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我们当兵为例,正是服务国家的一种体现,而我们之所以愿意当兵,并不仅仅只是因为,服役是每个国民的义务,更重要一点是,我们相信,我们所服役的政府,是一个良好的,可确保百姓利益的政府,相比于过去,我们之中的许多人的家庭,都是衣食无着,而现在,正是在专员和专区政府的努力下,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如果说过去对于许多问题他懵懂无知,半知不解的话,对于专员顶多只是存在着一种感恩之心,那么现在,通过在军营中半年的学习,却使得他懂得了许多道理,不仅学会的识字,更学会了道理。
而在白四维开了一个头之后,其它更是畅所欲言的根据自己的看法,解释着什么是服务国家,什么是国家的庇护,什么又是个人的尊严,而随着这个话题的引导,李志程则反过教导这些士兵,将他们个人与国家,与民族相互联系在一起。
“家、生活……”
在黑板上又写下这几个字,李志程继续和先前一样引导着他们。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庭,就像我们现在,你们都是邯彰人,你们的家庭在邯彰,你们和家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假如有一天,当战火燃起,比如在北平或者一个你们从未到过的地方,可那时,身在战场上,你们是为何而战呢?”此时,李志程又把话峰猛的一转。“不论身在何处,不论战场在何处,实际上我们都是为自己的家人和生活而战,如果战争在北平打响,我们不去北平和敌人打仗,战火就会燃烧到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园就会毁灭于战火之中,而这就是……”
转身于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国家”、“国民”。
“而这正是国家与国民的意义,国家为国民提供庇护,反之国民为国家提供服务,而我们服役,正是基于这种服务,我们保卫的国家,是国,更是我们的家,我们生于此,长于此的家乡!”
第四百零六章农村剧变
一片工地,任何人来到白小营都会感觉到,这个乡村,此时似乎变成了一片工地,到处堆满报砖头、沙石,而在这片工地上,随处可以看到那些满面笑颜的男男女女,男人们在砌着砖,女人们则不时的将茶水送过去。
而在这片繁忙的工地中,几个穿着西装的人在工地在走动着,好奇的打量着眼前的一幕,这种欢喜详和、其乐融融的一幕,几乎感染了每一个人,而这一行人中的一个年青人,更是不时的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他所看到的这一幕。
“他们笑的这么高兴,应该都是合作社里的老百姓吧!”
在李璜看来,怕也就是盖自家的房子才会这么高兴。
“嗯,乡里人家盖房子,都是自家招呼着,再找几个短工,这里头有一半都是社里的劳力,正好现在是春闲了,抓紧时间的话,夏收前,这70多户人家,差不多就能住上新房子了!”
陪着这位从专区来的李先生在“新村”工地里参观时,白子新的神情中略带着些许得意,去年棉收之后,社里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挣了些钱,除去在合作社居中调解下,将家家户户的半分、一分那样的碎田置划成大田外,更为重要的就是盖新房,这些世世代代住着低矮草房的乡亲们,做梦都想住上新房子,眼瞧着这日子一天天的好了,自然动起了盖新房的念头,不过白子新并没有和其它人一样,任由他们盖,而是选择由合作社统一盖,为此用了并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去协调,然后又跑县里、跑专区找人帮助规划这个“新村”,也正因如此,才一直拖到现在这个时候。不过这种拖沓也是值得的,最为值得的恐怕就是建筑下降了很多。
“听说,你这个新村,是请北方的建筑师设计的?整个新区不仅有住宅?还规划有图书馆、学校、医院?”
“嗯,是这样的,待会儿请您指点指点,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白子新谦虚地笑道。
最近一段时间,他这里来了不少参观者,在年前很少有人来这里参观,原因非常简单,相比于其它的47个试点,也就是他这在月前没盖新房,农民没有添什么新家什,自然的他们的生活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可现在却不一样,按照报纸上的说法——“这里将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农村社区!”如此之高的赞美,自然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不仅外界,就连专区的官员、学者亦来此参观,尽管所有的一切并没有建好。
“不过医院倒是没有,按照规划,在市政广场倒是规划有一家诊所,合作社已经派了一个读过高小的村民,去县乡村服务学校,学习基本卫生保健知识……”
“民国十八年,平教会于河北定县,从事平民教育促进活动,也组织农村合作社以发展经济。通过详细的社会调查,平教会最终总结认识到,中国农民的症结在于“愚、穷、弱、私”中国农村健康最迫切的需要是建立一种医疗制度,使广大民众得到现有条件下的“基本医疗和健康保护……
或许李璜很少来农村,但并不意味着他不关心农村,深知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特别严重的他,自然知道知道诊所的重要性。
“那么,你们这诊所的资金是如何解决的呢?”
“通过合作社的公积金提供卫生费用,本社诊所,则只是提供诸如受热受寒、疟疾霍乱、感冒以及外伤和传染病的防治、上报工作,所需费用并不高,且社公积金最大开支为教育,第二便是卫生,费用足以保障,而且今年我们还准备于此推广合作医疗,从而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改善卫生条件,所以在进行社区改造时,我们进一步推行新生活运动,通过改变卫生习惯、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再配以民团训练,通过身体素质的提高,卫生素质的改变,达到增强居民身体素质的目的……”
听着白子新的解释,李璜则是颇为赞同的点点头,相比于保甲之类的基层政权,邯彰专区以合作社为基层组织的方式,无疑更为可行,而且其又颁布的《合作社法》来保障合作社的运行,如果说,这一次他在邯彰各地考察的结果是什么,那就是合作社更适应中国农村,更有利于农民,有利于农村的现代化。
正像合作社的建立和其制度化,则又为农村合作医疗的诞生开启了方便之门,因为公积益金是农村合作医疗赖以存在的要素之一,同时,农村合作运动还蕴涵了该制度成长所需的多种“营养素”:如合作社放款可助使农村经济活跃,解除农民生产、生活上的贫困,合作社组织可开拓出农民群众的自助、互助的精神,有利于维持农村社会秩序,合作社教育可启发农民的智能,增长农民知识,合作社赋予社员“一人一票”的表决权,通过这种训练,能激发农民个体的民主、权力意识等等。
“李先生,西街的已经有二十栋房子建好了,要不李先生,我们去那里看看吧!”
“行,让我们看看盖好的新家是什么样子!”
此刻,白子新得意的迈着大步走在最前面,而李璜一行则是不断地发现着令他高兴的事。而每进一户人家的时候,他都能够感觉到那些主人们喜笑颜开的神情中,透出那种发自内心的满足。
“去年还住在那泥房子里头,人老几辈的,可都没想过,这辈子不仅能住上砖瓦房,而且还能住上楼房……”
在一栋正在抹着水泥墙的两层小楼内,满面皱纹的老农憨笑着,那老脸上尽是满足之色,而李璜则特意打量着身处的房屋,未抹洋灰的房顶上还可以清楚的看到水泥预制板的缝隙,在一楼他逐一检查着各个房间,二十平方左右的客厅,一间十五平方的卧室,在厨房中,可以看到那用砖石砌成的贴有大块瓷砖的灶台,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入各个房间中,全不见往日印象中农村民居的昏暗。这些已经盖成却还未交付的民居,不时的给李璜等人以惊喜。
“居然还有卫生间?而且还是冲水的?”
像是发现什么大新闻似的,站在卫生间门边,看着那搪瓷洗手池和冲水便池,金滔盯着白问道。
“啊!冲水?乡下能供应自来水吗?”
作为一名记者,在金滔的眼中,这里的一切固然新奇,也许就像一些人说的那样,这不过就是邯彰专区弄出来的障眼法,弄这么一个村庄“欺骗世人”罢了,而这冲水显然就是明证,乡下供应自来水,别说是在这,就是上海的自来水不过也尚在普及阶段。而在北平、上海那样的大城市中,尚还是用马桶,更何况是这里?
“虽说没有自来水,但是便池冲水,还是能保证的!”
“哦,那水是如何冲的?难道用盆?”
听着那嘲讽,白子新的眉头微微一皱,从他的语气中,他能够感觉到这个人对乡村的歧视,但心知像这种记者最是难缠的他,还是压下心底的火气。
“这个嘛……”
手指着房顶上悬挂着的木桶,白子新得意的笑了起来,这是他在北方新区参观之后,苦思冥想数周之后的一个构思,其实原理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在二楼设了一个管道,直通这个木桶,这样二楼卧室里的洗脚水之类生活脏水,就能直接倒进木桶,自然也就解决便池的用水。
“若是有一天,中国农村皆是如此,那中国可就真的富强了……”
遥望着那二十几栋小楼和那片繁忙的工地,李璜由衷地赞赏起来。
“白社长,你是怎么想到规划建设这样的农村的?”
而年轻的乐得合不上嘴,对于他来说,今天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始于他的努力,于是他忙介绍说道:
“从去年先是小麦丰收,再到社里良种棉花大丰收之后,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一点钱,大家也都寻思着准备盖新房。当时各个村子但凡手里剩下余钱的都是如此,这里也是,如何改变农村的面貌?在学校的时候,曾听老师提过农村的规划,所以我便去请教了老师,后来又请了专家,设计了几幢式样不同的小楼,土洋结合,美观实用。现在申请盖房的,都按这几种图纸施工,相比于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