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全球殖民 >

第168章

全球殖民-第168章

小说: 全球殖民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廷鉴不是去打荷兰人吗?怎么去打郑芝龙的定居点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山不容二虎,郑芝龙垄断了所有的贸易,杨廷鉴今后要远征,就必须解决掉郑芝龙这个麻烦。

就算郑芝龙已经投降了,对于杨廷鉴也是一样,郑芝龙的海盗集团必须瓦解,郑芝龙如果识相,杨廷鉴可以留他一条命。去别的地方做个富家翁。

郑芝龙在台湾的定居点有一两万人口,兵力大约有三千人,战船一百多艘,都是哪种平底船,载重量也就一百多吨上下。守卫这里的郑芝龙的兄弟郑芝豹。

郑芝豹在得知杨廷鉴这个杀神冲着台北定居点来了,连忙点起手下儿郎出来挡截,郑芝豹他们现在也是官军,但是朝廷的官员从来对郑芝龙一伙都没有信任过。郑芝豹当然也知道,所以郑芝豹在得知杨廷鉴带着大量战船的时候。就选择的出击。

双方在距离台北五十里的海面相遇了,郑芝龙见到高大如山的虎贲海军战舰,当时就吓着了,他们一直听说扬州的杨廷鉴在搞战船,想不到这战船是如此巍峨雄壮,就连那些列强的战船也没有这般高大。杨廷鉴的胜利号级别战船可是最后一代风帆战舰,绝对不是初期风帆战舰可以比拟的。

吓得半死的郑芝豹,本来打算派人上去询问一下情况,可杨廷鉴根本就不给郑芝豹机会,一百六十四艘战舰就成大雁阵冲了上来了。

郑芝豹这个海盗也不是吃素。既然做了海盗,那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玩命,既然杨廷鉴打算黑吃黑,郑芝豹也要崩掉他几颗牙齿。

郑芝豹立即降下大明龙旗,升起海盗骷髅旗,这就是决死一战的信号。郑芝豹把自己手中的战船一分为二,一部分直插杨廷鉴大雁阵的中间,另外一部分包抄大雁阵的左翼。

郑芝豹的船队就像两条平行线,夹住杨廷鉴大雁阵的左翼,而杨廷鉴的大雁阵则夹着郑芝豹的右翼,双方忽悠优劣。

郑芝豹的船上同样有火炮,比如弗朗机,但是郑芝豹船上的火炮可是不多,一艘一百多吨的船,最多返航十门火炮,而且口径还不能太大。

战斗很快打响,虎贲海军在郑芝豹船队距离以前五百米的时候,就开始炮击,而郑芝豹的火炮射程最多一千米,神威火炮的射速实在太快了,一发只需要十五秒左右。

每一艘战船一侧的火炮就是几十门,整个海面全是浓浓的炮声,“嗖嗖”的弹丸声在空中穿梭,海面接连不断地腾起一股股水柱。

郑芝豹的战船,还没有靠近就被击沉了一大半,见识不对的郑芝豹立即吊装船头就跑。

小海船到是灵活,可是杨廷鉴的一级战列舰装得有蒸汽动力,海盗船的航速只有**节,而混合动力风帆战舰的航速是十八节左右,见无法逃脱的郑芝豹只好挂起摆起投降。

这场海战几乎不叫海战,郑芝豹的战舰在一级战列舰前,简直就是豆腐渣,不堪一击,这一边倒的海战,连训练的目的都达不到。

海战结束后,杨廷鉴立即让在舰队后面的小船队搭救落水的人员,杨廷鉴这次没有在杀人,就连郑芝豹也被杨廷鉴给释放了,只是杨廷鉴给了他一份信,这封信是杨廷鉴写给郑芝龙的。

杨廷鉴在信中说得很明白,他让郑芝龙立即交出手中所有的军事力量,否则就是被剿灭的下场。

虎贲海军随即占领台北定居点,几万跟随着来的海军陆战队基隆港登陆,各种海量的物质被卸下船。

台北定居点的建设浪潮开始了,杨廷鉴要把这里打造成自己海外的第一个中转站。

话说在厦门的郑芝龙接到杨廷鉴的书信后,郑芝龙可是气得暴跳如雷,扬言要和杨廷鉴决一死战,当郑芝龙在仔细听闻了郑芝豹江苏虎贲海军的强大后,郑芝龙立即着手安排了一条路,他让自己兄弟郑芝虎带着百万银子,直奔京师搞御状去了。

五天之后,郑芝龙在澎湖的据点又被虎贲海军攻击,因为澎湖这里暗礁极多,水也比较浅,并不适合一级战列舰行动,所以杨廷鉴这次派遣的五百艘一百多吨的小海船去攻击。

澎湖才是郑芝龙真正的海外据点,郑芝龙集团的绝大部分物质都存放在这里,杨廷鉴攻打澎湖,郑芝龙是不得出兵去拯救。

……

第265章浴血大凌河

澎湖那边慢悠悠地打着,而杨廷鉴已经带着一百多艘主力战舰等在了澎湖的外海,就等着郑芝龙的舰队出现,这次杨廷鉴打算一鼓作气,解决郑芝龙的海盗集团。

……

自从杨廷鉴重创皇太极之后,这一年多来,皇太极的确收敛了很多,一般情况下不主动挑衅,因为没有战争的拖累,后金的实力恢复得很快,特别是皇太极发动八旗到深山里面去抓生女真,这些人那就是天生的战士,战力比皇太极手下的熟女真更加恐怖。

皇太极为了发动八旗旗主的积极性,还专门下令,谁抓到算谁的,用金钱粮食去引诱他们归顺也行。此命令一下,八旗旗主就玩命地玩深山老林里面冲,方法和手段用尽,就是要搞到更多的生女真。

就连皇太极,也派出自己的儿子豪格,带着两万多人马冲进了深山老林里面,这些八旗的足迹已经达到远东中部地区。

这三千里路在古代可是不短,后金就在一些交通要道修建居民点,那些归顺的部落就安置在这些居民点之中,这无形之中使后金在远东地区建立了政权。

这可是皇太极的最大功绩之一,由此奠定了华夏今后把远东地区纳入版图的政治基础。

后金经过这一年多的抓捕行动,不光弥补了三次入关损失的力量,反而有所增强,就在皇太极准备又一次入关报仇的时候,大明主动送上门来了。

大明开始第三次修筑大凌河城堡。

老臣孙承宗临危受命,对关内军事防务作了认真的调整,于崇祯七年正月,以古稀之年再次挂帅关外军务,并按既定方针抢第三次抢筑大凌河。

祖大寿逃归关外后。经孙承宗训斥,便又回到了关内,在收复永平的战斗中还立了功,但从此以后,祖大寿十分小心得很,从不只身离开军营。生怕叫东厂的特务抓了去。这次抢修大凌河的任务,落在了祖大寿的头上。

袁崇焕时就曾两次修筑大凌河,但皇太极都没让他修完。大凌河城在今天的凌海市,凌海市过去叫锦县,大凌河古称渝水、龙川、白狼水,辽代以后改称凌河(灵河)、大凌河。全长398公里,是古代沟通东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齐国北伐山戎、曹魏征讨乌桓、前燕入主中原、北齐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丽,均以大凌河谷为行军主道。

凌海市位于锦州东三十余里。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明军若要固辽,就必修此城;而后金要想攻明,也就必拆此城。从袁崇焕时起,双方对大小凌河二城争夺就非常激烈,已是两建两拆。

对明军的重筑,皇太极当然不能坐视,他立即征调大军,包括蒙古兵在内。农历七月二十七日,从沈阳出发。竖日便渡过辽河,拉开了凌河之战的序幕。每次大战打响之前,皇太极都要强调军纪,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农历八月一日,皇太极设筵款待前来参战的蒙古军,然后再次申令军纪。并兵分两路,一路由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兵两万,经义州屯住于锦州和大凌河之间,切断锦州与大凌河的联系。皇太极亲自率大军经黑山、广宁从正面压向大凌河城。

农历八月六日,两路大军会合于大凌河城下。大凌河之战打响了

大凌河城虽被金兵多次摧毁,但原有墙基还在,因此修城进度较快。太极没有给祖大寿足够的时间,在他修了不到半个月时,便兵临城下。城墙雉堞还没修完,祖大寿只好关闭城门,仓促应战。

皇太极这次大凌河之战,他一改从前硬攻的战法,改成了围。他命八旗将士环城挖了四道壕沟,并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墙,将个小小大凌河城围得如铁桶一般。

明军万万没料到金兵会出此狠招,他们从城上向下观望,只见:“逆奴围凌,连挖四壕,弯曲难行,器具全备,计最狡矣。”而城中粮草仅够几天之用,围了不几天城中就断粮了。城中将士无不惊恐万状,祖大寿作过几次试探性的突围,都被金兵杀了回去。无奈之下,只好坐困愁城,盼着援兵。

皇太极这一围,城中的明军只有坐以待毙,如果想活着出去的话,一是靠援军来解围,二是只有投降。而援兵前来,必须与金兵野战于城外。

皇太极对祖大寿十分看中,围困十天后,便开始了劝降工作。但祖大寿不为所动,对皇太极根本不予理采。

围了不到半个月,八月十六这一天,松山守军两千前来增援了,由于众寡悬殊,被金兵没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第一次救援失败。

总兵吴襄、宋伟率锦州兵六千前来救,阿济格率兵迎敌。这一天上午,雾非常大,几尺外就看不清人。阿济格因打了胜仗得到了皇太极的嘉奖。明军的第二次增援也失败了。

农历九月,金兵哨探报告明总兵吴襄和宋伟再次率兵来援,皇太极率军迎了上去,途中见到前面烟尘滚滚,便知是敌人的援兵。皇太极与弟弟多铎走在前面,沿着山悄悄行进,明军也有哨探,他们发现了这一小股队伍,六千大军掩杀过来,皇太极率身边的二百名亲兵冲了过去,明军六千多人竟被二百人冲杀得溃不成军,紧接着后面大军赶到,又是一番乘胜追击,六千人大败逃归。第三次救援失败得更惨。

为了进一步消耗城中的力量,皇太极利用祖大寿渴盼援军的急切心态,搞了一次假增援,金兵们穿上明军将士的衣甲打着明军的旗帜,高喊着铺天盖地杀向金兵大营。祖大寿在城头一看,喜出忘外,立即率兵冲了出来,欲里应外合,突出重围。

他哪里知道皇太极已设下埋伏,一心想活捉他。待他杀出城,眼看要与援军汇合时,援军突然变成了金兵,直接奔他而来。祖大寿大惊失色,这才知道上了人家的诱敌之计,急忙后撤。但他已陷入金兵的重重包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