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从7o年代开始,诺贝尔奖单独授奖的时候越来越少了,他们甚至为了满足3个人的数量,尝试着将毫无关联的两个成果拉到一起来授奖。
实在是有资格得诺奖的人,在这些年里大大增加了。
然而,g蛋白偶联受体,依旧是再强势不过的领域,如果说什么有谁能单独获得诺奖的话,也只能是这样的项目了。
杨锐虽然知道是不太可能,还是不想在开始阶段放弃。
毕竟,国外实验室目前尚未力,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依旧有一些机会的,即使微乎其微,依旧可称为机会。
再说了,要论微乎其微的话,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构想,本身就是微乎其微,更不要说后面的步骤了。
……
………………………………
第1207章 全面
“今天没有事,我就先回去了。??”杨锐施施然的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又问:“老苏,味道怎样?”
“非常好,牛肉烂的很,这个咖喱也好吃。”苏先凯恨不得将舌头吞下去的模样,抹抹嘴,道:“谢谢余大厨,谢谢主任。”
“谢谢余大厨是应该的,我就不用谢了,我也是蹭吃的。”杨锐笑了两声,再道:“有空请老婆孩子也来吃一次,余大厨,不算太不合规矩吧。”
余先尧呵呵的笑两声,说:“你想请谁就请谁,不过,要是人多了,我是做不及的,就得徒弟们上阵了。”
按照最初双方商量的,余先尧是只给杨锐一个人做饭的,奈何杨锐红包塞的又多又勤,偶尔参与的人数多一些,他也就默许了。当然,杨锐也不会过分,他通常只是做为奖励,邀请一两名研究员来品尝美食,每当这种时候,他选择的都是非常实惠的菜肴,像是今天的咖喱牛肉,就是特意挑出来的。
余先尧反而比较喜欢杨锐这种既灵活有人情味,又在一定程度上遵守承诺,照顾他的做法。
此时,余先尧也是主动道:“给小孩子做菜的话,我推荐牛肉和猪肉,或者选一点海鲜也不错。粤式的海鲜比较清淡,猪肉和牛肉的话,做法多样,就看个人口味了。”
这个话也就是他敢这么说,身为特级厨师,余先尧掌握的技术也是相当多的。
苏先凯又是连连道谢,之后面对杨锐,叹口气道:“我都一周没回家了,老婆还好,孩子都要不认识我了。”
“没那么夸张,今天不就可以回去了。”杨锐安慰式的拍拍苏先凯的肩膀,道:“你要这么想,谷强和老范,都有快一个月没回家了,身上的衣服都馊了,还不是奋斗在实验室第一线?”
苏先凯无言以对,过了一会,道:“杨主任,真不表成果吗?”
表了成果,就代表实验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现在也就可以休息了。
杨锐似笑非笑,问:“表什么成果?”
“我……”苏先凯其实有很多话可以说的,但他一听杨锐这个意思,就知道说了也是白说。只能叹口气,道:“杨主任,您要求也太高了,真搞的非nets不了,大家压力就太大了。”
“这一次写出来的论文,你们的名字都上第一作者,谁做出来的成果,谁就单独上第一作者,但是,什么时候,怎么,我要决定。”杨锐短短的一句话,就让苏先凯的眼神放出了光。
“真的?”
“真的。”
苏先凯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甭管是《netce》,就国内目前的状况来说,那都是要内定院士的节奏。当然,院士不是说你的水平到了就能上的,它是个荣誉,也是有相当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所以,不得罪人的学者会容易评院士一些,爱得罪人的学者会艰难一些,会来事的学者会格提拔,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篇nets,成为院士的几率就要大很多了,而且是越早的nets越有用。
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创建至今,nets级的论文也是表了好几篇的,但基本都是杨锐做的,杨锐提供思路,杨锐主持研究,有时候还深入实验。
所以,这样的论文第一作者署名杨锐,大家也都是赞同的,事实上,能拿到第二作者,就国内来说,也是非常有用的。
至于并列第一作者什么的,在国外期刊上是一回事,在国内的职称体系中又是一回事。
终究,还是比不上第一作者就是了。
别的不说,杨锐能够拥有离子通道实验室,成为老板级的人物,凭的也是一篇netbell就能换一个实验室的大佬,完成别人二十年也达不到的成就,就是这么直接。
苏先凯又是激动,又是不解,问道:“您把第一作者让出来,这样子的话……”
杨锐打断他的话道:“我仍然是通讯作者嘛,你们主持实验,理应做第一作者,不过,就像是我刚才说的,什么时候表文章,要听我的,没有我的命令,你们连文章都不许写,明白吗?”
“明白了。”苏先凯坚定的点头,又不好意思的道:“我当初说请您参与,都说不要第一作者了……”
“你当初想做的,恐怕不是这么大规模的项目吧。”杨锐笑了起来。
“我之前怎么敢想6oo万美元的项目……”
“6oo万也不够。”杨锐点到即止,又道:“你可以给其他人转述一下。”
他也是考虑了几天,才做出了此激励措施。
这是有几重考虑的。先,实验确实是苏先凯等人做的,而且和以前的实验不一样,以前的实验,杨锐是提供全套思路的,其他人只是单纯的执行,自然应该他得第一作者,其他人付出体力,拿劳务费也就是了,拿第二第三作者都是按规矩来的。
但是,g蛋白偶联受体太难了,其中的关键点也太多了,难到多到论文和书籍中几乎无法全面描述。
这就好像是几百年前的化学,玄学的成分不比科学少,许多结论都是试出来的,许多关键点都是猜的,或者用好一点的描述,是抓住了成功的瞬间。
因此,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中,杨锐需要其他人自己设计小的思路,甚至修改大思路都没有问题,因为后世的答案,也不是最完美的。
这也意味着,杨锐真正的成为了此项目的老板,而非又做老板又做员工的模式。
小市升级大市,操作模式自然不同了。
理所当然的,杨锐决定将第一作者的名头让出来,换言之,就是将员工的薪水和荣誉,归于员工本人。
否则,那就不是剥削,而是扒皮了。
剥削是科研界的生态,扒皮就完全不符合杨锐做科研的心情与理想了,那种将所有工作都交给手下,甚至连经费申请和思路都不提供的老板,曾经也是杨锐厌恶的对象。
他不要成为那样的人,祖宗保佑,他也不需要成为那样的人。
此外,作为一个如此庞大的项目,杨锐其实也不需要第一作者的名头的。
当然,第一作者的名头是很有用的,nets级的论文,在任何一个国家的院士评比中,都是有需要的,其他荣誉也是如此,但是,就像是沃尔玛的老板只需要证明自己能做一名好员工一样,国际级的大型实验室的老板只要有过nets级的第一作者的名头,或者说,偶尔能够成为nets级的第一作者,那就足够了,老板有通讯作者的名义,已经能够证明自己,就像是沃尔玛的老板,不需要证明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做的一样。
如果放在一个更大的项目中,例如曼哈顿计划中,奥本海默其实一个实验都没有做过,他不需要做,他只要看下面一万多名科研人员的成果,然后分析路线和方向就行了。
最终,胖子和瘦子起爆,所有人都知道奥本海默的价值,而并不在乎他是否真的做过某个具体的实验,下面的一万多名科研人员,以及全世界的科学家,也都明白此道理。
从杨锐的思路出,g蛋白偶联受体对他的核心价值是面向诺奖的。
他对一篇netature的第一作者已经没什么绝对性的要求了,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是奔着国际级实验室去的,他都是要做大boss的人了,又何必再证明自己有强的雇员能力呢?更不要说他已经证明过了。
而诺奖,诺奖向来都是冲着通讯作者去的。
事实上,包括国内的杰青、院士等称号,其实也都是冲着通讯作者去的――世界是劳动者的,也是资本家的,但终究还是资本家的。
诺奖每年的三个名额,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提名。
而提名是来自于国际声望的。
换言之,一名没有什么名气的学者,就是有资格得诺奖,你拿不到提名也是枉然,甚至去年有提名,今年没提名,今年照样没资格得奖。
史上最惨冈伯格因为现了自由基而原本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然而,由于沙俄的秘密警察刻意拖延了邱盖夫从圣彼得堡提交的提名,他失去了1915年的次机会,到了1916年,作为最欣赏也最了解冈伯格工作的邱盖夫,却没有收到提名他人的邀请,于是,冈伯格照例失去了1916年的第二次提名机会,最终,冈伯格从1921年到194o年间,共收到了16个人的8次提名,却总是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成为了有诺奖成果,而无诺奖荣誉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而最牛的诺奖提名者当属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在1945年1月19日,出了一封电报,也就是民国人常说的通电,说:“提名泡利获得物理学奖,他的包括有我们称之为泡利原理或不相容原理的对现代量子理论的贡献构成了现代量子物理学的独立于其他基本粒子理论的基础部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于是,泡利得到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且有一个与爱因斯坦的电报说法一致的颁奖词:引起现了不相容原理,也称之为泡利原理。
g蛋白偶联受体的成果是诺奖级的,同样是boss级的。
它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项目组能够完成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