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72章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72章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年级来看,提高了5分左右,锐学组的提高了18分。”英语老师算出这个数字,自己也吓了一跳。

    赵丹年的呼吸也略显急促。

    总分平均增加了50分?这比单科增加50分还要令人吃惊,因为单科的分数上升有极限,正常学生达到90%的分数就会遭遇瓶颈,满分所耗费的精力要比90%多上数倍。

    平均加分就不同了,就现在不到平均线的分数,到高考的时候,再增加几十分都是有可能的。

    半个小时后,庄牧生拿着政治和语文的分数回来,喊道:“来个人加总分。”

    两名会用算盘的老师主动帮忙。

    一会儿,三个项目都算了出来。

    庄牧生当场念了出来:“语文平均分增加4分,政治少了5分,总分算下来,全年级平均提升20分,锐学组的平均提升52分。”

    二十多名老师齐齐吸气。

    平均分增加52分,这绝对超出他们的理解范畴了。

    实际上,如果复读就能加分,回炉班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老生了。

    在正常年份,复读的老生只有六成人的分数能提高,提高超过20分的连一成都不到,那是要真的下了苦功,而且开窍了才能做到的。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锐学组的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差距。

    别看全年级的平均分提升了20分,可大家都明白,那是被锐学组拉上去的。

    这种同在一个学校,甚至同在一个班,却相差如此多分数的情况,实在令人无法置信。

    “锐学组的平均分是多少?”赵丹年是个结果至上的人,想的还没其他老师多。

    庄牧生低头,深吸一口气,道:“330分。”

    在锐学组内,有的学生以前才是200分的样子,提升的虽多,也不至于一下子达到高考线,例如曹宝明,分数尽管有了极大的提高,依然不到350分,离大专线还有不短的距离。

    若是按照西堡中学的复读生的正常长分状况,曹宝明得再复读两次,才有大专的希望。

    当然,若是复读两次就能考上大专,学生们乐意之至,家长也会砸锅卖铁的支持的,即使是家庭贫困的学生,若是家里有一个能读大学的学生,亲戚们也不会吝啬于帮助。

    然而,复读从来就不是什么十拿九稳的事,今年长分了,明年掉分了的情况时有发生,这让家庭和学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赵丹年承受的压力也不小,他也不指望着锐学组能全员通过高考,直接问道:“380分的有几个?”

    “8个人。”庄牧生数了一下,念了出来以后,又特意数了一遍。

    赵丹年喜形于色,其他老师也是差不多的欣喜。

    380分就意味着有读大专的机会了。

    如今的高等学校被叫做大专院校,其实就包含着高等学校的三级,大专、学院和大学,大专虽然是比四年制大学低一级的文凭,可依然代表着稀少的高等教育名额。

    “8个人有机会考上大学。”赵丹年心里的激动只有自己知道。

    比起杨锐大刺刺的“十个人考上大学”的宣言,赵丹年觉得成绩单更让他放心。

    “会不会漏题了。”一名老师小声说了一句。

    “不能都漏题了,再说,也没意思。”赵丹年嘴上这么说,可还是想要再确定一下,问:“你们怎么看?”

    “不会是漏题,对的错的地方都不一样,答题的思路也不同。”卢老师如此回答,又道:“要不然,把杨锐喊来问问?”

    “不问了,免得他翘尾巴。”赵丹年得到这个答案,挺高兴的,不自觉就把心里话给说了出来。

    几个人都抿嘴笑。

    第二天,测试的成绩,被写在了大红纸上,像是大字报似的,贴在了学校的黑板报区域,让所有学生都能看到。

    现在人都不担心学生的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名字名词和分数写的清清楚楚。

    其理由也很质朴,学生要是连公布分数的压力都承受不了,那就退学好了,如今辍学的学生每年不知道多少人,高中本来就不是义务教育。

    李铁强穿了一身新衣裳,等着人多了,才特意来到红纸前方。他觉得自己这次考的很不错,想来至少能增加二三十分。

    他的成绩原本就很不错,去年高考的时候若非发挥失误,离大专线也差不了多少了。

    经过锐学组的短期补习,还有自己的刻苦努力,李铁强觉得自己肯定会排名靠前。

    说不定到了第一位都有可能。

    有了这个念头,李铁强就想要震一震其他的学生。

    “让你们这些留在锐学组的人看看,我们自建的学习小组,比你们强的多。”李铁强和王万斌组织的学习小组其实已经不活动,但越是这样,李铁强就越想要证明自己。

    他以最慢的步伐穿过操场,对周围匆匆跑过的嗤之以鼻:跑的再快又怎么样,分数都出来了,跑的快难道能改了分不成?

    操场的尽头,靠近校门的走廊,就是挂红纸的地方。老远就可以听到阵阵的惊叹声:

    “涨了这么多分?”

    “假的吧?”

    “分都在上面写着呢,你看后面标的,就是涨的分数。”

    “我记得他上次的测试分,应该差不多。”

    学生们的嗓门都很大,老远就能传过来。

    “一次涨了30分,没见过吧。”李铁强微微闭上眼睛,让温暖的阳光洒在自己的脸上,像是在享受众人的崇拜似的想。

    两名学生从他身边经过,奇怪的看了李铁强一眼,就听其中一人说:“没想到有人三个月就涨了五十分。”

    “还有涨70分的,听都没听说过。”

    “稀罕的是每门课都涨,太厉害了。”

    李铁强本来还笑眯眯的听着,可越听越不对了。

    要说他的分数涨了50分,李铁强愿意认下来,但要说七十分,他就觉得不太可能了。

    而且,听他们的意思,好像不止一个人涨分了。

    李铁强的脚步不自觉的加快,然后越走越快,终于跑了起来。

    “第一名杨锐……不管他,第二名李学工410分……”看到这个数字,李铁强的眼皮跳了两跳,强制自己继续看下去。

    第三……第四……第五……第十……

    直到十三名,李铁强才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后面缀着372的总分,以及21分的提高分。

    提高的分数不是很多,却比李铁强去年一年的增幅还高。

    然而,在一堆涨了五六十分的名字的比较下,21分颇显单薄。

    “涨了高分的都是锐学组的人,涨了十分的,差不多也都是参加过锐学组补习的……”李铁强很快在旁人的议论声中,发现了这个规律。

    他紧紧的攥着衣角,心乱如麻。

    一名穿着时髦的学生,从李铁强的身边挤过,看都没看他一眼,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光荣榜,自言自语的道:“没想到,我也有考300分的一天。”

    李铁强不自觉的瞥了他一眼,正是来自西堡肉联厂厂办中学的邵亮。

    “连厂办中学的学生都能考300分,一定是题太简单了。”李铁强得出这个结论,迫不及待的喊了出来。

    周围陡然一静。

    数十双目光,齐刷刷的投注在李铁强的脸上,接着又齐刷刷的移走了。

    只有邵亮嘿嘿的笑了两声,说:“没进锐学组之前,你给我一张中考的卷子,我也考不出300分。”

    他安慰性的拍了拍李铁强,大踏步的往校门的方向走去。

    该回去报喜了。

   
………………………………

第75章 补助

    看榜的锐学组成员,他们的惊讶不比其他人少。

    曾经有过估分经验的人都知道,感觉自己考了多少分这种东西,在面对一门考试的时候还有点用,面对六七门考试的时候,是一点都不靠谱的。

    有的学生会在自己做出了难题以后自我感觉良好,有的学生会在遇到了原题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有的学生会在胡乱填满了空格以后自我感觉良好,相对的,有的学生没做出难题就会自我感觉不好,有的学生会在遇到了原题而忘记的时候自我感觉不好,有的学生会在空了题目未做以后自我感觉不好……

    十分乃至二十分的错漏,在感觉里是很难判断出来的。

    锐学组的学生虽然学的刻苦,可他们要同时复习六门课,每门课能够投入的时间并不多,大部分人在考试的时候,还沉浸于“我的某门课”能拉分的程度。

    整体上升更简单的概念,在80年代的高考复习中是不存在的。

    这个时候,人们羡慕的还是数学十几分却被北大录取的钱钟书。这种好像日本漫画中的角色信息,仿佛是给天才的天然注脚。

    然而,天才永远都是少数,更多的人之所以偏科,是因为专注一门自己喜欢的功课,能出成绩的功课,从中得到的成就感更高。

    所以,直到2014年,仍然有许多优秀的学生是偏科生。要让他们自己改正观念是很困难的事,而在此时,老师或家长的帮助往往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将一门功课从75分提升到85分,远比一门功课从85提升到90分简单,所以,出于应试的目的,消除短板比拔高更重要。

    不过,这种方式在短期内的效果一般,不少人甚至都感觉不到成绩的上升。

    可这一次的全科目测试,却让全校学生看花了眼。

    锐学组成员几乎各个在三百分以上。

    而这,以前是回炉班的尖子生才能达到的分数。

    “我怎么觉得,咱真能考上大专。”王国华得了348分,已经达到了大中专的分数线,这本来是他复读的目标,瞬间达到,不禁感慨万分。

    曹宝明也盯着光荣榜上自己的名字看,口中道:“组长说了,咱们锐学组的人都要考本科,大专可不够。”

    “就你这得陇望蜀的德性,有了本科的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