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害羞心理学 >

第16章

害羞心理学-第16章

小说: 害羞心理学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养母关爱的拍打、欢笑的脸庞、亲昵和温情的呢喃,这群孩子都夭折了。”

最终,害羞者把自己从人类的温情中孤立出来。他们一般不具有将陌生人变成朋友,将朋友变成爱人的能力,许多人的生活遵循“镀金规则”:在人际交往中,他们不指望、也没把握从别人那里得到分享、承诺、责任、义务和快乐的回馈,自己也吝于付出。

在生命旅途中,当一个人突然意识到没有人需要自己的时候,他绝不可能安享人生。人们对于被忽略、不受重视的感受要比想象中的偶然碰壁要痛苦得多。那么,那些习惯性害羞者是如何在缺少朋友的关心、家庭的温暖和爱人的呵护的环境中生活呢?本章将重点探讨害羞者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

建立联系

假设你是战争集中营的一名新囚犯,你有一个精妙的越狱计划,但是需要几个人配合执行,要找几个可靠的帮手才能成功出逃。由于担心有告密者存在,实施计划困难重重,因为你必须把赌注压在别人身上,如果不幸看走眼并泄露了机密,那么等待你的将是更加悲惨的命运。你会冒险吗?你愿意放弃越狱计划继续默默忍受牢狱之苦吗?

这个假设的场景展示了人际关系的窘境。正如案例中的囚犯,做出判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们身上没有贴着“你完全可以信任我”、“你可以部分信任我”、“千万别信任我”这样的标签,所以我们只能依靠当时的情境、思维状态以及以往的经验做出主观判断。

遇到陌生人时,我们通常靠可察觉的信息进行判断,比如外貌吸引力、肢体语言、开放或封闭的姿态、放松或紧张的表情、微笑和握手传达的信息、声音反映出的情绪以及对方的明显回应。

这种场景通常也是个人兴趣的晴雨表。因为出席某种场合的人可能会隐藏其真实意图。例如,一些人参加晚宴的目的是为了展示自我而并非为了美食或交友,“来这里是为了表现我的聪明和其他人的愚蠢”;有些人会去酒吧玩自己的小把戏,“我来这儿只是为了悄无声息地制造点小麻烦,并不是为了交友或别的目的。”

这些例子都表明,对一个陌生人或熟人敞开心扉是要承担风险的。当我们决定和一个人交往时,都期望从中得到回报,或者至少能得失平衡。在我们全力以赴做一件事之前,会估算时间、金钱和机会成本,“她值得我花一小时乘地铁去布鲁克林吗?”“他虽然富有魅力,但值得我先表白吗?”许多人的答案是:“不值得为碰运气而遭受损失。”

习惯性害羞者十分清楚这个决策过程,因为他们很在意自己是否被接纳,即使两人关系正处于上升时期,他们依然会生动地想象与对方相处遇到困扰时遭受的恐惧不安,他们通常过分关注此类想象,下面是一位21岁女性的内心独白。

“我非常害羞,当我开始了解一个人并频繁接触时,行为和思想往往背道而驰。如果我真的对某个人感兴趣,就会和他保持一种朋友关系,并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对他漫不经心,所以我和某人第一次交往时都是心不在焉。

我知道这是自我防御的反映,我知道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也是害羞在背后作祟。”

害羞者往往陷入人际关系的窘境:他们内心渴望交往却表现出漫不经心。他们宁愿选择孤立,也不愿承担被拒绝的风险。事实上,人们必须承担交往的风险,才有可能建立生活中重要的人际关系。

研究显示,当人处于危险境地时,如果是在一架被劫持的飞机或一艘正在沉没的轮船上,人们会在第一时间与周围的人联系:“老头,没看见我快淹死了吗!扔件救生衣过来!”

人们感到不安的时候倾向于独处。耶鲁大学一项关于口腔敏感度测试的研究中,要求研究对象吮吸婴儿奶嘴或自己的手指,在做这些婴儿口腔期行为时,研究对象通常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安。所以,当问及是选择一个人做还是与其他人一起进行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大部分人面对焦虑不安时也选择独处,因为他们担心自己可能表现不佳:“我为什么要吮吸手指呢?”“我行为异常,别人会怎么看?”由于害羞者总是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妥,所以通常选择独处来避免臆想中的被嘲笑。在自我防御的同时,也失去了获得反馈的机遇,从而更深化了自己的害羞情结——“因为太害羞了,我不能与别人交往”。

这种自我防御式的选择孤立在自助餐厅聚餐时表现尤为明显。自助餐厅聚餐通常以许多人坐在一起聊天为主,大部分害羞者会提前或延迟享受美食,因为这时周围的人比较少。为避免与人交流的尴尬,他们通常会选择桌角位置,或干脆把身边的椅子拉开,有时甚至放上一件衣服暗示此位已占。当身旁有人时,他们一般会埋头看书或读报;如果有人愿意与其交谈,他们会把嘴里塞满食物来避免继续谈话,这些都是害羞者阻止交谈的有效方式。

进一步来说,许多害羞者其实乐意加入邻桌的聊天闲谈和愉快说笑。实际上,即使他们谢绝了邻桌的邀请,还是会为没有分享到这种快乐而懊恼万分。害羞者在接到他人真诚而温暖的邀请暗示时往往有大胆的举动。但对那些特别害羞的人,只有发出更强烈的信号才会有所回应。当然邀请者也要慎重行事。

害羞者的亲密行为障碍

一旦我们决定发展某种关系,友谊之旅就开始了。但是要想深化这种关系,首先要展示自我。在自我表露的过程中,要分享彼此的人生观、价值观、目标、理想,甚至个人隐私。事实上,自我表露是从陌生人到朋友,从朋友到爱人的必经之路,所有的亲密感都是从自我表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分享的前提是信任,如何才能在真正了解一个人之前做到信任呢?

心理学家西德尼·朱拉德(Sidney Jourard)对自我表露这一矛盾过程有过深刻地描述,他写道:“为保护自己不受拒绝、嘲讽和伤害,在了解别人之前我们会自我掩饰。”但是,自我表露是通往彼此心灵的大门,但是,如果我们表露了不真实的自己。朱拉德认为:“这样做结果会更糟。在看似成功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失去了接触真实自我的机会,并产生更多的误解。”

信任和自我表露都要以安全感为基础。一个人只有觉得另一个人完全可靠时,才可能尝试表露自我。但是,当一个不害羞的人尝试接近害羞者时,他会发现不同的人对安全感的理解大相径庭。例如,在聚餐时,一个人问道:“你喜欢这里的食物吗?”害羞者可能会大跌眼镜,因为他无法回答如此私人的问题;另一个人说:“你好,我是亚当,你叫什么名字?”同样,这个私人问题也可能得不到答案。所以,对一个害羞者而言,私人问题、评价性的话题(尤其当这个人正在做某件事或正穿着某件衣服时)等都不能成为聊天的内容。这会使一个想得到坦诚回答的人感到迷惑不解,他不明白为何如此寻常的问题都会遭到拒绝。

所有人都会在自己周围建立无形的私人空间,但害羞者的私人空间更大。他们在人际交往上设置很多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决定了一名害羞者人际关系的范围。

恐蛇者也会有类似的心理障碍。一些人参加了报纸广告活动,举办方宣称,他们可以使恐蛇者径直走过去抓起一条蛇。活动设置了不同的标识提醒参与者可以随时停止冒险活动,保护自己的心理底线。有的人根本不敢走进一间有蛇笼的屋子;有的人能接受靠近蛇笼;有的人敢看别人手里拿的蛇;有的人敢触摸一下蛇;有的人则可以让蛇在自己腿上绕来绕去。达到不同的接受阶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帮助恐蛇者克服心理障碍的过程中,研究者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例如,人们必须克服走进有蛇笼的屋子的心理障碍,才能继续下面的环节,跨越式进程会适得其反。

害羞者在与人交往时会有同样的心理障碍。有的人甚至不敢与人有眼神的交流,精神紧张时更会觉得不舒服(一般来讲,女性更喜欢更渴望这种交流方式)。有些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可以应对自如,但在陌生环境下则显得十分拘谨。对于新环境和陌生人,每个人都可能会害羞。当然,也有人在陌生人面前从不害羞,他们是天生的“自来熟”。

一名曾经非常害羞的女生选择人体模特的职业,这令我非常吃惊。21岁的劳拉是一个漂亮女孩,她一听到别人叫自己名字就脸红,但毕业后做起了人体模特。男士来到她的公寓为她拍裸照,或是看她做各种撩人的姿势以汲取创作灵感,她获取每小时20美元的报酬。当然,前提是绝对禁止身体触摸!对于如何克服心理障碍,敢于在陌生人面前裸露身体,她是这样说的:

“我一向以端庄的形象示人,所以在陌生男人面前裸露身体对我来说也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在入行之后,我很快就学会了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男人,就像看待物品一样,这也是他们看待我的方式,接下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自己处于优势地位,事实上,当我工作结束时,一些没获得灵感的男人会感觉相当沮丧。”

还有类似的例子,比如每晚都有很多顾客的性工作者竟说道:“和我喜欢的人在一起,我也会害羞”。

因为很多表象都具有掩饰性,想弄清害羞者的心理状态很不容易。某个行为单独看起来可能非常简单,但它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十分复杂的行为动机。充满慈爱的拍打、善意的嘲弄、反面的恭维都是典型的例子。

心理学家伦纳德·霍洛维兹(Leonard Horowitz)把表现人们内心世界的外在行为分为两类:C型——亲近他人的行为,D型——疏远他人的行为。当人际关系中出现合作、赞同、亲近、分享和爱时,C型行为出现;当人际关系中出现疏远、刁难、不信任和敌意的时候,D型行为发生了。

有时,D型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