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245章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245章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科和理科状元都没有出来,是哪一科出了问题?”一名记者将话筒伸到了主任面前,问题准确而气势磅礴。

    主任瞅着对方工作证上的“平江人民广播电台”的几个字,瞬间就为萎了,小声说:“我们不能说的。”

    “李主任的意思是,文理科状元都出现了问题?是这次的评卷工作出现了问题吗?”旁边的记者开始下死手。

    主任生气也没办法,只能说:“我们目前还在核对成绩。”

    “李主任,麻烦解释清楚一点?是成绩出现问题了吗?还是有人作弊?”一位挂着平江日报牌子的记者,大喇喇的坐到了李主任面前,就在他的桌面上摆开纸笔,做起了记录。

    其他记者也各找各的地方,像是开会似的,分散在整个办公室里。

    如今的记者采访就是如此,除非特殊采访,否则,采访对象都会自动自觉的配合。

    当然,如果采访对象不配合,记者们还是会想各种办法,但狗仔队似的追踪询问,现在是见不到。

    李主任逃也没地方逃,在一群记者的目光下,不禁略显慌乱,首先反驳道:“我们的评卷工作没有问题,目前也没有发现有组织的,大规模的作弊情况,至于文理科的状元,我们是出于谨慎,重新复查。”

    “文理科状元的分数分别是多少?”

    “我这里没资料,过一会,你们应该就知道了。”李主任尽力推脱着。

    记者们眼中却闪着光,一个劲的逼问。

    采访高考招生是个有点鸡肋的活计。高考的录取线和录取分数,自然是很多人想要知道的,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哪怕平时是在单位看报,今天也要买报纸回家去,而且会一买就买好几份。

    但是,报纸卖的好,不代表记者们就愿意了。

    写高考招生的文章是很没意思的事,能够说的东西不多,篇幅也不大……

    不过,如果高考招生出现了什么问题,对记者们来说,那就太有话题性了。

    早几年,高考作弊之类的案子,就让写文章的记者火了一把。

    现在,他们期待的也是相似的东西。

    李主任焦头烂额的应付着他们,实在应付不下去的时候,才说:“等等,我问一下,他们核查好了没。”

    记者们让开地方,看着李主任拿起电话,咬牙切齿的问阅卷情况。

    不多时,一个密封的信函,被送了过来。

    “李主任,稍等,我先照个像。”一位记者不由分说,将李主任和他手里的信封照到了一起。

    “好了好了,拍几张照就行了。”李主任被闪光灯闪的够呛,迅速的撕开了信封。

    “里面是文理科状元的分数吗?”

    “哦……是,是分数。”李主任打了个绊,快速的扫了一遍信纸。

    “多少分?”

    “稍等。”李主任打开抽屉,翻了翻,记了个数字,道:“今年的文科第一是562分。理科第一……是670分。”

    “文科562,理科670……”坐在办公桌后面的平江日报的记者边说边记,然后突然住口。

    平江广播电台的记者挤了上来,大声问:“李主任,理科第一670分,是690分的670分?”

    其他记者也全都站了起来,乱糟糟的挤上前来。

    李主任被挤到了墙角,还得露出微笑,说:“满分690分,理科第一是670分,我们已经核查了试卷。”

    分数线的公布是有时间限制的,他们看到670分的分数,却不得不将其试卷全部找出来,然后重新检查一遍,就此耽搁了功夫,以至于不能按时公布状元分数。

    这个分数,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

    看看其他人的试卷和分数就知道了,有许多学生,连续复读了四五年,也考不到一半的分数,而在各个大学,每年也都会组织专家教授们做当年的高考试卷,能够将本专业的试卷考出满分的教授是不少,但要是来一次全面考试,能够考出高分的根本没有。

    670分等于得到了690分的97。1%的分数,在小学阶段,门门功课97分很简单,而在高中,在河东省,这是第一次。

    “考生的名字叫什么?”

    “现在还不能说,要等录取工作整体结束才可以。”李主任此时严守纪律。

    “第二名呢,第二名考多少?”记者们忙碌的问问题,他们已经彻底忘了文科状元的事了。

    80年代是理科的时代,所谓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本来也没什么人理会文科。

    李主任低头看了眼纸,说:“557分。”

    “相差113分?”

    “现在看是这样。”李主任将纸放回抽屉,有点轻松了。

    “各科分数呢?各科都是多少分?”

    李主任不得不将纸再次拿出来,读道:“语文是114分,数学满分,物理满分,化学满分,生物满分,英语96分,政治90分。”

    “数理化生物全满分?”

    “是。”

    “你说核查了,是怎么核查的?”记者们开始寻根问底。

    李主任对此挺乐意的,说明道:“该生的每份试卷都被找了出来,重新检查,重新评卷,证实分数有效……”

    “名字呢?”记者们再次问了出来。

    “名字不能说。”李主任摇摇头,笑说。

    “是杨锐吧。”薛达城忍不住了,站在门口,轻轻的说了一句。

    站他一旁的记者听到了,犹豫了一下,问:“杨锐这个名字,好像有点耳熟,你认识?”

    “预考第一。当时超过第二名七十分。”薛达城记得很清楚,杨锐当时的政治分数很低。如今是正式的考试,杨锐如果将一部分时间放在政治上面,出现一个离奇的分数,似乎也不那么离奇。

    旁边的记者也一下子想起来了,点头道:“我同事好像写了一个简讯,他当时的分数相当高啊。”

    “那也没有现在高。”

    “他是哪个学校的来着?”

    “西堡中学吧。”薛达城叹了口气,他试过将杨锐拉到平江一中来,当时如果成功了,现在的回答就应该带着骄傲吧。

    ……

   
………………………………

246。第246章 他报哪个学校

    胥岸青坐在家里,稍微有点心神不宁。

    他担心的不是自己能否考上大学,他在意的是自己的名次,能不能拿下省状元,能不能拿下全国状元,是胥岸青目前最在乎的。

    在考试以前,胥岸青的信心十足,他在自己做测试的时候,鲜少遇到有疑问的题目,但是,真实的高考与测试最大的不同,在于高考的答案是不能当场订正的。

    做测试题的时候,偶尔的粗心和大意不是问题,既不受重视,也重视不起来。测试题考察的是题目是否会做,步骤是否清晰,答案是否正确。

    而在高考期间,阅卷老师可不管你是粗心大意了,还是题目不会做。

    他们就按照标准答案,一路批阅下去。

    不会做的自然扣分,做错的自然扣分,大意的依旧扣分,粗心的依旧扣分。

    胥岸青估分结束,竟而发现自己多了好几处莫名其妙的失分项,尤其是物理一科,有两道大题的中间部分出现了失误,以至于后面的答案接连出错。

    这样的成绩,是否还能得到高考状元,胥岸青也说不清楚。

    如果竞争对手也失误了,那自己的失误就被弥补了。

    否则,全国性的排名,自己肯定要落后了。

    站在书房里,胥岸青多少有些后悔,假如高考的时候,自己每次都考满时间,不说没有失误,失误必然要少不少。

    那时候,哪怕自己是出于无聊,也会多检查两遍吧。

    是谁说过,竞争到最终,双方比较的就是谁的失误更少了。

    胥岸青想了半天,想不到答案,又将目光放在面前,继续动手撰写数字。

    他将自己各科的分数,做出了最高和最低等几种可能,然后列出各种组合。

    就表上来看,胥岸青能够得到的最高分是“635分”,主要失分在于化学生物和语文,还有意料之外的物理。

    这个分数,比他预考时的分数提高了不少,但也有极大的可能,超出他的实际分数。

    胥岸青越看越觉得懊恼,心想:再多十几分,状元就稳了。

    “青仔,分数好像出来了。”胥母从外面进来,大声喊了一声。

    “出来了?”胥岸青连忙跑出书房,就见客厅茶几上,堆了好些报纸。

    “我把写了高考分数的报纸都买了回来,你的名字在上面啊。”胥母心情好的很,蹲在茶几跟前,将报纸一份份的展开来,找出有儿子名字的地方。

    《广东省高考分数线公布》,里面自然要提到全省状元的名字和分数。

    《广东省理科状元627分,刷新记录》,毫无疑问将状元的名号大书特书。

    《高考阅卷结束,文理科双状元介绍》,又是将状元当了主角。

    有关高考的文章,总体篇幅并不大,但数量却是不少,稍微大点的报纸,都会给出一个新闻来,而在讲究严肃性的同时,勾引读者的工作,就全部丢给状元了。

    否则,枯燥的分数和分数线,置身事外的先生们可不感兴趣。

    “青仔是状元了!”胥母一边乐滋滋的翻报纸,一边说。

    胥岸青心思不定的看着报道,道:“我预考不就是第一,现在是状元,很正常嘛。”

    “怎么能正常呢。分数不落地呀,什么都说不清的。现在好了,你现在是状元,到学校,大学老师也要高考你一年,以后去工作了,你也可以说,自己的83年的省状元,对不对?这个和预考是两回事的,预考得第一,高考完蛋,没人记得你。预考完蛋,高考第一,人人都翘大拇指的。”

    “老妈你真会说。”胥岸青不由笑了出来。

    “不是我会说,社会就是这样,只以成败论英雄。”胥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