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第7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界性合作项目,前后有美英法德,以及后来的欧共体,以及丹麦、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还有最后的中国都有参与。
然而,如此庞大的基因组计划,在构造上,其实遵循的是非常简单的合作模式――谁给钱谁分配,结果公益性。
这种模式与联合国的模式很像,其核心就是参与国要按比例分配经费开支。
换言之,掏不出钱来的国家,就没有资格参与了。
在这个30亿美元的大计划里,基础的1%的资金量都是3000万美元,别说85年的中国了,95年的中国在讨论是否加入的时候,都为钱烦恼了很久。
毕竟,这是一项基础性科学项目,能够得到的直接好处是很小的,只有资金充沛的发达国家才有资源加入。当然,出了钱也要出人,但比起后者,钱还是难得一点,因为想加入这项计划的生物学家太多了,可以说,基本没有生物学家会拒绝这项工作。而且,就像是大多数计划一样,美欧已经能够提供大量的精英学者了,其他国家是提供科研猿还是科研汪,他们并不是特别在意。
达尔贝科也是因此而一直邀请杨锐去美国,而从未提出过与中方的合作。
当然,此时尚未经过美国国会的批准,也是八字刚落了点墨迹,谈不到合作。
但在冷静的思考以后,达尔贝科的思路显然发生了变化,道:“我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学者是孤立的,尤其是在当今世界,以目前的学术发展水平来说,杨锐能够成功,至少意味着他的身边已经聚拢起了准世界级的团队,当然,我要亲自看看才能决定。”
“好的,我会在中国做一些准备。”托拜尔斯不知道怎么说。
达尔贝科却很明确的道:“你要了解杨锐的团队,更多的了解中国的顶尖团队。”
………………………………
第854章 价格双轨制
“咯咯咯咯”的公鸡叫声,将沉睡中的杨锐唤醒。
他看看表,才刚刚6点,有心睡个回笼觉,但杨锐还是爬了起来。
“今天去开发区呀。”杨锐到隔壁房间拍拍门,用英语喊了一句。
里面传来托拜尔斯想死的哼哼声。
他最近白天晚上都要打电话,找资料,询问人,一天都睡不了四个小时。
杨锐只要听见声音就行了,他出到客厅,杨峰同志更是穿戴整齐,正襟危坐了。
“准备好了没?昨天休息的怎么样?”杨峰用老爹特有的苛刻眼神审视杨锐。
杨锐活动着肩膀道:“等等美国人,我睡的还行,就是公鸡太吵,天不亮就打鸣了吧?”
“地主家让长工干活,为什么要鸡叫三遍就上工?要是天都亮了,要公鸡做什么。”杨峰说完,对着厨房里忙活的锐妈道:“我们晚上回来吃公鸡。”
锐妈答应了一声,又道:“我买了猪肉,晚上还做肉呢。”
“都做,那个美国人不是吃嘛。”杨峰说完扭过头来,道:“你认识的这个美国人,是真能吃。”
杨锐耸耸肩,无言以对。
等了几分钟,托拜尔斯终于爬了起来,睡眼朦胧的坐上车,前往开发区。
尽管依旧没有天亮,尽管春节依旧未曾结束,但开发区里,轰隆轰隆的开工声已经有了。
托拜尔斯看到这一幕,有些惊讶的睁大眼睛。
同行的开发区干部则是踌躇满志混合着自信,道:“省里的重点项目,春节都是不休息的。现在春节快结束了,修的就更快了。”
按照节气来看,春节还剩下个尾巴,但就河东省的习俗,春节什么时间结束,基本取决于假期什么时候结束,以及年猪什么时间吃完。
杨峰也是同样的认识,因此,他坐着车一路走一路看,期间三次叮嘱:“食堂里一定要有肉,咱们做不到猪肉管够,猪肉粉条和肉汤是一定要有的,还有土豆白菜这些蔬菜,能买到的都运过来,大家吃好了才能干活。”
同坐一辆车的开发区干部认真的做笔记。
80年代的国内,基本没有多少大棚蔬菜,就是有,在平江市也就消耗的差不多了,普通人到了过年的时候永远是老三样――萝卜白菜土豆,要是再买点红薯粉条就算是加餐了,买不到就买土豆粉,再提前弄两块豆腐,称得上圆满。
不过,工人的待遇,尤其是技术工人的待遇还是非常好的,尤其是会开车或者挖掘机之类的机械的工人,拿的比公务员多五六倍都很常见,拿多十倍也不奇怪。
河东省的医药技术开发区用的都是国企的建筑公司,许多工人拿的是类似于公务员的固定工资,这种时候,就要在烟酒茶上面下功夫了,否则,工程继续进行是没错,想做的快是不容易的。
不管是大干100天,还是大干30分钟,总都是得有好处的,给不了钱就给荣誉,什么都没有的讲情怀,什么时候都不容易。
不过,杨峰同志的工作虽然辛苦,却称不上复杂,事实上,正好相反,由于掌握了最大投资方的代表,杨峰在开发区的工作如鱼得水。
杨峰得意瞥一眼杨锐,心情很是不错。
尽管刚开始的时候,杨峰有些不适应这种依靠自己儿子来谋取政治进步的工作,但杨峰同志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
做乡党委书记的时候,杨峰就不是铁面无私秉笔直书的官员,年纪大了以后,自然只会更加圆滑。
依靠自己儿子上位,说出去是有些不好听,但杨峰的想法也很简单:有本事你也下一个这样的崽啊。
除了小小的心理调整,杨峰再没有遇到太麻烦的问题。
“春节结束,华锐的制药厂就可以开始建了,我让人优先整理这边的道路,到时候,你们的工厂建好,开发区的基础条件也就可以了。”杨峰拉着杨锐绕了一圈,很有些贵族巡游领地的得意。
“剩下的工程什么时间能完成?”
“到能用,半年,主体做完一年半吧,剩下的细活三四年。”杨峰道:“你不要担心有首尾,崔省长亲自向我说保证,让我在开发区任上做四年以上,保证给你保驾护航到满意。”
“三四年也不一定能收回成本。”杨锐按照计划书上的估计来说,如果单纯生产大输液产品的,这样的利润率也是很惊人了,至于药品的话,就要看药物的销量和成本了。
杨峰撇撇嘴:“保驾护航三四年就行了,以后的事,谁说得上。”
“省里领导急着让我们开建?我们设备不是都运过来了,他们怕什么?”
“设备运过来还是有运走的可能嘛,基建投资就牢靠了。”
“就算我们走了,基建也带不走。”
“要不然呢?开发区的政策可是大省长和书记一起去才要过来的,也到你们投入的时间了。”
“做基建也不是不行。”杨锐点点头,道:“我有两个要求。”
“记下来。”杨峰立即向后面的人吩咐一句。他虽然是当爹的,但在工作方面还是很分得清楚的,从不胡搅蛮缠,安心的做好省政府和华锐公司之间润滑剂的角色。
跟车的工作人员立即掏出笔记本,又将钢笔取出来,用舌头一舔,两下在本子上划出了字。
“第一点,我要物资充沛,不管是水泥、刚才还是漆料、木头,甚至是一张草席,都要提前备好。”杨锐对着跟车的工作人员说。因为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而且是省管的,所以,开发区先期调来的工作人员都是省里的干部,这些人想来也负有一定制衡的作用。
杨锐的老爹杨峰归根结底还是会支持杨锐的,所以,向这些人提出要求容易直接达成。
开发区的省管身份也是西寨子乡和西堡镇,乃至溪县的官员们频繁拜访杨家的原因之一,从乡镇干部到省委干部,又岂止是一步登天那么简单。毕竟,在许多干部眼里,省政府里的一条狗也比乡镇干部亲切有用。从乡镇到省属部门,即使平调也是很难得了。
省管干部相对市县的干部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尽管如此,杨锐的要求还是令人惊讶。
“您想提前备好多少?”做记录的干部不得不多问一句。
杨锐道:“全部,从建地基所需要的材料,一直到建成以后用的拖把,我都要提前备好。”
85年是计划双轨制的年代,也就是物资计划和物资市场化的过渡期。
到88年的价格闯关为止,中国各种物资都处于价格飞涨的状态,为了不让工厂建设成本超预算,提前付出些仓储和金融成本是应该的,赚到一笔也说不定。
………………………………
第855章 稳如泰山
中午。
蔡教授和刘院长盯着冬日的太阳,优哉游哉的从燕园骑到清华园。
现在还没有大学校园游这样的旅游项目,所以大学的校门都是敞开的,学生随进随出,只有少数人才会被叫住询问,像是蔡教授和刘院长这样子在校园里长了几十年的老脸,虽然是北大的,那天然也带着骨子大学教师的酸味,门房瞅一眼就放过去了。
两人一路骑行到杨锐的临时办公室,门前却是铁将军把门。
“找杨锐的?”在附近伸展腰腿,溜溜达达的老师看到了,主动走过来道:“杨锐去东山玩了,要上班时间才回来,他每天中午都要逛园子,你们怎么来这么早。”
刘院长笑两声,说:“我们不是清华的,不知道这个事。”
“哦,怪不得,那等等吧,要不来我屋里坐坐。”这位老师很是热情的道:“外面怪冷的,进来坐吧,最近来找杨锐的人可是不少,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了不得。”
“有好多外校的人来清华找杨锐?他平时不是在北大的离子通道实验室?”蔡教授发觉这位细长胳膊细长腿的清华老师并不是生物系的,也就不用藏着脸了。
清华初建生物系,分给杨锐的临时办公室自然是见缝插针,细长胳膊的清华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