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乍一看到满篇的红纸,姚悦是心中一凉。谁都知道,一字不改不是好消息,大量修改也不是好消息。
姚悦鼓起勇气,仔细的阅读下去,惊讶的发现,杨锐不是全盘否决,而是改的很细。
而在最重要的总结部分,杨锐更是对粗制茄尼醇的种种研究,给出了评价,并要姚悦着重其中的某几种,深入分析。
尽管自己写的第一篇论文并不顺利,姚悦的心情却变的好了不少,她知道杨锐有多忙,在她想来,杨锐要写这样一篇修改意见,耗费的精力和时间恐怕比自己写一篇还多。
感动之余,姚悦也默默的增加了工作量。
第二版再次被大量修改,第三版好了一些,要求细化的数量仍然达到三分之一。也是这个时间,杨锐寄出了自己的第二篇综述,并开始了第一阶段的正式实验。
姚悦就此在杨锐的指导下,利用学校的设备做实验。
所用的材料,杨锐会委托学生送过来,姚悦自己带去实验室,也没人说什么。
除了那些盖着红头巾的重要仪器是学生们不能随便用的以外,普通仪器,学校倒也不吝啬让学生们使用。
即将毕业而写论文的学生,以及一些老师,偶尔都会自己买材料做实验,杨锐只是做的频率高了一些,数量多了一些。
这让实验室的怪话又多了一些,姚悦绷着脸只当不知道,就这么做实验写论文的捱了下去。
直到天气转冷,学校都开始生炉子的时候,姚悦的首篇论文才通过了杨锐的验收,在他的指导下写了投稿信,寄给了《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与杨锐发表第一篇论文时的情况一样,姚悦同样缺少资历。而她撰写的又是综述类文章,在期刊登载的几率又小了一些。
好在杨锐现在可以附在投稿信上写一篇推荐,从而让姚悦的论文通过编辑审核。
这也是科研资历的好处,毕竟,能在一篇期刊发表两篇论文的作者,也算是同行业人士了。除了杨锐这种特例以外,这种人一般都是有名有姓的研究者,且比期刊的普通编辑更具有学术素养。
出于对同行业人士的专业信任,在没有大方向错误的情况下,期刊编辑一般也会将推荐的论文交给审稿人。
当然,审稿人是否会通过姚悦的论文,就要看论文本身的内容。
杨锐的推荐信的作用,就是帮姚悦度过编辑这一关。否则,若是期刊正好供稿充足,或者审稿人缺乏,编辑可能直接将资历不足的姚悦刷掉,让她转头它刊,连审稿人都见不到。
姚悦由此进入了心情不定的等待阶段。
同时,杨锐送来的实验内容也越来越多,姚悦不得不整日价的呆在实验室里。
同学和实验老师都以为她在准备毕业论文,虽然大二就开始准备毕业论文早了一点,但在刚刚恢复高考的这几年里,大家都很忙,老师的管理更松,姚悦用的既然是自己的材料,也就没人管她。
当然,说闲话的人永远都不会少的。
姚悦坚持到了平江第一场雪落,才终于在宿舍门口的传达室里,见到了来自《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的信封。
“我是姚悦,取信。”姚悦掏出学生证给传达室的阿姨看了,迫不及待的拿起了信封。
……提示:如何快速搜自己要找的书籍
《》即可快速直达
………………………………
第142章 综述发表
“你是今年的毕业生?”一个坐在角落里,用炉子烤馒头的女生听到姚悦的名字,施施然的转过身。{}
“于部长?”姚悦定睛一看,认出了这个瓜子脸的好看女生。
“叫我于凤就行了。”她是大四女生部的部长,一方面是学生会的干部,一方面管理本系的女生宿舍,尽管还是学生,语气里却带着官味,整个人都显出几分庄重之色。
与日后的官僚化大学学生会不同,此时的大学学生会是纯政治化的,非常有用。一方面,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极其具体,学生会的偌大权力用的好,能够结交和认识不少同学,另一方面,学生会与学校干部和老师打交道的多,在奖惩决定,尤其是毕业分配的时候,总能占些便宜。某些手段出色的学生会干部,还能影响到其他人的毕业分配。这可是一辈子的事。同样是大学毕业生,有的人就留校在河东大学了,有的人就分配到地区中学任教了,巨大的起点差距,或许用一辈子的努力都弥补不了。
姚悦不想得罪于凤,笑笑道:“我不是毕业生,今年大二,也是生物系的。”
“才是大二,《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为什么寄信给你?”于凤此言一出,姚悦顿时明白了,她是看到了传达室的信件,然后就在这里等着自己呢。
不过,写论文又不是丢脸的事,姚悦驻足道:“我前些天写了一篇文章寄给他们,不知道有没有通过。”
于凤猜就是这样,上心的道:“过来坐吧,暖和一下,来片烤馒头。”
她将一片烤的又硬又焦的馒头塞给姚悦,笑道:“我喜欢脆的,宿舍的炉子不行,还是阿姨这里的好。谢谢阿姨。”
传达室的阿姨乐呵呵的笑一声:“喜欢就常来转悠,我这里冷清的很。”
姚悦讶然的看着传达室阿姨,平时可没见她这么温柔的时候。
推让不过,姚悦先将信封放在腿上,小口的咬着半片烤馒头。
炉子烤的馒头脆生生的,有清晰的麦香味,是北方冬天特有的零食。
姚悦细嚼慢咽的吃完,小小的回味了一下,拆开了信封。
于凤也搬着凳子,熟人似的坐到了姚悦旁边看。
里面是一封简短的手写信,字迹略显潦草,内容也非常制式化。
但在信的最后,有一行行书大字:
“恭喜通过……”
姚悦不自觉的浑身颤栗起来。
我的论文发表了!
要是一个人在宿舍,姚悦肯定要喊出来。
于凤亦是血贯大脑。她原本是兴之所至,因为看到传达室窗户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几个字,不由自主的想问问情况。
她今年大四,也到了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了,事实上,于凤从念出就写了两篇论文,投寄并修改数次,都没能成功发表。
如今的国内期刊数量很少,很多还是双月刊乃至季刊,登载的要求远远超出普通毕业生论文的水平。
于凤自视甚高,不愿意像是同学那样写一篇论文交给导师就完事,但研究是件很硬的事,尚未摸到门槛的于凤,自然被碰的鼻青脸肿。
同样被碰的鼻青脸肿的毕业生有很多,令于凤聊以自慰。
然而,大二女生的论文却通过了,这种对比,让于凤心思数变。
“恭喜你了,《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可是家好期刊,在全国都有名气。”于凤为了发表论文,也搜集整理过一些期刊的信息,《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在日后是能被sci检索的期刊,尽管影响因子略低,那也是第一集团的期刊,比只能被中文期刊检索的大学学报要强多了。
姚悦头有点懵的笑道:“我也没想到……”
她想过论文有朝一日发表,却没想到经过杨锐的指导,发表一篇论文如此轻易,如此迅速。
学校负责教他们实验的兰老师一年也发表不了一篇论文。
于凤藏着羡慕,和姚悦拉起了话。
一会儿,等二人都冷静下来,于凤提出想要看论文的原稿。
姚悦没怎么多想的就答应下来。
于凤立即起身,和姚悦去她的宿舍。
河东大学的女生宿舍亦是六楼的楼房,每层有公用的卫生间,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最先进的。
姚悦才是大二的女生,住在顶层的四楼,一路上,不停的有人向于凤打招呼。
于凤脸上挂笑,对姚悦的态度却愈发和谐。
两人到了宿舍里,姚悦已经和她有说有笑起来。
尽管是在四楼,宿舍仍旧有些昏暗,狭小的窗户边上,还挂着几件里衫,姚悦搬了个板凳让于凤坐下,就自己从抽屉里掏出与杨锐的往来信件,准备抽出最后一份誊写的论文给于凤。
于凤的性格却很主动,一把抓过姚悦放在桌面上的稿件,笑道:“你写了这么多?好厉害。”
“不是,那些是以前的稿子。”
“我看看可以吗?”于凤用的是询问的口吻,却没有放下等待允许的意思。
姚悦想夺回来,又不好意思,只能小声道:“改来改去的,和最后的论文都不一样了。”
“正好能看出你写论文的脉络啊。不满你说,我最近都要愁死了,要是再写不出像样的东西,就只能和好多学生那样,随便弄一篇糊弄了。”于凤一边说,一边紧盯着手里的稿件。
她的目光,早就从蓝色钢笔字,挪移到了红色的批阅。
杨锐的批注很潦草,可内容却极具自信。与大学老师们常用的“尝试”,“力图”之类的要求不同,红笔写就的批注,往往是断然和命令式的。
于凤瞬间做出判断:这是姚悦能发表论文的关键。
表面上,于凤不动声色的在看论文,口中却已开始探问姚悦的家世。
姚悦涉世不深,哪里是于凤这种共青团式干部的对手,一会儿就竹筒倒豆子似的,将家庭情况说了个清清楚楚。
于凤边听边点头,暗想:家里没有搞学术的,莫非是用关系找的版面?
不过,这个念头瞬间又被她给抹掉了。姚悦的论文是综述性质的,用不着多高升的水平都能看懂,于凤虽然不觉得有多厉害,但也得承认是有些水准的。
至少,比自己写的论文有水平。
批注的人自然更有水平,不像是要走后门才能刊登文章的人。
“姚悦你找的哪位老师?给你改的好认真。”于凤侧面问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