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白牙有点自言自语,神情奇妙的与杨锐并肩而行。
未名湖很漂亮,垂杨柳,奇石堆,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看着就令人心旷神怡。
走在这样的湖边,听着小白牙轻柔而坚定的述说,杨锐也不由的有种精神上的愉悦。
美丽的环境,无忧的生活,受尊重的目光,所谓完美的人生,不过如此。
“你有什么计划吗?”小白牙踩着云儿似的,走在杨锐身边。
“大学还是就业?”
“先说大学,再说就业。”
“就业还没有想好,就说大学吧。”
“好。”
“远期目标是搞科研,短期目标就是学习了,我准备好好学学数学和化学,物理也得加深研究,大概就是这样吧。”杨锐无比熟练的说着有关学习的事,他这一辈子都在学习,前一世如此,这一世也如此。只不过,前世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谋生,理想只能藏在心里,这一世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理想,赚钱只是次要之次要。
小白牙也习惯这样的谈话模式,或者说,她很开心的进行这样的谈话,因为两人都是大学生了,可以在学习的旗帜下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
带着微微的笑意,小白牙又问:“社会活动呢?我准备竞争去清华大学的外联部,这样就可以经常来北大找你了。”
“社会活动啊,如果一定要找一样的话,去图书馆做管理员似乎不错。”北大的图书管理员可是大人物诞生之地,杨锐觉得,自己也可以去镀一层金光。
“图书馆的工作一定会有好多人申请的,不过你是全国状元,肯定没问题的,老师都会向着你。”小白牙站在湖边,靠着一颗大树,手指轻抚着树枝儿,神情惬意。
杨锐笑笑,道:“我就是想趁着现在还清闲,核对一些资料,做一段时间,就会把位置让给其他人了。”
现在的图书馆借阅条件不能与后世相比,除了图书馆管理员,其他人都不能直接接触书库,也就不能想翻哪本书翻哪本书,做扫两眼再丢回去的事。
而杨锐脑海中的资料,却是很需要与现在的资料交叉对照一番。
图书馆管理员,确实是非常适合杨锐的工作。
小白牙其实只是随意的一问,见杨锐认真的说跑了题,不由暗暗跺脚,手扶着一根树枝,无意识的拨弄着,利落的扯回了话头:“那我如果真的进了外联部,然后经常来图书馆找你,你会不会嫌烦呀。”
“当然不会。”作为好男儿自然是不会拒绝美女的。
小白牙看杨锐笑起来还是有点傻气,不过英俊的帅哥即使是傻笑也是养眼的,“你都没有什么变化。”
“你变漂亮许多。”杨锐看着小白牙,是比初见完全不同,多了一种英姿飒爽的感觉,又有一种羞涩,复杂的融合在一起,很漂亮。
未名湖畔四目相对,似乎空气都粘稠起来,这时候忽然听到“啪嗒”一声响。
只见小白牙手里扶着的那支还长着绿叶的小臂粗的树枝居然被她当场掰断了……
而一直跟在后面的一群马靴儿们原本就好奇大姐大如何羞怯的一面,默默的拉近距离,正好齐刷刷的看到那大树枝啪嗒一声被大姐大纤细的胳膊折断的一幕,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默默的撤退了。
刚刚的大猫儿小声的道:“可惜了那么俊的状元,也不知道挨得住不。”
……
………………………………
第265章 军训
杨锐和小白牙一起逛了北大,又再接再厉的逛了清华,傍晚才返回。
小白牙开开心心的回宿舍去了,杨锐回到北大的宿舍楼,看到的则是满满的灯光和沸腾的人声。
新生入校都兴奋的睡不着觉,9月份的天还热,许多人就坐在宿舍楼的院子里,有打牌的,有唱歌的,有纯聊天的,还有诗朗诵和弹吉他的。
楼道里也是人来人往,串门儿的,追着辩论的,偷热水的,认老乡的。
这是最自由的时代,对中国如是,对北大如是。
没有宿管打扰,没有熄灯政策。
就是这个时代的北大,诞生了海子、骆一禾、西川、戈麦等诗人,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海子就是在这样的宿舍楼里,以这种混乱的方式,接待来自校内校外的客人,进而迸发出了惊人的创作力。
杨锐如同审视历史似的,重新审视着这座学校,这座宿舍楼,以及这些人。
1983年,西川还在北大,只是杨锐缺少认识名人的兴趣。
他只是个伪文学迷,相比那些玄妙的文字组合,他更关心玄妙的元素组合。
如果说一个方程式像是诗歌一样美,杨锐会觉得兴奋,但如果说一首诗歌是如此的美丽,杨锐只会微笑。在这一点上,杨锐就像是撸管过度的少年,他向往美女,但也许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美女。
杨锐站在宿舍楼下听了会吉他弹唱,镇定自若的上楼回宿舍。
他上次读大学还是十几年前的事,如今重来一次,尽管觉得新鲜,可他毕竟比真正的少年郎要老成太多。
与仍然有点陌生的舍友聊了两句,洗漱之后,杨锐仰躺在床上,闭目复习高数。
有点枯燥,但这能戳中他的兴奋点。
思考题目的过程是重复、干燥和机械的,但当思考的结果迸发出来的时候,快感又会浓烈、湿润且余韵不断,进而支持他去思考下一道题目。
房间的灯开着,毛启明和蔡桂农溜达去了,董志成照例在上铺啃他的大馒头和文学名著,邱夏饶有兴致的与侯兵介绍北京,说:“胡同和大院不一样。我和蔡桂农都是胡同出来的,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住胡同里的,爹妈要么在工厂当工人,要么在商店里卖东西。不过,现在的胡同也有讲究,都是一群一群,一伙一伙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也没地去,出门在外,你看到这样的,就得注意一点。”
“北京这么乱?”侯兵瘦高瘦高的,胆子却小。
“不能说乱,就是混混多。和我们一般年纪的,如果没考上学,现在都在家里呆着呢,人找不到出路就只能在街面上转悠,抢顶帽子,抢只鞋什么的。”
侯兵下意识的摸摸脑袋,说:“抢帽子也不行啊,买顶帽子也挺多钱呢。”
“他们抢的都是军帽什么的,你又没有。”
“那也不行啊。”侯兵对此很是在意:“北京怎么也这样?”
“找不到工作,只有读书一条路,太单一了。另外,现在的工厂招工,都招自己的子弟,招一个系统的子弟,这不是变成世袭了吗?我看这个制度,必须要改。”邱夏转口说到了政治。
政治不仅邱夏喜欢,现在的学生都喜欢谈论政治。聊政治聊理想聊奋斗,是80年代大学生的主要聊天内容。80年代的中国,解决了吃饭问题,学生们不用饿肚子了,就不会像是70年代的学生那样,整天考虑着怎么弄吃的。80年代的学校,又是包分配的制度模式,学生们也就不用像是90年代那样,没事聊就业。
80年代的改革开放,给了制度创新的土壤,而学生们,是最敏感的群体。有了邱夏起头,董志成都放下了名著,跟着聊了起来。
讨论到激烈处,毛启明从楼外回来了,献宝似的拿出盘磁带,说:“邓丽君的新歌,你们听过没?”
几个人齐摇头,邱夏问:“你有录音机吗?拿什么放啊。”
“看我借了什么?”毛启明从身后拿出一只半臂长的大收音机出来,笑道:“我刚和戏剧社的人要的,明天就要还回去,咱们今天先听。”
董志成立刻从上铺跳了下来,帮着毛启明将收音机插上,再装好磁带,又绵又靓的声音立刻响了起来。
大家不再讨论政治,转而讨论起了音乐、文学和诗歌。
不一会子,其他宿舍的人也涌入了203,一盘磁带被翻来覆去,翻来覆去的放。
音乐的声音大,兴奋的学生们的声音就更大了,可杨锐却很难融入这种狂热的气氛中去,当他知道未来是怎样的,当他知道政治的惯性是何等的强大,他就很难再有投身政治的冲动了。
事实上,作为一名科研宅,杨锐的本性是相对平缓的,再考虑到明天就是难熬的军训开始日,杨锐悄然塞上自己的耳机,蜷缩起来睡了。
毛启明注意到杨锐的动作,更是好奇的盯着他的耳机看了半天,还趁着上铺的时候,观察了他的随身听一番,才自顾自的去睡觉。
203宿舍闹到了半夜两三点,才彻底安静下来,董志成迷迷糊糊的睡了几个小时,就听到震耳欲聋的哨子声。
“都起床了,起床了!军训开始了啊!都机灵点儿。”
甭管睡醒没睡醒的,全被辅导员和军训教官给喊了起来,董志成朦朦胧胧的还不想下床,就被教官一把揪了下来,唾沫星子洗脸:“想什么呢,下面都集合了,不想穿衣服是吧?不穿衣服就光着下面集合。”
“妈的。”董志成明显没睡醒,骂了一句娘,开始穿衣服。
被骂的教官愣了一下,手里的棍子都举起来了,被辅导员给拦了下来。
教官犹豫片刻,骂骂咧咧的走了。
毛启明碰碰董志成,道:“小心惹祸,得罪了教官可麻烦。”
董志成不在意的笑两声,然后才去柜子里翻早发的军装,一股脑的套脑门上,再奔下楼去。
新生们用了半个小时被集中在了操场上,接着就是无休止的训话和仪式。
昨天熬夜的,今早就********了,昨天没熬夜的,也是累的够呛。
等到下午开始站队列的时候,********的是真想死了,累的够呛的开始********了。
杨锐的底子够好,又天天锻炼,倒也能坚持下来。别人站军姿是放空玩走神,他站军姿是复习高数,半个小时下来,不但不觉得无聊,心情还颇为爽利,只是腿脚有些酸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