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朝堂的官军才会去做。
想到这里,朱慈烺苦笑了一下,继续看起了奏章。
张献忠这个当过捕快又当过兵的反贼头领是积年老匪了。当初攻克襄阳就把主持围剿的杨嗣昌气死在湖北。崇祯十四年时。罗汝才部留在河南与李自成军联合作战。为此,张献忠部失去了一支有力的同盟军。力量顿形单薄。加上八月在河南信阳同左良玉部官军作战中张献忠大败,部将沙黑战死,兵员、马匹损失甚多。此战失利之后,张献忠就谋求同其他农民军汇合。其后,张献忠由豫东转入安徽,同革、左五营靠拢。
看到这里,朱慈烺不由感叹。
自己穿越的崇祯十五年真是一个转折点。
在此之前,张献忠李自成这类巨寇基本上都是被朝廷压着。局面还在控制之中。可到了十五年,一切都朝着失控滑落。
在崇祯十五年里,张献忠部农民军一直活动于安徽,有时配合在这一地区的革、左五营作战,但没有实行稳固的联营。崇祯十五年四月,张献忠进攻舒城,守将孔廷训投降,遂克舒城。献忠改舒城为得胜州,采取了一些保护生产和正常生活的措施,设立官员。试图自立政权。五月初七日,张献忠部农民军攻克庐州,杀明兵备道蔡如蘅。次日。革里眼贺一龙部也攻克了无为州。六月,献忠克庐江县,农民军夺得双樯大船三百艘,又添造了大批舟舰,募集水手,在巢湖中训练水师。不多久,张献忠又汇合革、左五营于皖口,有众老哨三十二营、小哨二十四营,“声言渡江出芜湖。犯南都。七月,农民军同黄得功、刘良佐部官军作战于六安夹山。官军被击败;江南大震。明廷下令把凤阳总督高斗光、安庐池太巡抚郑二阳革职逮问,以马士英、黄配玄分别接任。
看到这里。朱慈烺默默记了下来。说实在的,他对江南官员还欠缺一个仔细了解呢。
张献忠得到官军正在整顿兵马准备卷土重来的消息,革、左五营为了同李自成、罗汝才联营又已向河南移动。张献忠不愿步革、左的后尘,打算另创局面。然而,五营开拔之后,他独臂难支,对付不了聚集在东南的官军。经过周密考虑之后,他决定率部西入湖北,事先派军师潘独鳌潜入武昌“为内应”。
九月二十七日,张献忠部已经进至同湖北接界的安徽太湖、宿松地区,“联营二十余里”。十月初,派出部分军队进攻湖北黄梅,为全师入鄂作准备。朝廷察觉了张献忠的意图,在黄梅地区堵击迫使张献忠被迫退返潜山县天堂寨山区,依险待战。潘独鳌也被杀后,计划落空。
十月间,黄得功、刘良佐等带领士卒偃旗息鼓疾趋潜山,半夜纵火焚烧树林,偷袭农民军营盘。农民军因变起仓猝,山区地形阻格,一时部伍大乱,被官军击败。这以后张献忠部还曾一度围攻桐城,由于黄得功部官军火急来援,没有攻克。正当张献忠进退维谷之际,湖广被李自成得手了,曾经的老对手左良玉形如丧家之犬。
崇祯十六年初,李自成部已经占领了孝感、汉川和汉阳府,兵锋直逼武昌。平贼将军左良玉望风远窜,带着军队顺江一直逃到池州也就是后世安徽贵池。这样,湖北境内的官军兵力自然十分单薄。
看到这里,朱慈烺又发现了一封湖广麻城县县令的奏章。
奏章之中竟然说县城之中不少大家豪族的奴仆纷纷组织起来,图谋作乱。城内市民明承祖和奴仆洪楼先组织了“里仁会”和“直道会”。县令虽然组织官军镇压,但会众汤志去跑去安徽潜山县邀请农民军。
张献忠大喜,立即率部西驰,先后攻克黄梅、广济、蕲州。三月初五日,攻克蕲水。值得一提的是,张献忠下令把寄寓城中的熊文灿家属全部处斩。
可怜这位当年一力坚持安抚内寇的一方大员事到如今家属都没没落到好。
“张献忠兵锋直抵湖广,李自成亦是虎视眈眈。湖广省城竟是一员兵将都无……”朱慈烺轻叹一声道:“真是有趣,有趣。”
想到这里,朱慈烺便合上了奏章,看着桌案上三五十本还未批阅完毕的奏章,微微揉起了太阳穴。
第四章 :凯旋午门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回答今天的红包猜谜活动。提问:此时的内阁首辅是谁呢?直接在微信公众号上回答问题,即可获得微言准备的支付宝现金红包。赶快订阅,第一时间获得红包吧~】
第五章 :招贤纳才
第六章 :深海战略
【我的微信公众号:,在这里可以看到我的即时动态,可以即时催稿~还有很多边资料什么的哟。】
工部原本可是打算继续踢皮球的,可眼见竟然真的要到了银子,一下子又不好哭穷了。没奈何,工部又心生一计上书:“造船之费;两部虽经擘画;奈今九门画闭二商裹足;油钉板木;无从置买;匠作舵手;亦无从觅雇;而行兵之事;又刻不容缓;如之奈何?为今之计;臣部适差造船主事朱正色;前往淮安船厂;合无令之带往厂中;则物料现备;匠人聚拥;商贾凑集;可以计日成功;省臣议建;不致徒托空言也。”
这个时候,朱正色来背锅了。
崇祯一看,又寄希望于朱正色,将其丢了出去。
朱正色一看,也是大叫苦也,思量了几日,也跟着心生一计上书说:“造船攻心;省臣妙算;同仇之恨;人所同心;但臣所督造者;由闸运粮腹里之船;非乘风波浪航海之船也;航海与腹里;板木不同;钉铁不同;式样不同;航舟危不同;索揽器用不同;人夫师手操驾作用不同。今欲为此;必须资材于闽广;营造于海涯;专责彼处两抚;计日完工;即从海上驾往而北;以此大事;因材因地;理势之必然;臣非敢为膜外视也。”
这奏书上去,崇祯还能说什么?只能又将这封奏章移敕两广督台与福建开府。
按照惯例;省臣上疏;不逾五日;落旨部覆;省臣疏大约十日内;至都属奏章则候旨一月也。朱正色接到任务是十六年二月初旬;都察院请敕移咨;时间已经是二月中了。
一来一回,等造船厂真的在闽粤开建的时候,阿巴泰都被朱慈烺给宰了。
这样一来,工部、兵部、朱正色、闽粤督抚全都成功踢掉皮球。
结局似乎皆大欢喜,但有一个人却格外不爽了。
这个人便是兵科给事中鲁应遴。
只听鲁应遴轻叹一声道:“臣并非不晓得实务之人。而今世道做事艰难,顾忌众多。钱粮人少都是匮乏。故而,大部推诿,碍于钱粮臣见了也只能道一声无可奈何。但今日!”
说到这里。朱慈烺更加端正了态度,心道:戏肉来了。
果不其然。鲁应遴目光炯炯地盯着朱慈烺道:“臣却发现我大明又升起了一颗冉冉新星!短短一年之间,建一番基业,锻炼一部强军,护黎民,杀虏酋。更加难得的是,财计之策,殿下亦是能解决!这才是济世兴邦之能啊!”
朱慈烺心中欢喜,嘴上却是没留情面道:“可孤若是将注意打到了世家豪族上呢?你既然明白财政的重要性。那也应该知晓我大明的财政税收在顶层上就有缺漏,读书人的功名竟然能不交财赋。这等于占了大明最大好处的那一拨人却历来都少有为大明负担应有的义务。你以为,这合理吗?”
鲁应遴闻言,下意识想要反驳,但一想到自己面前的这位可是主持过临清榷税分司改革,理顺了户部财计的大拿,顿时没了抗声的勇气。待到鲁应遴不得不顺着朱慈烺所言的思路一想,他便不由叹了口气:“殿下所言……的确是有的。可是……可是宗室不也如此……?”
“若是你盼着我比你更烂,那这大明还有什么可救的?”朱慈烺轻轻呼出一口气:“况且,你又哪里猜到了孤不打算朝着宗室动手?”
听着朱慈烺此言。鲁应遴顿时就愣了,良久终于不由露出了心悦诚服的表情。
鲁应遴身为士子,自己当上了兵科给事中后便成了一省都有名的人物。自己家族自然是跟着鸡犬升天,不希望士绅缴税。这是屁股决定脑袋。
朱慈烺呢,皇室宗亲这是皇族的基本盘,不管宗室多么不靠谱,碍于宗法血缘都要照顾。
而今,朱慈烺都要朝着宗室动手了,鲁应遴再为士绅辩护,显然就没脸了。
“航海攻心之策,战略上优秀的。”朱慈烺缓缓出声。望着眼前的鲁应遴,心中其实是欣赏的。
这个时代。太多的人见识稀缺了。或许在其他的知识面上,他们可以吊打后世许多国学大师。但在见识上。哪怕是最博学的学者,也敌不过后世一个普通的大学生。
最次最次,朱慈烺搜了一遍自己的夹带,竟是发现都找不出一个胸中有海洋战略与见识的人才。就连虎贲营绕道山东半岛袭击利津,亦是足足废了小半年的时间,这才筹措出了足够的人手。
鲁应遴顿时端坐了起来。
朱慈烺这下子却神态放松了许多道:“孤想来讲究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既然品德兼具,我便属意让你负责起一支海军造船的建设。”
“大人的意思是……不单单运兵到辽东?”鲁应遴听出了朱慈烺的意思。
朱慈烺苦笑道:“眼下我们在辽东一个分基地都没有。便是三千船只运兵六万到了辽东半岛,那又如何保障后勤?兵法讲究以正合以奇胜,想要在距离金州千里之外的伪盛京达成奇袭效果这太难了。况且,你应该猜到了。我想要的不止是用来运兵的水师,更是可以掌控到我大明未来的那一片深蓝海洋。”
“殿下认为大海是我大明的未来?”鲁应遴表示不解,却没有再反驳。
朱慈烺点点头:“孤翻遍历代史书,发现自古以来历代王朝,哪怕强盛如汉唐,依旧不可避免地经历了数十年的盛世后补入衰亡。细细思量,我便发现了。建国初期,土地广博,人丁寥寥。故而百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