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16章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6章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胡燕山一行,杨锐也只是疑惑一瞬,脚步不停的走了过来。

    胡燕山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问他来钱的门路是什么?看他是不是真的有收到稿费?

    人家要是不说,自己又能怎么样?要是以前的杨锐,胡燕山连问都懒得问,一把抢过来就看了。

    可现在的杨锐……胡燕山莫名的想到操场西头,围着卧推架子的那群人。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且不说这些家伙的身体壮实了多少,和杨锐的关系却是亲近了许多,乡镇里长大的男孩子,没有不敢打架的,自己若是耍横,以杨锐现在的脾气,结果难料。

    “大爷,有我的信吗?”就在胡燕山胡思乱想的时候,杨锐已经走到了传达室,拿了外卖,又递了一支烟给门房大爷,接着开始找给自己的汇款单了。

    狗头军师没有胡燕山那么多的顾虑,三步并作两步的跑上去,讪笑道:“杨锐,交笔友了?”

    说着,眼睛就滴溜溜的转。

    80年代的人,交笔友就像是找qq的陌生人聊天一样,有的人能聊几年之久,也有的人一写十多页纸,每个月来往收寄信件四五次。

    同样,就像是聊qq的学生会用学打字来掩饰行为一样,交笔友的学生也会用学写作来做掩饰。学校的传达室,几乎每天都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信件。

    杨锐扭头看了看他,说:“你是那个董什么吧?”

    “兄弟们都叫我董军师。”狗头军师学着场面人拱拱手。

    杨锐“哦”了一声,从窗口的一堆信件里,抽出了属于自己的几封。

    他第一次投稿,担心审查不过,所以向多家杂志寄出了不同的文章,预备着以后再把退稿循环邮寄。

    不过,80年代初的杂志之多,高水平的稿件之少,还是出乎他的意料,大部分的杂志都陆陆续续的刊登了他的稿子,如今半个月过去了,正是稿酬陆续到达的时间。

    狗头军师眼尖,一下子就瞅到了《中学化学》几个大字。

    “还真有稿费啊……”他自言自语的念叨了出来。

    杨锐呵呵一笑,将手里的信封墩了墩,转身准备走人。

    “哎,杨锐,杨锐,看看呗。”狗头军师拦住了他。

    这个时代的学生,都有一颗文艺的心,狗头军师也曾投寄过诗歌和小说,了解一些稿费的问题。

    他心里算的清楚,一篇文章的稿费正常都是几十元,只有《人民文学》这样数一数二的杂志,才有100块每千字的封顶稿费,但不管怎么算,一两笔稿费,都不够杨锐敞开了吃牛肉。

    杨锐肯定还有其他的来钱路子。

    狗头军师据此想要证明。

    杨锐不怎么高兴,问:“你想看我的信?”

    私人信件,自然是不能给人看的。

    “不是这个意思。”狗头军师转眼就把史贵卖了,指着他道:“这家伙说你收了好多稿费,我这不是好奇嘛。”

    看稿费和看信件,意思就截然不同了。

    史贵急了:“你什么意思,啥叫我说的,是你问了……”

    “是我问了,然后你说了。”董军师嘴上功夫了得,扭头笑道:“杨锐,兄弟们都听说了,谁都没想到啊,咱学校里还有个大文豪,得嘞,把稿费拿出来,让咱长长见识呗。”

    杨锐深深的看了史贵一眼,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

    这里面,史贵固然是大嘴巴,其他人的心思也不难猜。

    “行。让你们看看。”杨锐快速浏览了一遍信件的来源,心中笃定的拆开其中一封,心想:亮下你的氪金狗眼。

    校门口的一群人,都围了上来,在场这些个人,还都没见过稿费是什么样的。

    胡燕山脚底下搓了搓,也悄悄站到了外圈。他个头不低,稍微点一点脚,就能看到杨锐在里面的动作。

    只见一封写着《科学生活》杂志社的信件,被杨锐从边缘撕开。

    里面不是汇款单,而是一页折叠起来的短信。

    杨锐慢悠悠的展开,果然是他撰写的《生物圈》被科普杂志《科学画报》刊登的通知。

    和那些理科小论文不同,这篇《生物圈》是杨锐自己写的科普文章,取材于美国即将开始的生物圈二号实验,也就是试图模拟地球环境的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

    生物圈二号实验非常有名,也非常有意义,它是为了试验人类是否能够离开地球生存。

    如果可以,所谓的月球移民,所谓的火星移民,都有了最起码的生物基础。

    如果不行,那再先进的火箭和宇宙飞船,也不能让人类移民火星。

    换言之,移民外太空的首要条件,就是生物圈实验成功,80年代如此,90年代如此,21世纪亦如此。

    没有生物圈实验成功的前提,所有移民外太空的报导,都是无知记者耍流氓。

    遗憾的是,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了。

    不过,在1982年,人们对于尚未开始的生物圈二号实验还充满了期待,许多美妙的宇宙畅想,充斥于全球各地。

    这是再好不过的科普题材了。

    最重要的是,这种科普文章可以写的很长,也不需要太出色的文笔,仅仅依靠严密的推理来证明生物圈二号的必然失败,就已经是一篇漂亮的科普文章了。

    于是,杨锐根据自己了解的内容,所学的部分知识,再加上一些资料,毫不犹豫的撰写了一篇3万字的文章,分为上下两部,寄给了《科学画报》。

    这也是杨锐所知稿费最高的科普杂志,千字65元,三万三千字的报酬共计2145元,比杨书记两年的工资还多,足可买下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高的简直令人不忍直视。

    现在,刊登通知来了,杨锐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用不着浪费时间做文抄公了。

    用自己的文章终结自己的抄袭,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倒是董军师等人,陷入了深深的震惊。

    这可是《科学画报》啊。

    西堡中学的学生,也许不知道《科学画报》此时的单期发行量有百万份之多,也许不明白百万份发行量是何等恐怖的概念,也许猜不到这是创造记录的年代里的创造记录的杂志。

    但是,谁没看过《科学画报》?

    “杨锐,你的文章,会刊在《科学画报》上?”史贵比其他人更早说话。虽然年届三十,又忙碌的经营着饭店,但在这个全民文青的年代里,史贵偶尔也会看看《科学画报》。

    住在镇子里的人,怎么能不看《科学画报》!

    杨锐微微点头,道:“应该就是下一期了,好像插队了。”

    “呀!”董军师突然叫了一声:“不管你刊在哪个杂志上了,稿费呢?稿费多少?”

    他实在太想要证明杨锐有其他来钱的路子了。

    “应该在另一封信里。”杨锐镇定的找出另一封写着《科学画报》的信封。他没有准备隐藏自己的收入,至少现在的收入用不着隐藏,否则,他现在和接下来的大额花销,更无法解释了。

    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稿费也渐渐成为了一种再干净不过的收入,公布出来,利大于弊。

    薄薄的信封被轻轻的裁开。

    杨锐直接抽出里面的汇款单,大大方方的将之展现在众人面前。

    2037。40元。

    几个简简单单的阿拉伯数字,像是吸音器似的,让周围寂静无声。

    艰涩的大写数字,更是看的董军师眼晕。

    ……

   
………………………………

第19章 卖教材

    “看够了,各位就请回吧。史老板,借一步说话?”杨锐的声音不大,可还是把董军师等人给惊醒了。

    胡燕山的心情更不好。自从读了高中以后,他就在西堡中学横着走了,结果,好似是一夜之间,天就变了。不再是最有名的学生没关系,拼爹失败没关系,拼兄弟失败没关系……这好像天上掉下来的2000块算是什么?

    “汇款单是真的吗?”另两人说着悄悄话。

    “别丢人了,是真的。”董军师勾着头,直直的往回走。

    胡燕山也不想下山吃饭了,招呼了一声,跟着即将狗头化的军师返回了宿舍。

    史贵怀着惊诧和担忧来到偏门的位置,不好意思的解释道:“我不是有意要告诉他们稿费的事……我以为他们就是你同学什么的,猜他们都知道了……”

    “其实我本来是想给你一条发财的门路的,现在……”杨锐没听他的解释,将手里的信封装到口袋里,声音拉的长长的。

    史贵连忙挤出一张笑脸,说:“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这个……您说是什么门路?”

    要是昨天,史贵或许不会那么重视杨锐的意见,但在看到了2000元的稿酬汇款以后,他不可能不重视了。

    能一口气赚他一年收入的人,没有发财的门路才奇怪吧。

    杨锐认真的看了他一会,才道:“你能想出外卖的主意,说明你是真的有商业脑瓜的,而且敢付诸实践,这点比其他人强。”

    “也不是什么好主意,自始至终,就你订了外卖。”史贵呵呵的笑了两声,并不觉得骄傲。

    杨锐莞尔道:“那是你超前了。超前是好事,证明你能抓住别人抓不住的机会,就像我现在给你的这个。”

    史贵挺直了腰,做洗耳恭听状。

    此时,在外人看来,一名中学生对一个大人耳提面命,似乎有点古怪。然而,两名当事人都觉得再正常不过。

    杨锐的心理年龄和史贵差不多,加上重生的优越感,姿态自然不同。史贵是个渴望认同的后叛逆青年,他不愿像父辈那样按部就班的生活,自己开了小饭馆以后,却又没有太多的盈利,一次改变的机会弥足珍贵。

    “去过省城吗?”杨锐找了个路边的大石块坐下了。

    史贵也赶紧跟着坐下,小声道:“去过几次。”

    “有认识的人吗?”

    史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