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320章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320章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宝明咳嗽一声:“快了,我有线索了。”

    听他们说话的几人笑了出声,里面的景语兰都忍不住莞尔。

    几个人继续打牌、帮忙,直到满锅的红烧肉、土豆、豆腐端上桌,从容的阵型瞬间被打乱。

    “大乱炖,清蒸黄鱼,还有煎带鱼。”许静笑着端盘介绍。

    “看看味道好不好。”景语兰温柔的招呼着客人似的,接着端上了拍黄瓜等素材。

    “跟着老大有肉吃啊。”曹宝明激动的身子都在颤,为了健身,他几乎天天都吃黄豆和豆腐,现在瞅着满锅的红烧肉,情绪瞬间就来了。

    其他人抽抽鼻子,也都丢下了扑克,开始抢占有利位置,只有杨锐左边的位置,被他们刻意留给了景语兰。

    “菜是我切的。”刘珊坐在杨锐右边,争取存在感。

    “辣椒是我碾的,还削了一半的土豆。”王国华也举手。

    曹宝明呵呵一笑:“你还偷吃了红烧肉呢。”

    “你也偷吃了。”

    “不可能,我背着你的,你怎么看到了?”

    “猜你就偷吃了。”

    几个人笑看两人耍宝,然后拼命的抢肉吃。

    吃饱喝足,依然是沙龙时间,大家分成两拨,一些人聊自己喜欢聊的话题,一些人用英语对话,像是一个私人的英语角,因为有景语兰和杨锐的存在,这时候的英语角的水平比学校里的要好多了。

    愉快的度过周末,杨锐返回实验室工作,将一周的收尾处理了以后,想起王永教授的邀请,继而前往他的实验室。

    不像是唐集中追求国家级实验室,王永的牛度略逊,实验室也没有唐集中的规模,不过,因为成功的邀请到了一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访问学者,王永的实验室因此得到了加强,购买了几台新仪器,再加上公共实验室的时间倾斜,研究条件倒是不错。

    王永对杨锐的到来颇为高兴,立刻将他介绍给来自美国的学者理查德,并详细的描述了他的论文和研究。

    理查德是个四十多岁的毛脸白人,听到jmc的时候,才稍微看了看杨锐,用英语说:“在美国,很多研究生毕业都能发表jmc级别的论文,大学生能做到此点的不多,不错。”

    王永拍拍杨锐的肩膀,道:“杨锐不止是大学生,还是大一学生。”

    “哦,刚上大学的第一年就参与了研究和论文?”理查德略表惊讶,并道:“中国的科研气氛很好,这么年轻的学生就得到了机会,非常好。在美国,很多学生都是不关心论文和研究的。当然,真正关心科研和论文的学生,也能够很早就达到目标,不过,在大一时期可以做到jmc论文是需要机缘巧合的。”

    “多谢。”杨锐笑笑。

    理查德严肃的看着他,说:“科研之路漫长,希望你能保持这样的劲头,争取在毕业以前完成一篇《sce》,你现在有了方向吗?”

    杨锐愣了一下,略显苦笑,说:“我在做钾通道方面的研究。”

    王永更显尴尬,说:“在中国发表sce还是比较困难的。不过,杨锐同学的研究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理查德教授,咱们休息片刻,听听杨锐同学在钾通道方面的理解?”

    “好吧。稍等我几分钟。”理查德结束了正在做的实验,在实验室的角落里摆开了茶壶和茶杯,说:“我不摄入咖啡因,所以只有茶了,斯里兰卡红茶可以吗?”

    “当然,多谢。”杨锐点了点头,态度积极,他也想了解一下现在的国外同行。

    到目前为止,他只接触过捷利康的研究员,比如首席技术官特拉普。特拉普虽然是谢菲尔德大学的前教授,但他毕竟已经卸任了。而大学的工作与公司,尤其是制药公司的工作是两样的,基础学科的研究几乎都是大学在承担,前沿科学也是属于大学的。

    理查德带着严肃的微笑泡了茶,却道:“我首先要说,在《sce》上发表论文并没有那么难,任何一名研究者的目标,也应该是这样的期刊。虽然中国的条件不好,但我想,条件会渐渐的好起来,王教授或许等不到了,你能等到。”

    他对杨锐说着,当然,仅只是鼓励而已。

    《科学》和《自然》毫无疑问是世界最顶级的期刊,但是,欧美国家,每年能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论文的学生并不少,比如pcr的发明者穆里奇,他的博士论文就发表在了《自然》上。后世的中国学生,也经常有在s上发表论文的。

    尽管就一个群体来说,s并非高不可攀,但就个人来说,2000年以前的s却比考一个全国高考状元难多了。

    实际上,即使到了21世纪初的头几年,能够在《自然》、《科学》和《细胞》上发表论文的中国学者依旧寥寥无几,全国高考状元还每年都有一个,而中国本土做研究,中国本土发表的s的文章,却不一定能保证每年都有一个。

    进入10年代自然好了不少,但要是想想中国有上千万的研究生,数百万的专职研究员,十数万名留学菁英,上万名的杰出青年学者,上千名的长江学者,数百名院士……这么多人,才能保证每年有多篇s的论文发表,平均到个人头上,可以做到发表的几率就很低了。

    而在80年代,《sce》这样的期刊可以说是高不可攀,除了从国外回来的新鲜**的高等级海龟以外,本土学者几乎是想都不敢想。

    首先一点,就是大家的研究层次有差别。中国其实还在学习国外的知识,用官方的口吻,就是一名“学生”,实际上,中国的学者,目前充当的就是学者的角色。

    当别的国家的顶尖学者在科学前沿冲锋陷阵的时候,中国的顶尖学者还在复习过去十年失去的东西,连复制外国的研究成果都不一定能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又何谈世界级的高端期刊。

    杨锐其实依然是一名学生,但和王永教授这样的学生比起来,他的基础或许差一些,对世界前沿的科学的理解却要好的多。

    见理查德将自己的姿态摆的这么高,而王教授又有些尴尬,杨锐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随口跑出不要钱的理论,道:“我认为钾通道的研究会在未来几年产生巨大的进步,首先是克隆技术的进步,通过从啮齿类动物和人体内克隆多个亚型的k2p通道,我们能够对钾通道充分的分类……”

    正在泡茶的理查德慢慢的直起腰,两只耳朵竟而奇怪的耸动起来。

    ……

   
………………………………

第328章 他没笑

    “通过克隆技术来了解钾通道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你说通过啮齿类动物和人体内克隆?是克隆细胞吗?”理查德露出思考的模样。

    “克隆基因就可以了,通过克隆一个突变的基因片段……还可以用rna为探针……”杨锐简单的描述了前景,并道:“这是我对钾通道的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看法……”

    理查德边喝茶边想,让杨锐说了很长时间,才转头看向王教授,笑道:“刚才你说,他还是学生是吗?大学一年级学生?你教出了一个好学生。”

    “哪里哪里。”王教授谦虚了起来。

    理查德转头,对杨锐道:“你这个想法很好,有开始写论文吗?恩,如果你需要帮助的话,可以提出来,我在几个基金会还认识一些人,能解决一些资金方面的问题。”

    杨锐一怔,道谢后说:“我不太准备接触国外的基金会。”

    “为什么?”理查德惊讶的道:“基因会经常是免费的,他们一般是出于推动科研的目的,和你们的国家的科研基金很像,只是资金来源于国外而已,你不要因此而有心理负担。”

    杨锐皱了皱眉头,心想:基金会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好。

    老外的基金会通常是很大方的,但他们的条件往往也是千奇百怪,比如获得专利,比如按照要求进行工作,你用了他们的钱,就要签署相应的合约。譬如比尔盖茨家里养的鲸鲨,背后就一定有一支科研团队在工作。在家里养一条体型超过十米的巨型海洋生物可比鱼缸里养热带鱼难多了。

    可以想象,即使只是出于避税的因素,比尔盖茨也会用基金会的钱来支付科研团队的费用,或者说,用于资助他们的研究。

    而对研究者来说,不熟悉的基金会都是有相当风险的,尤其是初期创业者和研究者,背后没有强大的团队,没有高明的律师,遇到问题,就会非常麻烦。

    任何一名前期创业者或者研究者,恐怕都很难打赢与比尔盖茨的官司,特别是当他把钱都捐给了基金会,而基金会又完全受他控制的时候。

    不过,杨锐并没有当场反驳理查德,笑笑道:“我是听说了一些不好的传闻,再者说,我还没有确定论文所需要的资金什么的……”

    理查德哈哈的笑了起来,说:“你不用知道需要多少资金,重点在你怎么拿到尽可能多的经费,对不对,你等等,我拿几张名片给你,你可以联系他们。”

    杨锐的右眼跳了跳,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说多了,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他趁着理查德离开,跳脱的用中文问:“王教授,你觉得我说的研究方向怎么样?你有看过这样的文献吗?”

    王永听的欢喜,说:“看起来理查德喜欢,不要担心对错,方向判断本来就不能说对错的,也许两条路都是对的,也许两条路都是错的。

    王永以为他在担心理查德接下来的提问,于是回忆了一番,说道:“我没注意到有克隆和钾通道的论文,你从哪里看到的?尽量说自己清楚和确定的知识。”

    “我应该是看过一些类似的东西,然后自己想了一些。”杨锐重新回忆刚才的对话,暗自总结教训:以后再说到自己不是很确定年代的东西,一定要谨言慎行。

    理查德回来了,笑问:“你们在聊什么?”

    “杨锐刚才问我……”

    杨锐打断王教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