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928章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928章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同化面露欣喜,这里许多方法,他也都是见过的。

    他的实验室本来就是做医药相关研究的,药效学的各种实验方法,不说是烂熟于心,起码都是要知道的,尤其是年纪稍大一点的研究员,早些年条件不具备,都只能做理论研究,什么是理论研究?无非就是看书和写书罢了,纸张和墨水毕竟是便宜的,因此,他们认得的实验方法是非常多的,许多常见的甚至不用查书,自己都能背下来。

    事实上,到85年中,做理论研究依然是研究所的主流,在人均研究经费不到1000美元的年代里,研究所也只能集中力量办小事,分配不到小事的,就只能看书熬岁月。

    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就将岁月熬干在了各种研究所里。如果有充足的经费,像是欧洲或者美国那样,这些学者不一定会成名成家,甚至不一定能做出令人记忆深刻的工作,但他们的人生,一定会色彩斑斓,他们的成果,也一定是有所价值的。

    总不至于,默默的,默默的消失在历史的小溪中,连一朵水花都没有。

    沙沙的翻书声,渐渐的慢了下来。

    总共400页的书籍,翻到一多半以后,还能确定无疑的说“见过”的学者就少了。

    好在常用药效学方法,真的是常用药效学方法,几个人挤在一个屋子里,热出了一身汗,总算是将这部分看过去了。

    “第三部分,最新药效学方法了。”蒋同化笑了笑,鼓励众人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原创方法,咱们再接再厉,全部看过去,也可以写一篇文章评论一下嘛。”

    房间里的人都笑了出声。

    做实验写论文是文章,对论文和书籍的评论也是文章,根据级别和重要性的不同,《自然》和《科学》上面也是有此类文章的。

    蒋同化心想,要是能这样露头一番,也是不错。

    当然,这得杨锐配合才行。

    蒋同化这么想,心中不免满怀期待,如果真是一个原创法都没有的《实验方法》,用来攻击杨锐可是方便了。

    就是有原创方法,数量少也可以用来攻击。

    甚至,直接攻击原创方法的质量也不错。

    蒋同化有些开心的翻页,等了一会,才低头阅读。

    “看过。”

    “看过。”

    “看过!”

    前面几页,比之前还迅速的翻了过去。

    蒋同化嘴角都忍不住溢出了笑容,等了一会,手都忍不住要翻页了,才下意识的去看旁边写着编号的本子。

    咦,没人打钩?
………………………………

第907章 张扬

    蒋同化又等了两分钟,仍然没有人在本子上自信打钩。

    蒋同化不由扭动一下,将挨着自己的脑袋挤开,直起腰来,问:“没人看过这个46项?”

    “查一下吧。”他的实验室副手张泽宇就是研究药物反应的,此事小声道:“我印象里应该是看过的,但是得查一下才能确定。”

    “其他人呢?”蒋同化向四周看看。

    药效学实验方法在他的实验室里是常用的实验方法,虽然说一个人掌握所有不太可能,但大家集合起来看过绝大多数实验方法,还是非常现实的要求,否则,实验方法都不能完全掌握,做实验不是扯淡?

    然而,并没有人回答蒋同化的问题。

    “把老黄和张广路叫过来。”蒋同化喊到的两个人,都是研究所里有名的智多星,以博闻强记而闻名。

    北京的研究所里,博闻强记的学者多如牛毛,张广路比较有名的事迹是将圆周率背到了5000位。五千个数字读一遍都要半个钟头,他背一遍用的时间更短。尽管距离世界纪录还远的很,但在学术界,有这么一项出众的业余爱好的人还是很厉害的。

    张广路和老黄一会儿就过来了,仔细的看了蒋同化手里的书,张广路立即表示见过。

    蒋同化有点不放心,在本子上打了个问号,道:“张泽宇去查了,小张你去帮帮忙。”

    张广路立即答应了一声,跑了出去。

    没多长时间,张泽宇和张广路就带着一本期刊返回。

    张泽宇笑道:“还好有广路帮我,幸不辱命。是今年新出的一篇论文里的,英国牛津大学的班森教授写的。”

    “我看看。”蒋同化将期刊拿过来浏览了一遍,高兴的道:“广路记性好,泽宇记性也好,难得看的书也比较多。好,这条我就划掉了。”

    蒋同化将本子上的问号改掉,振奋的道:“泽宇,广路,一起来,咱们继续看,看完了,好好写篇文章,一起署名。”

    “好。”张泽宇笑呵呵的。如果能用杨锐踩脚,高度可就厉害了。

    张广路不爱说话,只将脑袋塞进了桌子上空。

    杨锐的《药效学实验方法》的上空,比希斯罗机场的空中还要拥堵。

    臭汗味在空中弥漫,但大家似乎都不怎么在乎。

    有了张广路的加入,看书的进度又加快了。

    蒋同化一连翻过七八页书,都没再遇到问好,心情大好。

    一群人不顾房内的闷热,积极的进入了接下来的阅读状态。

    这里除了老黄和张广路,其他人本来就在阅读杨锐的论文,这也算是正事了。

    而在张广路的帮助下,阅读的更加顺利。

    蒋同化一路翻到了只剩薄薄一点的地方,才第一次遇到张广路摇头的情况。

    “记不清了?”蒋同化问。

    “我应该没看过。”张广路道。

    “其他人也都没看过?老黄?”

    老黄也是摇头,道:“没看过。df影响iec细胞的增值分化和移行,这个题目很具体哦,如果看过的话,我一定记得。”

    张广路也道:“这个问题国内基本没有研究的,国外好像也是初始阶段。”

    “那就放一放,看下一个。”蒋同化犹豫了一下,还是打了问号。

    这个问号,却像是吹响了问号的号角似的。

    下一个,再下一个,下下一个,一个接一个的被蒋同化打了问号。

    问号一口气打了六个,等蒋同化反应过来的时候,第七个问号也打了下去。

    “这个,里面会不会又有今年新出的论文?”蒋同化迟疑了。

    “咱们所里的资料,肯定没有。”张广路回答的斩钉截铁。

    蒋同化想了想,道:“这样,老黄,麻烦你跑一趟,拿这七个去趟情报所,看有没有重复的。”

    “好。”老黄将实验方法的几个关键点抄下来,又自看了一遍才离开。

    蒋同化又继续往下翻,只是有些心不在焉。

    一会儿,本子上又是四个问号打了出来。

    “没有见过的?”蒋同化忍不住问。

    “恐怕是原创的。”张广路用考究的语气道:“你看它的注释,就参数上来说,灵敏性和稳定性都非常高,不止比国内目前采用的实验技术方法高,比国际上目前通用的几种实验技术方法也要高,这个不止是原创了,应该是具有相当实用价值的新技术了,很值得推广……按道理说,这样的技术方法,我们既然不知道,那就一定是新的……”

    张广路说话的时间,就见对面人拼命的给自己打眼色。

    张广路之前并没有参加到蒋同化的“找茬组”里,但还是约略的知道杨锐和蒋同化不对付,这时候被人提醒,才有些明白自己说多了,想了想,又加了一句:“我是从逻辑上分析,实际情况也可能不同。”

    蒋同化神色稍霁,道:“实际情况当然可能不同,杨锐在国外的关系网比较广,提前得到一些新的实验技术方法也是很正常的。”

    “蒋所长说的对,我看这样,广路再跑一趟情报所,看能不能找到相同或者相似的,剩下的同事,咱们做一些深入阅读怎么样?”实验室的副手张泽宇转移了蒋同化的注意力。

    “行,张广路去情报所吧。”蒋同化眼不见心不烦。

    张广路也怕得罪所长,赶紧走了。

    少了两个人,蒋同化又叫嚷着让人将实验室的窗户打开了,才觉得轻松一些。

    “咱们继续看。”蒋同化像是摸奖似的打开《药效学实验方法》的下一页。

    又是开始的几个人,大家头碰着头肩碰着肩,大汗淋漓,不动如山。

    如果《药效学实验方法》突然睁开眼睛,一定会被十多只圆瞪的,坚持的,锐利的,深邃的,勇敢的,刚毅的,不屈的,具有穿透力的眼神震慑,要过很久才能理解,它们并没有什么卵用。

    良久,也没有人在旁边的本子上做记号。

    蒋同化也不再问,默默的打开下一页。

    一群人就默默的看,依旧没有人说话。

    房间内的压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的升高了。

    越升越高。

    蒋同化等了十分钟,静静的翻页。

    再过了八分钟,静静的翻页。

    再过了五分钟,静静的翻页。

    “这里差不多有25种实验方法,所有人都没见过?”蒋同化声调都升起来了。

    没人敢说话。

    “这部分是最新研究方法,总不能全是杨锐开发的实验方法吧?”蒋同化的声音几近训斥,道:“实验方法是那么好开发的吗?一群人搞了几十年的药效学研究,有几个人开发出全新的实验方法的?”

    “杨锐可不是专业的药物学或者生理学的研究员!”

    “杨锐前段时间才写了一本基因学的书,他哪里有时间做药效学的研究?他是有三头六臂不成?”

    蒋同化越问越怒,都要不能抑制了。

    “咱们分派人来查吧。”张泽宇小生建议。

    蒋同化****起伏数次,点头道:“分开来查,再把后面的看完。”

    他也不去翻书了,转身站到窗口,吹着凉风,期待着身后能有惊喜发生。

    身后只有沉默与安静。

    等到下班时间,张广路等人陆续返回,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