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科技狂人-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每当对大千世界的奇妙迷惑不解的时候,唐焕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和史蒂芬。霍金痛快地讨论一番宇宙的深奥。可惜,这个愿望难度不小。
反正现在的关系就是如此错综复杂,并且已经摆在表面上了,唐焕自然没必要矫情地假装什么圣人,于是淡淡地表了一下态,“有娇娇替我在姑妈膝前尽孝,我最放心不过了。”
“你不要想太多,只要你对我好,就足够了。”林凤皎莞尔一笑。
“只有你们女人才会想得多。”唐焕哼了一声,放下碗筷,“我吃饱了,去公司看看。”
望着唐焕的背影,林凤皎担心地问了一句,“姑妈,阿焕好像生气了。”
“不至于。”唐芸温言安慰,“眼看着孩子都要出世了,你的地位可不能含糊,就算他生气了也无所谓,反正都是这个小混蛋的过错,我给你做主,不用担心,目前安心待产才是最重要的。”
……
唐焕首先关心的自然还是RISC架构CPU的研发进程,在经历了上次的挫折之后,项目顺利了很多,再过几个月应该就可以拿出实际的样品了,可谓是神速度了。
但这只是开始,打造一个精巧高效的编译器,更加重要。
在和每个成员都交流过后,唐焕又在黄亘诚的陪同下,视察工厂。
“二代方圆电脑哪都好,就是售价实在比一代方圆电脑高得太多了,估计只有美国人才会有能力消费。”黄亘诚打趣了一句。
“相信我,整个产业链还在优化,肯定会有降价空间的。”唐焕满怀信心地安慰着对方,“目前,除了主机板外,像内存条、显卡、声卡之类的部件,都可以委派第三方代工,成本很快就会分摊出去的,而一个围着我们打转的新产业群也将会出现。”
“现在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基本没有问题了,开足马力量产,效益会更明显的。”唐焕又翻看了一下质量监控的文件,简短地总结着,“宝岛那边反馈过来的情况也不错。明年一月份,我就可以正式在美国市场发力了。”
“我算是看明白了,兄弟你简直把亚洲这里当成了大后方和后花园。”黄亘诚哈哈大笑。
“现在大家不都是盯着美国市场么。”唐焕倒是不再掩饰自己的布局。
新加坡和宝岛一样,都在积极谋求产业转型,如今已经被唐焕绑上了高科技的战车,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倾力支持。
“反正你发展得越好,我就越沾光。”黄亘诚同样说出了自己的私心,“对了,你来新加坡的消息,官方已经知道了,估计很快会请你去官邸共用节日晚宴。”
“不会有别的目的吧。”唐焕自然不介意这种高层接触,但必要的警惕还是需要的。
“主要是晶圆厂的事情,虽然已经敲定了,但高层还想再次听听你的想法。”黄亘诚倾囊相赠自己的情报。
“多谢老哥,我心里有数了。”唐焕点了点头。
……
虽然最初新加坡和中国相互敌对,但从1970年代开始,关系得到改善,其开国总理于1976年5月第一次拜访大陆,而在1978年,邓首长出访了新加坡,两人关系很好。同时,新加坡和宝岛的关系更加密切。
简而言之,面积只有香江一半多的新加坡,按照历史轨迹发展,要到1990年才会正式和中国建交,成为最晚的亚洲国家之一,但在高层,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局势堪称微妙而又默契。
唐焕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这位开国总理了,只不过每次他的身份都会变化一下,如今变成了美国的亿万富翁。
“晶圆厂投资如此巨大,我们能不能一次到位地建设世界最先进的,从而避免过快地技术升级而带来的资源浪费呢。”对方首先提出了这个疑问。
唐焕稍微沉吟了一下,“利用晶圆生产芯片,就像在萝卜切片上雕花一样,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单位面积上,得到尽可能多的产品。显而易见,萝卜越粗越好,雕刀越细越好,但萝卜的品种改良受大自然的限制太大,大概每十年才能成功一次,反而雕刀这种工具更容易进行改进,每到两三年便可以升级一次了。”
说到这里,唐焕笑了笑,“所以,我们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好了,没有必要过度追求完美,那样反而也是一种浪费。”
“你说的这个比喻真妙。”对方爽朗地哈哈大笑。
“100毫米的晶圆尺寸,3微米的制造工艺,这就是当下的主流水平,新加坡想走在业界前沿的话,可以在制造工艺方面花费一下精力,1。5微米以及1微米,就是下两代的目标。”唐焕细致地补充了一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可以优先从新加坡半导体采购。”
“你有心了。”对方赞赏地点了点头,转而聊起了轻松的话题。
这位开国总理,是一位实用精英主义者,而且倾向于不可知论,而做为穿越者的唐焕,似乎只有不可知论值得尝试信仰,这使得两人每次会面,都能做到相谈甚欢。
传闻当中的,唐焕在新加坡混得开、可以随意进出最高官邸,就是这么一步步积累而来的。
……
宝岛是年底前例行巡查的第三站,唐焕在住处稍作休息之后,便首先给邓俪珺打了电话,用粤语说道:“邓小姐,鄙人刚在香江入手了一家电视台,农历年前会有一场庆祝晚会,不知道可否赏光,登台献唱一曲呢。”
“哎呀,不好意思,我最近很少接商业演出的,而且年底的行程都安排满了呢。”话筒里传来了轻快的笑声。
不得不说,回归歌坛的邓俪珺,东山再起这个词,已经不足以形容她事业方面的强势复苏了。
开完了香江利舞台的演唱会,并抽空回了一趟美国后,邓俪珺出席了上个月的金马奖颁奖典礼。
身着白色露肩小礼服的她,登台献唱了《春风满小城》和《心中喜欢就说爱》,惊艳全场,至今仍被媒体津津乐道。
这个时代超级巨星的魅力,要纯粹得多,而宝岛方面如此紧张她,生恐其被大陆方面拉拢过去的心理,也就不难理解了。
“帮个忙嘛,只要邓小姐肯大驾光临,鄙人愿意向你正在筹备的奖学金计划捐款100万台币。”唐焕配合着继续游说。
“如果这样的话,我可以试着调整一下行程。”邓俪珺总算松了口风。
“不带这样的啊,非得逼着我额外破费一下。”唐焕轻咳一声,恢复了正常腔调,埋怨了一句,“我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养一家电视台压力很大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你荷包那么鼓,不找你化缘,多浪费机会啊。”邓俪珺的笑声里透着小得意。
“怎么不在香江那边呆着,宝岛这边真的如此忙么?”唐焕有些不放心地问候一下。
“自从为了参加金马奖的表演回到宝岛后,行程就被排满了,还不算那些婉拒的商业性质的活动。而且,这里面大多都带着一些人情在内,不好摆大牌的。要知道,你给我安排的助理团队,成了一道隔离墙,已经让人私下里议论了,说邓俪珺架子大了。”听出了唐焕关切之意的邓俪珺,柔声仔细解释了一番。
“不要在意别人的说法,你的工作量太大了,需要注意休息。”唐焕着重强调了一下自己这个安排的重要性,“对了,恭喜你的第一张粤语专辑《势不两立》反响良好,妥妥的白金,跑不了的。那个,邓小姐,给个机会提携一下我呗。”
“你呀,不太适合在乐坛发展,还是老老实实地去做商人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吧。”邓俪珺开心地打击着唐焕。
“行,听人劝,吃饱饭,多谢邓小姐的指点,我决定自己还是先做好本职工作吧。”一番私下里的打情骂俏过后,这个电话才意犹未尽地结束。
……
经过将近两年的建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终于在1980年12月15日彻底完工,宝岛上下为此着实花费了一番心血。与此相比,大陆那边则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做为最早入驻的一批高科技企业,哲儒和方圆电脑的工厂,可以说已经树立起来了核心地位,被关联的上下游企业,众星捧月地拥护着。
尤其宏碁得到授权和技术支持,开始生产兼容一代方圆电脑的8位微型计算机,以及联华电子成为英特尔第二供货商,有机会研发Intel8086,充分展现了唐焕的气度和能量,使得宝岛的业内人士,自然而然地将他视为产业领袖。
在唐焕的推动下,新加坡已经确定了和意大利SGS、法国汤姆逊建立晶圆厂的方案;而宝岛这边也在积极地开展类似的计划。
等这批产能释放出来之后,多多少少会对全球硬件价格的滑落速度发挥一些影响。
唐焕最感欣慰的是,宝岛的生产系统也通过了ISO认证,如此一来,所有产品的质量控制都有了保证,而接下来则是对合作伙伴的此类要求了。
宝岛的环境远比新加坡复杂,所以,唐焕的应酬也格外的多。
不过,相比于往次,他多了一个更大牌的人物要见——台塑集团的掌门人,被誉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
不得不说,美国亿万富翁这个世界通行证的作用已经逐步显现出来了。顶着这个光环的唐焕,和自己的下一代成了往来极为密切的生意合作伙伴,王氏家族再视而不见的话,就要被人笑话了。
第0261章宝岛的经营之神
一个团体可以骤然之间暴富,但像社会人脉、企业文化等等的软性资源,却需要依靠时间来积累和沉淀,而王氏家族名下的产业,显然已经达标了。
从1976年2月开始第一次海外投资,在印度尼西亚成立“印尼南亚公司”,以及1978年10月于美国纽泽西州成立“台塑美国公司”,乃至1980年3月选择利比里亚登记设立“台塑海运公司”,做为宝岛民营企业龙头的台塑集团,其经营已经跳出了宝岛的格局。
而在原本时空的1983年,台塑集团的美国子公司开始与HP公司合作,进入电子产业。
由此不难看出,现阶段王氏家族正在积极地进行产业扩张,而唐焕这个手眼通天的人物,自然有太多的必要来进一步接触。
唐焕是在王雪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