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1016章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016章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这方面的论文吗?”

    “你看到这方面的报道了吗?”

    “没有,你呢?”

    这一批来访或者来参观的学者,都是遗传工程学的专家,其他人虽然赶不上张锋或者欧阳仕的牛度,但水平也不一定会弱到哪里去――不像是前些天只想找份工作的研究员,这些研究员起码都是希望拥有独立研究小组的的研究员,因此,也就意味着他们是有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的。在85年,这份能力已经足够淘汰90%的研究员了。

    十几个人互相询问,全都是满心疑惑。

    杨锐道:“这是我从国外得到的信息,虽然有待验证,但是,我觉得值得注意。对不对?”

    “这样子……”

    “虽然听起来有些奇怪,但是,确实可以试一试……”

    大家倒是不奇怪杨锐得到消息的方式和渠道,或者说,嫉妒倒是有一点。

    他们都以为,杨锐是通过私人渠道,得到了来自国外的信息。

    这种方式,现在倒是非常普遍。

    敝帚自珍的学者不是没有,但现代科学是不尊重完全的敝帚自珍的,你的实验做出来,总得有人来做验证试验吧,有些低端或者构思巧妙的研究,不用多说什么,谁想验证就验证,高端实验就不一定了,不可能真让人家重新研究一遍,那也就是失去公开发布实验的意义了,因此,第一个完成实验的学者经常会有选择性的送出一些实验细节,或者注意事项,从而帮助其他人重现实验。

    不能重现的实验,是没有意义的,也会令引用者心存疑惑。

    而之所以是有选择性的送出细节,是因为重现实验也只需要一两个人就可以了,所以,选择通常是――看谁顺眼就给谁。

    中国人讲究的人情与关系,在国外也是有效的。

    自近代以来的科学研究,从来就不是公开和自由的,一个国家的学术水平,往往会被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提升起来,用形象一点的说法,就是一名高端学者,有能力辐射一个领域,以至于影响到了整个领域内的人。

    可以说,科学研究直到现代,依旧是一种武林高手和门派制的模式。

    就比如著名的哥本哈根学派,哥本哈根地处丹麦?这个问题,问10个美国人有9个半都不知道,那半个是不懂装懂的。丹麦于现在科学史上,露脸的时间不多,最露脸的时代,大概也就是量子力学的时代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哥本哈根的创始人波尔是丹麦人,所以,他倡导的学派,就落在丹麦了。

    而学派内的其他人,海森堡是德国人,泡利是美籍奥地利人。此二人之所以去了哥本哈根,就是因为在参加国际会议的时候遇到了波尔。

    波尔不管是用了什么招数,总之,他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是坑蒙拐骗了海森堡和泡利,才能成为哥本哈根学派的大本营。

    而海森堡和泡利各自回国以后,又是辐射了德国物理学领域,和美国的物理学领域。

    而就波尔来说,他也不是石缝里蹦出来的,他师从卢瑟福,也是在卡文迪许实验室里,被辐射变异的。

    中国最缺的,就是辐射源。

    尤其是高端科学研究,中国遇到的根本问题,不是欧美国家的歧视和打压,而是欧美学者自然而然的无视。

    而在高端科学领域,你搭不上人家的辐射信号。

    当然,完全找不到辐射信号也不至于,而每个能找到辐射信号的中国学者,回国就是大佬级别的,例如钱学森,从卡门的实验室归来,立即让中国在火箭技术上有了脱胎换骨的表现。钱学森是在上交大读的机械工程学,如果不是去美国接受辐射的话,他是否能从同学中脱颖而出?

    2000年前后的中国人总是喜欢质疑中国无大师,大师是辐射出来的,如果没有强辐射,那就得一堆弱辐射互相叠加着慢慢来。不接受辐射,而从一堆荒芜中冒出来的,不是大师,是孙猴子。

    85年的中国学者,可以说是在焦灼的寻找强辐射。

    因为本土的弱辐射太弱了,互相辐射,还是追不上人家的变异速度。

    一个较好的办法就是公派留学生,但这个法子比较慢,另一种办法,就是公派学者前往国外进行交流活动――至于邀请国外学者到中国来,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还是极难做到的事。

    杨锐出国几次国了,为了出国的事,还曾在北大闹过一阵子。

    不过,结果是非常不错的,比起国内的其他学者,杨锐的研究成果显然更受待见。

    达尔贝科之类的第一阶的学者,都与杨锐建立了相对紧密的关系。

    此时,在场的学者们,不禁是联想多多。

    “我们这就开始吧。”杨锐打断了众人的联想。

    欧阳仕微微抬起眼皮,看了实验桌一眼,高喊:“我准备好了!”

    正准备下手的谷强吓的险些又失误。

    “欧阳教授,我们用正常的音量交流就可以了。”杨锐心有余悸的提醒了他一句。

    欧阳仕从善如流,看着杨锐,声音低低的,带着微微的尾音,道:“不管您喜欢用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我都满足~”

    此声凄凄,此情真真。

    杨锐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心中默默默诵诗词: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神经……

    ……

    ……

    还有人在问我的《龙武2》区服……我再讲最后一遍,我在【神州】区,昵称叫“志鸟豚”,想要领起点币福利的名字全带上“志鸟”字样就可以了!看我努力的面子上,在对面势力的兄弟们,求!轻!虐!

    ……

    ……
………………………………

第1015章 围观

    有了欧阳仕教授的参与,冷冻胚胎移植的实验进度却是莫名的加快了起来。 

    谷强的操作速度原本就挺快,此时更显敏捷。

    大约是不想让路太遥远吧。

    杨锐猜测着马的心思。

    实验室里,也进入了最自然的静默期,只有叮叮当当的移动金属的声音,以及简短而有力的交谈。

    这才是实验室里的常态,大家感受到了熟悉的气氛,都觉得舒服起来。

    良久,谷强伸了一个懒腰,道:“大部分半胚处理完了,赶得上吗?”

    “时间差不多,同步解冻吧。”杨锐回答了一句,转头向其他学者解释道:“我们今天的实验,只要是为了证明分割冷冻后的胚胎,能够用于胚胎移植,暂且不考察冷冻的时长,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我们现在就开始解冻刚刚冷冻的胚胎。王镭,准备平衡液。”

    负责担当助手的王镭立即忙碌起来。

    这种时候,也是科研汪能够发挥做大作用的时候,配置平衡液之类的工序,同样要求精细的操作,如果没有合适的实验助手的话,就只能由谷强自己来做了,进度推进的将慢一倍都不止。

    冷冻后的半胚立即解冻,与经过一段时间解冻,理论上是没有区别的。

    用这样的方法,已足以证明冷冻胚胎移植是否成功了。

    实验室里再次忙碌起来。

    张锋却是看的更不顺眼起来,忍不住开腔道:“你们这也太儿戏了,这么多的关键步骤,为什么不分开来做?”

    胚胎分割,胚胎冷冻,胚胎解冻和胚胎移植,都可以看做是不同的实验步骤,他的问题倒也很实在。

    只不过,杨锐却并没有将冷冻胚胎移植看做是多么庞大的项目,且不说这是70年代的国外生物学家就已解决的问题,放在杨锐读研的时候,随便一个破烂实验室就把这样的实验重复了,甚至能给遗传学方面的硕士生当结业论文了,这又如何让杨锐起得了小心翼翼,步步为营的念头。

    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杨锐头也不回的道:“看结果吧,如果不能成功,我们再倒推步骤。”

    “我倒想看看结果。”张锋是一点都不相信杨锐。

    欧阳仕听出了这种明显的不信任,他“呼”的一下,转过头来,盯着张锋的眼睛看了一会,道:“张教授,你这样的想法要不得,我很怀疑你是否有基本的判断能力。”

    “我的判断能力?我的判断能力有什么问题?”

    欧阳仕啧啧两声,道:“这是杨锐先生的项目,怎么可能不成功?你如果连这样的判断都没有……我建议,你也学习谷强同志,离婚吧。没有家庭的负担,你的判断能力是有望逐渐恢复的。”

    张锋气的面色潮红,究竟是谁没有判断能力?

    谷强更是气的不行,捉急道:“我离婚不是为了工作!”

    欧阳仕反问:“那是为了什么?”

    谷强大脑空白了五秒钟,缓缓地道:“为了科学。”

    “说的好!”欧阳仕季节赞赏,道:“你这个话,说的我心潮澎湃啊,要不是我打不过我老婆,我也离婚了。”

    ……

    冷冻胚胎移植的实验,做到了第三天,算是有了眉目。

    在宣布第二天进行移植以后,杨锐回到家里,睡了个结实的补眠觉。

    翌日。

    杨锐稍晚一些,骑着自行车来到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

    没到地方,就见影影绰绰的人影。

    杨锐不禁皱起了眉头。

    到了离子通道实验室门口,果然,起码有五六十人,拥簇在此,以至于原本空荡荡的马路,也被堵了大半,路过的学生只好小心翼翼的从边角经过,留下满含敬畏的一眼印象。

    仅仅是有名有姓的北大教授,在场的就有七八人之多。

    杨锐不敢拿大,老远就下车推过来,然后一个一个的打招呼:方教授,李教授,张教授,钱教授……

    到了大门跟前,蔡教授和刘院长熟悉的背影也出现了。

    不用说,眼前的吃瓜群众,都是来看实验结果的。

    杨锐有些无奈,但也有些暗爽,想当初,他做钾离子通道的研究的时候,满世界有几个人相信他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