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822章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822章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治上尔虞我诈,互相捅刀子下黑手,朱慈烺听说过,也遇到过,哪里会将松平信纲的话当真。

    但同样,朱慈烺的确有些疑惑,或者好奇松平信纲此来的目的:“闲着也是闲着,倒是想看看,老中阁下想说什么?”

    “陛下!小臣此来,是为告诫陛下而来。古有纵横家,亦有明君仁主。不知陛下,可愿意做后者?”言下之意,松平信纲显然是要来做那个纵横家了。

    “有意思。”朱慈烺笑了:“但请直言无妨。”

    “日本,不比朝鲜。朝鲜虽然豪强并立,但终究为中央集权之国。此前或许孱弱,却在天朝扶持之下,国王渐渐强盛,训练兵士,收纳关税,俨然中兴。这时,只将朝鲜官军收拢,便可大部平定朝鲜各处之乱。然则,日本的情况实在太不一样了!”松平信纲缓缓道来。

    “幕府军乃是稳固日本政局之基石。一支强盛可以压倒反叛的幕府军才是和平日本的根基之所在。一旦军权改易,势必引发内乱。大名见中枢势弱,定然心思并起。日本各地,将再度重归战国。千万生民流离失所,百万国民生灵涂炭。如此局面,不会利于任何一人。和平的日本,才是大明需要的日本。因为,只有和平,才能让中日亲善存在意义,让通商彼此互惠。”松平信纲侃侃而谈,不仅目光灼灼,也是条理清晰。

    朱慈烺听完,心中对眼前这个日本幕府高官倒是多了一点认同。

    打着为对方着想的旗号来劝诫对方,从来都是获胜的不乏二门。眼前的松平信纲虽然各为其主,却难得让朱慈烺觉得他有几分本事。

    但也仅此而已了。

    “谁说,一个战乱的日本,就不符合大明的利益呢?”朱慈烺笑了笑,用了一个你还是太年轻的表情说:“多了解一些大明的近况,松平伊豆守应该不会忘记。平定建奴的战争已经过去越来越远了,蒙古草原上偶尔有几个不听话的部落,也只需要三五个月,就能让他们从地球上消失。曾经的数十万精锐大军已经不再具备需要。庞大的军备……即将沦为闲置。如果日本需要海量的武装,所有商人都会如同碰到鲜血的鲨鱼一样,争先撕咬而来,而这,不会少了大名儿郎。”朱慈烺轻描淡写地说。

    松平信纲端正了态度,表情渐渐郑重。

    朱慈烺的回击当真是恰到好处。

    事实上,情况也的确如此。国内文官那副操行,朱慈烺哪怕再三压制,还是免不了经常都有人喊出一句马放南山,卸甲归田,生怕武将做大。

    可惜,旧思路早已过了时候,朱慈烺根本不吃这套。

    军队依旧发展,只是朝着精兵简政的方向走去。

    毕竟,未来大明在大陆上的对手已经几乎没有,不需要维持数量上的庞大,只需要提高战斗力上的强大,同时也好挤压出军费给水师。

    撇去闲话,不管军队是否继续投入发展,都会出现一个问题:武备。

    如果卸甲归田,那自然不用说,堆积在武库里的武备就是一群等着腐朽生锈的金属品。如果日本打成一锅粥,那些走私商人肯定还会在生丝旁边夹带上一副铠甲,甚至一干鲁密铳。

    这些都是武库里挤压不值钱的旧货,但到了战乱时代,就是一个人的全部身家依仗。

    显然,如果日本打起来,对大明一样有利。

    “但接下来一个问题,却定然是陛下无解之症!”松平信纲严肃地说。

    “愿闻其详。”朱慈烺也配合着严肃了一下,只是心中显然不以为意。

    他的底牌很多,但松平信纲有多少牌,自己却猜的差不多。

    “流浪武士问题!”松平信纲说。

    朱慈烺没有意外,显然已经料到了他会提出这一点。

    松平信纲见朱慈烺不为所动,心道自己是得拿出真材实料了,深呼吸一口气,开始郑重以待:“流浪武士问题,乃是日本一处大为头痛的问题。这个问题,论及缘由,十分简单。就如同大名每一科进士只有三四百人,而参考贡生却又数千上万人一般,想要成为武士,是许多男子一生的追求。但是,武士又哪里是那么好当的?当然不是说,是否称职。而是说,根本没有机会。一个从道场学成归来的子弟出了道场就会发现,这里已经不再是战国时代,一身武艺可以大放光明。在这个时代,已经失去了绽放他们光明的机会……”

    很简单,每年日本那么多人想要当武士,想要往上爬,想要在马尔萨斯陷阱里爬上去不被饿死。但是……这片土地能够供养的人终归是少数的,一定是会有人饿死的。

    “如果说,战乱,会带来大明的军械生意,的确是如此。军械自古都是暴力与刚需的好生计,每个武士都想有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名刀,哪怕倾家荡产。在这样巨大的利益面前,是可以让渡一些因为战乱而被破坏的市场。”松平信又说。

    朱慈烺只是浅笑。

    “但是!难道战争就能让更多的人成为武士,让天下的问题得以解决吗?绝不!”松平信纲紧紧握拳:“哪怕不是批判阴谋者因为军火而沾染的肮脏利益,也必须明白,一旦战乱发生,生产定然破坏。农夫无法耕作,工人无法生产,一切都将陷入战火的燃烧之中。那时,纵然短时间看似各地都招募武士……但只有持续一年战乱就会发现,日本粮食产量就将不断下跌。那时候,哪怕各地大名再想竭力雇佣武士也会发现,他们没有粮食了……”

    而今的日本,一些地主甚至可以为了精美的明国商品出卖本就宝贵的粮食。

    但一旦开战,所有农业剩余都将被截留到战争的消耗之中,总的可供养的人会不断下跌。

    “一旦到了饥荒的地步,整个日本都将陷入动荡。而引发这一切的人……必将受到反噬!”松平信纲一字一顿,仿佛带着诅咒的魔力,威胁着朱慈烺。

    朱慈烺也不由赞叹了起来:“能认识到这一步,明白粮食根本性地位,老中阁下的治政本领,哪怕是在大明,也属于一流了,真是不容易呀。”

    敌人归敌人,威胁归威胁,对方这一番思路,也当真是这个时代顶尖人物的水平。

    “陛下夸赞了……”松平信纲收敛了神色,却感觉浑身上下都是不对劲的地方。

    他本来是想威胁对方,将利弊澄清,这样一来,很有可能就打消掉了朱慈烺对日本人的觊觎。

    没想到,自己威胁发出来,对方竟然是赞美自己。

    这算什么意思?

    朱慈烺过于大方?十分自信?

    还是说……已经超脱了低级趣味?

    定然不会。

    隐隐之中,松平信纲觉得,对方似乎已经认定了胜利必将属于自己。那是一种对战败者的怜悯。

    一念于此,松平信纲顿时感觉到了耻辱。

    “陛下!我想,您还不明白!任何夺取日本军权的举动,都必将引发日本的战乱。火药桶被点燃,纵然天神,也回天乏力。爆炸轰鸣会是一地鸡毛。一旦日本陷入战乱的残破,无数流民流离失所……以我二千万之民,定然要寻求一个生路。敢问……陛下还记得倭寇吗?”松平信纲不再藏私,跑出了自己最后一张底牌。

    历史上的倭寇,说到底是一群东南沿海的百姓活不下去,这才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抗倭战争。

    如果日本人陷入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没有生计,那肯定会干起没本买卖,来日本朝鲜沿海抢掠。

    至于朱慈烺,则是想得更多。

    他倒是不怕那些流浪武士当倭寇,还真有点怕一群老弱妇孺被装船运到大明去。

    既然当天朝上国,那要讲点脸面,收拢收拢。

    可是……难民啊。

    一群仇视自己的难民,一旦到了明国境内会发生什么?

    朱慈烺默默想了想后世欧洲那群圣母病,感觉一阵蛋碎。

    还好,这一回自己的行动注定要让松平信纲失望了。

    “松平伊豆守的智略果然是不错的。但恐怕……你低估了朕的本事。”朱慈烺笑容淡淡,眼中却是露着明显的嘲弄。


第六十一章:拐走战舰

    江户的早上雾蒙蒙,城门突如其来地打开。

    如果德川家光知晓这一幕,一定会惊地以为发生了兵变。而事实上,也的确也兵变差不多了。

    无数武士,有职司的也好,流浪的也罢。此刻仿佛身上带了磁石一样,朝着城外的楠派道场而去。

    楠派道场上,人头攒动,一根根不同颜色写着必胜二字的钵卷被绑在武士们的头顶之上。

    当德川赖宣瞧瞧地跟着人群抵达的时候,楠派道场前已经聚集了至少五千人。更加可怕的是,人数还在不断上涨。同样,德川赖宣也知道,这里绝不是唯一的聚集点。

    武士的数量虽然很多,但在头顶不同颜色的钵卷区分之下,他们却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上级。一切都是那样的有条不紊,一切都是这样让人感觉到强大得可怕。

    回想着上一回与由井正雪见面时的场景,德川赖宣心中一紧。他本以为,楠派道场顶多也只能号召到一两千武士就顶天了。于是,他高估了自己的控制能力,答应了为楠派道场站台。

    随后,无数武士涌入楠派道场,力图在幕府中争取到奔向海外的财富追寻之路。

    只可惜,当幕府拒绝了林罗山第一点要求的消息传出来以后,武士们纷纷沸腾了。

    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一支上下组织严密,行动果决有力的队伍就这么出现在了六月六日楠派道场的门前。

    他们目光决绝,呼喊着口号,声势震天。每一声呼喊,都仿佛敲打在德川赖宣的心房之上。

    “出海!为了武士的未来!”

    “反抗幕府,不再流浪!”

    “大明万岁!”

    ……

    听到最后一声呼喊的时候,德川赖宣目光猛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