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船帮老大 >

第556章

船帮老大-第556章

小说: 船帮老大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类如铜壶、铜镜、铜佛、铜观音这一类铜器,你若上门去收,不给钱,人家怎肯拱手相交呢?

甚至,个别有年头的铜器,便是给人家钱,人家心里还不乐意呢!

陈叫山便抓起电话,给太极湾姚秉儒打过去,“秉儒,你那儿铜器多不多?嗯……嗯嗯,不管是啥铜,只要是铜就成……不是买卖,是交军工厂的,对,对对,造炮弹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太极湾,俨然成了卢家产业里的一方重要实业区域。除了起先的酒坊、纸厂、织布厂、窑场,后又增建了木器厂、酱厂、藤器厂、采石厂,并利用虚水河资源,建起磨坊,以水磨加工面粉……

为方便联络买卖,太极湾也通了电话,尽管山高路远,电话线牵引极为不便,但在庞大的卢家产业面前,在人手众多的兄弟们辅助之下,倒也显得并不为难!

此际,姚秉儒抓着电话,听着陈叫山的连番叙述,眉头便渐渐皱了起来……

陈叫山与姚秉儒,非亲生兄弟,胜过亲生兄弟!两人之间的兄弟情谊,是经过炮火枪弹,鲜血,生死洗礼考验出来的……

姚秉儒虽远在太极湾,但只要他一到乐州城,一入卢家大院,每说一句话,每表一个态度,无论是老夫人,还是禾巧,或其余客首们,皆是认真待之,对其敬重无比的!

起初里,便有江湖上的人,形容陈、姚之间的铁关系:陈叫山若是吃肉,绝不会让姚秉儒喝汤;姚秉儒便是逮一只跳蚤,也要把跳蚤腿腿数清楚,跟陈叫山一人一半地分!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二人越来越忙,陈叫山甚至一度需远离乐州,在重庆、汉口、上海之间游走。但只要两人一交流,一相见时,那种义结金兰时的豪迈情义,犹在昨日,一刻未随时光的流逝而淡了:未如茶,愈充愈淡,恰似酒,经年弥醇!

正因于此,二人肝胆相照,对映肺腑,无论怎样的想法,怎样的语言,尽可直接表达,直言告之,无须遮掩、迂回之……

姚秉儒是清楚陈叫山的为人的:其深明大义,眼光长远,格局似海,胸襟比天!缘此,陈叫山才得当大哥,成一方豪杰,受兄弟们敬重,受百姓拥护,受江湖中人服气钦佩!

然而现在,在面对马团长一行人征收铜器的事情上,姚秉儒对于陈叫山的想法,是不认同的……

如今处抗战时期,日本人将军舰开到了长江上,一度都驶到了凌江女儿梁一带,航会的买卖,可以说完全出于瘫痪状态!

太极湾生产加工的许多东西,由此便无法远销各地,仅仅依凭当地市场,根本无法保证工厂人力之运转成本。由此,太极湾现在也一度消停,冷清得很……

可以说,国家是特殊时期,对于陈、姚二人的产业格局而言,亦属特殊时期!

钱是紧的!

恨不能一个子儿掰开了用……

但在电话里,姚秉儒觉得无法一句话两句话,也不好表达许多见解,便说,“大哥,成,那我进城一趟,我们见面细谈……”

当年的取湫之路,如今已经修建成了平整宽阔的大道,姚秉儒开了汽车,半天工夫,便到了乐州城。

“大哥,恕我直言……”姚秉儒一见到陈叫山,也不多迂回,开门见山地说,“你帮马团长他们这事儿,本也没错的,但不可帮得太过……比方说,咱拿现钱来收铜,将来再不要钱地帮他们运到金安城去,这……这不大合适……”

陈叫山抓着茶壶,缓缓地朝姚秉儒的茶杯里倒着茶水,听了姚秉儒的话,微微笑着,倒毕茶,将茶壶放下,轻快地拍拍两手,双臂交错,抱于胸前,“嗯,兄弟,你继续说……”

姚秉儒望着陈叫山这般笑吟吟的神情,越是无奈唏嘘了:此时此情形下,若是陈叫山激动了,跟姚秉儒急了起来,争执了起来,姚秉儒倒觉得还好!

铁兄弟之间,有争执,有辩论,反倒是好事!

可陈叫山呢,不争执,不辩论,笑吟吟地,倒是说“兄弟,你继续说……”

姚秉儒摇摇头,也便笑了,“大哥,你想过没有,我们帮得太过,但又没有达到马团长他们的征收量,到头来,是不是反倒显得此事是我们的失责呢?”

“对,咱是要支援国家,支援前线,替民族大义考虑,这些,都没有错!”姚秉儒话锋一转,“可是,一旦达不到预期,人言可畏,人心复杂,咱还反倒担上了消极抗日、觉悟有限,甚至是懈怠军需供应的渎职等罪责……”

“哈哈哈……”陈叫山大笑起来!

“直将此心付大义,何论身前身后名?”陈叫山笑过,脸上恢复了凝然,深深吸气,“一日不将小鬼子赶走,我们一日不得安宁,买卖做不了,钱也赚不到,没准哪一天,乐州也要被小鬼子占了呢……”

姚秉儒抿着嘴,鼻子里连连吁了气,他晓得:大哥的性情,向来如此,话至此,还能如何劝?

两人正沉默着喝茶,二虎忽地急慌慌跑来了,“先生,不好了……马团长他们,到了三合湾龙王庙,非要把龙王庙里的铜龙弄走哩,乡亲们不答应,马上要干起仗了……”

。。。

第103章激起民变

几日来,铜器征收情况,并不如预期,马团长颇多焦虑。

一方面,上峰给马团长定下了死任务:待到期限时,若不能将定量的铜器,送抵重庆军工厂,马团长非但团长之位不保,甚至,还将以“渎职罪”,而被送军事法庭!

马团长晓得,这是上峰说的“病急乱投医”的话,可真到了那一步,身为军人,终究面子上挂不住的:既然完不成,当初你是干什么的?吹什么牛,拍什么胸膛?立什么军令状呢?

另一方面,征收团来了乐州城,马团长感觉陈叫山待人极为热情:每日三餐,荤素搭配,从不重样。莫说比之前线,便是陪都重庆之饭食,亦难比之!全团将士,住在城北粮仓,人人有床板,人人盖铺新被褥……

这,实令马团长过意不去。

人家跟咱素昧平生的。

以陈叫山的江湖地位,完全可以来个面上和气,实地里淡漠,说几句客套话,喝一场交往酒,足矣!

可是,陈叫山这般热情相待,无一私心,怎不令人感动?

总觉着亏欠了人家……

马团长每日一将铜器过秤,就急,就焦虑,便亲自带一小股人,亲往民间,寻察铜器……

这一日,马团长来了三合湾,见一处高台之上,有两间房,青砖垒墙,一青到顶,檐角弯卷冲天,檐下一并排青苍木板,皆绘龙纹、云纹,龙甲有金、红、白、紫、青诸色,皆扑飞在天,穿云破舞,气象万千!屋脊连缀着的龙身,有汉代风韵,极简约,亦抽象,而不失龙之精神!

如此方知:原来是龙王庙!

庙门朝北。正对凌江,门板朱红之色,门沿嵌有金线,迎接阳光,金光四射!

庙门正前方,是一巨大石窝,天然形成。无人工雕刻之痕迹,不知是何年何月何日。由何人搬来此处。窝口光滑无比,四周一圈,则是细细密密的凹凸小点。

石窝之中,供人堆放供品,窝口之光滑,与周身之凹凸之糙,形成反差,愈显造化之鬼斧神工。

庙之以西,矗立着一座石塔。约有丈许高,自塔基至踏尖,竟是一浑全石头雕刻而成,未有叠砌之痕,粘合之印,令人惊叹之余,更多几分敬畏!

石塔共有九层。自下而上,逐层缩小,层层之间,镌刻莲朵图形,围绕塔身,一圈紧凑。石塔最高处。类如一灯盏,一颗石珠,正居其中,意为“龙珠”。

整座石塔,倚庙而立,伏镇滚滚凌江,正所谓——“宝塔镇河妖”!

入得庙门。抬眼便见龙王铜像,正居供台之上,龙首人形,头戴冠帽,腰系纹带,衣饰层叠,金光熠熠。

供台上香炉、烛台、灰盒、裱匣,供奁皆于其上,摆放有序。

左右各列一高台,四条盘龙,分卧两侧,意即“东西南北”四海之龙。四条盘龙,全为铜铸,皆有千斤之重,然而龙身细部,无不呈示而出,虾眼、鹿角、牛嘴、犬鼻、鲶须、狮鬃、蛇尾、鲤鳞、鹰爪,铸造之工艺,细腻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一瞬间,马团长看得有些眼晕,同时,又忽生念想:这龙王庙里的一龙王,四镇龙,拢共五尊铜像,加起来,差不多有近万斤之重!

若是将这五铜龙搬走,无须再去别处,便足够完成征收任务了……

马团长正愣神间,有两个守庙的老婆婆来了,见一伙当兵的到了龙王庙,便询问马团长:你们从何而来?你们来龙王庙是祈福拜祥吗?并说:若是拜龙王,就不能把刀刀枪枪这种杀人的玩意儿,带到庙里来,是对龙王之大不敬也……

与马团长随行的那胖墩士兵,自以为自己嘴皮子利索,会说漂亮话,便同两个守庙老婆婆攀谈,一口一个老婶婶地叫,并询问老婆婆高寿几何,家中亲人情况等……

“两位老婶婶,我们是从重庆过来的……”胖墩士兵说,“这次过来乐州,主要是准备些前线所用的军需物资……”

胖墩士兵晓得不能直接提说运走五铜龙的事儿,得先迂回一下……

“你们几个,都下去吧!”胖墩士兵对几个当兵的喊,“手里的家伙放地下,别拿手上了,不合规矩嘛……”

随行几个士兵,扛着枪,正欲从石阶上走下龙王庙高台,马团长将他们喊住,取了自己的手枪,交于他们,胖墩士兵也将自己的枪交了,一并由士兵带下高台……

马团长和胖墩士兵,再入龙王殿,两个守庙老婆婆拿来两炷香,交于他们,他们便焚香供案之上,磕头,双手合十,一脸虔诚之相……

马团长掏出几块银元,当着守庙老婆婆的面,将其投入布施箱里,两个守庙老婆婆皆双手合十,向马团长和胖墩士兵连声道谢,“好人有好报……多打胜仗……”

其后,马团长问,“两位老婶,这龙王庙建于何时啊?”

一位老婆婆便说,此处建龙王庙,最早可追溯至秦末汉初时期。

当年,刘邦被项羽封汉王,在乐州屯兵休养,并于凌江岸边筑坛拜将,封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