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3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他今天赶过来,并不是来给谷强做知心哥哥的。
杨锐只是冲谷强微微点头,就转向王良才,道:“实验记录给我,开始说吧。”
杨锐伸手拿到了记录,看的同时转转手指,示意王良才同步进行。
王良才深吸一口气,道:“我们改进了去核的方法。”
“哦?二次改进?不错。”杨锐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了。
他给出的办法已经很超前了,这让他很想听听王良才的改进方法。
“我说主要的部分。”王良才道:“我们之前是用纺锤体卡住去核针,然后吸取碎片状的细胞核。”
“恩的。”
“改进后的办法,还是利用纺锤体较为坚韧的特性,但是,我们把一部分纺锤体,直接吸进来。”
“哦?”
“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可能完整的吸走细胞核,更少污染,更快速度。”王良才停顿了一下,道:“虽然成功率也降低了一些,但我觉得是值得的。”
当然是值得的。杨锐对王良才的实验天赋大为赞赏,甚至有一些……小小的嫉妒。
所谓的实验天才就是这样吧。
为了不过于超前,杨锐其实并没有给出最完美的解决方案,而只是给出了基础版的方案,单纯的利用纺锤体来做文章。
谁能想到,王良才刚刚学会了基础版的东西,就自己给进阶了。
这种敏锐度和执行力,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杨锐原本准备,到了大规模的进行注核细胞的时候,再行说明改进试验方法的——仅仅是实验阶段,耽搁不了多少工夫,又有循序渐进的练习的好处。
谁能想,王良才就这么把谜底给解开了。
杨锐又是无奈又是认同的点点头,道:“想法非常有创意,结果如何?”
“对比实验证明有显著性。”显著性指的是数据,王良才此时省略了,在外行人听来,似乎有点黑话的意思,在实验室里却没有丝毫的违和。
实验结果自然是有显著性的。杨锐暗自笑一笑,翻到了实验记录的部分,核对了一番。
虽然是预料之中的结果,他还是需要仔细验证。
学术造假都是发生于细节当中的,没有人会去修改最后的数字,然后让结果吻合。当然,蠢蛋总是有的,但是并不显著。
正常的学术造假模式,都是从原始数据开始作假,改了最初的数字,后面的数字再经过正常的运算图标做出来,看起来就煞有介事了。
而项目负责人,或者实验室主任的职责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抑制实验室内其他学者的造假冲动,同时,也承担着一切学术造假的后果。
所以,日本的美女研究员造假之后还在狡辩,她的导师就毅然自杀了。
在这一点上,项目负责人有点像是西餐厨房的主厨,他不用亲自动手,但要检查所有人的工作,并做好最后的品控工作。
王良才对实验记录有信心,对此并不担心,等杨锐看了一会,才继续道:“去核部分只是小的修改,并不是最主要的突破。”
“我对你组的信心更强一点喽。”杨锐的脸上不由的显出笑容来,让其他研究员也松了一口气。
王良才也悄然松了一口气。
王良才喜欢杨锐的说话和做事方式。
他喜欢杨锐用“你的组”或者“你组”来做描述。国内学者的通常习惯是“你们组”,两者的区别在于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
在80年代,个人主义毫无疑问是要受谴责的,是要受集体主义的压迫的。若是换一个人,换一个实验室的话,就“你的组”三个字,足以开一场批斗会了。
然而,杨锐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接受的人也不用担心影响不好。
“你的组”三个字带着杨锐的权威的余泽,令王良才以借调者的身份,也能在遗传工程实验室里吃的开。
至于杨锐的做事方式,更是深得研究员们的赞许。
大家都忙的没时间传宗接代了,你还瞎**开会啥的,信不信我喷你一脸?
王良才露出笑容,再道:“在注核方面,我们决定吸取您之前的技术的经验,利用脉冲来击穿质膜,同时,用透明袋做固定。”
“那就是要用强力脉冲了。”杨锐对实验细节熟的不得了,克隆羊的相关研究,着实称得上汗牛充栋。
王良才见杨锐听懂了,很是兴奋的连声说“没错”,又道:“我们做了大量的对比实验,终于确定了能够击垮质膜的最小强度脉冲……”
杨锐再次听住了。
王良才说的是很小的一个点,但是,一个正确的支点,是能翘起……至少是吹起一个地球吧。
用脉冲击溃质膜,相对于以前的注核方式,是极大的改变,用这样的方式,同样会遇到一些问题,但如果解决了,那确实是一条康庄大道。
“杨教授,您觉得怎么样?”王良才的轻声询问,将杨锐从沉思中唤醒了。
“我还需要看看其他人的重复实验,不过,老许,可以把重构胚的激活和体外培养作为重点来公关了。”杨锐说的意思,等于是推进了项目的进度。
实验室内的众人,都小声的欢呼起来。
只有谷强,有些意兴阑珊的踱回了后院,盯着院墙前的香炉,默默的发呆。
感觉实验做的还是很顺,但是,怎么就做不过王良才呢?
也不对,我以前做的是比王良才顺利的,究竟是哪个变量发生了变化?导致结果变化了呢?
谷强无神的望着前方,恨不得列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nt
………………………………
第1450章 发愤图强
谷强决定发愤图强了。
他其实也是个认真努力的孩子,多年以来,都保持着起码6*7的工作状态,偶尔爆发到7*10也不稀奇。
放在外面的单位里,一周工作六天,每天保证七个小时的工作量,称得上敬业了,一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0个小时更是堪称劳动楷模。
然而,实验室里的判断标准并不是这样的。
不提革命前辈们的工作方式,只要是有任务的实验室,时间向来都是很紧张的,因为再弱鸡的实验室,做的东西多多少少也得有点先进性,不能外面的论文都满天飞了,你再去递稿,那是文科生做的事,不是实验室的生存模式。
因此,在实验室里面,7*10只能算是基本,忙起来的研究员,根本是不看表的。
那种状态,就像是玩页游或者手游的人。
第一,你要保证最耗时的机器满负荷运转,像是什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照活细胞,一照就要照10个小时的,你不得提前准备着把它点起来?中间最好是一点间断都没有。
有实验照几十张上百张的,想想就头疼。
超速离心机,PCR之类的更坏,通常需要五六个小时,所以安排到12点以后最合适,第二天还能睡个懒觉,七点钟再来实验室都不太耽误。
这样子,能离人的最好让它晚上自己干着,不能离人的就打早儿来,第一个把它开了,充分利用时间。
第二,你得将那些常用的耗时仪器,尽可能多的满负荷运行。像是高温高压的灭菌锅,灭菌一次总得一个半小时,算上前后时间,将近两个小时就没有了,一天下来,开不了几次。但是,遇到要灭菌的瓶子罐子的多了怎么办?就得每次都给塞满了,别放上几个瓶子就开始,后面积累的弄不完。
另外,瓶瓶罐罐的总数也不是无限的,有些价格贵数量少的玻璃器皿,就得优先清洗,不常用的押后也没事儿。
最后,你得把中间的准备工作给理顺了。各种仪器设备都有前置要求的,最简单的如超速离心机的配平,起码得把瓶子里装的试管核对个两三遍,确定重量核实再对表吧。
简而言之,分配时间和仪器,是实验室里最基础的部分,基本和手游里造兵造建筑差不多。
玩过手游或者页游的人都知道,许多时候,你打开游戏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我就造个兵,建个塔,结果一玩就是半个小时。
在实验室里也是如此,到了下班时间说走就走吗?
怎么可能,得先把能开的仪器都打开,不能开的仪器都关掉吧。
再检查一下耗时的仪器在不在工作,需不需要加料。自然的,总是有机器缺这个少那个,此时,若是耗材都准备好了,不必多说,提前下班回家,10点钟就可以躺床上看身价上亿的小鲜肉向你俯首弄姿了,萌萌哒。
然而,现实总不是那么完美的。
经常缺少小的耗材是常有的事,若是补不上的也就算了,心大的直接回家睡觉。最怕的就是缺了能补上的。比如超纯水没有了,怎么补?现烧呗,要不然就到隔壁没下班的实验室借一点。
什么,隔壁实验室下班了?开什么玩笑,隔壁是动物实验室,永远都不下班的好吧。
当然,实验室里也是可以氪金的。
有钱的实验室,面对耗时太久的仪器等不住怎么办?好办啊,买两台呀,而且不像是游戏,这里多买多送,还给打折呢。
机器多了放不下怎么办?好办啊,扩大实验室面积,这个就没有打折了,多吃多占的要多付出,和游戏里开包裹一样,价格更贵,操作更繁。
谷强以前就像是休闲玩家,有点随遇而安的性质,反正他的实验效率高,就成果来看,经常还远超同济。
王良才的到来,彻底打破了谷强的优越感。
王良才是那种技术高超的骨灰级玩家,属于凌晨三点钟,你双开倒货,左手往交易所里丢件好东西,右手就被他秒抢的类型。
谷强觉得,自己的成果就等于被王良才秒抢了。
他是第一个做通了注核的人,他的小组也始终在研究进度上领先。
如果不是在一个实验室里,要分享实验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