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秦-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家的公子小姐接过来,陪赵乐一段时间。赵府衣食无忧,各位不必挂怀,还是好好想想眼下的事儿怎么解决。”
原本沉默的众人都是一愣,都看向阎乐。
后者表情平静,显然是默认了赵高所说的事情。
“大人,我们都是你的心腹,对你忠心耿耿,你怎么可以如此对待我们家人?”一个五十左右穿灰色丝绦袍服的文官气吼吼的责问道。
“归大人,赵大人只是让各位不必担心罢了。”不等赵高回答,曲宫已经代他回答。
归大人轻蔑的看了曲宫一眼,怒斥道:“你一个小小御史,跟老夫滚开,老夫跟前没你说话的份儿。赵高,你给老夫个答案……”
“呛”
“嗤”
归大人的声音戛然而止,一抹带血的刀尖儿从他的前胸透出。
归姓大人双眼圆睁,一双手死死的握住胸前的刀刃,企图回头看看是谁下手。
他身后,阎乐手握刀柄,狠狠的向外一拉。
犹豫刀刃锋利,归大人的手过于用力紧握。在刀刃抽出之时,那利刃又切断了他数根手指。
归大人身体噗通栽倒,断气之前他用鲜血淋漓的断指指着赵高狠声说道:“我是朝廷命官,你敢擅杀,你会——”
“喀嚓!”鲜血喷涌,归大人的头颅瞬间被脖颈中的血液冲击的滚落在一旁,他的话也没说完。
阎乐看都不看四周惊呆了的朝臣,那献血淋淋的钢刀在归大人丝绸袍服上狠狠蹭了蹭,显得越发明亮。
赵高冷哼一声,看着归大人的尸身,阴森的说道:“我不但擅杀你,还要你全家死绝。阎乐,你今夜就带人抄了归家,罪名是谋反。”
“是,大人。”阎乐应道。
“主仆丫鬟,一个不留。”赵高补充一句。
“大人,臣愿意带人抄了归家,臣觉得皇帝是该换换,他赢姓已经当不得天下之主,赵姓是大姓,大人,啊不,陛下做主,臣定然尽心辅佐。”一个反应快的中年官员立刻开口,他为了保住性命,竟然直接改口称臣,叫赵高陛下。
赵高满意的点了点头,眼中冷光扫视。
四周的大臣立刻效仿,更有跪下三叩九拜之人。
“我也不是逼你们造反,毕竟老皇帝于我有恩,赢家天下,我不愿动。”赵高收拢一下话语,接着说道:“你们先研究,有了定数,交曲宫,传给我。明日我先渐渐皇上,看看情况。或许事情并不如我们想的那么紧张。”
一个白发老臣向前一步,低声说道:“我倒是认为,赵大人现在个人官职还在李斯之下,若能封王,则大事可成。”
“封王?”赵高的心中忽然一动,若果真封王,的确是提高了自己的名声和地位,‘王’到‘皇’一步之遥,也可在将来行大事的时候,赌注悠悠众口。
想到这,赵高赞许的看了一眼老者。
立刻,众人就如何让秦二世封王赵高的事儿开始讨论。归大人的惨死,被他们选择性遗忘。
咸阳宫,李信走马上任,宫禁侍卫被撤换了一大批。
只有陈甲等少数甲士依旧留在咸阳宫,伺候胡亥。
“此刻大秦已经是千疮百孔,这赵高误国久矣,其心当诛!”胡亥看着各地雪片一般的奏报,心中暗恨。
章邯已经初步集结了骊山修建阿房宫的死士,准备给来犯之敌迎头重击。可这毕竟是临时拼凑,说是乌合之众也不为过。
如今只等王离戍边的大军南下,和赵佗岭南大军的消息。若这两股人马到来,大秦的危机或可缓解。
前提是巨鹿之战要向后推迟,甚至不发生。这样,历史或许就被改写。
胡亥运筹着,如果真的守不住咸阳,保不了大秦,那也要保住自己的小命。
一想到自己的处境,胡亥的担忧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
一旁侍立的优旃眨了眨眼睛,矮小的身子向胡亥靠了靠说道:“皇上可是为那蜂起的流寇着急?”
胡亥看了看优旃,这个伶人聪明绝顶,才能要比好些朝臣高明很多。
优旃给胡亥的感觉很好,仿佛是他多少年的老友,又像是长辈一般。胡亥自从在这个世界见到优旃,就有一种见到可以依托的长辈的感觉。
他对优旃点了点头,说道:“如今内忧外患,大秦危如累卵。朕,有些无解。”
优旃也少有的收起了调笑的表情,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儿,眼睛一亮说道:“臣听闻老皇帝曾经留了七十个儒生在咸阳。这七十人都是儒门圣者,或许可以召集他们来献计献策,或许有不一样的收获。”
胡亥也是眼睛一亮,七十个儒生,那是多大的一个智囊团。后世俗话有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这七十个儒生能被秦始皇这样英明神武,大权专断的人留下,说明定有过人之处。
“陈甲,你给李斯传朕的口谕,明日咸阳宫中,朕要宴请咸阳城的七十儒生。让他今晚一定通知到。”这七十个儒生或多或少能给自己指出一点点思路。
“赵高要尽快除掉!”胡亥内心从未有一刻这样想杀赵高。这个人的存在如同一个定时炸弹,让胡亥这个穿越过来的秦二世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若不除掉赵高这一伙儿,大秦始终是不安稳的。
欲妖使其亡,必先使其狂!让赵高狂妄自大的方法,只有自己示弱,让他放心,懈怠。
杀赵高,必须提上日程,怎么办?胡亥皱着眉头,那个模糊的计划渐渐清晰。
第27章封王
第二日,早朝。
所有人都知道,赵高会因为赵成的死,在朝中向李信发难。
但让满朝文武没想到的是,在早朝尚未开始的时候,一道旨意先从宫内传出。
大意是这样:朕遴选中车府令,不料比斗中,赵成意外死亡。因成为高弟,高为帝师故,朕深感心痛。成之死因,皆因欲跟从朕而起。若无此事,成当不死。朕近读儒书,师者为父。成死高悲,朕心难安。为弥补帝师之伤心,朕欲划封地一块,赐予赵高,如此者,群臣商议,务要重视。钦此。
这道旨意一下,赵高方面的大臣都松了一口气,看来这皇帝对赵高还是有感情的,因为赵成之死,竟然要划出封地给赵高。
封地,那是什么意思?是要封王。昨日在赵高那提出建议的老者暗暗高兴,二世皇帝此举正是他们所谋划的。
“皇上万岁,臣有话说。”那老臣深怕别人抢了他在赵高面前的风头,一步向前,跪地叩头。
胡亥盯着老者,说道:“但说无妨。”
那老臣跪地,挺直了腰说道:“臣认为,既然划出封地,那就应该封王。自古礼传承,有封地而无王封号者,实不多见,也于礼法不合。”
胡亥心中暗骂老臣是赵高的走狗,又暗暗高兴。封王不过是个名声,他可以给赵高,如今这老臣子说出,倒是和他的计划不谋而合。
“朕的帝师,当得起一个小小的王封。”胡亥点了点头,神色间大是兴奋的样子。
李斯早知道胡亥的意思,上前一步,故意说到:“自周朝以下,分封各个异姓国王,初时尚好,可后来各个王国势力渐渐强大,僭越周礼,周的皇族最后反不如诸侯国王,此乃前车之鉴,封王之事,臣认为陛下当三思后行。”
作为赵高的老对头,李斯若不出来反驳一下,那就太假,这戏就有些穿帮。
果然,李斯站出来反对,赵高的心思沉稳许多。若李斯也赞成,那只能说明二世皇帝和李斯已经站在一条线上。
如今李斯反对,说明二世皇帝和李斯还没有完全站在一条战线之上。只要君臣不和,赵高就有把握把秦二世换掉。
李斯话音刚落,曲宫立刻出列说道:“李大人所言差矣。周朝分封,皆为后世子弟,他们人人有僭越的心思。而赵大人身为帝师,当年更是一力支持皇上。怎会因划地封王就会僭越礼法?”
说完,曲宫向胡亥深深叩头,说道:“臣说句当斩首的话,若是赵大人想僭越礼法,当年沙丘之时就是机会,请皇上明鉴。”
提到当年沙丘之谋,李斯和赵高自然心知肚明。那时二人还是一条船上的蚂蚱,如今却已经分道扬镳。
时间不过一年,却已经人是物非!这世间,最难捉摸的是人,最好捉摸的也是人!
李斯和赵高之间,倒是真正应验了那句话: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群臣立刻就着李斯和曲宫两人的话题讨论起来。
胡亥冷眼看着那些为赵高捧臭脚的臣子,内心冷笑。
下一刻,他手掌一挥,大声说道:“封王之事……”他话音一出,众臣立刻安静。
“朕意已决。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给朕的帝师划出封地,定下王号。”
见二世皇帝如此决绝,李斯一派的人都默不作声。
赵高一边的人则雀跃起来。
“臣赵高请奏皇上!”一只默默观看事态发展的赵高突然开腔。
胡亥点了点头,赵高继续说道:“讨论封地王号,这事儿臣应该回避一下。”
胡亥本以为赵高要推辞一翻没想到他说的是要回避,顿时心中悄悄的向赵高竖起中指。
“准,赵大人可去偏殿休息。”胡亥点了点头,赵高则起身施礼,退出大殿。
“老臣认为,赵大人的封地可在胶东郡或者琅邪郡,此地临海凭风,气候宜人,是养老的最佳之地。”一个老气横秋,身材干瘪的快进棺材瓤子的老头奏道。
这老头不是赵高一派,也不是李斯一派,是个墙头草。如今见秦二世封王之心已定,就出来做老好人。
“不可,胶东琅邪海风刺骨,不为最佳,臣认为关中郡物阜民丰,作为食邑,甚好!”又是曲宫出列。
除了李斯一派的大臣,所有人都高声附和,曲宫更是洋洋得意。在他们眼中,胡亥已经不算是皇帝,赵高才是他们的天。
胡亥盯着曲宫,面带笑容,心中却动了杀念。
这个曲宫一下就把自古有天府之国的蜀中给划了出去,还真是想自立为王。
蜀中有蜀道天险,易守难攻,若真的划给赵高,将来必然是心腹大患。胡亥思量着,不过这封王也不过是一场闹剧,倒不如就答应赵高一派,看他们还有何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