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唐朝好相公 >

第89章

唐朝好相公-第89章

小说: 唐朝好相公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珪也比较被李世民看中,但身为大唐唯一一个对秦最为了解的人,程咬金却很清楚,秦并非常人,日后的成就也绝非一般。

    泾阳之战,秦展现出了身为一名统帅的基本素质,这些事情也只有程咬金才最清楚,因为他的儿子也参加了那一战,并且将详细的战斗内容讲与了程咬金。

    而昨日于程府,程咬金也更是直接的打探到了秦的想法,一个年仅十八的中男便有如此城府,当时程咬金便对秦有了最新的判断。

    此子若是不早陨,最差也是一统帅级的人物。

    程咬金并不怕得罪人,即便是王家他也无所畏惧,而秦又是他比较看好的人,这下就更加没有阻拦了。

    眼看着程咬金站出来替自己说话,秦心中稍稍的有些感动。

    并不是感动程咬金为自己说话,秦其实是被他自己给感动的,至少,还有一个人为自己说话不是?

    唐初国库空虚,历经数十年大战导致兵力紧张,原本在历史上,李世民是打算点兵中男的,中男即18岁至2岁男子,此为中男,中男已经可以享受均田制,但并不足额,虽然丁男也不足额。

    21岁成丁,其实也就是2,以秦的算法,18岁生日还没过,所以还算是17岁,但古时在母亲肚子里那十个月也算是一年的。

    自府兵制开启之后,从未点过中男为兵,由此也不难看出唐初时期在兵力上的匮乏。

    如果道边疆的话,这种感觉会更深刻一些,戍边的军人四五年都没轮换的更是一大堆。

    至于经济,直到开元年间以后,唐王朝的经济实力才刚刚恢复到隋炀帝大业五年的水平,也就是说,隋末战乱十几年,加上唐初战乱的几年,慢慢慢算二十来年时间。

    这二十来年所造成的损失,唐王朝用了一百多年才恢复过来。

    秦只是大概知道这么个情况,但具体情况如何,最终有没有实行,秦却并不知道。

    此刻,秦只能在脑中迅的搜索着,联想后代自己所知道的类似的情况是怎么处置的。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秦什么也没能想起来,也就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评判这个决定的好与坏。

    虽然是自己的理解,但是这话却也不能瞎说,先基调不能错,余下的便是犯些小错也无所谓,毕竟经历不足,若是拿出了无可挑剔的答案,那反倒是要出问题的。

    恩,基调就是拍马屁,秦深吸了口气,大声的说道:“陛下圣明”

    李世民:我特喵的

    诸位大臣:你想上天不?

    谁人都未曾想到,秦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拍马屁,而且还是如此不要脸的方式,喋喋不休的讲了半天的功夫,从头到尾都是在拍马屁,正事反而一个字也没说。

    就连唐检也有些心虚,暗暗担忧这小子会不会抢了自己的风头?

    “有些时候,人多未必就是好事,一人可做之事,何须两人来做?一日便可做到的事情,为何要用两三日,甚至更久的时间去做?所以,精简朝政,势在必行。”秦觉得自己再拍下去会被人给拍死的,于是趁着大家尚未怒之前,赶忙讲着正事。

    这一招并不是秦明的,而是根据后世简化审批程序改编而来的。

    李世民的目的是为了缩减中央朝廷的开支,但秦却告诉他这么做可以提高效率,李世民最缺的是什么?是时间,所以这个回答没有任何的问题。

    便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在听到秦的回答之后,也是不禁眼前一亮。

    他们并不是没有想到这一点,但却没有秦讲的这么透彻,而起先他们的计划是每个衙门都缩减一定的人数,只要保证衙门可以正常运行即可。

    不过现在看来,这个计划似乎要更改一下了。

 第137章:削爵罢勋(求订阅!)

    “朕欲点兵呢?”李世民一双眼睛死死的盯着秦,让人感到心中慌。

    但李世民却不以为意,拥有一双慧眼的李世民,有他自己的看人方法。

    秦给李世民的感觉是时好时坏,但经过刚才的那一番话,李世民不由自然的想到了程咬金,两者几乎是同样的路子,这样的人,李世民用着放心,因为他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上位者不去忌惮自己,也知道什么样的事情能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

    秦在政事上的能力并没有展现过,今日这是第一次,但是在军事上面,秦却是早已展现过他的才能。

    若不是李世民忌惮秦在泾阳城的所作所为,又以几乎不赏的方式解决了这件事,怕是秦明的那什么鸟军事管制,早就在军中被推行开来。

    虽说效果不错,但对于统治者来说却是大计。

    即便是有着不好的前科,但现在李世民还是对秦给予了厚望,期待着秦能够说出一个让人眼前一亮,切实可行的方案出来。

    对于秦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但同样的也是一次机遇。

    即便是先前咄咄逼人的王珪,在见到众人以及李世民的这幅态度之后,也已经明白,无论今日对质结果如何,秦都必然不可能被自己打压下去,更不要说治罪。

    “点兵并无捷径,唯有增加人口数量,或是放开点兵限制,否则短期内大唐兵力空缺之事近乎无解。”秦摇了摇头,说道。

    他不是没有想过推行义务兵制度,不需要每一户人家都要派人出来服役,而且义务兵也几乎不用工资,是最节约成本的办法。

    但这里是唐朝,先军制就有着天壤之别。

    府兵其实跟义务兵没啥区别,不过就是义务兵只服役几年,而府兵则服役一辈子。

    但是对于府兵而言,除了被点为府兵之后给的均田以外,再想获得封赏,就只能拿战功去兑换。

    看似比较公平,实际上也没公平到哪去,部队集结的时候,府兵需要自备干粮,自备武器。

    啥?为国打仗还要自备武器自备干粮?放在后世分分钟造反有木有?

    但在大唐,能被点选为府兵,却是莫大的荣耀。

    简单点说,无论后世还是前世,没有任何一种方法适合现在打大唐,除非他们能够主动的放弃府兵制,或是改变现有的军制模式,否则这个问题就是无解的问题。

    “普通人家可养不起一个府兵”李世民稍感有些失望,但又在预料之中,房玄龄杜如晦他们给出的答案也是同样的,秦能够给出这个答案,也已经直接的说明了他的才能似乎不下房、杜二人。

    房、杜那是什么人?那是当今唐朝最顶尖的谋士。

    别说谁谁谁比这俩人还厉害,口说无凭,就凭他们两个能站在李世民身边,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做出了无数可行的建议,他们两个就当的起这个称呼。

    李世民对于秦的判断可是不低,不过也正是如此,李世民对于秦的话却是听的异常仔细,近乎无解,看似无解,可一个近乎却说明了一切,此事并非无解。

    秦不说,李世民自然也不会再问,至少现在不会再问。

    而对于府兵,李世民也是头疼的很。

    府兵的战斗力是无可挑剔的,绝对的历史最强军队。但挑选府兵的苛刻条件,便是将一大批人搁在了外面,这也导致了唐朝军队的不足,戍边将士数年无法返乡的现状。

    李世民蛋疼的事还有很多,这都是无法在朝堂上讲的,用一种惜才的眼光毫不避讳的打探着秦,这才继续说道:“谏议大夫弹劾你与其家小女私定终身,你可有话要讲?”

    “臣,无话可讲,反正又说不过你们。”秦一脸无辜的说着。

    还有什么可讲的?事实就是事实,即便秦脸皮再厚,也绝不可能将黑的说成白的,反正是自己理亏在先,怎么说也不可能说的过那王珪。

    但即便是说不过,秦也没打算让王珪这混小子有好日子过。

    上门提亲拒绝就拒绝呗,可你这老小子也太不厚道了吧?前脚刚刚拒绝,后脚就到朝堂上去弹劾老子,还真是给你三两颜料你就敢开个染坊。

    李世民有些想笑,但一想到自己九五之尊,在这个场合笑出来有些不大合适,只能强行憋了回来,然后嘴角不住的抽搐着。

    倒是等着追究到底的王珪有些不乐意了,吹胡子瞪眼的怒斥道:“什么叫说不过我们?此等违背礼法,不知廉耻之事你已然做下,你还有何脸面再次多言?若老夫是你,怕是早就一头撞死在墙根,省的出来丢人现眼。”

    “什么叫不知廉耻?枉你自称长辈一场,大娘子于洛州遇到危险之时,你这个长辈又在何处?哦,你倒是派了一车夫作为保护,可你那车夫呢?遇到危险非但未能保护大娘子不说,反倒是偷走了大娘子的盘缠独自逃命。大娘子于归长安途中饿肚子的时候你这个长辈又在哪里?现如今危险已除,太平将至,你这所谓的长辈却不知羞噪的舔着脸站出来称呼大义?”

    “你即为长辈,倘若做出一副长辈应有的肚量,我也不会多言什么,可你为了一己私利,将大娘子许给王永安那个花花公子,王家父子什么德行你难道不清楚?没错,表面上看,你的确为大娘子寻了个不错的归宿,国公之子,未来国公,也算是对得起大娘子逝去的父母。”

    “可你敢拍着胸腹说,你如此作为,当真是为了大娘子好吗?倘若不是你一门心思的要将大娘子往火坑里推,大娘子会想起我这个一直站在背后默默等着她的痴情男子吗?”

    “若我是你,此刻不是应该出现在这里,而是应当跪在大娘子父母坟前忏悔,是你自己蒙了猪油心,要致大娘子于死地”秦吧嗒吧嗒的怒斥着,话语一句比一句还要难听,毫无文人的文雅气息,又无武人的那种不讲理一般的吵闹,让王珪甚是难受,想要回骂,却又不知该从何骂起。

    “够了”龙椅之上,李世民勃然大怒,道:“彭国公为国征战数十载,立下赫赫战功无数,品行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