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第5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了,帮人办事收钱,不是天经地义的吗?我不收钱,办事的人总要收钱的,难不成让我掏钱帮加尼卡公司办事?
张洪军找到了理由,心安理得的将钱揣入怀中。
加尼卡见他收了钱,也是放下心来,笑呵呵的谈起了风花雪月。
闲话几分钟后,加尼卡再次话锋一转,道:“咱们先签一个意向合约怎么样?”
张洪军立即为难了:“我没资格签这个的……”
“怎么没有资格,你是中方代表团的负责人。”加尼卡知道领队和负责人的区别,但他有意这么说。
张洪军舔舔嘴唇,想着如何婉转的拒绝。
“就写一个意向书,我不是要找你们代表团的事,我是怕被人给抢先了。”加尼卡说着又递上一卷钱。
“不要不要……”张洪军不敢收了,连连摆手,又道:“我考虑一下,我先回去了。”
张洪军匆匆离开加尼卡,回到主厅,惊魂未定的看向前方。
杨锐意气风发的与学者和记者们聊的起劲。
美国记者奋笔疾书,狂按快门,令人眼热不已。
学者们频频点头,态度诚恳,显然对杨锐非常的认可。
哪怕张洪军不懂学术,他也知道,杨锐这个家伙,是摊上好运了。
“他的pcr技术能卖五六十万美元,回国以后,说不定会奖励他上千元。”张洪军越想越不公平,突然有点后悔,没有收那第二卷钱。
“我去趟厕所。”张洪军给旁边的人说了一句,继而在对方诧异的目光中跑了出去,他也是太心虚了。
找了个无人的地方,张洪军颤巍巍的掏出兜里的美钞,慌乱的解开上面的橡皮筋。
“富兰克林!”张洪军扯出第一张,看到的是百元美钞。
张洪军一下子紧张起来:“狗哔的加尼卡,真舍得下本钱!”
张洪军当时以为美钞卷里是常见的20美元,全是100美元的话,这就有四五千美元了。
四五千美元,这可是一个大数目了,而且绝不是走后门的价格。
张洪军沉默了下来,刚才如果收了第二卷钱,那就是一万美元了。
杨锐的pcr技术,就是卖掉五六十万,国家也不可能给他奖励这么多,五六千元人民币都不可能。
张洪军长长的吁了一口气,点起一根烟,思考了起来。
半个小时后,张洪军步伐冷静的走出卫生间,找到使馆派来帮忙的小庄,问:“你联络国内联络的怎么样了?这边的美国公司催的急的很,能不能谈,怎么谈?让国内给个方略出来呀。”
小庄苦笑:“国内也说不清楚啊,他们都不知道问谁呢。”
“就问技术所在的单位,怎么问不到?北大问了吗?”张洪军满心埋怨:国内的官僚,效率太差。
小庄道:“问了北大,北大说这事不归他们管。”
“杨锐不是北大的人?他们不想管,还是他们不能管?”
“是北大的人,但他们说不清楚情况。”
“不清楚就问呀。”
“问不是需要时间嘛。”小庄笑了一下,又指指手表,道:“咱们两边有时差呢,国内的人,这阵子估计都休息呢。”
“屁大点的事弄不清楚,有钱都不想要!活该穷一辈子的臭老九。”张洪军顺口先骂了两句,又道:“你抓紧催一下,国内不知道咱们在国外的苦,你有空多打两个电话。”
“好。”小庄答应了一声。
张洪军知道小庄没当回事,小庄是大使馆的,和他不是一个单位的,等中国代表团回去了,张洪军也要跟着回去,小庄却是留在美国的,张洪军除了资历老一点,还真不能要求人家怎么样。
越是这样,张洪军就越是气不顺,回到演讲厅,仍然绷着脸。
“怎么,没拉出来?”坐旁边的教授一脸同情,小声道:“吃点香蕉。”
“啥?”张洪军一时没反应过来。
“香蕉治便秘。”旁边的教授拍拍胸口,道:“生物学。”
张洪军哭笑不得:“我没便秘。”
“我知道,我知道,便秘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很多人都便秘的,比如说我啊,老便秘了……”
接下来20分钟,张洪军就在老便秘的解说中挣扎了。
而在同样的20分钟里,杨锐预定了两个专访,并给记者们和学者们留下了极佳的印象。
到了要结束的时候,更有学者问道:“您的pcr仪还有剩下的吗?我们想要一台尝试一下。”
“我可以让国内寄送几个过来……”杨锐很乐意将pcr仪扩散出去。
问话的学者也很上道的道:“请一定留一个给我,连账单一起寄给我就好,不用客气,山姆大叔买单。”
众人皆笑,又有几人表示对pcr仪有兴趣。
杨锐道:“大家写一下自己的名字和地址好了,我可以让人直接把仪器寄给你们。”
来这里的都是参会学者,纽约本地的并不多,邮寄比自己携带还方便。
杨锐这么一说,觉得靠谱的学者纷纷开始拿名片,或者写纸条。
加尼卡看的眼热,一个劲的用眼神示意领队张洪军,这些人可都是他的潜在客户啊。
……
………………………………
第615章 公章
在收美钞之前,张洪军多数会装作看不懂加尼卡的眼神,但在收了美钞以后,他就拿人的手短了。
“杨锐,要不然,我帮你来整理这些资料吧。”张洪军站了出来,无论如何,不能让人家送的一卷富兰克林浪费了呀。
拿着每天三块五美元补贴的张洪军很有风格的来到杨锐面前,伸手就去接那些名片。
可惜他之前就没有给杨锐留下好印象,杨锐也不愿意让他帮忙,笑笑拦住了,道:“不用,接几份资料的事,这位教授,请将资料交给我,虽然都是中国人,但我们不是一起的。”
杨锐这么一说,原本被张洪军拿走名片的人,又将名片给拿了回来。
张洪军无奈,道:“杨锐,我是想帮你忙。”
“我知道,但我这里不忙呀,您还是赶紧准备回城的事吧,今天会议可就结束了。”杨锐笑笑:“给大几十号人做管家,您就甭管我了。”
话说到这里,张洪军也没办法,只能回头给加尼卡一个无可奈何的表情。
加尼卡有些不爽,原地沉思起来。
下午。
“国际遗传学大会”就进入了散场模式,杨锐的闭幕日演讲就算是最后的闭幕日仪式了。
赶得急的学者,不到晚上就飞走了,留下的学者则是互相邀约,算是难得的休闲时光。
杨锐回到酒店,开始整理早晨收到的单子,顺便给接下来的专访写点素材。
pcr仪不算是昂贵的仪器,但也不便宜,就第一代pcr仪来说,做的简单一点,成本数百美元,做的稍微好一点,成本就到一千美元往上了。
科研仪器所用的零部件都不会便宜,千把美元的成本的仪器称得上廉价了。不过,杨锐的出售价格肯定不是按照成本来计算的。
就像是送名片给他的那位学者说的那样,反正是山姆大叔买单,增加一点研发成本也是理所当然的。
杨锐回忆着以前的价格,在纸上写了“0美元”的标注。
想了想,他又在标注后面标注了一个“12000美元”。这是他准备pcr仪正式发售以后的价格,0美元自然是友情价了。
他改过的第一代pcr仪和原版的pcr技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原版的pcr没有耐热聚合酶,因此不能连续生产和工作,本身也是一种纯技术,并没有相应的仪器。
而第一代的pcr仪其实已经是一种成熟产品了,只要找代工厂生产出来,立即就能投放市场。
想到耐热聚合酶,杨锐又喜滋滋的在“12000”美元的标价后面,加上了“1美元”的字样。这是一小瓶耐热聚合酶的售价,尽管生产成本只有百十美元的样子,但科研世界就是这样,买家不光要承担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美元的研发成本,还要承担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美元的机会成本。
毕竟,不是每一笔科研经费都会有产品出来,成功的产品自然要将失败的成本给赚出来才行。
杨锐印象里的pcr仪起码都是第二代了,但价格依然稳定在5000美元以上,而第一代的价格更贵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早晨的演讲,让杨锐总共收到了38张订单,按照0美元的费用来算的话,起码是30万美元的毛利了。
当然,有的实验室可能收到仪器以后不满意而退货,但就杨锐对生物体系的了解来说,这样做的实验室少之又少。
而且,比起30万美元的仪器收入来说,耐热聚合酶的收入可能会更高,因为是消耗品,做一次实验就要加一次,做的多的话,一天就要用一两瓶,一个月的实验做下来,耐热聚合酶的成本就可能要好几万美元。
不过,对一所实验室来说,一个月几万美元的成本实在算不得什么,不说年消耗上千万美元的顶级实验室,就是一流实验室每年的经费也在三五百万美元朝上,几千美元的试剂,每个月都要买一大冰箱。
杨锐在纸上写写划划,心里想的却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成本收回来……
收回了成本,他才好继续做进一步的研究。要想让pcr发挥应有的作用,杨锐得给自己铸一身金光闪闪的盔甲才行。
而到了现在,再剑走偏锋的想要花小钱办大事就不现实了,杨锐觉得,自己最需要的应该是开一个大项目,花大钱,做系列实验,出学术成果,而且是有即时正反馈的学术成果。
这样的项目对杨锐也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大项目的研究多,被引用也多,各种资料就存的多,且详细。
所以,别人做起来风险巨大的大项目,杨锐做起来能减弱不小的风险,不能说是一点风险都没有,但这样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