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资工厂和销售公司,都在大会中积极发言,互相混了个眼熟。
除此以外,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捷利康的合资工厂向国内出售的医药数量是受到限制的,因为敞开供应就等于敞开了国门,而且避开了海关的高税收。所以,从国内的角度来说,合资工厂向国内出售医药,是对合资工厂的优惠待遇之一。
另一方面,合资工厂出口医药,能赚到国内急需的外汇,也是中央政府提出招商引资的主要原因。
不过,就中国目前的医药水平,来自国外的医药产品绝对是供不应求的,合资工厂和销售公司在过去半年里,都赚到了大笔的钞票,一个个乐的眉毛不是眉毛,眼睛不是眼睛,谈什么都好谈,有没有大会,结果都是相同的。
弗兰奇实际担心的,还是不好谈话的杨锐,可他却抽不出时间,直到第四天,闲杂人等都被打发了个干净,弗兰奇才请杨锐参加会议。
杨锐在这几天里也没有闲着,通过自己观察和电话,了解了不少的情况。
到了会议室,见到熟悉的弗兰奇,还有熟悉的海处长,杨锐就是诡异的一笑。
正是意气风发,浑身是劲的海处长,想起前事,顿时被杨锐笑的极不自在,还强自忍耐着笑说:“小杨来了,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天津市委的周市长,这位是河东省卫生厅的贾厅长,这位是南湖地委的陆书记,这位是天津制药一厂的郑厂长,这位是天津制药二厂的刘厂长,这位是天津制药三厂的韩厂长……”
有人好奇的打量着杨锐,比如河东省卫生厅的贾厅长,有人则震惊的看着杨锐,比如天津制药三厂的韩厂长。
杨锐镇定自若的坐在了靠门的位置处。
平江饭店提供的会议桌是一溜七八章长木桌拼起来的,上面铺了白桌布,中间是塑料假花,两边各有十张椅子,前后两张,共22个座位,每人面前另有一个单耳茶杯。
现在,不仅22张椅子坐满了,靠墙的位置还坐了翻译和拿着资料的秘书们。
杨锐见到这么多人,心中预感更重,笑了笑,又打了招呼,再道:“海处长找我来,是为了精制茄尼醇的技术阁?”
海处长诧然:“你就这么肯定?”
“看来海处长是知道精制茄尼醇的技术了,是捷利康搜索到的?”这里所谓的搜索,就是他们总公司的人工科技搜索了。
查阅最新的医药论文,算是大型医药公司的日常工作。
海处长哈哈的笑了两声,指着杨锐道:“小杨还是这么自信。看到你这样的年轻人,我对中国的未来就充满了希望……”
这家伙像是发表演讲似的,长篇大论起来。
杨锐知道,他只是掩饰罢了。
见到海处长,他就非常肯定,自己关于精制茄尼醇的文章,被捷利康看中了。
因为海处长管理的处室,全称就是原料药和精细化学品销售处,换言之,全中国出口的原料药和精制化学品,都归海处长的管辖,捷利康想要精制茄尼醇,不能从杨锐手里买,就只能从海处长手里拿。
而精制茄尼醇可不仅仅是茄尼醇赚钱的问题。因为茄尼醇是用烟叶提纯的,而中国又是一个烟草大国,每年光是卷烟剩余的废弃烟叶就以千吨论,整个产业计算起来,将是一个创汇过亿美元的大产业。
对一名央企的处长来说,这样的项目,称之为丰功伟绩也不为过。
就杨锐所知,直到21世纪,茄尼醇产业都是中国烟草业的一个重要产业分支,烟草价格也是必然要考虑到茄尼醇的价格的。
不过,中国的精制茄尼醇产业始终没有发展起来,粗制茄尼醇的价格也就步步受制,敌人同样是日本制药企业。他们掌握着两三代以上的技术差,一旦中国政府或者任何一家企业,集中精力攻关此类技术,他们就会进行产业升级,降低成品价格,打击任何企图突破垄断壁垒的企业和国家。
这种发展战略,日本早在70年代就开始运用。而国内的技术底子薄弱,现在别说是精制茄尼醇了,粗制茄尼醇的产业都握在日本企业的手里,他们从国内整船的运走廉价烟叶,生产成高纯度的茄尼醇以后,远销世界各国,利润以十亿计。
不仅是海处长所在的国医外贸,弗兰奇所在的英国捷利康,对日本企业的垄断生意也是眼红不已。因为精制茄尼醇是重要的制药原料,属于制药产业链的上游,这样的上游企业,凡是被垄断控制的,总不会让产业链下游的企业轻松。
捷利康也是希望打破日本企业的垄断的。
而在中国建厂,并采用新技术,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因为中国不仅有廉价的劳动力,还有廉价的原料烟叶,日本企业即使储存着更好的技术,只要不能将价格降低到中国企业的成本以下,他们的垄断战略即会失效。
当然,杨锐肯定也明白这个道理,这也是他选择此项技术的原因。
至于会议桌上的其他人明白还是不明白,或者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不是杨锐所能控制的了。
不过,技术在手,他原本就用不着控制其他人。
杨锐不急不躁的端起茶杯,一边观察着其他人的表情,一边喝着水。
……
………………………………
195。第195章 八级工杨锐
杨锐观察着会议桌上的人们,大家也在观察他。
在这个平均年龄40岁的会议厅里,杨锐的出现,确实令不少人感到惊讶。
这时候,海处长的演讲发挥了些微的作用,他不可避免的要谈到杨锐和他的研究,以及西捷工厂和辅酶q10,于是,在座诸人里,明白的就要表示明白,不明白的也变的明白了。
如此一来,气氛却是好了不少,至少,没有那么浓重的怀疑的味道。
虽然20岁左右的研究员还是年轻了一些,总归还属于认知范围内,大家的脸上渐渐泛起了笑容,他们不在乎提供技术的是谁,能保证生产任务,能保证出口创汇就满足了。
杨锐大方的喝着茶水,他也不在乎海处长说什么,有了上一次的经验,他也知道如何对付这些家伙。
海处长演讲了十分钟,才停下喝了口水,笑笑说:“弗兰奇先生,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听翻译听的耳朵都要长茧的弗兰奇连忙摇头,说:“海先生说的就很好了,我只对商业和技术感兴趣。”
“那就谈商业。”海处长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好。”弗兰奇的胖脸笑的像是猫似的,伸手从后面的助手那里,拿来了一个文件夹,打开来道:“我是一周多以前,收到来自总部的科学报告,特拉普先生对杨先生的成果赞誉有加,认为这是能够改变亚洲医药结构的重大成就……”
翻译同步解说。
杨锐听的挺爽的,怎么说,也是在一群司局级干部面前吹捧自己啊,而且是“很有信誉”的外国人在吹捧,杨锐等弗兰奇吹完了,谦虚的道:“改变亚洲医疗结构一说太过了,就是一些技术研究而已。”
“杨先生的技术研究非常先进,捷利康公司希望能够与您继续合作。”弗兰奇看了一眼海处长,又道:“当然,也希望国医外贸等国内企业参与进来。”
没有国医外贸,在中国设厂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中国的原料烟叶掌握在国家手里,若从外国进口到中国的话,手续会非常繁杂,成本也会一下子升上来,还不如建厂在南洋或香港。
自认为是“国内企业”的代表们,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迫切心情。
天津制药三厂的韩大姐亦不例外,她已经度过了开始阶段的震惊,反而有了隐隐的期待。
就杨锐和她的聊天内容来说,韩大姐也能猜到一些他的心思。
海处长算是国企的代表了,哈哈一笑说:“我们也愿意与捷利康技术合作,杨……先生,你觉得呢?”
杨锐颔首道:“怎么合作?”
“捷利康和国医外贸会选择一家或两家制药企业,合资建立工厂,采用杨先生的技术,生产精制茄尼醇。”海处长向四周的官员们笑笑,然后冲杨锐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技术转让,一种就仿照西捷工厂的模式,当然,具体的股份,咱们还得再讨论。”
有西捷工厂做参照,海处长也不想节外生枝,主动提出给杨锐股份。
杨锐点头:“西捷工厂的模式可以。”
西捷工厂的成功,不仅因为杨锐的技术,还因为有捷利康的资本投入,国医外贸的渠道关系,以及西堡肉联厂的原料生产,杨锐能一口气得到25%的分红,实在不能算少。
当然,杨锐的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辅酶q10还是精制茄尼醇,都是面向国际市场的,如果没有相对先进的技术,光是质量一关就过不去,成本也很难控制。
海处长、弗兰奇和杨锐都清楚,合作是对大家都有利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股份。
海处长也无心介绍西捷工厂的模式,就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咳嗽一声,说:“我看过杨先生的论文了,也是要用到大量的烟叶的,关于粗制茄尼醇,杨先生有没有新的想法?”
杨锐微微一笑,说:“粗制茄尼醇,我一点研究都没有。”
“这样一来,原料仍然是个大问题。”海处长故作为难。
杨锐知道他想说什么,依旧轻松的说:“没错。”
“原料以烟叶为主,这种东西,现在还是挺难搞的,我觉得,需要分一些利润出来,给原料企业。”海处长接着又补充了一句:“我们准备从一些大中型卷烟厂收购废烟叶,这样车皮比较容易解决。”
“哦。”
“如果提供给原料企业一定的股份和利润的话,咱们就不能继续按照西捷工厂的股份分配模式了,我认为,各家都适当的退让一部分股份,这样如何?”海处长说到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