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8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要惨,这可是天津港洪五爷定的货啊!”
“这是卖给朝鲜人的铁锅,该死的……错过这一回生意,可就要等到来年了!”
“报官吧……”
众人议论纷纷,都是感觉到有些慌乱。
“先上山,看看到底是怎生个情况!只要拿住贼首,先掐死了火苗,这祸事就起不来!”紧要关头之际,还是沈万重开了口,定住了众人乱糟糟的心思。
众人听此,也都渐渐安静了下来。一阵沉默之后,大家还是默认了沈万重接管。大家都是互相听闻过彼此的名号与背景,知道眼前这人是曾经的朝堂大将。今时不比往日,往日的朝廷大将,大家只有怕,只有不屑。但现在的官军大将,大家都知晓那是定然有本事的。
沈万重也不理会大家的沉默,强行统一了思想,随后带着人马迅速朝着山上出发。
但结局显然印证了黄福文传来的消息。
一路入山,矿山上面里里外外全都空了。
马武带着一队骑卒纵横跑了一圈,回来的时候一脸复杂而便秘的表情,十分不舒爽:“事情有鬼啊……显然有人指导他们,不然一群工人,哪里会这般果断。”
矿上的确是空了,一个人都没让马武逮住。显然,他们撤退得非常果断。虽然李非带着人撤退陆陆续续被他找到了一些踪迹,也知道对方刚走不超过半天。
但就是这半天时间,却足以造成关键性的扭转。
望山跑死马,在群情惶惶的局面之下,沈万重知道事已难为。不可避免的……此事会被闹大。
原本,若是暴乱局限在沈万重自己手中控制,他便可以分化瓦解,自行镇压。虽然免不了打点衙门,一番运作,但还是可以风轻云淡地就当一切无事发生过。
但是,暴乱的事情很快闹大,那些嚷嚷着为名请命的家伙一定会动起来。
毕竟,为了争抢劳动力,不止一家工坊主跑去田野之中,将人家的佃户骗了过来。当工人虽然辛苦一些,却实在是比种地要赚钱。
仿佛是为了印证沈万重的猜想一样。
不过一刻钟,无数传信的人就跑到了水峪沟山脚之下。
一个又一个的消息传进来,所有人都变色了。
那架子煤矿矿主这会儿抖动了一下脸上的肥肉,朝着一干望过去的工坊主们挤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诸位……这时挡不住了。架子煤矿里的工人也被蛊惑卷走了,工坊里的钱财被抢掠一空。完了……三年的心血啊,都没了……更要命的是,煤矿里的事都被抖出来丢进了大兴县学里……”
说完,这矿主瘫坐在地上,连轿子也不回去了,一脸的灰白。
京师虽然兴修了不少学校,但县学依旧是办的兴旺。毕竟,在儒家学派为主的当今,朱慈烺哪怕再怎么扶匠人也无法改变儒家独大的问题。朝廷既然拿出了极大一笔钱财办学,自然少不了各个大佬们偏心官学。于是,不仅南北国子监振作图新,各地府学、县学都是得到了拨款,再度兴旺发达起来。
县学里面多是些中了秀才的,正是年轻气盛,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年纪。换句话说,也是最能惹事,最不怕闹事的一群家伙。
偏偏在沈万重等人眼里,最心虚的还有一点……正义感爆棚。
这些秀才本就不喜欢商人,满脑子士农工商,商本末业的心思,而今见这些奸商残暴害民,岂能放过?
就连一县之尊面对秀才们的破鞋阵都要落荒而逃,更何况一群商人?
“当务之急……是时候找各位官人了……”沈万重幽幽地说着。
仿佛担心大家不理解一样,黄福文点明了利害:“秀才们一旦闹起来,不止我们头痛。县尊、府尹大人都要吃刮落。谁都不想自己治下爆出丑闻。为今之计,是各自联络关系,将此事压下来。至少,也是局限到府尹大人一级。我预备着三千两银子去公关!”
“此事因我而起,我出一万两银子。”沈万重关键时候也有担当。
众人闻言,也都知晓了利害,你出钱我出力他出关系,各自朝着京城里跑去了。
沈万重望了一眼深山里的景象,不甘心地下山了。
……
顺天府的警署里,牛油大烛已经燃烧了整整两个夜晚了。但警署上下包括顺天府府尹,都察院右都御史汪乔年、警署署长黄易芝以及大兴县县令林鹏都是在紧张地开会之中。
一个圆桌,汪乔年坐了上首。黄易芝与林鹏对坐,大家都是一脸的疲倦。
台上,无数的消息被当值的林鹏念了出来。
“十月九日,水峪沟暴乱。人数五百余,贼首可查为李非,前任大学士李建泰之侍卫,兵败被俘,流落民间。”
“十月十日,探查得知水峪沟暴乱已经朝着周边各处蔓延,暴乱工人超过三千人,不过目前他们除了派出大量人手去散播谣言以外,还未有其他过激行为。”
“十月十一日……也就是今天,沈万重他们七拐八拐地寻到了消息,要我们帮忙压下来。他已经在拼命调集人手,不会让这些人有攻打城镇之举。他的带兵打仗的本事还是很不错的……”
林鹏说着,就见对面的黄易芝冷笑了一声。
都说三生作恶,附郭省城。不知道前世作孽了多少,才会在京师当地方官。
当然,这是老黄历。自从皇帝陛下治政以来,政治清明,又重视有基层经历的官员,京师地面的几个地方官行情一下子被看涨。这一点,从汪乔年担任顺天府尹就可见一斑。
朱慈烺对此理解很清晰,后世的京师一哥是副国级干部,没道理京师的顺天府尹品级要低。朱慈烺也没有设巡抚,直接就选择加重顺天府尹权柄。
于是,新一任顺天府尹就由汪乔年来担任,还加了右都御史的身份。为的,就是让汪乔年可以下狠手整治那些在京师违法作乱的权贵。
顺天府尹被刻意抬高了品级与身份,京畿几个州府县也大多被加了品级。同时,人事调动也颇为有意思。
比如林鹏,他本来是京师内城一个基层警署署长,因为在治理瘟疫里干得出色而让人瞩目。最后,到了去年底,林鹏荣升大兴县县令。
这消息一出,当初可是京师里平地惊雷一般的消息。
毕竟,县令乃是正印官,也许不如韩霖御史言官部寺等官清贵,却也是科举进士才能登任的。
但是,林鹏却从一个中层军官转业成了警署署长以后荣升县令正印官!
这样的升职,在朝野里掀起一番波澜。若非这是朱慈烺亲自首肯赞扬的事情,不知还会嫌弃多大的风浪。
也许惯性之下,会有人觉得附郭京师是十辈子作恶。但这毕竟是一个正印官啊!
也许……杂途末流真的崛起了……
有人暗自琢磨着,也有人不知自己是该欢喜还是该叹息。
原本的大兴县县令黄易芝升任顺天府警署署长了。
按说,这是升官。因为黄易芝还有一个顺天府府丞的兼职,这显然是为了高配警署署长之用。故而,黄易芝位在从四品,身份并不低。
但是,不再当正印官,黄易芝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皇帝陛下对黄易芝显然很重视。毕竟,警署一职乃是皇帝陛下在民政官制上最大的改动。若非信重之人,是不会将京师一地平安寄托在此人身上的。
只不过,官场的事情很多时候都有些玄妙。
比如,汪乔年就很清楚黄易芝与林鹏之间不对付。
“泼天的事情,也亏得沈万重有脸让我们来压下去。怎么压?警署上下总共不过四千人,再如何压缩,也不过抽调两千人去。更重要的是,这是京师啊!两千人的动静……”说到这里,黄易芝就格外忌惮。
不是他拖后腿,是真的非常忌讳。
在京师里出动两千人马,你说是抓贼谁信?人家只以为你是要谋逆!
“年终一到,考评就要来了……”林鹏幽幽地说着,无限的哀怨。
他是从警署署长之职上过来的,如何不知道一地重大治安问题有多扣分。一出,官吏人人感觉身后仿佛跟着一条鞭子一样。
如果是往日,做好做坏一个样也就罢了。
现在的大明可不一样,陛下喜爱亲民官,大家都想往上爬啊。
黄易芝也一样,他沉吟着,看向汪乔年:“想要压下来,得寻黄圣人的谅解。”
第七章:民生之多艰
黄圣人说的就是黄道周。这个外号,或者说引得无数人尊敬的称呼其实本来要等到黄道周死后才会有流传开来。因为,黄道周是抗清而死,极其壮烈。
不过,而今的黄道周担任教育大臣,碰上了古今数千年来中国最大规模兴修学校的时候。虽然钱粮都是朱慈烺在筹措,大部分事务也从礼部转移到了教育总署施行,由朱之瑜带头执行,但黄道周的努力依旧十分有效,这让黄道周在民间聚集了相当深厚的声望。
同样,作为东林党人的遗脉,黄道周与史可法成了仅存的大佬。
只不过,这两人久居京师,已经熟悉而今的政治气候不再是东林党可以生存的岁月了。朝廷倒是没有治国哪个东林党人的党争之罪,但一个十分让人感觉忧虑的事情却是……东林党无法在朝廷注册,被明令认可。
皇帝陛下以开明的政治风向让朝廷有了李邦华为首的新东林党,但旧东林党自诩正统,却无法在朝廷注册。每一回,都会被直接拒绝。
因为……李邦华注册的就是东林党,只不过后面大多数时候都打一个括号,写上新之一字,用以区分旧东林。虽如此,朝廷依旧认为东林已经被注册,任何党派再想注册同名正当都无法走上登记的第一步,更别提到最后一关,皇帝陛下亲自批准。
无可奈何之下,黄道周与史可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