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69章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69章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他的补习手段,锐学组成员已经越来越多的人能达到及格的分数线了,尤其是数理化三门课,得到两个及格分数的组员占了一大半。

    这样的成绩,虽然还不足以通过高考,但在西堡中学,已是妥妥的尖子生了,如曹宝明这种跟他学的比较久的学生,排在其他学生前面很容易。

    即使是李学工这种曾经的年级第一,也在短时间的训练以后,得到了二三十分的提高,中游水平的学生的提高就更多了。

    然而,曹宝明显然不满足于排在其他的学生前面。

    他摸着脑门,说:“我就想着,如果我能考个大专线的分数,家里人估计也高兴的很。”

    杨锐目光一凝,缓缓道:“如果考不到大专线,会不会特失望?”

    曹宝明迟疑一下,问:“你觉得我考不到?”

    “如果专门为了这次考试而训练,有可能,但要是为了高考,你们现在浪费时间而训练就不划算了。”杨锐拉着曹宝明离开了一点,说道:“我准备的训练,是以十个月左右的复习为标准的,如果现在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做冲分训练,会在高考的时候,降低你们的平均分,本来能考重点的也许就变成本科了,本来能考本科的,兴许就变成大专了,你愿意冒这个险吗?”

    “影响高考肯定不行。”曹宝明遗憾的道:“还以为可以拿成绩单回去。”

    “成绩只要比以前考的好,家里就会高兴吧。”杨锐重新躺回了卧推椅,调整姿势的同时,道:“如果真的想要准备的话,抽出一天时间倒是可以,不过,我觉得先不要给家里人太高的期待比较好,我的意思是,让他们觉得有希望考上大学就行了,毕竟不是正式的测试,分数再高,人家也不一定相信不是?”

    曹宝明咂咂嘴:“让你这么一说,好像是有点划不着。”

    “一个人考好成绩是没什么意思,要是锐学组都能考出好成绩,才有点夸耀的本钱。”杨锐说到此处,举起了杠铃。

    曹宝明想了一会,点头道:“要是锐学组都考出好成绩,还真有点意思。”

    “嗯,所以大家继续做单元训练,到了考试前两天,再做几次综合训练……到时候,虽然不能达到通过高考的水平,但应该也有不小的提高了。”杨锐一口气做完了本组卧推,站起来以后却笑了:“综合训练,可不是好玩的事。”

    任何训练,都不好玩。

    几天以后,曹宝明就明白了。

    杨锐的训练,除了不到一个小时的讲解以外,就全部是做题了。

    2014年的题海战术,或许没有2004年的时候那么残酷,可依然饱含着令人想死的恶意。

    杨锐从来都不相信素质教育的课程的,那东西或许对人生对理想对品味有用,但对应试的试卷没用。

    对付应试考试最佳的手段就是填鸭,它是中国教师用上千年经验总结出来的,是对应试教育最强的反抗。

    当然,某些富一代和官一代或许会反对,因为他们的儿女并不在乎是否通过考试。

    但对于需要借助考试来改变命运的普通人来说,以分数来定命运,是他们一生中所能体验到的最大公平。

    此时填鸭,日后才有体现品味的时候。

    西堡中学的学生,都是最普通的一群人,大部分出身农民家庭,好一点的是工人家庭或普通干部家庭,其中条件最好的,也就是杨锐这种。

    如果不想一辈子留在乡镇,他们只有考上大学才行。

    尽管只有十几岁,可学生们清楚自己的命运,即使杨锐的训练枯燥而艰苦,他们依然坚持了下来。

    第一天的题海训练就进行了10个小时,结果令杨锐非常满意。

    于是,第二天的题海训练进行了12个小时。

    从早上8到晚上22点,中间仅仅间歇式的休息了两个小时,这还没算早上背英语的时间。

    等到睡觉时间,不用催促,所有人都沉沉的睡了过去。

    杨锐继续住在宿舍,睡前看着曹宝明笑问:“还想做综合训练吗?”

    曹宝明有气无力:“不想了。”

    “算是提前预习一下,明天再训练一天就可以参加考试了,等到高考前,就不会这么轻松了。”杨锐伸了个懒腰,翻身睡下,他也挺累的。

    曹宝明“唔”的一声,疲劳的一动都不想动了。几分钟后,王国华突然坐了起来,问:“等高考前就不这么轻松了是啥意思?”

    杨锐早就睡的不醒人事了。

    第三天的题海战术减少了分量,总计持续了10个小时,照样累的一群人要死要活,不过,总是比昨天要轻松一些。

    杨锐自己也做了一些试题,但还是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实验室。

    周一。

    卢老师等人准备了七门课的试卷,开始了为期三天的测试。

    对于回炉班的学生来说,考试是早就习惯了的事,不过,毕业班的学生还很少这样的经验,倒是颇为新奇。

    杨锐照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试卷,就像是一名普通学生那样。

    然而,他终究不是一名普通学生。

    不等考试的结果出来,一封来自《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的挂号信首先寄到。

    从门房拿到信件,杨锐颇有些紧张,好像自己发表第一篇论文时的感觉。

    尽管明知退稿的期刊非常少,但80年代的期刊是什么性格,谁又猜测的到。

   
………………………………

第72章 有资历了

    回信略有厚度,摸起来像是有两三页信纸似的,这让杨锐更有紧张的心情,因为他的论文也就好像是这么厚似的。

    “要是被退稿了,我以后都不寄你们,咱可记着影响因子三四十的论文呢,那东西叫神文好不好?”杨锐对着空气来了一句,才开始拆信封。

    真要是被退稿了,他也没处说理去。人家期刊社退一封高中生写的专业论文,还需要理由吗?

    “嘶”。

    脆生生的信封被杨锐撕开了,手感还挺不错。

    “怪不得那么多人交笔友,撕信封有点爽。”杨锐胡思乱想着放松心情,然后抽出了里面的信纸,将之抖开了。

    正文的字很大,是略有潦草的行书,全文手写,却是《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的编辑写给杨锐的信,开头就是“杨锐同学”四个字。

    显然,看到一名高中生写了论文,该报的编辑也起了好奇。他既有询问的意思,也描述了论文送抵之后的流程,颇有介绍情况的意思。

    期刊的编辑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但他们只做初审,也就是检查论文的类型方向是否符合本期刊的要求,是否达到论文的基本水平,至于论文究竟如何,够不够资格发表在该期刊上,其实是由他们选定的审稿人来决定的。

    审稿人既有专家教授,也有曾经发表了论文的学者,国际准则是双向匿名,也就是审稿人和著作者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

    这种制度在30年后是通用模式了,可在80年代,许多专家都搞不明白,人家编辑好心好意的向一名高中生说明,也确实有心了。

    杨锐不由点头,这可比他以后遇到的期刊社负责任多了。用不了多久,国内的期刊还要收上千元乃至数千元的版面费呢,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学校给发表了论文的教授讲师发奖金――如果不发奖金,就高校教师那点工资,一个月发表两篇论文,怕是连吃饭的钱都剩不下了,高校可是靠着论文数量过活的。

    手写信的最后,留下了编辑的电话,让杨锐有时间拨打过去,看的出来,这位绝对是好奇爆了。

    也是,现在的高校里面,好多教师都不懂发表论文,杨锐一个高中生发表了,说是新闻也不为过。

    杨锐想了想,决定还是不去打这个电话了。

    人家要好奇,就让他们好奇去,他现在想要的,也就是一张国内学术界的通行证罢了。

    有了这封学报上的论文,他就算是发表过论文的民间人士了,总不至于再只有高中生的名头。

    不过,杨锐还是急切的想要知道自己的论文发表的情况,无论发表了多少篇文章,这种激动的心情都是不会改变的。

    “有随信寄来的包裹吗?”杨锐头伸到门房里,边问边找。

    “今天就你这一封信。”门房的大爷接着八卦的问道:“是不是又发稿费?”

    “这种还不知道有没有稿费呢,你说,连个样书都不肯寄的。”杨锐埋怨了两句,去车棚取了自己的车子,直奔山下而去。

    算算时间,也到《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的发刊日了。编辑的回信属于私信,和期刊统一的寄送没走一路也可以理解。

    杨锐等不到样刊送来了,干脆决定到西堡肉联厂去找一份看看,这种国营的大厂每年都要预定的大量的报刊杂志,它有自己的脏器生化车间,免不了要买一堆的国内期刊。

    82年的时候,许多后世出名的期刊尚未创刊,《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却是五十年代就有的老牌子,杨锐也在西堡肉联厂的阅读室看到过。

    到了厂子,报了大舅的名字,杨锐就进了西堡肉联厂的地盘。

    比起纺织厂之类的国企,肉联厂的待遇虽好,环境却是怎么都好不起来的。屠宰车间本身就是污染源,厂内还圈着上千只的活猪等待宰杀,各种气味混合,实在让人提不起停留的心情。

    杨锐快步去到厂办的阅读室,还是顶着大舅的名头,好容易才拿到新一期的《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这是一本不满200页的期刊,封面是彩色的,打开以后,就见几页的广告,也都是彩色的。

    和后世的广告不同,这时候的广告都很朴实,就是说明自己厂有什么产品,然后欢迎全国各单位前来购买。

    杨锐粗略的扫过,快速向后翻页。

    差不多到了四分之三处,《用紫外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