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第3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想,也正是从那时起,我便成为了一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
当面对白人儿童的嘲笑的时候,我挥着拳头想要告诉他们:当你们还在和野人为伴的时候,我们就剑造出了世界上最灿烂的文明?
我嫉妒着,天知道,我是如此的妒嫉着古时的中国人。以至于在我的少年时代,每天,我都有一个梦想——重回汉唐之时,重新活在那个中国人让世人仰望的时代……我了解历史的意义,历史只是历史。
也许,许多人会嘲笑,那不过只是一个少年的幻想,但少年的幻想有时却可以化为动力,因为正是从那时起,我知道,我必须努力,必须克服外界给我的任何诱惑和干扰,我需要学习,因为我们已经落后了……”
虽说接下来那于图书馆中的学习只是几十个字,但是任何人看到这几十个字,都能够感觉到那个少年的努力,对于一个需要拿着词典翻看书籍的少年来说,他却要像棉花一样汲取着欧洲文明,同时还尽量的让自己不丢掉“灵魂”,是何等的困难。
“……当我怀揣着父亲留下的5716。5美元来第一次来到纽约的时候,我看到了自由女神像,在埃丽斯岛,在那里,自由女神高举火炬,仿佛呼喊着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诗句:——把这些无家可归饱受颠沛的人们一起交给我吧!我高举着自由的火炬。可望着它,我的脑海中却浮现出十年前于天使岛的遭遇,也正是从那时候起,我知道,美国不是我的国,同样也不是我的家,我的国是中国,我的家在中国!”
只是看了第一章丁克存整个人都被惊呆了,美国不是我的国,对于一个l6岁的少年来说,在美国生活十年之后,他却依然能坚持着这种堪称顽固的信仰,着实让人惊讶,而第二章则是在纽约,文中描写的是他在纽约的经历,炒股票、做生意,对人生,对政治的顿悟,等等,而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少年的成熟,是政治上的与梦想上的成熟,而书中于政治有关的理解,却是极为通俗的,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更为难得的是,那种政治觉悟往往只是他的个人感悟,但在这种感悟之中叮克存却找到了知音之感,许多模糊的意识在这一刻似乎清晰了。
“这是谁写的书?”
重新翻过书本,待看到作者名时叮克存整个人不由一愣。
“管明棠!”
接过好友递来的书,胡适惊讶看着叶公超。
“你是这说是管明棠写的书?”
“嗯,”
点点头,黄风华又认真的说道。
“而且还是他的个人自传,现在北平、天津、上海,几乎每一座城市,都能看到这本书,在北平的大学、高中,几乎达到了人手一册的地步!”
个人自传?
瞬间,胡适便对这本书好奇的了起来,一直以来,对于外界,管明棠都是一个迷,外人只知道他出生于中国,在美国长大,后来于美国期间曾拍摄过一部电影,在他的身上有着太多的迷团,他从未对外界解释过,外界也未刻意追问过,而这本自传,似乎是他第一次向外界解释于他有关的信息。
“想来大家是对他这个人更感兴趣吧,毕竟对于许多年青人来说他就是……”
话未说完,待胡适翻看到目录介绍的时候,待看到“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的联系!”,他整个人不由一阵好奇,于是特意翻到那一页。
开头第一句话,便令胡适不由一惊。
“人同畜生的分别,就在于为什么!”
只是一句简单的话题,却让胡适立即被这篇文章所吸引。
“如果至今,以何受益最为无穷,恐怕就是为什么了,每一个朋友都可以仔细的想想:你进学校是为什么?你进一个政党是为什么?你努力工作是为什么?工作是为了什么而工作?政府是为了什么而存在?”
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中,胡适完全被这篇万字的文章给吸引,尽管这只是一家之言,尽管文中只能看到一个人在奋斗时的所思所悟,以及他将个人与国家的联系,但胡适依然还是被吸引了,从文章中,他看到的是一个个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是如何同国家的梦想相互联系的,而其中尽管没有谈及主义,但却透过他自身的经历,在告诉其它人,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并不冲突,而国家的梦想正是个人梦想得以实现的基础上实现的。
一个很简单,很直白的道理,而在这个道理之中,是他将自己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相互联系,而不是损人利己的梦想,其中一个个事例,无一不在说明着,个人的梦想是如何成就了国家的梦想,比如他在办工厂的时候,因为原料需要进口,而目睹废弃的高炉,面对中国没有现代钢铁工业的现实,他心生了投资钢铁业的雄心,而面对钢铁厂设备需要大量进口,他更进一步扩大了机械厂,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之中,他总是不断的调和着个人与国家的界限,以他自己的方式,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同时,成就另一个梦想——国家的富强。
“这是管明棠写的书?”
放下手中的书本,胡适抬起头,看着那作者简介。
“现在于青年人之间的极为流行,于校园内更是达到几乎是人手一册,青年人从中可谓是颇有所悟……”
听着朋友的话,胡适的视线再一次投入到这本书上,他看着那本书,这似乎只是一本回忆录,个人回忆着二十几年生活经历的书。
“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个人自传!”
第四百零三章沙龙或者……
“一个沙龙!”
在邯郸城外的田野中,在提及读者俱乐部的时候,管明棠如此对身边孙平逸说道。
“先生,那为什么要办这个沙龙呢?”
尽管负责着公司以及新区的对外宣传工作,而且一手策划了《梦想周刊》的发生,且每个月周刊所需的20万元“广告费”亦是由其打出,但是却无法理解老板为何花费这么大的代价,设立这个杂志周刊,尤其是那个读者俱乐部。
仅仅只是为了个沙龙,值得吗?
虽然孙平逸并没有问这个问题,但是管明棠还是从他的话中听出他的潜意词,只是微微一笑,而却并没有回答他的这个问题。
在过去的一个月间,《梦想周刊》发行了三期,于全国每一省会皆设立了读者服务社与俱乐部,而相应的发行量累计超过25万册,其中第三期发行量高达9万册,其中于专区之外发行了的六万册,俱乐部会员多达六万人。
而这意味着,在短短一个月之中,自己当初的那个构想,即已经初事雏形,过去的两年间一系的宣传效果正在显现出来。
“逸勋,你一直负责着公司的宣传!”
说是公司的宣传,倒不是说是为了自己利益的宣传吧!在心下暗嘲着,管明棠心叹一声,然后说道。
“公司仅用于宣传上的支出,就多达七百万元,可以说,即便是中央政府,也没有我们的“广告”费支出多的!”
事实的确如此,十二家报社、三家杂志、一家广播电台,一家电影公司、三十六家电影院、二百七十三个流动电影放映队,现在北方公司的宣传机构,准确的来说是那家“北方文化传媒公司”所拥有的立体式的涵盖了声音、文字、画面立体式的宣传体系,花费了公司太多的资源。
“先生,文化传媒公司的确是在花钱,但是我们同样也在挣钱,因为我们的宣传,公司的产量销量大辐度提高,以“联合利华”生产的数十种化妆品、日化品来说,我们在电影、杂志、广播中都加以推广,现在联合利华的日化品销售,已经压倒了外国货,上个月,联合利华公司向公司支付的广告费就多达二十四万,而传媒公司在过去三个月间,利润已经超过一百五万……”
在提及文化传媒公司的运营成功时,孙平逸的脸上带着笑容,现在的他可以说掌握着全中国最为丰富的“文化资源”,正是得益于这一资源,使得公司广告收入渐长,但在这些投资中,最为“吃亏”的恐怕就是《梦想周刊》了,以这家周刊的运营模式来看,孙平逸根本就看不到任何赢利的希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那家社会活动性质的读者俱乐部的存在。
“威伯,还是你来告诉逸勋吧,我们为什么要剑办读者俱乐部吧!”
“是,先生!”
此时,黄风华这位“梦想周刊读者俱乐部秘书长”已经完全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信徒,对于研究政治的他来说,在不知不觉中他感觉自己似乎成为了这个年青人的信徒。
“威伯,应该看过这几期的周刊!”
“嗯!”
“那你应该注意到,在周刊的内容上,尽管有纪实报道,同样还有青年生活文章,而在这些文章中,如果你细细注意的话,应该能够注意到,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
“共同点!”
眉头微微一皱,这时他才意识到那些共同点是什么,那些共同点就是“个人无私地服务于国家,而这种服务是这个人打心眼里相信,国家肯定反过来为个人提供庇护,让人获得真正的尊严,能够保障他个人的成功,而他个人的成功是与国家的成功相互联系的。”
“正是无数个心怀“强国公民”理想的个体,通过无数个个人的努力,由人们共同构建一个强国的工程!”
听到黄风华说出周刊中的一句话后,管明棠默默的点点头,无一例外的,在杂志周刊中推出的一个个实例,都是在告诉人们这么一个事实,每一个实例中的主人公都有着倔强向上的奋斗精神,无论他们面前的路途如何崎岖困苦,他们始终坚持顺着山坡努力向前,最终也就迎来拨云见日的那一天,相反的,在其中亦嘲笑了那些坐拥庞大的国土却一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他们理所当然的会自沉谷底、难见天日。
而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其中洋溢着的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操尤其是主人公秉持的“国家至上”的观念,更是其前进的动力。
“而“国家至上”的观念正是他们前进的根本动力,是“国家至上”的观念与个人梦想的契和,使得他们坚持了下来,并且获得了成功!”
“对!没错!”