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达笑着点点头,道:“你说的人体基因组计划,毕竟和登月不一样,登月计划大家都知道是要去月球,能想得明白,基因就不是那么明白了,更不用说,pcr只是其中的一项技术。”
“那这个计划就放弃。”杨锐也没有吊在这里的意思,道:“第二种,可以利用名人效应。pcr可以准确的测出血缘关系,无论是父子还是兄弟,都没有问题,找一个合适的名人的话,应该能造一个新闻出来。”
曹达没太听懂,问:“就是测父子关系?兄弟关系?”
“差不多,亲子鉴定什么的,能百分百的测定两个人的血缘关系,比滴血认亲和测血型准的多。”杨锐说着拍拍脑袋:“对了,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还可以资助考古,据我所知,有学者正在研究俄罗斯最后一位沙皇的墓穴,通过pcr技术,能够确认墓穴里的尸体,是否是真正的最后一任沙皇。他们对这个目前有疑虑,应该算是个大新闻了。”
最起码,这是个能上中国新闻联播的新闻。
曹达好奇的问:“怎么确认?”
“找到沙皇生前留下的生物学遗产是最好的,通过后裔也能做出一定的判断。”杨锐没有全部说出来。历史上,末代沙皇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访问日本,且被刺伤。刺伤他的日本武士刀仍然好好的保存在东京,只要将上面的血迹提取出来,就能判断末代沙皇是否真的躺在墓穴中。
这原本就是pcr的使用的一个好例子,瑞典和苏联接壤,互相之间都有了解的欲望,这样的消息就算不能传遍世界,想必在瑞典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曹达缓缓道:“要是没有更好的办法,这也不失一招,不过……”
“不过?”
“有点不太稳妥。”曹达道:“我不知道你说的生物学遗产具体指什么,但是,考古本身就不太稳当吧,万一出了岔子,你再想别的招也来不及了。”
“的确是个问题。”杨锐烦恼的喝了一口酒。
曹达再问:“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还可以做犯罪现场调查之类的,和考古的用法是一样的。”杨锐耸耸肩,道:“就像指纹是一个人的印记一样,dna更是如此,pcr可以很方便的测验dna,所以用于刑侦,这是很普通的用途了……”
“这个好!”曹达的想法却与杨锐截然不同,声音都提高了两成,又降下来,道:“就是说,pcr能破案,是吗?”
“当然。”
“有什么要求?”
“如果罪犯留下生物学线索,比如头发、血迹、唾液、***之类的,就可以用于比对。和指纹一样,找到嫌疑人的话,dna相同就是一个人。”杨锐说的很轻松。
事实上,也确实是很轻松。
后世随便拉一个人出来,都知道作案的时候不要留dna,但在80年代,可没有人知道这一点。
所以,就像是指纹刚出来的时候,能够用来抓不少罪犯一样。
新出炉的dna,基本属于神器级的。
曹达听的出神,道:“这不是很有用嘛,我觉得这个好,如果真能抓住一个罪大恶极的罪犯,再加上先进技术的说明,这样的新闻,欧洲人是很关心的。”
杨锐缓缓点头,道:“那就要找一个合适的案件了。”
“这个好办,我引荐瑞典的警察局长给你。”曹达说着叫了一名工作人员过来,让他给自己指了局长的位置,就拉着杨锐过去。
杨锐只迟疑了一下,就跟着走了。
欧美发达国家的刑事案件,是非常容易出大新闻的,辛普森杀妻案之类的层出不穷。连环杀手更是欧美电视台的常客,从开膛手杰克,到挪威住豪华监狱的布雷维克,都是经常出现在新闻乃至于电影中的。
尽管听起来颇为粗浅,既没有考古的学术性,也没有人体基因组计划的高大上,但是,欧美的新闻就是一门心思的粗浅的话,也就没有办法了。
(本章完)看深夜福利电影,请关注微信公众号:ok电影天堂
………………………………
第1308章 马尔勒案
,最快重生之神级学霸最新章节!
“我可不会破案。”杨锐跟在曹达身边,小声的说明。
曹达笑笑,道:“杨主任……”
“还是叫杨锐吧,我这个主任也不是官职。”杨锐道。
曹达点点头,说:“那就杨锐,不用你会破案,我们只说你现在有新技术,想要有所应用就可以了。咱们可以讨论一番,尽量找一个适合你的案件。”
“会不会太麻烦对方了。”杨锐稍稍抬眉。
曹达笑了,道:“我现在是以中国驻瑞典大使的身份去帮你做介绍,他嫌麻烦又能怎么样。”
曹达看看杨锐,又说:“你的时间也不多了,估计没空去重新拉关系了,还是干脆一些好。再者,也不一定就让他们的局长负责此事,介绍一名下属给你,也就可以了。”
杨锐顺着曹达指点的方向看过去,果然看到好几名穿警服的家伙。
曹达见杨锐轻松了一些,又道:“你说的pcr,就像是指纹一样,是吗?比指纹更准确吗?有百分之多少的相似?”
他是需要提前了解一些相关信息,不过,却也不用多么细致的知道具体内容,晚宴上的事,就像是酒场一样,只是开个头而已。
杨锐琢磨了一下曹达的问题,道:“pcr的技术,是将dna检测给普及化了,要说比指纹准确多少,如果有合适的生物学线索,我是说各种体液毛发什么的,比指纹的准确度就高的多了。”
“最好能有一个量度,外国人比较信这个。”
“一百万倍?”杨锐耸耸肩。
指纹的鉴定直到后世,仍然是半依赖人工判断的,而且,犯罪分子留下全指纹的概率比较是比较低的。dna就不一样了,只要没有受到强烈的污染,dna的准确度是极高的,重复率更低。
曹达听的愣了一下,重复道:“一百万倍这么高?”
“生物学的技术发展到后面,原本就是天文数字了。”杨锐顿了一下,道:“这么说吧,如果地上有一滴汗,给我相配套的仪器,再从房间内的所有人这里采集一次信息,我就能知道这滴汗是谁的。”
杨锐说的或许是后世小孩子都知道的基础知识,但在曹达听来,简直就如天方夜谭一般。
曹达认真的看了一眼杨锐,发现他并没有说大话的样子,不禁低声道:“真的这么厉害?”
“人家美国人都登月了,我们能检查出一滴汗的dna,也算不得什么。”杨锐既谦虚又骄傲。
其实dna的独一无二性,或者它的各种特性,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弄的比较清楚了,但是,dna检测用于司法鉴定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出现,关键就在于解决了pcr解决了dna的用量的问题。
在pcr发明以前,你想检测生物的dna,需要的可不是一滴汗,而是一管血,甚至一管血都不够,得储备大量的含有dna的物质才能搅和出足够检测用的量。
pcr就不一样了,pcr是一个无损扩增的过程,只要有一个dna链,它就能以极短的时间将之翻倍,一个单位时间变成两倍,两个单位时间变成四倍,接着是8倍,16倍,32倍,64倍……而pcr的通常循环次数是25次到30次。
循环25次得到的dna将是原本数量的3355万倍,循环30次得到的则是10亿倍,这是一管血或者一颗肾不能提供的巨大数量。
事实上,人体内的体细胞总数还不到100万亿,不过是pcr循环50次的水平。换言之,将一个人整个绞了,还得提取出全部dna物质,还不如让pcr多工作24小时的水平。
可以说,有没有pcr仪,人体基因学的研究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这是妥妥的代差的体现。
pcr的发明,能得诺奖,没有丝毫问题。
杨锐以后世的角度来看,甚至不用运作,pcr也一定能得诺奖,因为它的价值,也是循环扩增的,到90年代,到21世纪,到10年代都是越走越强的。韩春雨的伪成果为何能号称诺奖级的,就是因为它展现出了一种更高效的基因工具,而pcr就是元祖级的超高效基因工具。
以杨锐年龄,他绝对能在有生之年,等到pcr得诺贝尔奖。80年代如果不行,就90年代,90年代如果没希望,就再过十年,或者再十年,只要人活着,诺奖的希望就是与日俱增的。
只不过,杨锐并不愿意等罢了。
有没有诺奖的科研待遇和政治待遇可是千差万别的。
杨锐如今在国内,不管是要经费还是争取人员编制,都得一遍遍的描述自己的工作,介绍自己的成果,但如果有了诺奖,那就是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了,经费、人员编制带着腿跑过来不是开玩笑的。
理论上,战斗在第一线的诺奖获得者,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而这也正是杨锐所渴望的。
相比之下,赚1000亿又如何,还不是每天要禅精竭虑的考虑再投资,末了还不是要考虑遗嘱和捐款,临死前还得为基金会奉献自己所余不多的时间。
曹大使看着杨锐自信的表情,不由一笑,道:“接下来就交给你了。”
说话间,两人已然来到斯德哥尔摩警察局长面前。
“舍伍德局长,欢迎来到中国大使馆。”曹达早就从助手那里知道了局长的信息,三两句话,就将杨锐介绍给了对方。
而今正是中瑞合作最多的时期,瑞典人的冷漠伴随着的则是礼貌,舍伍德局长亦是距离不失礼貌的向杨锐点点头。
“我来瑞典的时候,听人说,瑞典人是不喜欢寒暄的,让我说话的时候要直接一点。”曹达身材粗壮却长袖善舞,以最简单的方式,转向道:“舍伍德局长,杨锐先生希望在瑞典尝试他的新技术,您愿意听一下吗?”
“新技术?”舍伍德的脸颊红彤彤的,转眼间又喝掉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