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科技狂人-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更深层次的限制,那就更多了。
要解决这些问题,毫无疑问,只能借助传真服务器,这才是唐焕的目标。
从逻辑上来讲,传真机可以分成三个独立的功能模块,扫描仪、调制解调器和打印机。
扫瞄仪把文件的内容转化成数码影像,调制解调器则把影像资料通过电话线传送出去,在另一端的打印机则把影像变成原文件的复印本。
现在,这三种技术已经进展得足够成熟,并且成本也非常合理,投入实用并没有过多的难度,但通过微处理器和软件来管理传真资源,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直到1985年,GammaLink的创办人HankMagnuski,才研发出了第一块计算机传真功能扩展卡GammaFax。
通过传真服务器,使个人电脑的功能从数据处理扩展到了计算机通信,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竞争优势和商机。
可以说,邓俪珺的这个启发,实在太重要了。
“当然能控制了,而且是必须能。”唐焕欣喜地搂着邓俪珺亲了一大口。
“正经一些,别教坏了肚子里的宝宝。”邓俪珺嗔怪地打了唐焕一下。
“他们还那么小,能知道什么?”唐焕不以为然地嘀咕了一句。
“当然知道了。”邓俪珺不满地瞪起了眼睛,“我给他们唱歌、放音乐,都有反应。”
“那让我听一听。”唐焕轻轻地将脸颊贴在邓俪珺高高隆起的小腹上,装模作样地一边听着,一边问着。
邓俪珺笑嘻嘻地捏着唐焕的鼻子,调皮地扭来扭曲。
正嬉闹着,门口传来一声咳嗽,邓母大煞风景地问道:“时间不早了,你是想在这里蹭晚饭么?”
轻松愉快的时间就是过得飞快,唐焕看了一下手腕上邓俪珺送的那块劳力士,起身道:“岳母大人,俪珺,我得走了,为了公司的下一个研发计划,我熬了好几天,还真得休息一下才能调整过来。”
邓俪珺将唐焕送出门,殷殷地叮嘱,“生意是暂时的,身体才是长久的,你可一定要注意了。”
“放心吧,我最贪生怕死了。”唐焕挥了挥手,钻进车里,离开了别墅。
邓俪珺返回后,埋怨了母亲一句,“你怎么赶人家走啊?”
邓母叹了一口气,“你还是太年轻了,不知道什么叫做险恶和厉害,这个别墅虽然一直保密,但谁敢保证不被有心人发现,唐焕不怕,咱们可不行啊,小心没大错。”
邓俪珺理解地点了点头,喃喃自语道:“看来,要想像鸟儿一样无忧无虑地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把自己的事业做得更大。”
……
见唐焕回来了,姑妈唐芸看了一下时间,似笑非笑地问,“被丈母娘撵回来,没吃到晚饭吧?”
“还是姑妈心疼我,给我留了饭菜。”唐焕坐到餐桌旁,感慨了一番。
“对了,哲儒公司的员工和出版社的人送来了一百本书,让你预先签名,免得明天的活动忙不过来。”唐芸指着两摞崭新的书籍说道。
唐焕看了一眼,顿时脸色一垮,这可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力气活。
他写的那本关于MA编程技术的新书已经出版了,而且颇受欢迎,销量不错,为此,图书公司在几所大学里举办了签书售卖活动。
为了看姑妈和邓俪珺,唐焕就顺便把第一站安排到了洛杉矶。
要想刷学术声望,那就只能依靠自己,于是唐焕饭后,老老实实地在一百本书上签了名。
干完这个活,他才开始谋划传真业务这个项目。
哲儒毕竟仍然处于年幼期,而且为了在技术上做到一定的前瞻性,唐焕必须同样亲自动手。
不得不说,唐大老板的风光表象下,也是挺辛苦的。
第0093章华人的英文传媒
纯粹的计算机技术,其实是很枯燥的。
为了活跃签售的氛围,第二天活动的时候,唐焕找来了朱迪?福斯特现场助阵,算是给了这帮前来买书,实际上是打算一睹技术偶像风采的理工男们一个好大的意外之喜。
参与的读者大概有两三百人的样子,唐焕负责签名,福斯特偶尔也会凑个热闹,倒是忙得不亦乐乎。
唐焕给现场读者当中的学生群体出了一个颇有难度的关于算法的问题,一个星期之内将答案邮递至哲儒公司,并且被确认为结果正确的人,可以得到进入哲儒公司实习的机会,这对于好多立志成为IT工程师的青年来讲,显得更实惠一些。
唐焕这么做,有公器私用之嫌,但大老板自然具备这个权利,而且不断扩张的哲儒公司也确实需要出色的人才。
不过中途出了一点状况,一个排着队伍走到近前的家伙突然开口道:“唐先生,我是《旧金山观察家报》的记者,终于找到你了,可以接受一下采访么?”
这明显不在计划之内,唐焕不悦地白了一眼对方,除了宣传技术和产品,他并不喜欢面对媒体,何况此人追到这里,肯定别有所图。
从影响力来讲,旧金山地区有两家报纸比较有名,SanFranciscoChronicle即《旧金山纪事报》和SanFranciscoExaminer即《旧金山观察家报》。
《旧金山观察家报》颇有来头,它是威廉·赫斯特所打造的传媒王国的第一个成员。
这位美国报业大亨是矿业巨子和参议员乔治·赫斯特的独子,曾经由于行为叛逆被哈佛大学逐出校门。
1887年,赫斯特成为陷入困境的《旧金山观察家报》的主编。靠着雄厚的家族资金支持和煽情的报道手法,他很快让观察家报扭亏为盈,并使其成为旧金山有名的煽情报纸。
1895年,赫斯特进军纽约,打造了《纽约日报》,并挖走了《纽约世界报》星期刊的全部编辑,和普利策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并由此产生了一个名词——“黄色新闻”,即象征着普利策《纽约世界报》和赫斯特《纽约日报》竞相追求的那种高度耸人听闻的煽情作风。
为了吸引读者,赫斯特的报纸堪称不择手段,经常编造煽情的故事、伪造采访、采用假照片和歪曲真相。
靠着顶尖人才、残酷竞价和“黄色新闻”三大杀招,赫斯特创立的赫斯特国际集团,到1935年的时候达到了巅峰,在九个城市拥有26家日报、17家星期日报、14家杂志、3家新闻社、2家电影公司和8家电台。
像针对女性读者的《时尚》、少女杂志《17》、《时尚先生》、以社会上层阶级为目标客户的《时尚芭莎》等著名时尚杂志,都隶属于该集团。
经典电影《公民凯恩》就是根据威廉·赫斯特的生平改编拍成的,可见他的媒体事业如何成功了。
赫斯特在传媒事业方面获得空前成功的同时,也在为自己谋求政治资本,他曾经两次当选众议员,但在谋求总统、纽约市市长、纽约州州长的时候,先后落败。
虽然止步政坛,但赫斯特仍然可以影响美国的民意和政坛。譬如,他歧视亚洲移民,通过动用手中的传媒工具,常用“yellowperil”即“黄祸”来诋毁华人移民。
如今,赫斯特已经死了二十多年,《旧金山观察家报》也随之没有那么强势了。
在二战之后和1970年代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侧重于美国全国和国际新闻深入报道的《旧金山纪事报》,因为拥有大量的著名专栏作者,甚至有记者成了肯尼迪新闻秘书、加州参议员,实力上终于压了《旧金山观察家报》一头。
按照原本时空的轨迹,进入下个世纪后,《旧金山纪事报》最终还是成了赫斯特国际集团的囊中之物,至于衰落的《旧金山观察家报》,则转到了华人方氏家族报业集团名下。
对于现在还隶属于赫斯特国际集团的《旧金山观察家报》,唐焕当然是既防备又忌惮,这个记者尼玛鬼鬼祟祟的,估计就是来挖克里斯蒂娜和自己之间八卦新闻的。
唐焕神色不动,挥了挥手,淡淡地回答,“既然你不是读者,请把时间留给别人。”
“那我买一本。”这名记者刚说完,便被工作人员客气地拉开了。
此人很不甘心,大声地喊道:“唐先生,我只是想问一下,被亿万女富豪用价值几千万美元的私人飞机示爱,你作何表态?福斯特小姐为什么会出现在你的签售现场?”
工作人员见唐焕脸色变冷,赶紧使出吃奶的力气,把这个家伙狼狈地拖走了,由此惹来众人的一阵哄笑。
记者的嗅觉自然不可低估,于是活动结束后,唐焕放弃了和福斯特共进午餐的计划,直接乘飞机返回了旧金山。
这次来接机的是唐氏家族的成员,名叫唐文茂,和唐焕同辈,一直帮姑妈唐芸打理餐厅方面的工作,属于少数和唐焕接触较多的族人。
当然,随着唐焕的崛起,这种关系迅速变得亲近起来,唐焕倒也没有苛求太多,有些私事,比如帮林清瑕哥哥安排留学,都是通过此人来完成的。
由于为人低调,做事踏实,唐文茂逐步地赢得了唐焕的信任。
这次他来接机,主要是给唐焕带来一些华人社交活动的邀请。
做为少数族裔,借着年底的机会,华人们自然要相互联络感情,唐焕也不反感这种抱团的形式,虽然未必有多大的效果,内斗是人类的天性,自己要不是精通粤语,都未必有人理会。
对于各个邀请方的背景资料,唐文茂如数家珍地一一道来。
毕竟人心复杂,无法排除有些家伙顶着冠冕堂皇的名头包藏祸心,不想受人摆布的唐焕自然极为重视这方面的信息,唐文茂做得如此周到,他听得连连点头,十分满意。
“方氏报业的《亚洲人周报》计划做个系列专访,报道华人在美国创业的事迹,像唐总这样的青年才俊代表,自然被他们看中了,于是特意发出了邀请,不过《亚洲人周报》资历很浅,今年8月才创刊,宣传效果有限,未必值得花费这个时间。”唐文茂尽心尽力地介绍着。
唐焕沉吟了一下,回忆着前世里成功从赫斯特家族手中拿下《旧金山观察家报》的方氏报业的资料,感觉他们的一些理念倒是符合自己的构想,虽然现在资历浅薄,但接触一番未尝不可,何况自己也着实需要一家能在美国发声的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