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当下的力量 >

第26章

当下的力量-第26章

小说: 当下的力量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它认同。它让你快乐,让你对自己的感觉好,它也许变成你的本来面目,或者你自以为是的一部分。可是在一个有虫子咬、会朽坏的向度里,没有持久不变之物。它非灭即变,否则就是进行一次极端的转换:同一个情状,昨天或去年还是好好的,突然之间或者逐渐地由好转坏。原先让你快乐的情状,却让你不快乐。今天的繁荣,明天就变成消费至上主义。快乐的婚礼和蜜月,变成了不快乐的离婚或共存。或者是一个情状消失了,它的缺席造成了你的不快乐。当心智已经执着和认同的一个情状或情境改变或消失的时候,心智便无法接受。它会执着在那个正左消失的情状,当它是从身体上撕裂的一个肢体一样抗拒改变。

我们时而听闻一些人因为钱财散尽,或身败名裂而自杀的事件。这些更是极端的例子。还有人每当发生重大的失落时,就会变得非常的不快乐,或者让自己生病。他们分辨不出生命和生命情境的差异何在。我最近读到一则八十高龄的名演员过世的报导。当她的美貌遭到岁月的摧折而退色时,她变得郁郁寡欢、深居简出。她也是认同了一个情状:她的外貌。这个情状先给了她一个快乐的自我感,接踵而来的便是一个不快乐的自找感。如果她能够与内在无形、无时的生命连系的话,她就会站在一个澄静、和平的地方,观察并容许外貌的消退。更重要的是,她的外在形式,会因为她没有年龄的真如本性的光照而逐渐清明。如此一来,她的美就不会消退,反而会转化成灵性之美。遗憾的是没有人告诉过她这么做是可能的。这个最根本的知识,仍未普获世人所接受。

佛陀的教导说,即使你的快乐也是 dukka——巴利文的意思是“受苦”或“贪想”。两极是一体不分的。意思就是,你的快乐和不快乐实际上是一个。只是时间的幻觉把它们分割了。

这不是消极。这只是要你认知事物的本质,以免你的余生都在追逐一个幻相。也不是说你不应该再欣赏愉悦或美的事件或情状。不过,想透过它们追求它们所无法提供的——身份、永恒、和成就感——这无异是一帖酿造挫折和受苦的配方。如果人们都悟道,而不再透过事物寻找他们的身份时,整个广告业和消费者社会都会崩溃。你越用这种方式追寻快乐,你越会有求不得之苦。外界的事物,除了短暂和浮面的满足之外,没有一样能真正的满足你。不过你也许需要经历许多次的幻灭之后,才会体会到这个真理。事物和情状给你享乐,也可以给你痛苦。它们可以给你享乐,却不能给你喜悦。喜悦就像法喜一样,是由内而外自生的。它是内在和平状态本质的一部分,也是被称为神的平安的那个状态。它是你的自然状态,不是一个需要你努力或奋斗才能得来的东西。

任何你所做的、所拥有的、或所获取的,其中都没有“救赎”。许多人从来都没有体会到这一点。而那些体会到的人,反而变得厌离俗务、抑郁不已:既然世间得不到真正的成就,还有什么意义值得再努力的?旧约里的先知必定获得了这样的体悟,才会写出这句话来:“太阳之下所做的一切,我已看尽。你看,一切皆是一场虚幻和捕风的徒劳。”当你抵达这一点的时候,你就跨离了绝望一步——也向开悟迈进了一步。

一位佛教的比丘曾经告诉我:“我二十年的修行所学到的,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只知道凡生者必有灭。”他的意思当然就是:我学会了对本然不做任何抗拒;我学会了容许当下这一刻存在,并且接受了所有事物和情状的无常。因此我找到了和平。

对生命不做抗拒,就是处于恩典、自在、和轻松的状态里。这个状态不再仰赖事物以一定的好或坏的方式存在。这么说几乎是矛盾的,然而,当你对形式的内在依赖不见了,生命的整体情状、外在形式,就会趋于长足的改善。你过去认为快乐所需的人、事和情状,现在,会在不经你努力或奋斗的情况下来临。你尽管享受和欣赏这一切——在它们存在的时候。这一切当然都会化灭,在生灭中循环不息。可是没有了依赖,便没有了失落的恐惧。生命开始轻易地流动了。

从次要来源所汲取的快乐,从来就不会很深。它只是本体喜悦——当你进入了那个不抗拒的状态里,所找到的洋溢的和平——苍白的反映罢了。本体带你超越心智的两极对立之境,把你从形相的依赖中解放了。尽管你周遭的一切崩溃倾塌,你还是会感受到一个在你内在深处的和平核心。你也许不会快乐,可是你一定在和平里。

负面情感的运用和戒绝

所有内在抗拒,都会以一种形式的负面情感被经验到。所有的负面情感都是抗拒。在这个脉络里,这两个词可以说是同义词。负面情感的范围,从恼怒或不耐烦到暴怒,从心情沮丧或怀恨在心到自绝。抗拒有时会触发情感的痛苦之身。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个轻微的情境,也许都会产生愤怒、沮丧、或深沉的哀伤等负面情感。

我执相信透过负面情感就可以操纵现实,一逞所愿。它相信透过负面情感就可以招引一个可欲的情状,或者弃除一个不可欲的情状。《奇迹课程》里正确地指出,当你不快乐的时候,你就存有一个无意识的信念,认为不快乐可以“买到”你所要的。如果“你”——心智:不相信不快乐行得通的话,何必要创造它?事实是,负面情感当然是行不通的。它不但不能招引一个可欲的情势,反而会阻止它的发生。它不但不能弃除一个不可欲的情势,反而让它滞留不去。它唯一的一个“有用的”功能是巩固我执,这也最我执之所以喜欢它的原因。

你一旦认同了某一个负面情感形式之后,你就不想放下它。而在一个深层的无意识里,你并不想做正面的改变。改变无异威胁了那个沮丧、生气、或忿忿不平的你。然后你就会忽视、否定,或破坏你生命中的正面情感。这是个常见的现象。也是一种疯狂。

负面情感完全有违自然。它是心灵的污染源,人类对大自然的毒害和破坏,与集体人类心灵中所累积的负面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态中,只有人类知道负面情感。正如没有其他生命形态会违害和毒化生养它们的地球一样。你可曾见过一朵不快乐的花、或一棵有压力的橡树?你曾经碰到过一只垂头丧气的海豚、一只自尊心有问题的青蛙、一条无法放松的鱼、或者一只怀恨在心的鸟吗?只有那些和人类朝夕相处的动物,才会与人类的心智和疯狂声气相投,进而偶发类神经质和负面情感的经验。

观察任何植物或动物,让它教导你接纳本然。教导你臣服于当下。让它教导你什么是本体。让它教导你真诚——也就是合一、做你自己、成为真实的。让它教导你如何生、如何死。以及如何不要把生死制造成问题。

我和几位禅师一起生活过:我的禅师都是猫。连鸭子也教过我重要的灵修功课。单只是观察它们就是一种冥想。它们浮游在水面的神态,多么祥和悠闲、多么全然地临在于当下。尊严、完美一如一只无心的动物。虽然偶尔会有两只缠斗的时候——有时毫无来由,或者是其中一只闯入了另一只的势力范围。通常缠斗为时不过短短的几秒钟,然后就各自分开,猛烈地抖擞几下翅膀,朝反方向游走。神态安祥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我头一次观测它们的时候,突然恍然大悟,它们之所以要抖擞翅膀,其实是为了释放多余的能量,以免憋在身体里的能量变成负面情感。这就是大自然的智慧。对它们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它们没有一个让它们不必要地豢养过去,然后再依此而建造出身份的心智。

#奇#负面情感会不会也隐藏着一个重要的讯息?比如说,如果我经常有沮丧感,也许就是我的生命出了差错的讯号。也许是要迫使我检视自己的生命情境,并做一些改变。所以我需要倾听情感要告诉我些什么,而不是斥之为负面情感了事。

#书#没错,一再复发的负面情感,的确负载了一个讯息,疾病也一样。不过,你做的任何改变,无论是工作上的、亲密关系上的、或者环境的改变也好,都只是表面工夫罢了,除非改变是来自你的意识层面。就这一层意思来说,它只意谓着一件事:变得更临在。当你达到某一程度的临在之后,你就不需要负面情感来告诉你生命情境需要些什么了。不过你可以趁着负面情感还在的时候善加利用。利用它来提醒你要更加地临在。

我们如何阻止负面情感的生起,生起之后要如何摆脱它?

我说过了,藉着全然的临在就能阻止它发生。不过,你不要因此气馁。世界上能够持续地安守着临在状态的人少之又少。虽然有些人已经几近成就了。我相信人数很快就会增加。

每当你察觉你内在有某种形式的负面情感出来的时候,不要把它当做你的失败,把它看成一个有用的讯号。它在告诉你说:“醒醒吧。走出你的心智。要临在。”

阿道斯赫胥黎在他钟情于灵修的晚年,写过一本叫做《岛》的小说。书里描述一位男子因为船难而落居海岛,从此与世隔绝。小岛有个特殊的文化。最不寻常的一点就是,岛民有和外界迥然不同的清明神志。这个人一上岛就发觉树枝上的花色鹦鹉,不断地咕哝着:“关注此时此刻。关注此时此刻。”读到后来才知道,岛民为了要鹦鹉提醒他们随时保持临在,才教它们这样说的。

因此每当你感觉内在有一个负面情感生起的时候,无论是由一个外在的因素或者是一个念头,甚至一个你觉察不出的因素。把它当做一个跟你呼唤“专注此时此刻。醒醒吧。”的耳提面命。即使是一个最轻微的恼怒也具有意义,需要你加以承认和检视;否则未经观测的反应势必要累聚成结了。正如我在前面说过的,一旦而体会出你不要这个一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