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的白粥馆-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的豆腐,就这样被糟蹋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中间多了一盘豆腐,只是样子已经不再是平日所见的豆腐了,然而吃到嘴里却感到非常意外,豆腐口味很特别,比之新鲜的豆腐,可算别有一番风味。
原本只是想放在冰箱里保存的豆腐,被意外地放错了位置,而变成了另一种口味的豆腐。只是更为意外的是,味道居然也不错。
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期望,在很多时候往往和结果相差很远,但是这种意外的结果未必是失意的。
如果我们错误地走上了另一条道,那就好好地欣赏岔路的风景吧。
第93个 最不实用的捐助
戒嗔在网上认识的一个朋友说,她带儿子看新闻,告诉他,灾区的小朋友没有衣服穿,没有奶粉喝,没有饭吃。然后她儿子忧心忡忡地说,灾区的小朋友还没有玩具玩!他要捐助自己的玩具。
听到的时候,戒嗔觉得这小孩子有点傻,玩具既不能解渴,又不能当饭吃,送去了又有什么用?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我错了,因为儿童有着与成人不同的思维,在他们的心目中,钱与玩具之间,玩具才是最珍贵的,在他的想法中,自己准备捐出去的玩具远比后来实际捐出的两百块压岁钱价值大。
戒嗔想说,在这个灾难中看似最不适宜的捐助里,恰恰包含了捐助中最最需要的真心。
灾难来临的时候,物质很重要,因为它们是受灾人的食物、药品和今后的生活保证,只是物质也有无助的时候,钱再多,也无法挽留住逝去人的身影。
还有另一件东西也很重要,那便是真心。
有个企业家捐了二百万被人骂了,很多人认为他应该捐助得更多,单纯从物质中我们并没有理由去指责,无论付出了多少,他是给予的,我们应该感恩地去接受。
但是这位企业家依然是有错的,错在他对为什么捐助二百万的解释,那是一个由很多合情合理的观点组合而成的解释,却从心灵上伤害了许多人。
有时候在难关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也需要温暖,过于冷静与理智的解释,反而成为情感失控的导火索。
在路上,我们盛气凌人地扔给乞丐一元钱,付出了,当然值得称道,但是付出的同时,我们也回收了一些东西,那就是乞丐的尊严。
既然决意要施舍了,又何必吝啬一个微笑呢?
有人痛心,所以谩骂了,谩骂中有什么呢?有真心。我们感伤自己的无能为力,希望有能力的人可以去担当,我们急切地想付出自己的真心,想替无家可归的人多索取一些温饱。但是我们也有错,因为谩骂的同时,我们一样没有注意到别人的尊严。
可能我们忘记了,强求来的物质中,是缺少真心的。
可能我们忘记了,我们在伤害另一些心,甚至我们还误伤了很多付出了的真心。
我们真的能在谩骂中索取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吗?也许未必吧。
真的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实现你的真心吗?可能只是我们忘记了去找寻吧。
我们在驳斥,驳斥质疑的人,驳斥谩骂的人,斥责他们不懂得感恩,斥责他们只懂得谩骂,但是我们也在犯错,我们找到了别人的错误,忘记了自己同样也在犯错。
我们也忽略别人的真心。
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定要通过加重嗓音去完成的。
说话的声音越小,才越有人愿意贴近你去倾听,那样我们就靠得更近了。
离去的人没有痛苦,留下的全部交给了我们,我们需要用时间和心意去化解这痛苦,而不是用寒冷把它们冻结在心底。
第94个 戒嗔小泥巴
戒嗔初到天明寺的时候,曾经烦恼过好一阵子。
那时的戒嗔,忽然之间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即便从来没有想过,但那个本不应该属于戒嗔的生活瞬间便属于了戒嗔,还将要伴着戒嗔一生。
师父们很和气,同龄的师弟戒傲性格活跃,但不顽劣。
戒嗔不知道自己来这里的目的,只知道师父吩咐念经的时候便去念经,师父吩咐扫地的时候便去扫地。
戒嗔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不满,或许是真的没有什么不满,也不应有什么不满。
那时候寺里比现在的香客还要少,没有事的时候,戒嗔便搬个小凳子,倚在古旧的寺门旁,呆呆地望着山里,看着落叶从树枝上一片片飘落。
戒嗔会想,生活也许就会这样茫然而孤独吧,像那些树叶一样不经意地生长,但结局注定是落在脚边。人生有很多变数,但这一切仿佛不属于戒嗔,戒嗔已经望见了自己生命的终点,从剃度的那天起,戒嗔便知道了自己的命运,那就是在一座不知名的小山不知名的小寺里做一辈子和尚。
有一种生活就像闹钟上的时针,每个人都会知道,在下一秒,下下一秒,那个时针会落在何处,戒嗔觉得自己的生活便是这样。
那时候,在戒嗔发呆的光景,智恒师父总会找些事情给戒嗔做,有时候让戒嗔去厨房替他打打下手,有时候让戒嗔替进香的施主烧点茶水。
智恒师父有点胖,可手很巧,他能做很好吃的斋饭,也能把随手摘来的枝叶做成草编玩具给戒嗔与戒傲。
戒嗔想心事的时候,智恒师父会笑话戒嗔,他说戒嗔的样子似极了他年轻时候的样子,自以为很瘦就可以有资格光发呆不运动,等最后变成大胖子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也有时,智恒师父会搬个凳子坐在戒嗔旁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戒嗔说话。只是这样寺里其他人进出很不方便,因为山门很小,而师父很胖。
戒嗔曾把疑问交给智恒师父,为什么在茅山中,有艳丽的花,有怜人的草,还有数不清的鸟兽,可最多的却是整整一座山的泥土?大部分人是不是天生和泥土一样,注定庸碌而平凡呢?
戒嗔的问题仿佛难住了智恒师父,至少智恒师父听完后很久没有说话,然后趁着戒嗔发呆的时候走开了。
戒嗔知道,不是智恒师父不知道答案。对于那些注定是不完美的答案,又何必一定要强解呢?
有天下山,智恒师父给戒嗔和戒傲带了两件礼物,给戒嗔的是一个漂亮的陶瓷小猪,给戒傲的则是一个张牙舞爪的布猴子。
戒嗔把小猪放在手中观赏,小猪制作得很精致,完全不似小镇的工艺。
看着欢快的戒嗔与戒傲,智恒师父忽然说,戒嗔你知道这小猪是什么做的吗?
戒嗔茫然地望着智恒师父。
智恒师父说,是泥巴做的。
有的笑容会绽放,仅仅是因为明了。
在我们脚下什么最不受重视呢?当然是泥巴,它们藏在某一处山林中,默默地把昨天的生活复制到明天去,谁也不会在意它们,多一点,少一点,有一点,无一点,都一样。
它们最多最平凡最无用。
只是我们应该知道,若用心去做一块泥巴,一样可以做成一块精彩的泥巴。
不是吗?
第95个 我们的方向
失去桨的小船,只会在水中游荡,留给它的是没有方向的迷茫与无处可遁的恐慌。
在大部分时刻,没有目的地的人心便和那水中小船一样,充斥着迷茫与恐慌。
有一样事物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是人心和小船都需要的事物,那就是一个航向,一个值得去寻找的航向。
得到未必是一件好事,当你得到了你自以为想要的东西时,结果可能不是你期望的无边乐趣。
没有追求的心在那一刻会失控,苦恼会重回心间。
为什么有钱人喜欢拜佛?因为得到了,没有目的地的心,开始茫然。
为什么有权人喜欢拜佛?因为得到了,权势再多,也无法改变人心中的畏惧。
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钱、很多权的施主们也未必快乐的症结。
我们烦恼得不到,我们怨恨自己的脚步一刻也无法停止地在追逐,但你不知道,这是你笑容常在的本源。
我们只以为需要得到,却不知道我们更加需要得不到。
只有得不到,才是我们走下去的动力。
只有得不到,心灵才不会游弋在夜色弥漫的荆棘丛中。
人心需要不停地去找寻,才可以不苦恼,追求无欲一样是一种找寻。
有施主说,我们不停地向前,为何依然痛苦?
循着错误的方向而去的人,自然永远得不到快乐。
苦苦追寻绝望而去,最好的结果依然是失意。
执迷于困境之中,看到的永远是不能穿越的墙。
我们的方向,并不一定在你眼睛注视的前方,它可能在四面八方。
停下疲惫的脚步,闭上眼睛,留在原地,在无音的世界中旋转,感受到清凉的那处,才是你寻找的地方。
等我们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刻,前方才有真正的空旷。
我们的前方,我们的终点,一定要放置着希望。
一个接着一个的希望。
就这样每一次走近都有快乐,每一次得到可以寻找下一个希望。
我们需要得与不得。
我们需要知道自己心向何方。
我们更需要知道我们想要的、能要的是什么。
小和尚的白粥馆③
序 做一个小和尚
戒嗔的师弟戒傲曾经做过这样的统计,他说从史书上观察,大凡圣人出生,多半会出现异象,比如汉高祖刘邦出生的时候,雷鸣电闪,天昏地暗,而且还有一条龙附在刘邦母亲身上;再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出生的时候,漫天都是紫气红光,像是着火了一样,而赵匡胤生下来时还伴随着奇异的香气,同样十分特别。
所以,最终戒傲师弟发现:像戒嗔这种出生的时候只下了场小雨的,最多也只能做一个小和尚了。
对于戒傲师弟的结论,戒嗔还是挺认同的。可能很多人都觉得但凡小和尚做得久了,就应该变成大和尚,大和尚的身份再坚持上几年,便应该成为大师高僧了。
其实,戒嗔觉得人生的道路,不一定是向上的。通往高处的道路虽然貌似辉煌,但是这条路就像一座金字塔一样,越往高处走,留给我们的空间便越小。如果我们最终站在了顶端,也许我们会发现,能让我们落足的只剩了一块最狭小的地方,而我们的四周全部都是下坡路。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