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444章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444章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介绍到周厅长的时候,乔所长更是笑容满面了。

    周厅长是景存诚介绍给杨锐的,他虽然不是从德令农场回来的,却是几位老朋友的老朋友,帮杨锐站个位,也属于举手之劳。

    尽管他与生物制品研究所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也证明了华锐实验室是有背景的。

    再看看来自香港的同胞,来自英国的白种人,乔所长已然没有要卡着王晓芸的意思了。

    他笑呵呵的道:“咱们两个所,以后应该多交流。”

    “有机会的。”杨锐向王晓芸使了一个眼色。

    王晓芸连忙道:“乔所长,能不能先把我的手续办了?”

    乔所长咳嗽一声道:“小王还是这么着急啊,咱们所留不住人呐。“

    “乔所长,我们也是急着开始项目了。”杨锐顺势解释了一句。

    “哎,这样子如何?小王的关系还留在我们所,派到华锐实验室工作。你们实验室是外企,也不能存档案不是?”乔所长迅速想了一个好主意。

    王晓芸心里一动,如果能把组织关系留下来,对她自然更好,也就相当于兼职了。

    这一次,不用杨锐说,理解意图的李章镇断然否决道:“华锐实验室的母公司有要求,实验室核心部门的雇员必须签署多项协议,留在贵所是不行的。”

    “这样子,那我们做一个合作项目怎么样?”乔所长完全可以决定所内的项目,虽然不免要花些钱,感觉上却是值得的。

    李章镇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看向杨锐。

    乔所长以为有戏,又道:“我们这边由梅所长牵头怎么样?项目的话,咱们双方商议着来,杨同志你看如何?”

    杨锐打了个哈哈,拖长音道:“做项目啊……”

    “对,我们生物制品研究所也是有光辉历史的。”乔所长说笑的道。

    张书记看着杨锐等人,突然咳嗽了一声,道:“当然,等你们之前的论文发表了,我们再合作,时间上也来得及。”

    他是做官僚的,不懂得技术,但懂得判断技术的标准。比如说,在大学校报上发表论文的是一个水平,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又是一个水平,能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则是较高的水平,而在《cell》上发表论文的团队,自然是高的不能再高了。

    然而,发表和即将发表是两回事。

    听了几个人的对话,张书记也说不上相信不相信,他不懂专业,在乎的就是结果。

    就他的经验来说,结果没有出来以前,发生任何改变都不奇怪。

    比如说,万一有一篇更好的文章要刊登呢?万一有哪个牛人突然邮寄了论文过去呢?万一编辑突然死了呢……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得防着年轻小伙子骗人。

    张书记望了杨锐一眼,心想:我得帮所里把着关。

    杨锐却是愣了片刻,继而心中冷笑:这家伙还是担心他的论文不能发表啊。

    不过,现在论文尚未发表,他都不想与对方合作,等论文发表了,这些家伙又哪里来的自信,肯定他愿意合作?

    钾通道的论文花费了几十万美元,大半年的时间,那是杨锐卡住了方向,解决了多个难题,就像是一脚油门踩到底的跑车,在高速公路狂飙一样。

    如果是正常的面向顶级期刊的项目,几百万美元,几年的时间都不多,就像是漏油的破皮卡跑山路一样,以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实力,最大几率是中途抛锚。

    “等论文发表了,我们再谈。”杨锐笑着点点头,像是同意了张书记的要求。

    李章镇会意过来,再道:“要是方便的话,现在给王女士办手续可以吗?”

    梅所长不满的瞥了张书记一眼,道:“我陪小王过去吧。”

    比起两位不在一线的领导,他自然更在乎杨锐和王晓芸的想法。

    乔所长迟疑了一下,也没驳梅所长的面子。

    王晓芸捏了一下拳头,心情有些复杂。毕竟是毕业以后就分配到的单位,也忙忙碌碌的工作了好几年。

    其他人鱼贯而出,杨锐走在后面,悄声对李章镇道:“你陪着王晓芸去办手续,准备些红包什么的。”

    “我一般都是送烟的,大陆同胞好像不太愿意收我送的红包。”李章镇笑的有点像是吃了辣椒的老狐狸,嘴角都是歪的。

    ……

   
………………………………

第464章 聚拢

    “有没有杨锐的信?”刘院长端着茶杯进房以前,先到隔壁办公室溜达兼询问。

    这已经变成他的例行工作了。

    正在门口倒水的科长直起腰来,亦是例行认真道:“我早上来的时候问过了,没有国外的信。”

    “恩,来了第一时间通知我。”刘院长目无表情的从门口过去,回自己办公室看报去了。

    科长看着他的背影消失,才端着茶回座位上,使劲的吸溜了一口。

    “咱们刘院长,这几天都来问杨锐的信,也不烦。他们俩有亲戚?”坐他右边的女老师是去年毕业的新人,一边忙着擦桌子,一边忙着八卦。

    科长呵呵笑了两声,道:“亲戚才不会天天来问呢。”

    “那是为啥?”

    “你不知道?”科长卖了个关子。

    女老师好奇心狂升,桌子都不擦了,直起腰来,眼睛闪着光问:“为啥?我真不知道。”

    “杨锐的论文是寄给《cell》的,明白?”科长微笑了两声,就揭开了谜底。

    女老师却是一脸困惑,拼了好几秒,才似懂非懂问:“寄给细胞了?啥意思”

    “《细胞》和《自然》,还有《科学》齐名呀。”

    “哦,你说它们啊。”女老师的声音小了。

    科长一下子没了聊天的兴趣,最近分配来的几个人,说是这个那个大学的毕业生,实际上是什么都不懂,办公室的工作不会做,学生工作也不会做,现在连《cell》都不知道。虽然说,各个大学也不要求本科生做科研,但你至少也应该知道一点吧。

    不过,人家不知道你也没办法,只能以后慢慢了解了。

    女老师自己却按捺不住,明知道漏了怯,一会儿却是抬起头来,又问道:“你说刘院长和杨锐没关系,那杨锐的论文寄给细胞了,他紧张什么?”

    “《细胞》是咱们生物学方面最厉害的期刊,排名第一?这下子明白了?”科长没有了聊天的兴趣,就当是普及知识的说了起来。对方分配到了他的办公室里了,迟早都是他的麻烦。

    女老师微微点头,道:“就是说,论文在《细胞》上发表了,对刘院长好?”

    “不是一般的好。”

    “怪不得……”女老师这么说着,又去擦桌子了,一会儿,整个办公室的桌子都擦干净了,她又回来问:“有多好?”

    “《细胞》是全世界最好的期刊,一个月就那么几十篇,一个国家都轮不到一篇,你说有多好。”

    “我是说对刘院长,刘院长不是管党建的吗?”

    “学风建设不也是党建?本科生能做出这样的论文,对全院上下都有好处。”科长见她态度还好,语气也放缓了,道:“就咱们生物系来说,发表在细胞上的论文就是最好的,其他学校我不清楚,就北大来说,最近几年……其实都不说最近几年,往前十几年,就没有学生发表论文到这种期刊的例子,这要是成了,咱们北大生物系可是真的要风光了。”

    “那不应该是院长最……那个啥?”

    “哪个啥。”科长笑了,道:“蔡院长都学部委员了,不稀罕。行了,你这几天注意一下信函,有杨锐的,第一时间取回来,别拆开了。”

    “不拆开怎么知道里面是啥?”

    “拆也轮不到咱们拆,要让杨锐拆,知道刘院长为什么每天都来问?要是直接拆开看,问我们不就完了。”

    女教师缓缓点头,笑着道:“你们还挺有心的,要是拆开了,人家肯定不高兴。”

    “对啊,这也是蔡院长的要求。要是别的学生,说拆就拆了。”科长突然觉得对方也挺顺眼了,目光都温和了许多。

    ……

    教室。

    杨锐像是正常学生似的上课,像是正常学生似的安静,像是正常学生似的走神,与众不同的是,他的脑海中始终翻腾着无数的论文。

    阅读期刊是做研究的重要一步,对实验室的负责人来说,也是仅次于管理的主要工作,确定科研方向,确定实验方式等等,首先需要阅读文献。

    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学和大学教育,是系统性的教授了前人的知识体系,但之后的细致研究,就不是统一教学能够涵盖的了。

    从某种程度来说,科研领域的教学,又渐渐的回归到了师徒传承的模式,尤其是顶级实验室,往往都有着较为清晰的传承线,比如著名的哥本哈根实验室,其所进行的研究可谓是一脉相承。

    实验室里很多说不出来的东西,其实就存在实验室负责人的脑袋里,就像是杨锐的脑袋里,现在就考虑着pcr的路线:第一步,完成嗜热菌的分解;第二部,找到耐高温的聚合酶;第三部,设计dna复制时的引物……

    就理论来说,杨锐其实已经完成了整个pcr的开发计划,但这部分内容,在他的论文发表以前,没有人会全部了解,包括华锐实验室内的诸位助手,也永远只能了解片段。

    这个时候的杨锐,就像是一名导演,而在电影公映以前,只有他才有可能知道他将得到什么。

    是的,有可能的意思是说,他有可能也不知道得到什么。

    这是适合大部分研究者或者导演的状态。

    阅读文献是最能减弱不确定的方式,即使杨锐对生物领域的了解更先进也不例外。

    “杨锐,下课了。”白玲推了推杨锐,好笑的道:“你一整节课都神游户外了,老师都看了你好几次。”

    “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