑意。这个世界讯息传播速度简直是太慢了。现在咸阳的勋贵之家都已经用上了自己设计出来的桌椅,根本不用跪坐这种方式委屈自己膝盖。可这堂堂赵王竟然还是跪着办公。
“你们在邯郸城中的驻地肯定有自己的桌椅,给朕弄来一套。”胡亥向着卫霍说道。
卫霍应了一声,他其实没有桌椅。不过东西他在咸阳见过,军中也有木匠,做出来并不难。
此刻章邯已经进了大殿,在他身旁跟着司马欣,手中捧着厚厚的一叠文书,脸上透着一股不自禁的喜色。
第268章拉皇帝垫背
看到二人一脸的兴奋之色,胡亥就知道,章邯事情办的算是顺利。
一脸笑容的端坐在案几之后,等着章邯和司马欣报告整改情况,看看这些邯郸的大户人家能为国库贡献出多少钱粮,能有多少土地分给邯郸的百姓。
“陛下,臣和司马欣幸不辱命。现在已经统计清楚,邯郸勋贵富豪的土地银钱等等,已经分别编纂记录成册,全都详实的记录在这里。”章邯抱拳拱手。
司马欣很知道规矩,乖乖的站在章邯身后半步远的地方,等着二世皇帝胡亥问话。
“给朕说说,朕看这邯郸城到底有没有钱。”胡亥端正了身子,想要做出庄严的样子,可脸上的表情出卖了他,这是一个贪财的皇帝。
章邯和司马欣看着胡亥的样子,强忍着不敢露出半丝笑意。
司马欣上前一步说道:“回陛下,臣在章邯元帅的授意之下,已经统计出了这邯郸城周围有主的土地。其中十成之中有仅有两成归农夫所有,剩余三成是邯郸官家所有,富豪和勋贵们的土地竟然占据了五成之多,这其中尤其以赵氏为最……”
司马欣简单的就把邯郸城的情况介绍了个清楚。
他和章邯已经把这些土地统计出来,这次上殿有两件事儿。一是请秦二世拿出处置邯郸勋贵们的办法。二是打土豪分田地这种事儿,太过巨大,要胡亥亲自出马才行。
司马欣和章邯详细的研究了一下这件事儿。如果真的把田地分给邯郸城的黔首,那可是会获得人心的。陈胜吴广凭什么在大泽乡一呼百应,揭竿而起。还不是抓住了当时的人心?如今皇上做的这件事儿,从尧舜禹汤开始,到现在就没有一个帝王君侯能够想得出做得到。
两个人都是聪明人,知道一旦这件事儿做成了,对所有揭竿造反地区的黔首农夫都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天下王侯将相就那么多,而且都被勋贵世家霸占位置。这些苦哈哈的百姓跟着造反就是图个富贵。如果每个人都有地种,有粮食吃,不用在成为最低等的奴隶,谁他娘的愿意跟着那些大尾巴狼出生入死的。如果所有人都抱定了这个心思,那将是什么光景两个人不难想象。
只是这种邀买人心的事情,他们二人还没有胆子自己去做。这事儿只能是皇帝做,他们就是皇帝的左膀右臂。
章邯原来干的就是少府,主管的就是天下的赋税钱粮。太知道这件事儿的重大意义。在这次事件之中,他愿意作为皇上的左膀右臂,只要做的好了,青史留名易如反掌。
司马欣是秦国名门望族,如今家族渐渐没落,自然希望借着皇帝的信任能够重振门风。如今有了这种机会,自然和章邯配合,把这事儿规划的妥妥的。
听着两个人的奏报,胡亥内心暗暗赞叹。这些个古人没有笨蛋。自己只不过占了多数千年见识的便宜,否则和这些大臣头脑较量,还真难说谁胜谁负。估计败的一定是自己这个小白。
章邯和司马欣的意思他挺清楚了,打土豪分田地这事儿在邯郸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必须得要自己亲自主持才能顺利完成。这二人绝对不敢再这里顶着一个邀买人心的名头。否则那些谏议大夫的口水就能把两个人淹死。何况他们面对的自己可是历史上最二的最残忍的秦二世,当然是小心一些为妙。
“臣二人商量了一下,这件事儿还是需要皇上出马,给臣们指出一条明路。最好是能发个告示天下的文书,到时候所有的黔首百姓都知道这种天恩是皇上所赐,必然感激涕零。”司马欣见秦二世只是听,任凭自己和章邯如何绕圈子也不表态,终于忍不住说出了最终的目的。
胡亥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有话就说,有屁就放,你们两个做臣子的和我一个皇上绕什么圈儿,就不嫌累的慌。华夏数千年不说透的坏习惯就是从这时候养成的,必须坚决杜绝。
“邯郸作为一个试点,咱们君臣先在这里做一番。如果效果好,直接发布官方文书,作为大秦对那些被蛊惑造反之百姓的补偿。”胡亥很想立刻发布文书,可这里终究是先秦时代,百姓的思想是不是能够接受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还是两说,所以他话锋一转把这事儿做成了试点。如果效果好,立刻推广。
章邯和司马欣立刻给胡亥拱手施礼,就连一边的卫霍三人也听出了皇上和章邯所说的是一件极为重大的事儿,似乎作为皇帝的秦二世要奖励那些百姓。
司马欣更是一脸虔诚的开口说道:“陛下宅心仁厚,远非一般君王所能比拟。臣为天下庆。”
胡亥一摆手,笑哈哈的说道:“如今天下大乱,是朕之前不修德行所造成。如今做些对天下有用的事儿,还不足以担此称呼。等朕重新一统天下,你再为天下庆不迟。今日你二人来这里,就是为了让朕为这打土豪分田地做个表率,开这个头儿。你们放心,将来有任何麻烦,朕都是你们的后台,不用疑神疑鬼,只管做事就好。”
章邯和司马欣对视一眼,两人脸皮暗红。他们不敢牵头干这事儿,一个是怕皇帝误解自己邀买人心。另一个原因就是怕这样做了,将来回到咸阳见到朝中勋贵不好说话,恐怕会被攻击,所以狠下心来拉皇帝垫背。
毕竟现在大秦的文臣武将都是绝对的帝国勋贵。他们在各个造反的地段都有祖田。更有一些不厚道的勋贵,暗中和那些揭竿而起的遗老遗少做些小生意。如果将来推行这种政策,遇到和咸阳勋贵有关的人家,他们也好借着皇帝的名头秉公处理。
胡亥明白两个人的心思,也明白这两个人就是拉着自己作为挡箭牌,垫背的。也好,作为皇上,不给自己办事儿的臣子做后盾,怎么会有人给卖命。给他们吃了定心丸儿,这才准备问问怎么划分土地的问题。
这件事儿司马欣早就想明白了。
“陛下只需要在三日之后,登上皇城高台,宣读一下臣早就准备好的告天下文就好。剩下的臣已经写在奏折之中,一会儿呈给陛下,您再细看。”司马欣摸了摸手中的一个奏折,含笑说道:“陛下,那些勋贵怎么处理?”
第269章牛鬼蛇神
勋贵!胡亥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这些人要是放过了,凭借他们在这里盘根错节的势力,一定会阻挠自己把田地分给百姓的大计。可若都杀了,也不是办法,毕竟勋贵也有好坏之分。
“这样,司马欣,你再辛苦点儿,把所有盘剥过邯郸百姓,有冤杀人命的土豪都给朕找出来。还有,资助赵氏后裔复国的勋贵统统不要放过。这两类人——灭族。其他的可以酌情分给土地,家财全部没收归国家所有。如果有敢反对者杀无赦。”铁血的年代就需要铁血的政策,没有对错,简单明了。
司马欣领命,立刻在邯郸城展开普查。
也不知道谁把这股风走漏了出去。一时间邯郸城中群情激奋。平民百姓们纷纷高呼秦二世皇帝万岁,走上街头,在秦军设定的各个举报点儿举报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勋贵豪强。
这种趋势颇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架势。看着一处处举报点儿上涌动的人头。章邯和司马欣内心透出一股凉气。
在他们面前疯狂举报的都是平日里看着老实巴交的老农。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